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上臺後,將一地區改了「名字」,如果實現,中國將更強大

2021-01-11 靜說歷史

袁世凱作為一個高瞻遠矚的政治家,他其實是有進步的政治頭腦的,不過袁世凱被黑得不輕,在我們的課本裡,袁世凱是一個做著皇帝夢的不切實際的人。

其實,袁世凱最初不想稱帝,想實現共和,這個願望直到他臨死前還念念不忘,囑咐他信任的人一定要為中國「再造共和」,然而當時由於歷史局限性,除了稱帝,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讓人們「聽話」。

在袁世凱執政期間,他提出的很多口號,下達的命令都是具有進步意義的,比如「五族共和」,因為中國當時比較分裂,凝聚力不強,加上民族眾多,由於習俗不同互相排斥,很多臨時政府或者有魄力的軍閥、中國的領導人,都沒辦法將破碎的文化觀、民族觀粘合起來,而袁世凱提倡各民族平等共處的「五族共和」,這個政策對國內形勢是一種鞏固。

一個穩定的國家,才是強大的,人們才能把心思用來發展、建設自己的國家,而一個互相排斥,分崩離析的國家,是不會有多大前途和未來的。

清朝時期統治者思想狹隘,與其說漢人排斥滿人,不如說滿人猜忌漢人,滿人也排斥其他民族,他們認為自己才是正統,其他民族都是「蠻夷」,對於滿人而言,等級觀念比漢人更強烈,排斥性也比漢人更強。

當「五色」條旗被袁世凱定為民國國旗後,中國各民族之間的聯繫更緊密了,袁世凱這一政策向世界宣告,中國政府捍衛領土的決心,也告訴世界滿洲、蒙古都是我國的領土。

袁世凱很注意國家主權的完整以及各族的團結,只不過他所處的時代,中國太孱弱,很多時候在國際上沒有話語權,不過袁世凱盡力維護了,這一點我們也應該要看到。

袁世凱上臺後還下了兩道命令,一是春節假期。

一九一三年,袁世凱將正月初一規定為「春節」,公職人員放假休息。其實本來按舊時的習俗,按照四時時令,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是秋節、冬至是東節,這個提案被袁世凱否決了,他只批准春節,而且規定了時間,這是各民族共同的節日。

袁世凱為什麼這樣做呢?

因為舊時令是漢人的習俗,對別的民族而言是不公平的、不妥當的。

第二個命令是改地名的,在晉、蒙交界的地方有個叫「殺胡口」的,從這個名字可以看出中原和邊塞緊張的民族關係。

少數民族經常通過「殺胡口」襲擊中原,漢人也派將軍去廝殺,這裡曾經血流遍地,這裡也有深刻的民族仇恨。

漢民族上曾經經歷過和親,這種獻自己的女人來求得和平,一向為人所不齒,然而在當時也是無奈之舉,非常辛酸。王昭君為了國家大計,毅然決定和親,給她送親的隊伍從長安出發、經過山西、雁門關到了匈奴,其中她經過「殺胡口」,給我們留下了寶貴遐想,也為漢匈關係帶來融洽。

