如果袁世凱沒有稱帝,還會發生軍閥混戰嗎?

2021-01-11 騰訊網

袁世凱當了大總統以後,因為稱帝,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反抗。袁世凱沒辦法,在當了83天皇帝後,被迫取消了帝制,重新恢復了總統制。

但是,由於這一鬧,讓袁世凱的身體遭到了重創。袁世凱糖尿病加重,很快就一命嗚呼了。

袁世凱一死,使得中國當時群龍無首,袁世凱的那些部下,誰也沒有足夠強大的威信,因此互相爭執不斷。而這種爭執,也造成了北洋軍閥互相混戰的局面。高層的這種軍閥混戰,也帶起了底層的軍閥混戰。連四川這樣一個地方,也是一直打鬥不休。從這裡可以看出,袁世凱的稱帝,影響確實是非常大的。

(袁世凱舊照)

那麼,如果袁世凱不稱帝,是不是就不可能造成後來軍閥割據這種糟糕的局面了呢?

實際上,這種說法,顯然嚴重誇大了袁世凱的作用。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就算袁世凱不稱帝,他嚴重的糖尿病也不能讓他活更長的時間。還有,袁世凱不稱帝,他也不可能在總統位置上坐太長的時間。因為總統是要競選的。袁世凱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就是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再參加競選,總統寶座肯定是保不住的。保不住,他必然會下臺。他下臺以後,畢竟當時已經不是帝制時代了,因此他肯定不可能當太上皇。這樣一來,他手中就沒有權力了。袁世凱沒有了權力,他還能發揮什麼作用呢?

也就是說,袁世凱稱帝與不稱帝,死與不死,結果都是一樣的,都會造成最後軍閥混戰的局面。

(袁世凱稱帝)

從某種意義上說,軍閥混戰的局面,其實是袁世凱直接造成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袁世凱走上中國當時的歷史舞臺,本身就是實現軍閥割據的結果。

袁世凱在晚清時期崛起,不是依靠他先進的政治理念,而且他本身也沒有救國救民的理想。他崛起的每一步,都是依靠權術,依靠耍兩面派,培養了自己的勢力,讓自己發達起來的。

我們可以舉三個例子來證明他爐火純青的兩面派權術。

一是戊戌變法的時候,他一面支持維新派,一面又支持頑固派。正因為支持維新派,因此譚嗣同才會相信他,覺得他是一個可以依靠的強大力量。但是轉身他又把這件事告訴了頑固派首領榮祿,讓慈禧太后最終扼殺了戊戌變法。

二是庚子事變的時候,當慈禧太后發布命令,讓各地支持義和團,與洋人決戰的時候,袁世凱加入到了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盛懷宣為代表「東南互保」陣營中,表示不執行慈禧太后的命令,不願意和洋人作戰。但是等八國聯軍入侵,慈禧逃往西安的時候,他立刻衝到慈禧的面前,護衛慈禧。如此兩面三刀,讓他既獲得了各地督撫們的認可,又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喜愛。

(慈禧太后)

三是辛亥革命爆發以後,袁世凱一方面把自己打扮成同情革命者的樣子,一方面又把自己打扮成保護清政府的模樣。也正是他的這種態度,革命者才和袁世凱談判,表示只要他讓清帝退位,就擁戴他當總統。而袁世凱又極力討好清朝皇室,給了他們十分優厚的每年四百萬大洋的條件,讓他們退位。這個錢明顯將是政府和國人的沉重負擔。但是在袁世凱看來,管它是不是負擔,袁世凱自身的利益達到了。

總之,袁世凱就是用這些機心和手腕,讓他獲得了各方的支持,讓他的權力越來越大。尤其是清政府放放心心地讓他訓練新軍。而這些新軍,也成為他後來登上最高位的重要保障。

正因為袁世凱是通過這種方式登上最高的政治舞臺的,因此,袁世凱的所有那些部下,都跟著袁世凱學,獲得了袁世凱給他們建立的這種「文化」。也就是說,耍兩面派手段,一心謀求個人的利益。包括後來曹錕賄選的騙局,與袁世凱做法也幾乎是如出一轍。後來的黎元洪、段祺瑞、馮國璋等人,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成為一代「混世魔王」的。

