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爾是著名的哲學家,通過理性主義的觀點,反對了宗教論點

2020-12-03 愛平帶你看影視

提到笛卡爾,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這位人物。我們先來看一下笛卡爾的理性主義觀點。知識理論永遠不可能在真空中產生,其背後總有各種心理、經濟、社會和政治等方面因素,這些因素是知識理論產生的動力。從某種意義上說,也許每種認識都在創造和確認自己的「知識」,而不在描述和解釋被稱為「知識」的自為之物。

激發柏拉圖建構其理論的外因與笛卡兒明顯不同。柏拉圖是名門之後,他所處的時代正值新興商業階級和早期民主精神嶄露頭角,舊的貴族統治體制正逐漸走向衰亡。在此之前的兩百年間,社會條件和智力條件結合在一起,逐漸削弱了舊貴族價值觀的道德權威,舊貴族價值觀以神話為標準。隨著榮譽、忠誠、勇敢等舊價值標準與貴族天賦統治權的解體,平民價值觀取代了舊價值觀。

但柏拉圖認為,這種平民價值觀很粗俗,它只是略微掩飾了一下其對權力的貪婪和渴求而已。在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所處的時代,這些新價值觀被號稱「智者」的雄辯術專家到處傳授,而在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看來,這些「智者」似乎是在惡意地歡慶世界的中心並非保持不變。

為了抵消智者的腐蝕作用,為了維護能證明精英統治合理性的體制,柏拉圖不但要攻擊智者一派,還要反對荷馬的權威地位,並以純粹理性取而代之。荷馬著作體現的貴族價值觀是柏拉圖希望能維繫下去的,但荷馬除了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喚起人們的感情外,並未對這些價值觀做出任何辯護。如果柏拉圖為這些價值觀作合理的辯護,他就必須以哲學來取代詩歌的影響力。

17世紀的笛卡兒面對的不是詩與哲學的對立,而是宗教與科學的對立。笛卡兒生活在新興科學誕生的時期。他出生時,哥白尼去世才四十年。笛卡兒與伽利略、克卜勒是同時代的人。笛卡兒去世時,牛頓才只有八歲。

實際上,笛卡兒本人二十多歲就發現了解析幾何,對科學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那時,新興科學與日俱增的力量已開始挑戰教會日益衰落的權威。教會統治已有一千年之久,但在笛卡兒出生前的兩百年間卻遭受了幾次巨大的挫折教會不僅要竭力維繫仍擁有的政治權力,還要維繫對人類自我道德形象的監護權。

新興科學似乎正是在這方面對宗教權威發出了最直接的挑戰。1632年,雙方之間的衝突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當時,宗教法庭逮捕了伽利略,對他進行審判,並裁決他犯有瀆神罪。伽利略發表過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他發現木星有四顆衛星,這篇文章的發表就是導致他被捕的具體原因。

但人們也許不能馬上明白為什麼「木星有四顆衛星」這樣的觀點會威脅到宗教權威。在伽利略事件中,受到威脅的傳統觀點是:一千年來,人類「高貴」這種觀念是與這樣一個觀念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發散出來的同心圓。這個觀念認為,人類上演的劇目是宇宙的關鍵劇目,宇宙中其他任何存在物只是作為人類劇目的見證人而被安排在此。

這種觀念的作用在於,人類的每個行動都因此而充滿了意義。即使一個人的生命滿含不幸,至少他的不幸是有意義的;因此,即使最悲慘的生命,也具有某種高貴性。但現在,「人類生命」這一崇高概念突然受到了哥白尼理論的威脅。哥白尼認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事實上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圍繞太陽運轉。也就是說,地心說不正確,日心說才正確。

如果地球只是在太空中飛馳,並不比宇宙中的其他天體具有更重大或更渺小的意義,那麼這一發現對人類「高貴」這一觀念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但有一個科學事實令哥白尼的激進理論在當時未能大獲全勝。這一事實無可爭議,即月亮圍繞地球運轉。如果日心說是正確的,為什麼月亮還會繞地球轉呢?為什麼月亮不繞太陽轉,就像地球按理應該繞太陽轉那樣?現在你明白伽利略的發現有什麼意義了吧。

如果木星的衛星圍繞木星運轉,這就證明衛星同樣可以繞行星運轉,而這顆行星不一定是宇宙的中心,這一論證醫生把地心說的最後一根支柱也拆除了。與伽利略有點相似,笛卡兒也發現自己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他本人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並不希望與教會當局發生衝突。然而他剛剛完成了一部關於物理學的手稿《世界》,他知道其中有許多章節與伽利略的觀點是一致的。

所以他沒有出版這部手稿,而是決定寫一本哲學著作,借這本著作在科學與宗教之間創造一種和諧的講求智性的氛圍。他想要表明這樣一個觀念,即,做一個「篤信宗教的科學家」並不自相矛盾。實際上,他想表明,科學本身的可能性是以某些神學假設為先決條件的。他將此書命名為《第一哲學沉思錄》,並把它獻給「最博學、最傑出的人:巴黎神學院院長和聖師們」。

