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東漢時期傳入中國的是基督教而不是佛教,會怎樣?

2020-12-05 指點江山

(指點江山談「儒釋道」第二十五期)

眾所周知,自從佛教傳入我國後,便開始迅速的傳播發展,不久就成為了能夠影響這個國家的大教,崛起速度讓人稱奇,它不僅一躍成為了我國的主流宗教之一,更將其地位穩定的保障到了今天,可以說實在是不可思議。我們不妨來想像一下,倘若當時傳入中國的是其它宗教,還能夠取得如此的成就嗎,還會像佛教一樣的成功,在這裡我們不妨通過比較當時的社會環境,來推測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早在東漢時期,因為受董子的影響,儒學得以成為了漢武帝後的主流學說,但同時儒學也正式從經典的正式哲學,開始往神學方面轉化,其中逐漸摻雜了很多的迷信思想。而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前者因為學術性太強而無法在底層人們群眾中普及,後者則因為受其自身體系的限制,很快就被新誕生的道教打敗。

東漢末年興起的緊張戰事,使得人們對於儒學產生了質疑,其權威性受到了挑戰,在那段亂世之中,百姓民不聊生,精神層面的信仰一度出現了荒廢的跡象,這種情況在當時,無論是儒學還是道教,都沒有辦法解決。就在這個關鍵的節點,佛教出現了,其教義非常適合於當時的環境,於是能夠迅速在社會上流行。而這對於統治者來說也是一個福音,他們不管這種宗教是不是舶來品,對本土宗教又會產生什麼樣的衝擊,他們只關心是否有利於鞏固自己的統治,既然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自然是極力的在社會上推廣,促進佛教的流行。

佛教作為普世性的宗教,得以在那段特別的時期興盛起來,自從傳入我國以來,用了很短的時間就確定了其主導地位。而基督教的大體教義其實與佛教是一樣的,因此也在西方非常的興盛,那麼如果當時傳入我國的是基督教的話,是否也能夠取得佛教一樣的成績呢?

答案是肯定的。不過因為宗教發展到一定時期,往往都會與皇權發生衝突,而最後往往都是宗教選擇妥協,在經過一次次妥協的修改之後,宗教才能夠徹底符合我們的社會體系。佛教就曾經歷過這樣一段時期,幸好當時周圍的一些國家裡有很多厲害的佛教徒,經過他們的完善修改,終於讓統治者們滿意,如此才慢慢的發揚光大,但是如果換成是基督教的話,這件事就不好說了,因為當時很可能沒有那樣偉大的基督教徒能夠做到這一點。

雖然佛教盛行,但實際上我國還是以無神論者為多數,以及很多的「偽多神論者」,後者往往年紀較大,他們信奉的無非是灶王爺、門神之類的,但實際上這些神祇都是在人死後,因為香火旺盛而衍生出來的,所謂的拜神其實也就是在拜祖宗。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人們仍舊受早先的實用主義影響,用到什麼才拜什麼,就連本土的道教也沒能夠將這些神祇統統歸為一類,形成一個具體的信仰出來。

當然,如果非要說是我國無神論思想推行的成功,倒不如說是沒有受到基督教等宗教的入侵,這樣在我們國家裡就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確定的至高神,或者說是我們眼中的至高神是「道」,說白了就是一種規則制度,它是與生俱來的,不受任何人的控制,也就能夠與那些人格化的神祇完全區別開來。佛教也沒有至高神,其佛經中所宣揚的佛陀,其實也都是覺悟者,他們雖然實力可以與至高神媲美,但卻不唯一,如此人們也就無法對其那麼重視了。

前面說過了,從東漢時期儒學就收到了神學的汙染,開始摻雜了一些迷信的成分,但不可忽視的是,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拒絕鬼神學說的,古人早在很久之前就開始嘲笑這類學說,他們就像是當時社會的進步分子,不僅是他們,就連那些普通人也基本上都是將那些迷信故事當成了聊天的談資,不像是西方人那樣深信與基督的存在。

我國古代不乏偉人的誕生,例如老子、孔子等等,他們的存在似乎就是像在告訴我們那一個個偉大的時代,這些充滿智慧的先輩,是我們這些如今在社會中迷茫掙扎的人的榜樣。古人他們所祭拜的與其說是神靈,倒不如說是那一位位偉大的悟道者,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一個個偉大的思想才會被提出,這些人或許智商超群,是我們所謂的智者罷。