「走西口」也發生在「殺胡口」,山西、山西的流民為了生計,被迫路過殺胡口,去別的地方討生活,這裡打通了蒙古通道,湧入此地的百姓,也為此地帶來了繁榮。

袁世凱上臺後,下了一道命令,將「殺胡口」改為「殺虎口」,他的目的是淡化各民族之間的敵對關係,畢竟這個地方有著很多不愉快的回憶,不利於民族關係。

「胡」是對匈奴人和其他蠻夷的蔑稱,所以更要改掉,才能體現「五族共和」的內涵。

袁世凱做的這些改動,都是細節的改動,恐怕沒有其他領導人認為這是有必要的,這足以說明袁世凱作為一個政治家的頭腦,十分敏銳、十分謹慎。

他不是一個大而空的人,而是一個實幹家,初次之外他還在殺胡口一代設立稅收,商人運載貨物經過「殺胡口」,必須繳納稅務,不準繞道行走。

袁世凱是一名實幹家,如果袁世凱能不稱帝,再能多活十年,將他所有的政令都執行下去,也許會挽救中國頹勢,中國將會更強大。

相關焦點

  • 袁世凱如果不稱帝,中國會怎麼樣?
    除了眾所周知的編練新軍外,他還設立天津商務局、鼓勵開廠、整頓金融,發展工商業;要求廢除科舉,大力推廣免費的新式學校;在天津開啟了中國第一次普選,建立了地方自治機構「直隸自治局」……尤其是辛亥革命後,促使清帝退位,實現南北統一,這些都是袁世凱的功績。
  • 如果沒有袁世凱,孫中山很難推翻滿清統治,中國將支離破碎
    這種情況下,清朝如果擁有一支大軍去平叛,並不是沒有機會保住江山。可是,隆裕太后終於還是選擇了讓溥儀主動退位。這其中,有一個很關鍵的人物,就是袁世凱。袁世凱大家都熟悉,早在慈禧時代,他就是個人物了。他小站練兵,為中國練出了第一支新軍。可以說,是袁世凱帶領中國軍隊走上了現代化之路。但在晚清那個格局下,列強環伺,清朝統治岌岌可危,這種情況下,實權人物難免會有些野心。
  • 這強國願借錢給袁世凱,又表示「不願見中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都說孫中山在南京任總統的時候窮,袁世凱接任總統後才懂孫總統的苦。國庫的錢,來源無非兩途:一是內部的稅收,而是外部的借債。袁世凱比孫中山強的是,他上位時好歹全國至少形式上統一了,除了接管清朝的稅收,也可以向各省徵稅了,這一點比孫中山強很多。
  • 拜登正式談及上臺後的對華策略,將用「軟刀子」對抗中國?
    就在各方輿論發表對中國關係趨勢的預測時,正在準備權力交接的拜登終於談及了上臺以後的對華政策。《紐約時報》12月2日發表專欄作家託馬斯·弗裡德曼對拜登的專訪,題目為《拜登:我們將拼命投資美國第一》。在專訪中,拜登談及了上臺以後會立刻施行的政策,以及4年內的施政目標。
  • 如果袁世凱沒有稱帝,還會發生軍閥混戰嗎?
    袁世凱當了大總統以後,因為稱帝,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反抗。袁世凱沒辦法,在當了83天皇帝後,被迫取消了帝制,重新恢復了總統制。 但是,由於這一鬧,讓袁世凱的身體遭到了重創。袁世凱糖尿病加重,很快就一命嗚呼了。
  • 你們知道袁世凱死後,諾大的中國是誰管嗎?總統竟然都是個空殼子
    彼時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雖然為了促成革命而奔走多年,可是在一眾軍閥面前他是沒有什麼實權的。軍閥豪強們也不過是把他當成一個書生來對待,來矇騙。團結在他周邊的人也大多數都只是一些沒有兵權、空有豪情壯志的革命黨罷了。在萬般無奈之下,孫先生只能選擇接受袁世凱的要挾,讓袁取代自己來維護革命的果實。
  • 揭秘:袁世凱的臨終遺言暗含幾層意思
    相傳袁世凱彌留之際的最後一句話是:「他害了我。」「他」是誰?有人說是一心想當「皇太子」的袁克定,有人說是一心想做「帝王師」的楊度,也有人說是袁世凱自己的帝王思想。   長子袁克定一心想當「皇太子」   身為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並沒有繼承其父的雄才大略,反而在父親強大的氣場下顯得庸碌無為。民國成立後,袁克定更是倒黴,居然在騎馬時把腿摔壞。
  • 如果慈禧不死,袁世凱有機會嗎?
    第二天早上,袁世凱為謝恩再次見到光緒帝時,光緒帝便對其說了一句具有深意的話:「人人都說你練的兵辦的學堂甚好,此後可與榮祿各辦各事。」這一系列的舉動透露出了光緒帝與維新派對於袁世凱和他的新建陸軍所寄予的希望,而這也成為了變法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但是站在袁世凱的角度上,這一次的恩遇,無寸功,受重賞,決不為福。
  • 袁世凱抱憾離世,臨終前留下預言:這三人可救中國,他們都是誰?
    01 在中學的歷史書上記載著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的歷史故事,他復闢封建制度的做法受到數以萬計的人民的唾罵、反對。但我們有所不知的是,如此一個受人唾棄的軍閥大帥,卻十分愛才惜才,在識別人才上有獨特的慧眼。袁世凱抱憾離世,臨終前留下預言:這三人可救中國,他們都是誰?
  • 民國娛樂圈拾零 袁世凱之子與《紅粉骷髏》
    其生母身世傳說頗多,但肯定不是野史中的高麗公主,根據袁克文自稱的三韓旺族、袁世凱留下的家書、當時朝鮮與滿清的關係以及朝鮮的文化背景,其母很可能是朝鮮兩班貴族人家的庶女。不過這位生母早死,袁克文實際上是被袁世凱另一位姨太太沈氏撫養長大,而且因為少年早慧又是袁世凱尚未得勢時就出生的兒子,所以和袁世凱非常親近,從小受寵,各種培養的資源可謂是無一不精。
  • 袁世凱死後留下傳位名單,他繼承了位置,讓中國避免了一場內戰