笛卡兒在題辭中對索邦的神學家們阿諛奉承、卑躬屈膝,但他在寫給朋友麥爾賽納神父的信中,卻用了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語調,「我要說的是,這只能在我們之間這麼說,這六個沉思包含了我物理學的所有基本觀點。但是請為我保密,因為如果他們知道了,他們就不會樂意接受我的觀點了 。

我認為,笛卡兒成功地完成了任務。就我所能確定的範圍來看,天主教教義再也不會與科學發生正面衝突了。笛卡兒已經證明這種衝突並非無可避免。依我看,當下大多數的宗教與科學理論之間的對立似乎都是來自某些新教陣,例如,反對教授達爾文的進化論。也許新教教徒們還在等待著他們自己的笛卡兒的出現吧。而對於這件事情,你又有著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笛卡爾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
    笛卡爾(法語:René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生於法國安德爾羅亞爾省的圖賴訥拉海,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而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他是二元論唯心主義者的代表,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是西方現代哲學思想的奠基人。黑格爾稱笛卡爾為「現代哲學之父」。
  • 理性主義的形上學,以及道德、政治和宗教
    同樣的,按照理性主義的觀點,存在者(beings)可以比另一些存在者更完整。上帝代表了實在的最高程度的完整性,或者完滿性。虛無——意味著空無——是全然地不完滿、不完美、不實在。一切其他事物都介於兩者之間。人類擁有一定的完美性和實在性,天使也許要多一點,動物要少一點。    有一種方式可以用來思考事物(matter)。
  • 理性主義先驅——笛卡爾
    笛卡爾是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 早年進法國教會學校學習, 後曾在軍隊當一名文官,並研究哲學與數學。1629——1649 年住在荷蘭。他的主要著作有:《方法論》、 《形上學的沉思錄》、 《哲學原理》以及《論光》等。
  • 哲學史:霍布斯的哲學,宗教懷疑主義與理性主義的結合
    歷史知識傳播者:鹿冰寒說歷史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鹿冰寒說歷史,在17世紀左右,英國是理性主義最繁榮的國家,誕生了很多哲學家,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的也是英國哲學家,他叫託馬斯·霍布斯,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他的歷史吧,也許我們能從他的思想裡尋找到屬於自己未來的方向
  • 笛卡爾為什麼要懷疑一切?
    笛卡爾笛卡爾是17世紀歐洲大陸理性主義的代表。他提出的「我思故我在」是有著時代背景和理論背景的。從時代背景來看。17世紀,正是新興的歐洲資產階級和沒落的封建貴族統治者爭權奪利的時期。對於封建貴族統治者來說,他們擁有宗教上的權力,把持著迷信、宗教、神學和經院哲學等法寶,因此他們反對科學,害怕老百姓被科學教聰明了,不再相信他們的迷信。但是知識卻是新興的資產階級的武器,他們首先要解決的是知識的問題,然後才是權力的問題。只有依靠知識,他們才能徵得想要的權力。
  • 自然語言處理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在歐洲,這種理性主義源遠流長,到了16世紀末至18世紀中期更加成熟,出現了笛卡爾(Rene Descartes,1596-1650)、斯賓諾莎(Benetict de Spinoza,1632-1677)、萊布尼茨(Cottfried Wilhelm Leipniz,1646-1716)等傑出的理性主義哲學家。
  • 二十位世界哲學大師對生命的觀點
    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也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05笛卡爾的愛心函數圖▍笛卡兒: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笛卡兒(René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法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
  • 範海辛:關心時政,你必須學習理性主義!
    而到rational(形容詞)時,其釋義又全部回復到認識論上來(五種釋義)①理性的②基於理性的③神智健全的④(數學上的)有理數⑤(宗教上)推崇理性反對感情用事的。理性是我們人類認識外界事物兩種能力中的一種,另一種能力就是經驗,因此經驗與理性構成了哲學認識論領域的兩個最基本的範疇。文化的核心是哲學,哲學的核心是認識論(哲學一般分成三大塊①價值論②本體論③認識論),為何這麼說呢?
