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國時期興起的回教為例,馬鴻逵就能理清民族與國家之間的關係

2020-12-05 百家號

以民國時期興起的回教為例,馬鴻逵就能理清民族與國家之間的關係

直到今日,個別人對於宗教的觀念還是有些誤解,甚至是曲解到不是由心而發的信仰,而是失去了理智所有的思想都被宗教所操控,這樣的教徒完全是脫離了自我,也完全拋下了底線,竟然還忘了本。這樣的現象曾經在民國時期出現過,好在這不是所有人的通病,只發生在個別沒想通過的人身上,可是那些有意識的人們也是先對宗教產生了疑惑,而至於能否解開這也是需要引導以及自己的造化。

中國的少數民族有很多,其中佔人數較多的就有回族,這個民族也是國家特有的,在歷史的記載當中,回族人民中也出過不少傑出人士,這些人對於社會的發展與改造都做出一定的效果,可是這個民族到了民國時期遇上了個瓶頸,他們因為回教的興起,而常被議論和誤導。

在這個時期,人們迷惑到開始考慮到這個民族是否真正算為中國的,甚至還要討論到這一民族是怎麼產生的,到底是由哪些地方的人構成,針對於這些疑惑,在這一領域有所學問且感興趣的人都參與其中,但其實在概念上還是有些混亂。可以這麼說在當時的回族就是與伊斯蘭教拉上關係的,只要是信仰這一宗教的中國人,他們就屬於中國的回族。

人們還在糾結於這一民族的起源以及所屬國家之時,有兩人對此的立場是很確定的,先是白崇禧,他就很不贊成一種說法,那便是阿拉伯民族就是回族人,如果贊成這一點,就要贊成所有信仰此教教的教徒都歸屬於阿拉伯民族,那麼豈不是要因為宗教而換了自己的祖國,他就以自家姓氏的祖宗為例,他是屬於元代時期的一位官員的後人,他就不會忘了自己的本在哪裡。

所以在他看來,回民是純正的中國人,即使祖先有過阿拉伯的血統,但經歷了長時間的分離,回民早已逐漸脫離了阿拉伯民族,最主要的是經過時間的沉澱,回民在語言習俗以及文化上,早就已經很明顯地融入了中國中,因此白崇禧只會自稱為信仰回教的中國人,在他看來,宗教是個人的意識,而每個國家有著自己的民族,三者間的概念獨立的,但一個人只能歸屬於一個國家的某個民族的某個宗教信徒,而不能從宗教出發,來改變自己原來的國家以及民族。

前文說過有兩人的立場非常明確,還有一人便是馬鴻逵,雖說他有很多地方不讓大家看好,但是在這三者的觀念上,他是個明確態度的人。身為軍閥的司令,他對於國家的歸屬感還是很強烈的,尤其是到了國家遇上危機的抗戰時期,他更加明確地知道誰是敵對方。從他的觀念出發,宗教可以無國界,但是每個人一出生就已確定了自己的祖國,而且這個是無法後天改變的,更加不能因為信仰而發生改變,那麼民族就更不用說了,即使信了其他國家民族的教,也不能改變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而只要確立了自己的祖國,那麼同是一個祖國的人民就更加應該以國為中心,所以當初日本人想要用民族問題來誤導中國人,讓中國人找不到歸屬感而給中國製造混亂,還好馬鴻逵沒有從了他們的道,他先是不明確合作以友好對待,到後來反侵略號聲吹響,他也投入到抗日當中,其實他等待這個時機也很久了,因為他家族的很多人正是因為八國侵襲而犧牲,他這一次終於可以將國與家的仇恨一塊報了。

