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0月8日電(記者 馬曉棠) 少兒英語學習是目前國內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不少兩三歲的寶寶都已經在學著英語,6歲前孩子學英語更是常態。中國孩子英語學習明顯呈現低齡化趨勢。
而不少家長關心的是,如何在給孩子外語啟蒙教育的同時,又給他們一個輕鬆快樂的氛圍,不會打擊孩子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針對這一問題,中國日報網的記者專訪了聯邦英語總部教學總監、資深少兒英語教師左豔麗老師。相信家長們或者從下面的內容中可以找到答案。
英語怎樣學比什麼時候開始學更重要
記者:孩子幾歲開始學英語比較合適呢?
左豔麗:關於這個問題專家們討論得非常熱烈,並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從我們專門從事英語教學人士的角度講,我們比較贊同於3-6歲是第二語言學習的敏感期。但這不是絕對的,比如會存在地域差異。另外,《林克媽媽少兒英語系列》的作者林克媽媽,在她孩子8歲時發現她在學校裡成績差,然後開始培訓女兒先聽先說,回歸了英語的運用能力,暫時不在意課內成績,最終使她女兒成為英語學習上的尖子生。
當然兒童幾歲開始學英語,也要看家庭條件是否允許。如果允許的話,最好別錯過3-6歲的第二語言學習的敏感期。
但從根本上說,英語怎樣學比什麼時候開始學更重要。
6歲之前,打下良好英語聽力基礎很重要
記者:如何讓兒童快樂學英語?
左豔麗:3歲之前,孩子的聽音辨音能力特別強。英語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所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家長最好有意識地播放英文的歌曲、童謠。
3歲之後,或者說4-6歲之間,最好報一個英文課外班,在沒有學習壓力的階段下,英語可以當興趣來學習,學習起來更輕鬆,可以為英語啟蒙打下良好的聽力基礎,而且6歲之前這種良好的聽力技能,哪怕有一段時間不用,也不會倒退很多。
6歲之前若沒有打下這個基礎,那麼上學後可能出現兩種可能性,一是找對了方法,依然能後來者居上,二是在學業壓力的情況,學習英語不能獲得樂趣,導致了這一學科學不好。
有關少兒英語學習的幾點誤區
記者:過早學習英語是否會影響母語的學習?
左豔麗:國外腦科學家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孩子學習雙語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也就是說兒童天生具有接收兩種語言的潛能。孩子年紀小的時候,母語發育並不成熟,母語發音、語法規則等沒有固化。在這種情況下,他才能夠容易接受另外一種語言。而6歲之後,母語發育非常成熟,無論是發音還是思維,對母語養成一種依賴性。
比如中國的南北方言差別也很大,但在兩種語境中長大的孩子,大腦自然地形成了兩種語言的分區,很容易就掌握了這兩種語言的運用。
所以孩子小的時候學外語影響母語發音、不能找到外語正確發音等,這些都屬於誤區。
記者:老師發音不專業,孩子日後糾正難度大嗎?
左豔麗:外教和中教還是有區別的,漢語的發音習慣和英語發音習慣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家長在沒有條件接觸外教的條件下,可以為孩子的學習找替代品,市場上有不少原版引進的音頻和有聲繪本,比如韓國出版商JY繪本,包括廖彩杏與吳敏蘭的繪本。還有英文動畫片,這也是孩子很容易接觸到的英語環境,比如粉紅豬小妹、藍色小考拉、朵拉等。中級階段孩子適合讀《牛津閱讀樹》。
少兒學習英語時要堅持從不標準向標準的方向去改善,堅持主要輸出語音的途徑是正確的發音。若沒有強調聽力的培養,那麼到哪裡都學不標準。
父母該怎麼做?
記者:父母在孩子英語學習過程中能做些什麼?
左豔麗:在英語啟蒙階段,播放高質量的有聲故事;在適合的年紀選擇培訓班,同時配合培訓進度,比如在與孩子玩的過程中,激發孩子學英語的興趣,多鼓勵、少建議、少糾正。
這裡特別提醒家長的是,不要著急。學英語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有些孩子在學習一段時間後,仍然不願意表達。這種情況原因很多,有的孩子在聽力輸入期,還沒達到輸出能力,有的孩子性格如此,就是要在十足把握的時候才願意說。家長們最好放下急於追求成果的焦慮感,享受學習和陪伴的過程,後面很多問題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