就算袁世凱不當皇帝,就算袁世凱不死,那些軍閥們也想成為一個獨裁者。而成為一個獨裁者,也就是一種皇權意識的殘留,從而就會造成軍閥割據的局面。

相關焦點

  • 袁世凱如果不稱帝,中國會怎麼樣?
    由於北方混戰,西南軍閥也獲得了保持割據的空間。那麼,是不是如果袁世凱不稱帝,北洋系就不會瓦解,中國就能免於軍閥割據呢?由此看來,即使袁世凱不稱帝,也只能如北伐後的國民政府一樣,讓中國大致維持表面上的統一。但是袁世凱面對的內外局面要好很多,日本還沒有全面侵華,內部也不存在軍閥、革命黨外的敵對勢力,統一阻力要小得多。
  • 袁世凱稱帝後,閻錫山在電報中究竟說了什麼?袁看後卻一病不起
    袁世凱稱帝之後,閻錫山在電報中到底說了啥?袁看後竟一病不起 人們常說亂世出梟雄,清朝末年民國初期,軍閥割據,戰亂不斷,當時的世道及其混亂。在那個時期最有實力最厲害的人物非袁世凱莫屬,他的老謀深算,心狠手辣是出了名的,誰見了他都得懼他三分。
  • 一代軍閥段祺瑞,逼迫清廷退位的執行者,拒絕當日寇傀儡的大英雄
    他是皖系軍閥首領,袁世凱的心腹愛將。他曾擔任過4年的北洋政府實際掌權者,9.18事變後,不懼日本威脅,拒絕與日本人來往,最終病逝於上海。他就是被稱為「北洋之虎」的段祺瑞。
  • 揭秘:袁世凱的臨終遺言暗含幾層意思
    原標題:揭秘:袁世凱的臨終遺言暗含幾層意思   原標題:揭秘:袁世凱的臨終遺言暗含幾層意思   原標題:歷史上的今天:袁世凱稱帝 他的臨終遺言到底是什麼?對這樣一個官宦子弟而言,如果民國就這樣延續下去,那麼隨著袁世凱的去世,他也將墮入常人的世界。因而,對袁克定來講,如何更好地利用其父的權力,就成為他面對的最大課題。按照中國傳統思維,有子承父業一說,因此,作為袁世凱長子,袁克定也一直有當「皇太子」的強烈願望。   在袁世凱統治逐漸穩固之後,袁克定便開始在他身邊精心營造帝制氛圍。
  • 用地圖還原民國軍閥史,張作霖虎踞東北,龍虎狗中原內鬥
    但是清朝從歷史舞臺落幕之後,我們迎接的並不是自由和新生,而是各路軍閥的混戰。我們不可否認,孫中山先生的創舉在中國革命史上是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但是辛亥革命,並不能算是一場徹底的革命,雖然這場革命推翻了腐朽滿清政府,而且也為我們建立了民主共和的國民政府,但是辛亥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也就是說從社會性質而言我們並沒有真正跨入民主共和。
  • 袁世凱上臺後,將一地區改了「名字」,如果實現,中國將更強大
    其實,袁世凱最初不想稱帝,想實現共和,這個願望直到他臨死前還念念不忘,囑咐他信任的人一定要為中國「再造共和」,然而當時由於歷史局限性,除了稱帝,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讓人們「聽話」。在袁世凱執政期間,他提出的很多口號,下達的命令都是具有進步意義的,比如「五族共和」,因為中國當時比較分裂,凝聚力不強,加上民族眾多,由於習俗不同互相排斥,很多臨時政府或者有魄力的軍閥、中國的領導人,都沒辦法將破碎的文化觀、民族觀粘合起來,而袁世凱提倡各民族平等共處的「五族共和」,這個政策對國內形勢是一種鞏固。
  • 如果沒有袁世凱,孫中山很難推翻滿清統治,中國將支離破碎
    這種情況下,清朝如果擁有一支大軍去平叛,並不是沒有機會保住江山。可是,隆裕太后終於還是選擇了讓溥儀主動退位。這其中,有一個很關鍵的人物,就是袁世凱。袁世凱大家都熟悉,早在慈禧時代,他就是個人物了。他小站練兵,為中國練出了第一支新軍。可以說,是袁世凱帶領中國軍隊走上了現代化之路。但在晚清那個格局下,列強環伺,清朝統治岌岌可危,這種情況下,實權人物難免會有些野心。
  • 袁世凱稱帝祭天,為何沒戴冕冠,1000多萬的帽子,捨不得買
    但袁世凱稱帝祭天時,帶的帽子前面卻沒有這樣的珠串。這就怪了,袁世凱穿得怎麼不對呢,其實這事一點也不怪,如果你知道這串珠子的價格,就能理解袁世凱為什麼沒有戴了。▲袁世凱祭天圖冕服的起源袁世凱祭天時所穿戴的服裝,屬於國家正式場合所用的禮服,稱之為冕服,而他頭上所缺少的那頂「帽子」被稱之為」冕「。
  • 你們知道袁世凱死後,諾大的中國是誰管嗎?總統竟然都是個空殼子