相關焦點

  • 從「天下」到民族國家,何為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思想的系譜?
    《從「天下」國家到民族國家:歷史中國的認知與實踐》內容簡介中國的多民族統一國家思想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國人對世界的原初認識,追溯到在這種認識之上的人類與自然神靈之間建立的契約關係,以及為了遵守這種契約關係而形成的關於人與人之間、個人—共同體—社會—國家四者之間、文化與政治之間、權威與權力之間
  • 民國時期國人遊記中的新疆邊疆危機
    期間由於疆外各方勢力無暇西顧,而疆內三任省政府主席楊增新、金樹仁、盛世才均視新疆與世隔絕、獨立發展為己任,尤以楊增新治新時期為重;又由於地處偏遠而交通不便,「人種龐雜」而文化風俗與內地不一,受英俄勢力夾擊而致邊疆危急,使得民國時期的新疆顯現出與內地迥異的風貌;也由此吸引了一批仁人志士遠赴新疆,以各種身份遊歷新疆天山南北,其遊記或日記中所見所聞所思,是認知民國時期新疆社會發展狀況的重要補充,也是新疆地方志或民族志寫作彌足珍貴的一部分
  • 創新發展關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
    原標題:創新發展關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 創新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必須從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充分認識創新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向創新發展聚焦,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系,讓一切創新資源充分湧流。
  • 繳獲大批日軍物資卻慘遭馬步芳打劫,馬鴻逵為何讓抗日英雄寒心
    日軍在東北成立偽滿洲國後,不僅在內蒙成功策反了德王,建立了傀儡政權,還想進一步在西北成立「回回國」,邀請寧夏軍閥馬鴻逵「登基」。相比於偽蒙政權,日本人更看重馬鴻逵。這不光是因為馬家軍實力強勁,最重要的是寧夏地理位置對於日軍來說太重要了。
  • 十六國北朝時期民族融合與佛教
    客觀分析、綜合考察佛教「中國化」與民族「大融合」之間「應然」與「實然」的關係問題,總結歷史經驗,對於當今不同文化、文明之間,如何積極開展對話交流、文明互鑑,仍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以北魏太和十八年(494)遷都洛陽為例,孝文帝此前對任城王元澄有一番告白:「今日之行,誠知不易。但國家興自北土,徙居平城,雖富有四海,文軌未一。此間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俗,信為甚難。崤、函帝宅,河、洛王裡,因茲大舉,光宅中原。」1宿白先生說:「洛陽自古以來即是漢文化的中心地區。遷都洛陽,必然引起北方鮮卑各族和中原地區以漢族為主的各民族間的迅速融合,也必然加速北魏政權的徹底封建化。」
  • 座談︱明清時期東南族群的家族與國族
    對此問題的關注最早始於她博士期間參與陳支平教授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族譜研究」。她在陳支平老師提出的福建漢人「六大民系」(福州人、興化人、閩南人、閩北人、客家人、龍巖人)的基礎上,思考福建境內廣為分布的畲族人和這「六大民系」之間的關係。
  • 民國學童讀什麼課本 高小學生國文超過現在大學生
    圖為黑白色:一孩手在糖罐裡,面有淚痕,其母微笑,一手指瓶,似在教導。上有幾行黑字:瓶中有果。兒伸手入瓶,取之滿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貪多,則拳可出矣。」一個貪吃的小孩躍然紙上,可愛得叫人歡喜。一句「汝勿貪多」,孩提記取,可免手痛心急,長大當官,當是好官。這是一冊民國時期的課本。課本為商務印書館印製,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6月初版。
  • 審視東南亞民族關係
    當今世界愈見凸顯的民族問題對冷戰後的國際關係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在有著約5億人口的東南亞11國中,生活著約300個民族。東南亞各國間及國家內部複雜的民族關係導致該地區成為世界民族矛盾最為突出的地區之一。
  • 民國時期的一條「小黃魚」值多少錢?3條就能買套北京的四合院
    民國時期的小黃魚,也就是黃金,很多人都不惜拿命去博。因為在那個軍閥混戰的時期,也只有小黃魚才能夠保值。就像電視劇《新世界》中,整個北方都解放了,唯獨北平還沒有解放,於是不少人都想拿著小黃魚跑路到南邊,金海三兄弟也不例外,由此而引發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故事。那麼就有不少人產生了疑問,這個小黃魚究竟值多少錢呢?
  • 民國時期的俗稱「黃魚」的金條,到底價值多少
