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之概念辨析

2021-01-19 牧豬人的豬與遠方

剛剛開公眾號,熱情很高,最近的三天幾乎都保持著每天一更的速度,基本都是熬夜寫東西,累屎小牧了。不過大家絲毫不必擔心小牧的身體,因為小牧這種懶人做事往往是三分鐘熱血,能夠連續三天堅持寫文章已經是奇蹟了…正文如下: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這一對概念,上文中小牧略有觸及,但實際上這一對概念卻是近代西方哲學認識論轉向之後的核心問題。在微信圈子裡不少人喜歡談論它們,但小牧發現,不少觀點都大有問題,尤其是不少宗教界的朋友或熟悉哈耶克思想的朋友,甚至呈現出另一種偏執,見到理性就亮劍…   因此,小牧決定今天先寫這一對概念,也是為後續的工作做一個鋪墊。

二者屬於認識論的範疇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其實從一開始就屬於認識論的範疇,而並不是哈耶克所講的那個意思。讓小牧抽絲剝繭,幫大家認識這隻豬。

早期人類的知識是很少的,比如我國最早的「書」其實只有一部,先秦古籍中所提到書那就是尚書,詩也是個專稱,就是指詩經。今天,人類的知識已經浩如煙海,天文地理、醫星相卜、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無所不包,而哲學上的認識論就從認識途徑與方式的角度對知識做了一個最基本的粗略分類,一類叫做理性知識,另一類叫做經驗知識。理性知識是指不必經由感官而僅僅從理性就能得到的知識,即數學、幾何學這類知識,這類知識完全是理性的產物;而經驗知識就是指對於現實世界的知識,例如一顆大樹有多少片葉子?某片葉子的葉脈有多少個枝杈等等。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在理性知識上是沒有多少分歧的,分歧的關鍵在於經驗知識。經驗主義認為,經驗知識既然是關於現實世界的知識,那麼感官是唯一的認識途徑,一顆大樹有多少葉子,你不去觀察怎麼能知道?而理性主義則認為,這些經驗知識一樣可以由理性推理而知、或計算而知,甚至乾脆認為只有理性推知的知識才是真知,是超越經驗知識的,經驗知識僅僅是淺顯的表現而已。

因此,在關於當時的終極問題----上帝的存在,這一問題上,理性主義認為完全可以由理性推知,例如我們可以訴諸於因果律,由現實世界的某個存在來上溯其因,不斷的上溯,最終就需要一個第一因,那就是上帝;或者類似的,現實世界是運動的,然後上溯其因,用第一推動力來證明上帝的存在。

而按照經驗論的路數,一切對客體的知識,只能由感官而來。那麼上帝的存在就成了大問題,人無法感知到上帝,因此上帝的存在就無法確定。但早期的經驗主義哲學家,比如洛克,一方面其認識論屬於經驗主義的理路,而另一方面在上帝的問題上,其論證方式卻依然是學理性主義的方法來論證,卻放棄了自己主張的經驗主義…這不能不說是傳統習俗對他的影響,實在太大了。不過,自休謨尤其是康德之後,歷史進入19世紀之後,因為經驗主義的巨大影響力,那些出身基督教的哲學家與科學家們認識到,上帝只能屬於信仰,而不是事實。分析哲學的開山大師羅素甚至說過,相信上帝存在就好比你相信火星的軌道上有一把茶壺…從分析哲學(也屬於經驗論)的角度來說,「上帝存在」這樣的命題,乾脆就是無意義的,因為該命題的真假無法確定。

                所以,當我一開始看到一些傳播基督教的朋友紛紛推崇經驗主義而貶低理性主義的時候,我覺得很詫異,因為按照經驗主義的認識論,上帝將無處安身,而如果他們推崇理性主義,才能夠理解,因為按照理性主義,才能推理出「上帝的存在」。

 

