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研發的恢復期血漿、幹細胞、託珠單抗、人工肝等治療藥物和...

2020-12-05 北京商報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20年3月26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介紹中國關於抗擊疫情的國際合作情況,並答記者問。

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先生,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先生,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先生,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中國關於抗擊疫情國際合作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中國科技界在這次抗擊疫情過程中,圍繞著有效藥物研發和臨床救治做了大量工作。您剛才評價叫形成一套完整的技術方案,我覺得可能還要修改一下,因為新冠病毒是一個全新的病毒,我們只能說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方案,因為我們有很多問題還要再深入研究。相對完整,因為過去我們根本就沒有方案,現在我們有了一套。從方案的角度來說,我們現在的研究結果用三句話來概括:一是在控制輕型、普通型治療方面,我們研發的系列中醫藥和治療方案,能夠有效的緩解症狀,顯著提升治癒率。舉個例子,我們有一個方艙醫院,456位輕型患者,通過中醫藥治療,無一例外都沒有轉為重型,效果是很明顯的。二是在抗病毒治療方面,我們篩選的磷酸氯喹、法匹拉韋、可利黴素等藥物,在臨床研究中顯示出了一定的治療效果。它的意義在於減少了普通型向重型和危重型的轉化,這點非常重要。三是對於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救治,我們研發的恢復期血漿、幹細胞、託珠單抗、人工肝等一系列的治療藥物和治療方案,有效的降低了病亡率,這也很了不起。

總的來說,我們取得了一定成果,初步形成了這樣一個方案。關於這些藥物和這些成果願不願意與其他國家分享,我剛才回答另外一個問題時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們一致認為,這些成果是中國科技界奮鬥的成果,但同時這些成果也是人類抗擊傳染病長期以來所積累的智慧結晶,是一個共同的成果。我們面對共同的問題,我們取得共同的成果,這個成果應該是毫無保留地與其他國家分享,用於治病救人,這個態度是非常明確的。

第二個問題,下一步怎麼考慮。針對這個問題,簡單說是三個方面:

一是繼續推進成果共享。中國在這期間進行了大量的臨床試驗,一些藥物被證明是有效的,一些藥物效果是不顯著的,還有一些藥物是無效的。無論研究結果如何,都彌足珍貴,因為這樣可以少走彎路,節約時間,現在時間就是生命。所以,怎樣更多地推動成功和失敗結果的交流共享,是非常重要的。從最近公布的WHO臨床試驗建議,還有一些國家的藥物臨床應用和篩選計劃,都可以看到我們前期努力結果的體現,我們還是很高興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加大這方面的力度,就是把前期臨床試驗結果儘快發表出來,與國際同行交流,讓大家少走彎路,汲取這方面的經驗。

二是開展聯合攻關。我們最近也注意到,前期臨床試驗成功的比較好的一些藥物,像法匹拉韋、氯喹等,現在各個國家都在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但我也看到其他一些國家的科技工作者篩選出一些新的藥物進行臨床試驗,這些對我們以後的工作會有很好的幫助,所以我們也在密切關注。同時,我們希望跟各國同行進行合作,這種合作的方式主要是積極參與國際多中心的臨床研究。鍾南山院士現在就參與一個國際多中心的臨床研究,我們也願意參與或發起與其他國家的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大家來共同在這方面作出努力。

三是要加大溝通力度。涉及到藥物方面,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法律法規,人民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所以很多藥物到一個國家不是拿過去就能用的,肯定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所以在這方面,我們現在也跟很多國家進行深入溝通,像視頻會議等等,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能夠成果共享。

第三個問題,中國科技領域最重要的經驗和成果。成果剛才已經說了,短時間內我們控制了疫情,提高了治癒率,降低了病亡率,這是科技界取得的重要成果。但是中國科技抗疫的經驗是什麼?我個人認為,現在還沒有到總結經驗的時候,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探索。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面對這樣一個全球問題和全球災難,我們只有共同面對,共同研究,共享成果,才能取得最好的結果,這一點是堅信不疑的。因為我們要跟時間賽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有同心協力,才能拿出最好的方案。舉一個例子,像藥物開發,包括疫苗開發、檢測試劑,都要經過所在國家的藥監部門審批。像我們國家是藥監局審批,過去是每個單位把這些工作做好了以後,報上去,部門審批。這次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下,我們是怎麼做的呢?過去串聯的事情我們都是並行做,研審聯動,和科研人員一起解決問題,這樣的話,後面的道路就暢通了。所以,為什麼我們用兩個月時間能夠出來這些成果,是大家同心協力的結果。最重要的經驗就是要共同面對、共同研究、共享成果,這是我最大的體會。