    民國時期的金條大多是各錢莊、銀鋪、銀行自己熔鑄,重量是根據客戶需要而來,並無一定定製,常見的有10兩、5兩、2兩、1兩等,習慣上把1兩重的金條稱為小黃魚,而10兩重的叫大黃魚。除了這些常見的今天外,還有用於黃金交易和國際結算中的大條標金重達70兩。因此不同的金條重量差距巨大。
  • 一組老照片:民國時期的人物圖集,圖6為袁世凱
    孫中山,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 什麼叫民國?什麼叫帝國?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民國初年,袁世凱還一時復闢帝制,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但孫中山三聲雷霆之怒,把袁世凱驚嚇的馬上取消掉了,隨即魂歸九天。孫中山創建民國那麼什麼叫民國?什麼叫帝國?二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又有什麼區別?天下為公什麼叫民國?從字面意思來看就知道,民國就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共和國。國家總統是人民選出來,當然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為人民服務;如果總統違背民眾的意願,那麼就是「叛民」,民眾可以把他拉下馬來,另選一個代表人民利益的人當總統。
  • 「民族成就國家」:論民族意識的形成促進國家擴張!
    民族意識的形成促進國家擴張,表現為在整體處於分裂的民族地域中,由一部分民族(或地區)形成本民族的民族意識,再根據民族意識為對外擴張尋求合理性,逐步進行國家擴張至統一本民族活動範圍的地域(即實現國家統一),從而保持相對穩定的形態。這種方式在歐洲以法蘭西王國的形成為代表,在亞洲則以中國北方遊牧民族勢力為代表。
  • 深町英夫:何為民國史?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政治史研究的焦點亦轉向將古代王朝國家改造成近代國民國家(nation state)的過程,於是清朝、北洋派、國民黨、共產黨之間的政權輪替與其說是互相鬥爭、逐一淘汰的敵對關係,不如說是共有、傳遞同一個任務的接班關係。不論這種史觀是否妥當,在21世紀的日本、中國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學界,「民國史觀」似乎已為大多數學者所認可、接受。
  • 中國:從文化認同,到民族認同,再到國家認同
    於是,來自西方的概念,如民族,國家開始被引入。「民族認同」才慢慢出現,我們開始有了華夏民族、中華民族的概念。同時,我們也開始有了主權和國家的概念。所以說,龍的傳人、中華民族、龍的子孫,中華兒女等等這些提法,都是最近100多年的清朝才開始新出現的。
  • 民國時期的行政機關及人員編制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廢除了北洋政府時期的「道」,實行省、縣兩級行政管理體制。但是,由於省管縣的管理幅度過寬,需要在省與縣之間設立一個督察機構。1932年8月行政院頒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組織條例》以後,各省區按照規定規範督察機構名稱、組織機構設置。
  • 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4課 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漢武帝的歷史活動,理解他的歷史貢獻,另一方面,又可以培養學生用唯物史觀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能力。2、認識漢朝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及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宏觀上,可以從政治上有利於國家政局的穩定,經濟上發展繁榮,民族關係上多民族的和諧共處發展等方面理解。
  • 2018民國時期文獻整理與研究國際研討會專家報告(一)
    7214種、民國時期中文縮微膠片3227種、民國時期的英文報紙172種。特色館藏有民國時期的紙馬、門神、年畫等,共收藏231幅;另外還有大量名人的私人圖章以及民國時期的私人檔案,如卡爾遜抗戰文獻、于鳳至檔案、貝祖貽檔案、徐大春檔案、郭秉文檔案、土地契約檔案、華美協進社檔案等。
  • 為什麼民國知識分子反對基督教
    甚至在民國時期,知識分子還興起了一場「非基運動」。通過這個事情,我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柏格理:你必須去做,因為這是使命。中國歷史上,墨子這種類型,也絕對不功利,絕對拋頭顱、灑熱血,就為了他們的信仰和價值觀去行動,可惜中國這個為信仰而奉獻犧牲的文化之河逐漸枯乾了,這使命精神之流斷流了。
  • 風氣初開是民國,鏡頭下婀娜多姿的民國四大美女
    民國,一覽一張張老照片如最初相識的感覺一樣我們最懷念的故事。民國的女子應該是一幅畫,或是淡雅或是嫵媚,在素雅中透有風情,於嫵媚下展現靈氣。欣賞一張張照片,美讓人一覽無餘此時我們驚豔於她們,此時時光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