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的高度理性主義

2020-12-03 喜歡歷史的我

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記錄的幾乎都是佔卜的內容,是商朝的君王向上天祈求,或者詢問,比如祈求下雨來解除乾旱,詢問打仗是不是吉利?會不會贏?其實所有商朝的人都像商王一樣,很迷信,都很自然地認為整個世界所有事情都是神靈支配的。而在古希臘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宗教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不那麼起眼,神廟只是神來暫住幾天的地方,不是人們宗教集會的固定場所,也沒有其他古老文明裡面專職的祭司群體,古希臘的政治權利也不是神權統治。

正因為生活不受神靈支配,這就帶來了古希臘人文特質的另外一個特點,高度的理性主義,理性主義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神秘主義相對,古希臘人認為,萬事萬物背後是有原因和規律的,而且這些原因和規律是可以被人的理性所把握的,古希臘之所以能創造出輝煌的哲學和科學,就是因為古希臘擁有非常發達的理性主義精神。

相反,其他古老文明的神秘主義是低調,神主宰的世界是神秘莫測的,人沒有能力,甚至沒有資格去理解萬事萬物背後的原因,也沒有什麼規律可言,因為一切都取決於神的意志,比如蘇美爾人,埃及人,巴比倫人都是通過專職的祭司來和神溝通,神是神秘莫測的,祭祀也是如此,人們對神和祭司只能服從,不能自己思考,而古希臘人努力的通過自己的理性去認識世界,認識自己,他們掙脫了神秘主義的思維方式,去發現規律和法則,當人有了理性的精神,能夠自主的去認識這個世界,人的地位肯定也跟別的文明裡面的不一樣,古希臘的人擁有崇高的尊嚴和價值,這是古希臘的人文特質的第三個特點。

我現在你看看古希臘的神是什麼樣子的?你就知道人和神的地位和關係了,古希臘的神,不像其他文明的神那樣高高在上,而且也不那麼神秘,甚至性格和凡人差不多,連凡人的缺點都一應俱全,比如你耳熟能詳的特洛伊戰爭的故事,特洛伊戰爭是為了搶海倫這位絕世美女,一大堆英雄搶美女,你知道背後是誰在搗鬼嗎?是四位女神,有一位女神叫不和女神厄裡斯,她扔出一枚金蘋果。上面寫了給最美的女神,結果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愛與美女神阿芙羅狄特也就是維納斯都想要這個金蘋果,主神宙斯呢,就讓他們去找特洛伊王子評判,結果王子盼給了維納斯,作為回報呢?維納斯就幫王子把希臘一個國王的妻子也就是天下第一美女海倫綁架去了特洛伊,於是希臘聯盟就像特洛伊開戰。

你看裡邊的這些個神小氣嫉妒臭美推卸責任,坑蒙拐騙,哪裡有什麼神聖和莊嚴,和凡人幾乎一模一樣?後來啊,這些女神還參與到特洛伊戰爭當中,他們與人結盟,與人溝通,與人之間的界限一點都不分明,而特洛伊戰爭當中的人,阿伽門農,阿喀琉斯這些大英雄,追求自由和尊嚴,英勇善戰,武功超群,智慧非凡,簡直就跟神差不多,他們的行動不僅不受神的支配,而且還會直接影響神的行動,神的決定的地位跟神差不多,人和神一樣,是這個世界的玩家。

而在其他古老文明的神話當中,人根本就沒有資格和神這麼玩,古希臘的神和宗教不那麼高高在上,沒有和人之間劃出森嚴的壁壘,給人留下了廣闊的空間,人啊,就大膽地去追求自由,尊嚴,崇高和美,人,從神的世界當中掙脫出來,不再是誰的附屬品,人才成其為人,人文是古希臘文明的首要特性,我們在理解古希臘的時候,無論是把他和同時代的其他古老文明橫向對比,還是把它和後來的西方文明縱向地連接在一起,都要記住他的人本特性。

那這裡我們就要問了,為什麼古希臘和其他文明不同?孕育出了濃厚的人文氣質,我在這裡跟你分享三個可能的原因,第一是外部環境,希臘人面對的外部環境不那麼嚴酷。不太需要強大的精神權威來塑造社會凝聚力,第二是現實政治,你注意觀察一個文明的精神世界往往和她現實的政治世界存在著某種對應性,古希臘的精神世界和現實政治世界一樣,都是相對扁平的,多元的,包容的,精神的和現實的這兩個世界之間,具有高度的同構性,第三個原因是理性飛躍,比古希臘更早的文明裡面的理性力量,匯集到了希臘人那裡,產生了質變的飛躍。

