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科學迷信說「不」:當宗教信仰又遇上了「科學」
「賽先生」一來,似乎一切宗教甚至包括一切信仰,都應該被取代,唯有賽先生最高明、最管用、最真實,其它都是迷信!這就是從19世紀70年代直到20世紀的「科學主義」的基本理念之一,對宗教信仰「除魅」的大旗從那時起就已經被高高舉起。可惜的是,經過一百多年的風雨,這面旗幟現在已經不那麼豔麗,宗教信仰不僅沒有被徹底「除魅」,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反倒出現了「復魅」的思潮。
-
對於中國來說,沒有宗教信仰意味著什麼?
由此,也許現在中國有很多的問題,所有人都把過去的歷史戲劇化,娛樂化,低俗化,這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是很可悲的,因為一個民族總有些東西是不能褻瀆的。」 底下的一位學生很喜歡這個老師,但又覺得老師說的可能個人化,對於這個問題的解釋也是碎片化的,很想知道較全面的、較系統的解釋。於是TA就去知乎網上提問:「對於中國來說,沒有宗教信仰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什麼呢?
-
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
原標題: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 我們首先要說清楚科學是什麼,特別是科學有三個要素,然後馬上就會明白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對象不同,所發現的規律當然也不同,但是它們的目的都是掲示「規律」,而且它們也都符合科學的另外兩個要素。 宗教和偽科學也都聲稱掌握或者揭示了規律,但是由於並不符合科學的另外兩個要素,所以和科學有明顯的區別。 科學的第二個要素是科學的精神,包括三個內容:質疑、獨立、唯一。
-
淺析科學家信仰宗教的原因——尚九玉
在科學發展史上,信仰宗教的科學家大有人在,如哥白尼、伽利略、萊布尼茲、牛頓、達爾文、普朗克、海森堡、愛因斯坦等。英國著名科學史家亞·沃爾夫指出:「近代科學的先驅者們實際上都篤信宗教,事實上都是基督教的兒子。」
-
為何世界上絕大多數科學家沒有宗教信仰?
說什麼「科學與宗教可以相互學習」,「科學與科學家是得益於宗教信仰的」,「自然科學家信仰宗教也就表明了宗教神學信仰對自然科學研究有正面的積極作用」,等等。「自然科學家信教」成了那些護教學者的「殺手鐧」,這些似是而非的論調確實也造成了一些公眾對科學家的誤解。為了澄清問題,必須深入進行一番由表及裡、去偽存真的探討。
-
無神論者沒有信仰嗎?信仰非得是宗教嗎?
雖然很多人不討厭宗教信仰,但對某些宗教理論還是挺讓人厭惡的。就如基督教,說什麼人必須信耶穌才能得到救贖,不信他的話就只能下地獄。莫非神造人就是為了把一大半的人扔進地獄裡受苦嗎?這樣的神未免心胸也太狹隘了。
-
世界上著名的科學家,大多晚年都信仰宗教,這說明了什麼?
但是他的筆記中,記錄了大量自己關於宗教的信仰:「我從宇宙的神奇知道有神。」 很多人把牛頓看做是年輕時積極投身於宗教,而晚年卻開始大徹大悟皈依宗教其實是不對的,他一生都是宗教徒,
-
闢謠:很多科學家晚年都會信仰宗教?愛因斯坦和牛頓晚年都信神?
如果要追溯到牛頓的時代,那麼不單是很多著名的科學家晚年都有宗教信仰,而是很多科學家終生都有信仰。因此,如果你從近代科學開創者伽利略開始算,科學家裡確實是很多都是有宗教信仰的,但它們當中很多都是終生都相信,而不是從小就不信到老了才信。不過大約是到了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以後,無神論思潮開始在西方國家,特別是在知識分子中蔓延。自然科學界也是首當其衝的。但依然有一些出類拔萃的科學家是終生保持了信仰的。
-
世界十大科學家的宗教信仰
因為沒有他我什麼也不能明白,沒有他一切都是黑暗的。我覺得,無神論者的論調不過是一種時髦的事物,是當代的一種流行病。對我來說,我寧願叫人剝去我的皮,也不願叫人奪去我對天主的信仰。」(引自《昆蟲學雜誌》)7. 普朗克(Max Planck,1858-1947)。簡介:無疑地,普朗克與愛因斯坦二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學者,普氏生於德國基爾。
-
沒有宗教信仰,對於中國來說意味著什麼?