    彼時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雖然為了促成革命而奔走多年,可是在一眾軍閥面前他是沒有什麼實權的。軍閥豪強們也不過是把他當成一個書生來對待,來矇騙。團結在他周邊的人也大多數都只是一些沒有兵權、空有豪情壯志的革命黨罷了。在萬般無奈之下,孫先生只能選擇接受袁世凱的要挾,讓袁取代自己來維護革命的果實。
  • 袁世凱抱憾離世,臨終前留下預言:這三人可救中國,他們都是誰?
    在民國歷史上,本有一人應該是我們的英雄,但他的一個稱帝舉動引發了眾怒,受到了全國上下的高聲反對,最後被人冠上竊國賊的名號,這個人就是袁世凱。但也不得不承認,袁世凱為民主共和形成創造了條件,正是因為他才讓南方革命快速獲得成功,清朝皇帝的退位也是因為他促成的。
  • 一組老照片:民國時期的人物圖集,圖6為袁世凱
    吳佩孚個性剛毅正直,以作戰勇猛為名,全盛時期曾經是為西北軍閥馮玉祥、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的領袖,是第一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華人由於他堅決拒絕與日本人合作,拒絕落水做漢奸,因此招致日本人痛恨,招來殺身之禍。徐世昌,清末民初北洋政府官僚,曾任慶親王內閣的協理大臣(副總理)。1905年曾任軍機大臣。1916年3月任國務卿。1918年10月,被國會選為民國大總統。
  • 袁世凱臨死前說:「他害了我」,為何不說出是誰?令人唏噓不已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死於尿毒症,歸葬於河南安陽。我們在研究民國史的時候,不禁會思考,袁世凱都做到了大總統的位置了,為什麼還會想著當皇帝?即便當時袁世凱作為大總統,權力受到了內閣的牽制,但也不至於冒著這麼大風險去復闢。袁世凱本身雖然想當皇帝,但是他內心是下不了這個決心的。因為在政治上老謀深算的袁世凱,明白復闢帶來的利弊。
  • 孫中山初期為何鬥不過袁世凱?在這4個方面有著巨大差距
    歷史中關於孫中山的評價是國父民族英雄,關於袁世凱的評論更多趨於負面,兩人在中國近代史進程中也算是政敵。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革命先烈孫中山先生就在眾人擁護聲中當選民國臨時大總統。然而當時的臨時南京政府並不能迫使清帝退位,民國政府和袁世凱進行談判,如果袁世凱能夠讓清帝退位就把大總統的身份讓給袁世凱。
  • 北洋軍閥混戰16年,中國一盤散沙,為什麼日本沒有趁機侵華
    有這些問題發生都是因為中國的落後和自以為實力沒有任何的衰減,才會受到侵犯。 雖然日本在晚清時期和民國時期都入侵了我國,但是在北洋軍閥混戰的這16年裡,卻根本沒有入侵中國的打算,
  • 甲午中日戰爭大清緣何失敗,軍閥袁世凱的總結十分到位
    發生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籤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 如果慈禧不死,袁世凱有機會嗎?
    文/祥哥袁世凱和慈禧產生關係,肇始於戊戌變法時期。當時,維新派正在四處呼籲變法,袁世凱也是有抱負、有眼光的人,雙方一度走得很近。由於維新派的倚重和大力推薦,袁世凱於14日奉召入京。16日,光緒帝在頤和園玉瀾堂召見袁世凱。當天便破格提升袁世凱為兵部侍郎候補,專辦練兵事宜。
  • 袁世凱死後留下傳位名單,他繼承了位置,讓中國避免了一場內戰
    說起清末的時候,當時的中國因為辛亥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封建制度,可是當時的袁世凱已經一人獨大,他不希望放棄這個當皇帝的機會,那麼袁世凱又是怎麼的做的呢?當時的袁世凱可以說掌握了中國的一切權利,而袁世凱也是非常的聰明的,他自己不說要稱帝,卻利用國外的群主立憲制度,讓自己登上這個位置,可以說當時的北京和各省統一上書的時候,都是袁世凱暗中操作過的。
  • 四川特色之軍閥
    民國時期,四川軍閥在全國都是名氣大得很。 名氣在三個方面,一為多,二為防區制,三為雙槍。 ////////// 多,是軍閥多,派系多,人馬多。有軍長資格的就有劉存厚,劉湘,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楊森,賴心輝,劉成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