    說起清末的時候,當時的中國因為辛亥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封建制度,可是當時的袁世凱已經一人獨大,他不希望放棄這個當皇帝的機會,那麼袁世凱又是怎麼的做的呢?當時的袁世凱可以說掌握了中國的一切權利,而袁世凱也是非常的聰明的,他自己不說要稱帝,卻利用國外的群主立憲制度,讓自己登上這個位置,可以說當時的北京和各省統一上書的時候,都是袁世凱暗中操作過的。
  • 袁世凱去世後,他三十多個孩子都有怎麼樣的結局?大部分很優秀
    其實,袁世凱當政83天後,還沒有靠自己的勝利,而是偷走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藉機登基,還暗地裡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遷到了北京,這一舉動讓中國革命黨十分氣憤,中華民眾紛紛起事反抗,大家齊心協力將袁世凱趕下臺,袁世凱迫於輿論壓力,終於倒臺了,因而也遭到民眾的唾棄,不久後袁世凱就去世了。
  • 袁世凱有個結拜兄弟,一生頑固,名字卻刻在了南海一座島嶼上
    在一戰後的天津舊英租界,就有這樣一位人家。在外人看來,這戶人家比較奇怪,也很新鮮。家裡不納妾,婢女也少得可憐,一個大家族卻從來沒有辦過堂會。看起來像是清貧之家,可據說在清朝那會兒卻風光一時,家裡主事的老人,做過各地巡撫,是名聞一時的封疆大吏。北洋政府的官員幾次找上門來讓做官都不幹。
  • 袁世凱孫子袁家騮,曾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為中國核物理奮鬥一生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頗受爭議的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人物,卻有一位舉世聞名的孫子,為中國物理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袁世凱家族史 袁世凱的發跡是從辛亥革命成功後開始的,正是他兵不血刃地逼迫末代皇帝溥儀寫下退位詔書,以和平方式順利完成一場革命,宣告了清王朝地最終結束。
  • 袁世凱籠絡人心的方式,先打你一耳光,再餵你一顆糖
    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他逼迫溥儀退位,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使得南北兩地達成一致共識,同時袁世凱又是一個野心家,他一心謀劃稱帝事業,致使革命黨人憤慨痛罵。直到後來,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時任總理大臣的李鴻章接受了袁世凱的建議,將阮忠樞派到了天津,與袁世凱一同共事。可讓袁世凱意想不到的是,恩公阮忠樞在剛到任的一個月就給袁世凱惹了一個大麻煩。原來,阮忠樞看中了一個青樓女子,並一心想把這位風塵女子納到自己的後院裡。
  • 他在阻止袁世凱復闢上,起到什麼作用
    蔡鍔是中國近代史上相當有名的一位政治家和軍事家。後世的歷史研究專家曾評價說:如果蔡鍔沒有英年早逝,恐怕民國時期的歷史會完全被改寫。在13歲考中秀才後,蔡鍔很快進入了長沙時務學堂,並受到了學堂中文總教習梁啓超的賞識。1899年,蔡鍔懷著一腔熱血前往日本留學,試圖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1900年,蔡鍔回國參加了自立軍起義並遭遇失敗。在起義失敗後,蔡鍔正式將名字改為「鍔」,並立志「流血救民」。之後,蔡鍔再一次前往日本,並於1902年進入了東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知識。
  • 袁世凱稱帝後,閻錫山在電報中究竟說了什麼?袁看後卻一病不起
    袁世凱稱帝之後,閻錫山在電報中到底說了啥?袁看後竟一病不起 人們常說亂世出梟雄,清朝末年民國初期,軍閥割據,戰亂不斷,當時的世道及其混亂。在那個時期最有實力最厲害的人物非袁世凱莫屬,他的老謀深算,心狠手辣是出了名的,誰見了他都得懼他三分。
  • 亞洲一國家,曾是中國領土卻一步步崛起,最終實現完全獨立
    在全球的眾多國家當中,有這樣的一個國家,曾是中國的領土,但在改名字之後,卻實現了最終的完全獨立,你們知道這個國家是誰嗎?它就是越南,在歷史上,越南之前稱為安南,而在秦朝時期,安南便實行領土範圍,而在五代十國時期,當時的中國四分五裂,而安南也利用了中國這一局面,擺脫了控制。在宋朝統一中國後,卻沒有拿出兵力對付安南,而是將安南作為一個藩屬國,到了唐朝時期,安南這個名字首次作為中國地區的行政名出現,受制於安南的都護府。
  • 辛亥革命燕晉聯軍,北洋軍進攻紫禁城,為何卻因袁世凱功虧一簣?
    然而袁世凱好不容易重掌軍政大權,本來已經制定好了一系列的掌權計劃,自然不希望吳祿貞等人跳出攪局,於是下令由段祺瑞出面平息灤州的兵諫。段祺瑞在北洋初期曾負責籌辦軍官培訓一事,因此北洋軍中大半將領均為段祺瑞的學生,有段祺瑞出面,灤州北洋軍內部很快便開始產生裂縫。
  • 袁世凱臨終前,曾提到3個改變中國命運的人,他們分別是誰?
    袁世凱作為民國時期的大總統。曾經和孫中山一同提出過共和制度。但袁世凱本人卻有私心,他嘴上雖然說著民主共和,但內心深處依舊想要當皇帝。這就和百姓們想走的路背道而馳了。面對多方面的壓力和孫中山等人的斥責,袁世凱在皇位上僅僅只做了幾十天的時間就被迫退位了。時年57歲的袁世凱身體日況愈下,患上高血壓高血脂等多種不治之症,每日忍受著痛處,沒多長時間就撒手人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