理性主義不等於理性

後來經過一番對話我才發現,原來他們以為經驗主義是承認人的無知、承認理性的無能,因此要對神保持敬畏,而他們以為理性主義,則是運用理性來否定上帝,純屬理性的僭越與狂妄。

不得不說,這是對經驗主義、理性主義概念上的誤解。尤其是,他們不了解一點,理性與理性主義,其實是兩碼事,他們所反對的,其實是「理性」,而非理性主義。正如上面所分析的,試圖用理性來證明上帝的存在,那才是理性的僭越與狂妄,因為我們單憑理性壓根就不可能知道關於客體對象的任何信息。而這些朋友之所以貶低理性主義,倒不是因為他們從哲學的角度發現了理性主義的錯誤(從哲學角度看理性主義存在巨大的謬誤),而是因為他們反對「理性」,只是他們以為理性就是理性主義,所以就以為自己是反對理性主義了。

但是,其實,理性與理性主義並不是一回事。理性並非理性主義的專利,經驗主義一樣推崇理性,只不過經驗主義明白理性的邊界與局限,這種對理性本身的反思才是真正的「理性」,而理性主義那種思路卻恰恰是不理性的表現。

經驗主義並不排斥理性

                同時,經驗主義的哲學其實並不排斥理性,例如數學、幾何學,這類純粹運用理性得出的結論,經驗主義一樣是承認的。比如經驗論懷疑主義大師休謨,他並不懷疑數學結論,他一樣承認理性在其本然範圍之內的結論;他的質疑其實是針對經驗知識的可靠性。

                所以,那些反對「理性主義」的宗教界的朋友,其實反對的恰好相反,並不是在反對理性主義,而是反對「理性」,尤其是反對經驗主義的「理性」。因為按照經驗主義的「理性」,上帝的存在根本是無法證實的,當然也無法證偽。

政治學中的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原本屬於哲學認識論的範疇,但一般都是這樣,哲學一旦產生了某種新思想,其他學科馬上就會把這一新的哲學思想應用到本學科之中,例如20世紀初德國法學界就出現過實證主義法學。政治學上的經驗主義,其實就是保守主義,它是指政治、制度層面,應該對人類的經驗保持尊重,即使要改變,也應因循傳統,逐步變革,而非一步到位的革命。哈耶克對社會zy計劃經濟理論的反駁,很多人都看過他的那部書「致命的自負」,就是講社會zy其實是一種理性主義的做法,完全不顧經驗傳統,但憑人的理性憑空設計政治制度。

                不少人(包括一些宗教人士)據此,見理性則反,其實都是犯了一樣的錯誤。哈耶克本人也不反對理性,哈耶克的老師米塞斯更是新康德主義者,而康德更是不反對理性的,康德的批判哲學其實不過是為理性劃定邊界而已,理性的運用不可以越界。你運用理性推理出「上帝存在」,那就是越界了~

而且更要命的是,一些基督徒朋友反對白左,力挺保守主義,其原因完全是因為白左淡化基督教傳統而保守主義主張保持傳統,包括基督教。可是,如果按照這種保守主義的思路,那麼中國的基督教是不是就要被趕走了呢?生存還是死亡,這確實是個問題…

 

                而英國的保守主義政治,只是持一種審慎的態度而已。首先你的變革步伐不能過大,否則連還轉的餘地都沒有了,而且社會大眾也未必能夠接受這樣的變革。但是,保守主義政治並不想很多朋友所以為的那樣排斥理性,不是的,其實人家非常推崇理性。說到底任何實質性的社會變革,歸根到底,都是理性的產物,即使是市場自發的改變,依然是人理性思考的產物,不可能是天上掉下來的,只不過不是zf理性的設計而已。因此,全然否定理性的作用和意義,同樣是巨大的錯誤。

               

比如目前網際網路名聲顯赫的姨學,對大英保守主義大加推崇,常舉的一例便是英國的判例法,認為判例法完全是經驗的總結,經驗才是真理而理性必須唾棄。其實這是對判例法的誤解。判例法確實是經驗的總結與沉澱,這沒錯,但判例法不等於沒有理性的作用,相反,判例法中理性的作用是最主要的。