  • 科學精神的緣起: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 沙羅周期  圖:ChristianOvercomers.com古巴比倫人把他們的知識通過楔形文字留存下來,並在隨後的幾個世紀裡指引了古埃及人,古希臘人,猶太人,乃至於伊斯蘭的天文學家。古希臘人較少受宗教的束縛,敢於反對傳統,反對教條的權威,對於他們,科學的任務就是發現宇宙的規律,數學是科學的一部分。是古希臘人獨創了理性主義的新路徑,此後直到20世紀,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之爭從未停息:笛卡爾與維柯信徒們的唇槍舌戰,14世紀直覺派畫家和恪守「科學」方法畫家的口水仗,科學醫師與江湖郎中的爭吵,不勝枚舉。這是思想歷史發展的永久特徵。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五十四:理性主義時期2
    有些正統派的基督教思想家也直截了當地否認理性在宗教方面的地位,例如有一個叫威廉.勞(1686-1761年)的人就說,理性在宗教中不僅找不到真理,而且是造成人們思想感情上一切混亂的原因,它只能導致人心敗壞。在他看來,上帝是超出人類理解力的範圍的,上帝的旨意便是智慧,他的善是隨心所欲的。這種論調雖然大膽而直率,但卻缺少力量,是過時的,不合時代潮流的。
  • 崇尚理性和數學演繹法的笛卡爾--中國數字科技館
    與此同時,哲學家也從科學的成就中尋找哲學發展的「陸地」。近(現)代科學有兩大傳統,也就是自然科學研究的兩個基本方法,一是建立在觀察、實驗基礎上的歸納法,另一個是建立在公理化基礎上的數學演繹法。培根以對實驗歸納法的精闢論述確立了他在經驗哲學領域的首領地位;笛卡爾則以推崇數學演繹法和理性主義,成為西方近代哲學的先驅和創始人。
  • 法國哲人笛卡爾十九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公元1596年3月31日~公元1650年2月11日),法國著名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
  • 西方哲學史中的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這一矛盾來自古希臘理性的兩大精神要素邏各斯和努斯的交替上 升,體現為柏拉圖的「迷狂說」,但不是前理性的迷狂,而是理性基礎上的迷狂,有別於中國傳統的非理性。西方哲 學的非理性是由理性中的努斯發展出來的,但常與宗教神秘主義合一,到黑格爾才明確將二者分開,但仍免不了墮入理性神學。
  • 鄧曉芒:西方哲學史中的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作者鄧曉芒|來自《現代哲學》2011年講西方哲學史的人,往往對西方兩千多年的哲學發展有這樣的概括,要麼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鬥爭,要麼是感覺論和先驗論的對立,有時候這兩種觀點又交織為觀念論和實在論,唯名論和唯實論,經驗論和唯理論。這類劃分模式一直延伸到今天的英美經驗主義和大陸思辨哲學。但人們比較忽視的是另一種劃分維度,即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 齊格蒙特·鮑曼的理性主義與反理性主義
    1980年代開始,他陸續出版了幾部有關理性主義的作品,最著名的就是《現代性與大屠殺》。 作為一名經歷過二戰和冷戰的思想家,鮑曼的主要學術經歷都在反思現代理性主義及其產物。 新型教派反對羅馬教會,但他們並不希望人們拋棄基督教信仰,畢竟其意識形態底色依然是基督教主義。為了有一天能夠團結信仰,新興教派需要引入新的理論彈藥。
  • 如何理解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
    ——笛卡爾羅素在《西方哲學史》的緒論裡邊說過一句話:人們生活的環境在決定他們的哲學上起著很大的作用,然而反過來他們的哲學又在決定他們的環境上起著很大的作用。我認為這句話值得每個學習哲學的人重視,羅素在這裡向我們傳達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哲學家的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某個哲學家突發奇想就創立了一套哲學理論,哲學的產生是與哲學家的生存時代息息相關的。
  • 近代歐洲哲學家心理思想的創始人之一——笛卡爾
    笛卡東在這部書中提出了著名的笛卡爾符號法則:方程正根的最多個數等於其係數變號的次數;其負根的最多個數(他稱為假根)等於符號不表示已變得次數。笛卡爾還改進了韋達創造的符號系統,用a,b,e知量,用x,y,……表示未知量。我們所熟悉的代數中的x、y就是來自笛卡爾。他還引進指數和平方根的記號。
  • 我思故我在 | 笛卡爾
    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物理學家 數學家 神學家笛卡爾用形上學觀點進行了一系列創造性的推論證明出使自己滿意的結果:由於自己的存在(我思我在)上帝才存在,外部世界才存在這就是笛卡爾學說的起點笛卡爾方法具有雙重意義第一,把「什麼是知識」這個認識論的基本問題置於他的哲學體系的中心早期的哲學家力圖描寫世界的本質
  • 提出「缸中之腦」的美國哲學家普特南病逝,享年89歲
    據外媒報導,美國著名當代哲學家、哈佛大學名譽教授希拉蕊·普特南於美國當地時間3月13日在芝加哥的家中因間皮瘤去世,享年89歲。
  • 康德、莊子、量子力學:康德為什麼是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一、康德提出了人的有限性觀點;康德認為,人的理性認識是有限的,自然界很多秘密是人類理性所無法認識的。二,康德的道德、宗教思想,既體現啟蒙運動精神,又不否認上帝的存在,思維方法比較辨證。康德思想首先體現了18世紀的啟蒙運動精神,比如理性、自由、民主、博愛,只是作為哲學家的康德,並沒有在哲學著作中空喊口號,而是把理性、自由、民主、博愛精神,完全融入到其思想當中,先後寫作了三大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