文|江山

相關焦點

  • 為了佛教能傳入中國並迅速發展,且信徒多於其他後來傳入的教派
    [3]根據多年考古實踐與文獻研究,中國有考古學家認為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或曾禁止修建佛寺,由此推斷佛教傳入中國內地最早的時間應在秦始皇時代。辯證思維馬克思、恩格斯對宗教(主要是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的論述頗多,但專門涉及佛教的甚少,發現的僅有兩處。
  • 韓國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為什麼現在會成為基督教國家?
    韓國是一個東亞國家,並且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位於儒家文化圈。但是,我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韓國的第一大宗教是基督教,為什麼基督教會成為韓國的第一大宗教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韓國的宗教史。
  • 為什麼基督教國家都很發達,而佛教「國家」卻很落後?
    人數最多的,是基督教,達到了25億人,是佛教的四五倍。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和獨立國協國家,最近幾十年,基督教在非洲和亞洲地區的發展也很迅速。    在中國,也有很多人信仰基督教。但是在中國的基督徒群體中,除了溫州人,都不是特別有錢。而中國的佛教徒,不乏富商大賈,至少在中產以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別?
  • 除了羅馬和伊斯坦堡,基督教「第三中心」在哪?不是耶路撒冷?
    寫在前面:除了羅馬和伊斯坦堡,基督教「第三中心」在哪?不是耶路撒冷?在人類社會,只要有宗教存在,就會有宗教聖地。比如中國大陸,僅佛教聖地就有五臺山、普陀山、九華山、峨眉山等處。但世界佛教真正的聖地卻是藍毗尼、菩提伽耶、鹿野苑和拘屍那羅,因為南亞恆河流域才是佛教的誕生之地。在西方,猶太教和基督教都誕生在迦南,所以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聖城」。
  • 卓新平:佛教中國化三部曲 中國文化豐富佛教世界觀
    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雖然創立於古代印度,卻興盛於中國。千百年來,佛教對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日常生活都產生了極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在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相互衝突和交融中,佛教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的民族宗教,並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國佛教文化。佛教為什麼在中國能夠取得如此大的影響?佛教的中國化經歷了怎樣的過程?中國佛教對世界又意味著什麼?
  • 寺塔為證:佛教在中國的適應與轉化
    此種印度、中亞佛寺建築與漢地本土建築間的協調與平衡,也正表徵著佛教在中土的調整與轉化的過程。寺塔為證:佛教在中國的適應與轉化文 | 周胤(《讀書》2019年10期新刊)相傳東漢時期,漢明帝(五七至七五年在位)曾夜夢金人,遂派遣蔡愔和秦景出使西域,尋訪佛法。
  • 歷史上佛教到底是誰創立的呢?有人說釋迦牟尼只是發揚了而已?
    歷史上佛教到底是誰創立的呢?有人說釋迦牟尼只是發揚了而已?佛教源於古印度,世界公認的佛教創始人為喬達摩·悉達多,後人尊稱他為「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屬於古印度釋迦族人,剎帝利種姓。其出生地現在屬於尼泊爾,成佛地點位於現在印度的巴特那,圓寂於現在的印度卡西亞。
  • 基督教在中國為什麼很難生存?兩百年前的中國人就已經證明了
    說起康熙時期基督教的傳播,往往繞不開一個關鍵人物——利瑪竇。 利瑪竇來到中國以後,發現這個國家的國民有十分濃厚的「祖先信仰」及「儒學信仰」,前者導致中國人養成了獨特的祭祖習慣,後者則主導了中國長達兩千年的「中世紀」。
  • 佛教起源於印度,為啥卻在印度逐漸沒落,如今僅剩500萬信徒?
    現如今佛教在中國擁有不少信徒,但是在印度卻逐漸消失了,大部分印度人都信仰印度教。印度領導人訪問中國的時候,還經常拜訪中國的佛寺,還向中國贈送了印度的佛像。東漢時期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公元68年東漢都城洛陽建立第一座佛寺,因為當時印度高僧用白馬馱著佛經來到洛陽,因此這座佛寺被稱為「白馬寺」。這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座官方修建的寺廟,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歷來被中國佛教徒視為「祖庭」。佛教傳入中國後迅速開枝散葉,並且通過中國傳入了朝鮮半島和日本等地。反觀佛教起源地印度,佛教卻逐漸沒落了,這是為什麼呢?