因為每一個判例,其實都是法官與律師們充分運用理性,對案子的深入分析與對法理的探究。而後世法官用判例作為審判的標準,也並非簡單的從案例庫中檢索出相似的判例,然後照貓畫虎做出審判而根本不需要動腦筋。因為法官如果要用判例法來裁決任何一個案子,首先他需要運用理性把該案的本質研究透徹,然後他還需要運用理性對以往相似的判例的本質搞清楚,這樣才能夠從本質上,將該案與判例之間的關係搞清楚,然後才能夠知道,本案應該用哪個判例,其理由是什麼。

因此,實際上英美法系這種判例法,其每一個案子的審判,都是一場對法理的深入探究,都是理性的盛宴。所以說,判例法,其實是「理性」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澱而出的「經驗」,經驗只是其外殼,而其內容卻是理性的產物。

英美法系這種判例法,對法官的理性能力的要求要高的多,判案的難度也要大的多,反而是大陸法系的理性主義,對法官的要求沒那麼高,判案難道也要小很多。這個問題,我曾經在金猴群專門談過,這裡不再贅述了,當時我的發言如下:

 

牧豬人:

英國判例法的目的是,首先維護一個穩定性,其次是讓法官更多的去探尋法理,而不是像他們所想的,不必去管法理,按例判罰就可以了……

 

因為每個案子,你要用哪個判例去判,那不是能夠簡單對應的。需要法官對該案進行本質性的探究,而且首先他要對以往的判例進行本質性的探究,然後才能把本案與判例相對應

才能知道本案需要用哪個判例來判。這些探究都是對法理的思索

反而是大陸法系的法官判案不需要太深入法理

為什麼?因為

大陸法系的做法就是,把全國最牛的法學家集中起來,立法,並且給出解釋,還要給出詳細的法律要件

比如民法吧,要定義清楚,什麼是權利、義務、契約、

什麼是自然人、法人、什麼是侵權

什麼是人格權財產權、名譽權....

然後各種侵權的行為的要件有哪些

全部用邏輯系統清洗的進行表述、定義

好處就是,法官容易培訓,本科出來再實踐一下就能當法官

判案的時候法官幾乎不必探究法理,按照法律要件詳細規定即可

而英美法系恰好相反,法官沒有年輕人啊,年輕人不可能學到那麼多東西,每個案子幾乎都要探究法理

法官幾乎都可以說是哲學家

而純粹的法理探究,根本就不看什麼以前的記載,什麼事實上成功與否

完全是理性的運用

 

 

 

