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句話很受啟發,「一知半解的可怕之處在於,給人錯誤的方法的同時,也給了人行動的勇氣」,這句話本意是提醒我們要避免一知半解的,但在真實複雜的世界面前,人類永遠都是一知半解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行動呢?我們應該用好兩把武器,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
牛頓的機械宇宙,讓人類從懵懂中甦醒過來,發現自己通過邏輯推演竟然可以解釋大多數事物的運動原理,讓人類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可以絕對準確的預測未來,於是有的人會傾向於理性主義,以為理性主義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世界是個太複雜的系統,而人類掌握的知識以及算力相比較之下,遠不能滿足要求,希望自己完全通過理性主義解決一切問題是不現實的。盲目的使用理性主義,很有可能像這句話說得一樣,一知半解從而傻傻的嘗試。理性主義比較適合簡單的,各種變量及相互作用都已經搞清楚的事物,就像自然科學領域,而到了社會科學領域,因為人及人之間複雜的關係,理性主義的作用就很有限了。另外,理性主義可以用來驗證是否存在問題,因為即使存在各種變量,但只要有一個變量存在不符合邏輯的情況,那麼這個結果也很有可能存在問題的,就像當有人給你推銷一款年化30%的理財產品時,你可以輕易的判斷因為不符合邏輯而判定這是一個存在問題的投資產品。
而經驗主義,是通過各種已經存在經驗,通過與人類的大腦反覆作用後形成的一種判斷過程,可能你無法說出你判斷的因果關係,但是長期的經驗讓你卻總能讓你做出正確的選擇,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醫生,他判斷的過程固然會參考一部分醫學理論,但經驗也非常重要。甚至包括人工智慧的神經網絡,也是通過海量的數據進行訓練後形成的判斷模型,而形成的數以億記的參數,恐怕誰也說不清楚判斷的具體因果關係。
理性主義,經驗主義分別有其優勢與適用的場景,而這也恰恰符合了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說法,學習理論,且不斷的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才能讓你處理事情起來更加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