一位網友在知乎網上提問稱 ,他的老師說:無神論的國家很可怕,所有人都缺少一種信仰。如果一個人是無神論者,他最杯具的地方是沒有一種天然的敬畏感,不了解到有很多事情,需要讓其保有一種莊嚴,不能去褻瀆它。由此,也許現在中國有很多的問題,所有人都把過去的歷史戲劇化,娛樂化,低俗化,這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是很可悲的,因為一個民族總有些東西是不能褻瀆的。
-
如果宗教曾經證明了什麼,那就是證明了它們通常是錯的
如果宗教曾經揭示了些什麼的話,那就是證明了它們通常是錯的。——弗朗西斯·克裡克大家或許知道,弗朗西斯·克裡克和詹姆斯·沃森因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而獲得諾貝爾獎。克裡克是一個無神論者,他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的學術生涯中,轉而研究神經科學,對「大腦的意識」產生了興趣。
-
大科學家牛頓晚年相信了宗教,那麼科學與宗教的基本區別是什麼
周秋鵬從網上可以找到一個資訊,全球最著名的大科學家之一牛頓,在生命的末端,重新相信了宗教。這個資訊引起了很多爭議,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認知和經驗進行了解釋。對於這些個人的解釋,也就只能看看而已。但從牛頓晚年相信宗教,可以引發一個話題,就是科學與宗教,究竟有什麼區別。
-
就現代人對於科學的信仰會大於對宗教的信仰嗎?你怎麼看的!
就趨勢下有越來越相信和依賴科學,那麼在沒有了宗教信仰後,這會是一件正產的事情嗎?佛教文化可以說,就現代科學它都是在意識上反宗教面目出現的,並且逐漸從宗教和哲學當中相剝離開,能夠取得無比輝煌的成就的同時就因為連我們身邊的掃地機器人,我們都是以實用主義出發的科學讓我們能夠看到的。但是在任何的信仰上,它似乎都應該具有具體的固化的內容,也就是要有一個傾向性,就科學的發展,它所展現出來的是在科學與一個日新月異,同時與時俱進的認知方向上它在比起以前的宗教信仰,它更是一種與時俱進,日新月異的認知方式,有的更是一種新理論,不斷地淘汰舊理論,落後理論的一個過程。
-
有的人什麼科學都不信,不是活得好好的?
科學從來都不是真理,它在不斷被修訂當中,而宗教信仰不是這樣的,神是唯一正確的,不容置疑。否則就是不忠不孝、不三不四,會遭到唾棄。科學不是這樣,您如果用嚴謹的方法證偽一件事情並提出自己的理論,然後得到證明,那就是了不起的大事。
-
科學能從宗教中學到什麼,新一代無神論者試圖挑戰人類信仰
在信仰和科學之間應該感到聯繫,而不是界限。現在,許多歷史學家都認為,「科學與宗教必須發生衝突」的觀念是19世紀的西方發明。這一觀念扭曲了人們對科學歷史的理解。大多數人都知道伽利略在17世紀受到羅馬宗教的迫害,因為他們認為地球繞著太陽轉。但是他們對早期的科學家的信仰一無所知,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和宗教被視為互補。它們就像閱讀同一本書的兩種方式。
-
愛因斯坦與牛頓是真的晚年才開始宗教信仰?
很多文章上說大多數著名的科學家晚年都有了宗教信仰,比如愛因斯坦與牛頓。這話只有一半正確。所以說愛因斯坦晚年有宗教信仰,要麼是無稽之談,要麼是別有用心,據我所知,很多宗教都喜歡用一些杜撰的名人入教的謊言來吸引大眾信仰他們的神,這些傳教士說起瞎話張嘴就來,實在是可怕。
-
全球有多少人口信仰宗教?
當今世界,究竟有多少人信仰宗教,有多少堅定的無神論者,他們的地區分布和發展趨勢如何,這是分析國際宗教形勢必須回答的問題。由於不同國家、不同信仰的人們在哪些文化現象屬於宗教、哪些思想行為屬於信教、怎樣給眾多的思想信仰分類等基本問題上存在分歧,以上問題很難找到統一答案。
-
科學與藝術、宗教的區別、界限何在?
相對於這個界限,我們的藝術、宗教又在哪裡?藝術、宗教、科學都是經常被提到的概念。因為這些是我們人類自身特有的基本現象。那麼,這三者到底是什麼關係?歷史上,藝術和宗教經常是聯繫得非常緊密,比如,宗教場所裡通常有繪畫,宗教活動則經常與音樂相關。在很多情況下,宗教需要藝術,藉助了藝術。也就是說,宗教常常很藝術。同時,人們也熱議科技和藝術的關係。可以說,目前科技對藝術的影響非常大,上午帥立國教授已經講到。
-
宗教有何用?該信仰什麼?祈禱有用?
宗教到底有何作用?我們該信仰什麼?祈禱真的有用嗎?這輩子該怎麼活?其實,很多神都是人造的。 Made in China;Made in印度;Made in全世界。一,神真的存在嗎?貌似這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離不開威逼和利誘。例如,用懲罰、地獄和末日來恐嚇,用寬恕、賜福和天堂來誘惑。
-
堅持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
美西方反華勢力試圖借宗教等問題抹黑中國形象、挑唆新疆各民族矛盾的險惡用心暴露無遺。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尊重和保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是中國政府維護人民權益、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重要體現。中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