  • 基督教的平安和佛教裡的平安有什麼不同?
    佛教是世界幾個最偉大的宗教之一,但很可惜佛教所到的地方,都是科學不大進步的,人民不大民主的,而且整個社會不大現代化;凡是受過基督教影響的地方,都很發達;受天主教影響的地方比受基督教影響的地方進步得較慢,所以現在全世界凡是受天主教影響的地方,都是經濟很困難的,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巴西、阿根廷、菲律賓,都是經濟很困難的地方;而回教的地區,如果不是從1970年以後石油大起價,都是很落後的地方;而基督教的地區很不一樣
  • 古代西方軍隊身披的鎖子甲,東漢傳入為何在中國軍人沒有「同款」?
    鎧甲的發展歷史那麼長,但是有一種鎧甲絕對是最特殊的一種,這便是鎖子甲,是由西域傳入的一種鎧甲,西方十字軍東徵時期,幾乎全軍都身披鎖子甲,但是來到中國,雖然使用的時間跨度很長,直到明清時期還有著鎖子甲的記載,但是鎖子甲卻從未被軍隊大量裝備,這是什麼原因呢?
  • 中國佛教十大聖地 西藏竟然佔了三個
    )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圖片來源:鳳凰佛教)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因其因果報應的道義深受國人信仰,於是全國各地有很多名山名寺始建於東漢末年,發跡於北魏,起興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靈光寺靈光寺因供奉釋迦牟尼佛牙舍利,位於北京西山餘脈翠微山東麓,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現由中國佛教協會派僧人管理。
  • 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有人說他只是發揚了佛教,真相究竟如何呢?
    佛的梵文為Buddha,意為「覺悟」,漢譯音為「佛陀」,這就是釋迦牟尼和佛教的由來。證道的釋迦牟尼廣收弟子,廣大門庭,由於他的教義淺顯易懂,所以發展很快,這一時期大家思想一致,行動一致,也被稱為「和合一味」時期。但在釋迦牟尼死後一百年,佛教卻發生了分裂,。
  • 中國風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築最早地方之一。自東漢永平(58年~75年)年間起,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輝煌,是中國歷代建築薈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畫、書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唐代全盛時期,五臺山共有寺廟300餘座,經歷幾次變遷,寺廟建築遭到破壞。五臺山臺內外尚有寺廟47座。
  • 佛教傳入中國第六階段——從人生佛教、人間佛教到三和理論的提出
    太虛大師因應時代的需要,一生為振興佛教、建設新的佛教文化而獻身:一方面,他融通內學外學、舊學新學、唯識中觀、法性法相,在佛學理論研究上提出許多精彩的見解;另一方面,則積極投身於佛教改革的實踐中,舉如創辦佛學院、組織居士林、出版書報雜誌等,大力宣傳佛教文化、培養僧才,團結信眾,並提出佛教改革的倡議和主張。正如太虛大師在《志行之自述》所言:「志在整興佛教僧會,行在瑜伽菩薩戒本。」
  • 韓國為何是一個基督教國家?
    韓國是一個基督教國家,在整個亞洲,最徹底的基督教化國家便是韓國,新加坡和菲律賓。韓國已經號稱亞洲第一大基督教國家,而一些韓國的基督教徒甚至宣稱首爾是「遠東耶路撒冷」。韓國人傳統的薩滿巫教,佛教,甚至是儒家思想早已衰落,只有基督教一枝獨秀。
  • 漫談佛教建築:寺院及塔的風格流變——白化文
    中國封建社會的建築思想,似乎是想在整齊劃一中規定出等級,所以,無論宮殿、官署、民宅,平面布局都是院落式,變化不大,而在大小、開間等方面顯示森嚴的等級。從一開始,大概就沒有想過給佛寺另搞與眾不同的專用性設計,如西方基督教的大教堂那樣的專門性建築,那是很難移作他用,特別是絕不能變為民宅的。中國人建寺,走的則是把院落式住宅改造為寺院之路。但在早期,似乎也考慮到突出一些佛教特點。
  • 對中國佛教哲學內涵的全面探索
    (黃心川語,2003)該書從中國人的佛教著作出發,從中梳理出中國佛教的重要哲學問題,勾勒中國佛教哲學體系,闡述中國佛教哲學思想的歷史演變;在此基礎上,又與印度佛教哲學思想、中國固有的儒、道哲學思想進行比較,凸現了中國佛教哲學思想獨具的異彩。依據中國佛教哲學的實際,方教授從人生論、心性論、宇宙論和實踐論等四個方面解析中國佛教哲學的內涵。
  • 中國創世神話體系究竟是怎樣的?洪荒小說、玄幻電影騙了我們很久
    動不動就把洪荒小說當作中國神話史來看,這完全就是兩碼事。下面小編就搜集了一些資料和史籍記載,來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中國神話體系中的一些基本常識。我們在很多洪荒小說和玄幻電影中發現,比如有什麼妖族大戰、十二祖巫,什麼十大上古神器,這些都是不存在的。我們首先從盤古開始說起,盤古開天闢地,這是我們家喻戶曉的,大家都覺得他是中國最早的創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