古希臘的人文特質,為西方定下了一個重要的基調,也就是人佔據了異常突出的地位,這裡我教你一個觀察文明的框架結構,就是人,神,物三者之間的關係,古希臘的人很獨立,神沒有對人形成絕對的統治,也就是說神不是人的絕對標準,人不是必須嚴格按照神的規矩來生活,而物呢?也有自己的規律,神也不能為所欲為,人要認識物,利用物把她變成人的世界的一部分,對比一下其他古老文明和後來的基督教,都是神佔據了世界的中心。

人是神的附屬品,只能夠按照神的命令來生活,物也是神的創造,這個時候你就知道了,古希臘的人文特質,意味著他和其他古老文明相比,確實是一個異類,而這個異類。接下去要走的路必然很曲折,總結一下這樣的內容,古希臘確切地說是古典希臘是西方文明真正的源頭,古希臘的人文特質使得古希臘對比起其他的古老文明,顯得非常的另類,人文是古希臘的根本特質,而理性和民主都是人文的展現和發揚。相信看過這篇文章之後,你對古希臘高度的理性與民主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有了更加的全面的認識,以後我還會給大家帶來更加系統地講解,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科學精神的緣起: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我們再來看看古希臘文明,古希臘被看作是理性思想啟蒙的時代。古希臘人最眾不同的一點是,他們非常酷愛抽象思考,習慣對世界建模,擅長形上學的「理性主義」思辨。 ▲ 古希臘三大哲學家(師徒三代):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柏拉圖一生都在嘗試以簡單的幾何定律來對自然物質及狀態進行解釋,這種方法在幾千年後的現代基本粒子物理學中得到了高度發展。
  • 範海辛:關心時政,你必須學習理性主義!
    那麼什麼是理性與理性主義呢?這是一個重要問題。不等於講道理的就一定符合理性,理性也不等於理性主義,更重要的是,僅有理性是不夠的,理性主義也不見得就是正確的。然而在我們中國,沒有理性或理性不昌,則是最大的問題。什麼是理性?我認為,理性是人的一種抽象思維能力,其本質是邏輯,而邏輯則是客觀規律或法則的表現。理性的對立面是經驗,為何?因為二者構成我們認識事物的能力。
  • 西方哲學史中的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2011年第三期轉載請註明:轉自微信公號「哲思學意」,ID:infinitephilosophy邊聽音樂邊欣賞美文▲【摘要】理性主義是西方哲學兩千多年發展的主導方面,非理性主義是其附屬方面,雙方構成西方哲學史中的一對矛盾,後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再加超越和提升的結果。
  • 19世紀以後,西方的理性主義就「病了」
    古希臘先哲對於知識的熱愛指導近代科學的崛起,邏輯學和實驗科學的大踏步飛躍,看著是理性主義蓬勃發展的強盛時期,背後卻是西方理性精神片面發展西方人有理性主義的傳統,「解鈴還須繫鈴人」,他們相信事物的規律和邏輯的力量,只有對理性本身治療,才能回歸到原本正統的理性道路。近現代的科學已經遺忘了原本理性的「初心」,它自以為自己是自足的,是絕對的,甚至還要審視哲學,超越於哲學之上,它已經忽略了它自己被限制的條件,它也是哲學的一部分。
  • 中國文化中的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
    (原標題:中國文化中的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 在人類的封建時代,非宗教的具有濃厚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的儒家文化佔據著統治地位
  • 齊格蒙特·鮑曼的理性主義與反理性主義
    以計算為基礎、講究知識效用的觀念,就是「工具理性主義」。根據社會學家趙鼎新的解釋,軍事競爭和經濟競爭是能夠直接比出勝負的競爭方式,它們會導致工具理性主義的發展,因為勝負的確定依賴於計算和對比。 工具理性主義的發展讓人意識到「能夠創造事物的不僅有上帝,還有人本身」,但它只是稍稍撬動而非顛覆基督教主義的基本盤。
  • 人類文明的知識:理性主義把知識技術化和工具化
    古希臘人智慧地看待知識   如果把思辨知識降格為創製知識,無異於把人類所有的智慧都蛻變為工具,人也就失去了知識追求的終極目標。不輕易品嘗智慧之果,是希臘人最了不起的智慧。  根據生物學的研究,一切生命都是有感覺的,但動物能夠把感覺轉變成記憶,而在所有動物中,只有人類才具備從記憶中提取經驗的特殊能力。知識是最廣義的經驗。
  •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
    牛頓的機械宇宙,讓人類從懵懂中甦醒過來,發現自己通過邏輯推演竟然可以解釋大多數事物的運動原理,讓人類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可以絕對準確的預測未來,於是有的人會傾向於理性主義,以為理性主義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世界是個太複雜的系統,而人類掌握的知識以及算力相比較之下,遠不能滿足要求,希望自己完全通過理性主義解決一切問題是不現實的。