-打賞是自願的,小牧不得不虛偽的說一聲,其實我更希望您轉發


相關焦點

  • 經驗主義簡介
    作為一個認識論的概念,經驗一詞主要指與理性認識相區別的一個認識階段、認識形式,即感性認識。理性主義者將人們對有關事物的見解區分為一般的、易犯錯誤的信念和永久的、已被證實了的真理性知識,並在其中劃出一條深深的鴻溝。他們聲稱,感覺經驗只能產生關於表象世界的意見,由於表象可能使人受到蒙蔽,所以這種得之於觀察的經驗是不可靠的,無法被確認為知識。
  • 重力與壓力概念辨析
    通過對靜止的木塊畫力的示意圖進行辨析壓力F重力G方向垂直於接觸面豎直向下作用點接觸面木塊的重心施力物木塊地球受力物斜面木塊結論:a、壓力和重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b、(特殊情況下)當物體在自由水平面放置時,壓力大小才等於重力的大小 2、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壓力和重力
  • 「徹底經驗主義」不徹底
    ,那麼徹底經驗主義則為這種方法提供哲學的世界觀基礎。」詹姆士繼承皮爾士的主觀經驗主義,參考柏格森生命哲學的論證思路,結合德國意志主義哲學和心理學,提出了「徹底經驗主義」的概念。徹底經驗主義意欲徹底打破笛卡爾、休謨和康德的二元論框架,實現一種徹徹底底的一元論哲學。然而,由於徹底經驗主義理論體系本身所固有的缺陷,這種試圖超越傳統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方法論努力並不成功,徹底經驗主義並不徹底。
  • ----熵的概念辨析(5)
    ----熵的概念辨析(1)熵(傷)腦筋?----熵的概念辨析(2)熵與生命體---熵的概念辨析(3)熵與宇宙----熵的概念辨析(4)熱力學第二定律介紹時,提出了熵的概念。那麼到底什麼是熵?但是僅僅從這個定義式不足以理解熵的概念。 一般說,熵代表的是系統的混亂度,熵是系統混亂度的一種量度。 為了更好的讓大家理解熵的概念。我們再具體介紹如下。我們從一個具體的例子開始。
  • 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這種認為感性經驗是知識的唯一來源、一切知識都通過感官經驗而獲得,並在其中得到驗證的學說,被稱為「經驗主義」。其實,經驗主義離我們並不遙遠,不僅如此,它還是我們所能體驗的最早的哲學流派。從我們小時候讀過的《伊索寓言》中《驢子過河》的故事開始,經驗將會陪伴我們走過人生的旅途。當然,經驗主義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
  • 中共執政初期反經驗主義鬥爭歷史考察與反思
    經驗主義概念在中共舊有革命話語體系中已存在,借指幾乎所有被定性為因循守舊式的革命主張和活動方式。但在中共實際革命活動中,教條主義問題才是反對的重點。而轉入執政語境,一方面階級鬥爭經驗已喪失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理論指導則成為標註實踐活動科學性的必要條件,這都決定了經驗主義概念會被引入執政話語體系並在其中佔據關鍵位置。
  • 高中生物易錯概念辨析
    高中生物學當中有一些很接近的概念,或者是很容易混淆的概念,將比較常見和容易出錯的概念辨析如下:
  • 蔚智:跳出經驗主義牢籠看問題
    近年來,我們常受到一些經驗主義概念的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們的思維定勢。這種「概念式」思維定勢的基本邏輯在於以經驗主義之已知判斷中國發展之未知。經驗主義概念的提煉通常與一種悲觀主義的情緒結合到一起,因而進一步渲染了公眾的負面心態,比如,各種「陷阱」或「失去的10年」等。以經驗主義視角將未知視為已知是使我們陷入發展迷惘的重要因素。
  • 教師招聘備考指導:教育目的與教育制度相關概念的辨析
    而不管如何編排,不少考生反映在複習這些內容時特別容易造成混淆,歸根結底在於不管是教育目的,還是教育制度,都涉及到諸多的相關概念,而對於這些概念的理解與區分又是學習教育學的理論基礎與相關考試命題的重點。因此,今天中公講師楊林就來對教育目的與教育制度涉及到的相關概念進行辨析。
  • 自然語言處理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人類哲學從它產生的第一天起,就在自身之內包含著一個深刻的矛盾:哲學來自經驗,但它又是超越經驗的結果;哲學思想的發展是理性思維、範疇和概念的運動,但又只有經驗才能推動它。感性與理性的這種矛盾實質上也就是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矛盾,它作為存在和思維的矛盾在認識論方面的一個表現,自開始的時候起,就是人類哲學思想發展的內在動力之一。
  • 法律經驗主義
    法律經驗主義   馬國川:「文革」結束,也標誌著法律虛無主義的終結,至少是在國家層面上已經認識到,沒有法律是不行的。   江平:從改革開放開始,我國的法治進入了法律經驗主義階段。法律經驗主義之所以出現,有很深刻的歷史背景。鄧小平同志提出來「摸著石頭過河」,曾經受到一些人的讚揚,也有一些人稱之為經驗主義。