  • 鄧曉芒:西方哲學史中的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西方哲學中完全打破傳統、重估價值的人是尼採,他首次拋開以往那些對哲學史加以概括的陳舊框架,而創造性地從古希臘哲學中挖掘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這一對範疇來描述西方哲學的進展。自那以後,西方哲學中一直處於隱性的非理性主義開始浮到面上來,與傳統的理性主義的主流形成分庭抗禮甚至常常取而代之,直到後現代思潮使非理性主義成為時代的顯學,使這一兩分格局被確定為考察西方哲學史的常用框架。
  • 理性主義與反理性主義:齊格蒙·鮑曼的「社會學之思」
    二十世紀的思想家認為,理性主義是一種興起於現代社會的話語體系和意識形態,其形成於知識精英對於「何為知識」以及「知識該如何構建」等相關問題的回答之中。從分類學角度看,理性主義有三種形態,分別是形式理性主義、工具理性主義和價值理性主義。鮑曼的《現代性與大屠殺》起步於反思工具理性主義和價值理性主義,但《社會學之思》是對形式理性主義的回應。
  • 淺析李普曼著作中的理性主義思想
    (來源:西部學刊) 摘要:筆者通過通讀李普曼傳記及其著作,從理性主義這個切入點探究表現在李普曼生平及著作中多樣且豐富思想中的冰山一角,揭示理性主義思想在李普曼論述及著作中所起到的支撐作用及其的思想流變及其矛盾點。
  • 自然語言處理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前不久,中國語言文字研究所研究員、計算語言學家馮志偉先生在接受中國社會科學院訪談時呼籲計算語言學的發展應將基於規則的理性主義和基於統計的經驗主義相結合。馮志偉先生在另一篇文章中對計算語言學/自然語言處理發展過程中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做了非常高屋建瓴的解讀和詳細深刻的闡釋,本文就對這篇文章進行梳理,回史望今,希望對理解當下自然語言處理的發展趨勢有所幫助。
  • 經院哲學:理性主義的產物,有三種不同的立場
    經院哲學作為中世紀鼎盛時代的最高精神成果,是伴隨著學術的偉大復興而出現了理性主義的產物。當然,理性主義在中世紀的經院哲學中並不是基礎和目的,而是作為方法和工具。小編通俗點說,就是在他們眼裡,信仰是根本的和決定性的,理性只是為信仰服務的。
  • 蘇格拉底|古希臘哲學
    1.1 哲學的對象從自然轉向人自身在上一篇《智者學派|古希臘哲學》中已經提到,智者學派的積極意義之一在於將哲學研究的對象和範圍從宇宙自然逐漸轉向人和社會。而在蘇格拉底這裡,真正完成了這個過渡,他明確提出:自然萬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並不是物質性的本原,而是它的內在目的,亦即「善」。但是認識自然的本性為我們的能力所不及,所以哲學的真正對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
  • 建構論唯理主義與批判的理性主義之辨
    ■ 馮興元 ●提要: 批判的理性主義強調真理是相對的,不能絕對把握,只能通過試錯來不斷接近真理。這是一種演化的視角,一種批判和反思的視角,一種試錯的視角。其出發點是承認人的理性的局限性,但又強調合理利用人的有限的理性。
  • 《中庸》的理性主義精神
    唯理論作為理性主義的一個方面,其特點就是以天賦觀念作為知識的起點,把觀念的內在標準作為檢驗真理並達到必然真理目標的根據和手段,《中庸》的首章實際上就已經統括了這種理路。《中庸》首句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直接提出了幾個重要的概念,即天命、性、道、教,並且將從上到下的理路揭示出來。
  • 古希臘柱式識別指南
    原標題:古希臘柱式識別指南 提起古希臘,相信不少小夥伴的第一反應是傻傻分不清關係的奧林匹斯眾神,但其實,古希臘還有一樣能令很多人迷茫的「大殺器」——古希臘柱式。
  • 理性主義與資本主義精神的形成和發展
    作為全書的結論,韋伯認為以儒教為代表的中國文化也屬於理性主義,但儒教的這種理性主義與以清教為主的西方文化的理性主義有重要的區別,即『清教的理性主義意在理性地支配世界,儒教的理性主義意在理性的適應世界」』韋伯對中國宗教的研究是基於他歐洲中心論的觀點的對於中國宗教「有容乃大」的氣魄的論點難免有一些不當。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五十四:理性主義時期2
    基督教之五十四:理性主義時期2 自然神論的力量更在於它的理性主義的思想方法,連它的反對者在批駁它時也不得不使用這種方法了。 喬治.貝克萊(1685-1753年)是站在正統派立場上的一個愛爾蘭主教,他反對自然神論的結論,使用的方法卻是理性主義的。貝克萊曾建立一套主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聲稱他的體系足以摧毀一切無神論,當然也包括自然神論。他說,世上唯一實在的是心和觀念,除了人們心中的印象,再無所謂物質的知識。同類只能影響同類。這是一個普遍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