  • 科學精神的緣起: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他們的航海者沒有地球形狀的概念,也不知道經度緯度,更沒有航海圖指南針速度計——他們也不需要這些東西。他們僅利用石器時代的發明的獨木舟及頭腦和記憶環境的能力,揚帆駛向大海深處。▲ 科學方法可以分為兩個類型,「狐狸型」和「刺蝟型」,它們優劣互補  圖:Google經驗主義是狐狸🦊,理性主義是刺蝟🦔,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都有自身存在的道理,它們各有各的法則,研究對象和哲學思考。
  • 論西方哲學「經驗主義」
    個人理解的經驗主義,分析,概括如下。經驗主義認為世界不可認知,即使能認知也是相對的認知,建立在我們的實踐範圍內的認知,實踐越深,認知是相對越深,即使你認知深了,最後也要靠實踐去檢驗,跟我國文革結束,改革開放時所提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樣,只不過,這裡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是可以提前認知,不管是物質世界,還是人的精神世界,還是人類社會,都可以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理去演繹認知的
  •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
    我們應該用好兩把武器,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      牛頓的機械宇宙,讓人類從懵懂中甦醒過來,發現自己通過邏輯推演竟然可以解釋大多數事物的運動原理,讓人類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可以絕對準確的預測未來,於是有的人會傾向於理性主義,以為理性主義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 什麼時候用經驗主義,什麼時候用理性主義?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在近代的爭論既然不完全的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都可能靠不住,那麼我們能依靠的是什麼呢?還是經驗。經驗主義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洛克就認為,人生下來就如同一張白紙,全部知識都是建立在經驗之上的,不同人會有不同的經驗,從而在心靈中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觀念和知識。和經驗主義對立的是以笛卡爾所代表的理性主義。關於笛卡爾,可以講,笛卡爾總結出一整套通過理性思考獲得新知的方法。
  • 開關電源中高頻磁性元件設計常見錯誤概念辨析
    摘要:很多電源工程師對開關電源中高頻磁性元件的設計存在錯誤的概念,其設計出來的高頻磁性元件不能滿足應用場合的要求,影響了研發的進度和項目的按期完成。基於開關電源及高頻磁性元件設計經驗,對一些概念性錯誤進行了辨析,希望能給大家提供借鑑,順利完成高頻磁性元件的設計以及整個項目的研製。
  • --化學勢概念辨析(4)
    關於化學勢的概念、化學勢的判據使用、化學勢的表示
  • 東莞時報:經驗主義害死人
    這是典型的經驗主義,而事實證明,經驗主義,是會害人的。八一隊開場時氣勢咄咄逼人。廣東東莞銀行之所以不適應,顯然犯下了經驗主義的錯誤。都知道八一「打不死」,但上一場38分的大勝,還是讓他們有所輕敵,這是杜鋒也親口承認的。你無法不佩服李春江,以及杜鋒、朱芳雨、王仕鵬、帕克這些老將。他們有豐富的比賽經驗,也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和精神力量。按照他們的經驗,廣東的實力明顯勝於八一。
  • 警惕經驗主義:立足現實,展望未來。。。
    對於概念的固有思維或者說刻板印象讓他陷入了思維陷阱。在他看來草再便宜他也是商品、是貨物,手推車再緊俏也就是個運輸工具,在草和車的組合中,作為商品的草才是主體。 為什麼我要說這個故事呢?其實啊,概念這個東西很容易坑人。概念是幫助你積累經驗的,同時又是蒙蔽你的最要命的東西。那個哨兵你說他笨嗎?當然不笨,但是他之前檢查過的走私經驗幫助他堅定了原來的概念。
  • 近代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之間並沒有隔著一道萬裡長城
    從此,「主體」這個概念成了近代西方哲學的軸心,雖然它是經院哲學的發。主體這個概念之所以被人們迅速接受,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它的自明性。但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一個建立在邏輯推論上的命題,而不是從經驗的心理事實推出。也就是說,這個所謂知識的可靠基礎或基點的概念,實際是建立在理性而不是感性經驗的基礎上的,理性,而不是感性,才是它的主導性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