相關焦點

  • 科技部部長:把疫苗研發作為重中之重 加快推進抗體藥物研發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科技部部長:把疫苗研發作為重中之重,加快推進抗體藥物研發14天完成核酸檢測試劑研發和上市,迅速篩選評價一批有效治療藥物,推進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等5條技術路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科技界迎難而上,夜以繼日創新攻關,書寫了戰「疫」一線的「創新答卷」。
  • 重慶銅梁:開展「人工肝—血漿置換」治療獲得成功
    中國網4月12日訊 4月9日,銅梁區人民醫院採用新引進的血細胞分離機,開展「人工肝—血漿置換」治療獲得成功,填補了該區血液治療技術上的一個空白,也為銅梁乃至渝西地區的血液急危患者提供了醫療幫助。今年3月,患者蔣某因肝癌和急性肝功能衰竭,到銅梁區人民醫院腫瘤血液科進行治療。經過與患者本人及其家屬進行充分的溝通後,醫生對蔣某進行了「人工肝—血漿置換」治療,同時經過血漿置換,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明顯改善,達到預期治療效果。「人工肝血液置換術是血液淨化技術的一種,是利用血液淨化技術暫時替代肝臟的功能,使幹細胞恢復再生,最終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種醫療技術。」
  • 科技部:我國疫苗研發整體處於全球領先位置
    央視新聞客戶端在21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由科技部牽頭的科研攻關組,圍繞「可溯、可診、可治、可防、可控」的防控需求,聚焦病毒病原學、檢測技術和產品、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動物模型構建五大主攻方向,組織全國的優勢科研力量統籌推進科研攻關,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 科技部:我國新冠疫苗研發整體處於全球領先位置
    在21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由科技部牽頭的科研攻關組,圍繞「可溯、可診、可治、可防、可控」的防控需求,聚焦病毒病原學、檢測技術和產品、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動物模型構建五大主攻方向,組織全國的優勢科研力量統籌推進科研攻關,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 幹細胞已治療64位新冠危重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體內的劇烈炎症反應
    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17日表示,幹細胞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患者體內引發的劇烈炎症反應,減少肺損傷,改善肺功能,對肺部進行保護和修復。在前期臨床研究的基礎上,應急科研攻關項目支持的王福生院士團隊等均已入駐武漢,開展對危重型患者的臨床研究與救治,已經治療了64位危重病患者。
  • 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存在很大風險嗎?
    來源標題: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存在很大風險嗎?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攻堅戰」中,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立下了汗馬功勞。全國各地紛紛採集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截至目前,共採集血漿上千例,用於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取得了顯著成效。那麼,到底是什麼「魔力」使得康復者血漿治療在眾多治療方法中脫穎而出呢?
  • 多家血製品公司領漲 但恢復期血漿治療沒那麼簡單
    恢復期血漿治療成為熱點,多家血製品公司領漲。在2月13日晚舉行的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表示,醫院正在開展康復病人恢復期血漿的輸入,目前已顯示出初步效果,康復患者體內有大量綜合抗體對抗病毒。他懇請康復後的患者「積極來到醫院,伸出胳膊,捐獻血漿,共同拯救還在與病魔作鬥爭的病人」。
  • 輸注恢復期血漿會感染B肝等病毒?
    日前,新冠肺炎上海專家治療組高級專家組組長張文宏也曾表示,針對病毒是否會隨著升溫而消失的問題,現在很難講。張文宏認為,炎熱可能對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最終是防控和天氣誰的作用更大,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阿昔洛韋可預防新冠肺炎?
  • 已有疫苗遞交臨床試驗申請,國內新冠病毒藥物疫苗研發進展如何?
    視頻:熱點 | 王軍志院士:已有科研團隊提交疫苗臨床試驗申請 開始招募受試者,時長約1分25秒3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藥物疫苗和檢測試劑研發攻關情況。這場發布會披露了國內當前新冠病毒疫苗、藥物研發的最新進展。據介紹,已有疫苗研發較快的機構向國家藥監局滾動遞交臨床試驗申請材料、並且已經開展臨床試驗方案論證、招募志願者等相關工作。這被形容為「重要進展」。有參與疫苗評審的專家向南都透露,一款以腺病毒為載體的新冠病毒疫苗已於昨日(3月16日)進行臨床前評審,「評審結果很好」。
  • 新冠肺炎藥物和疫苗進展如何?科學家來答疑了
    人民網北京2月15日電(趙竹青)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月15日15時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張新民,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介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藥物研發和科研攻關最新進展情況。以下是我們根據發布會整理的內容要點。
  • 單克隆抗體治療新冠肺炎療效顯著,和血漿療法原理一樣
    和血漿療法相比,有何優點呢?今天一起了解一下。抗體:阻擊病原的人體衛士當細菌、病毒等入侵人體,會觸發我們免疫系統的保護程序,儘快清除這些不速之客。其中,發揮主要作用的是一類人體合成的特殊蛋白質——抗體。抗體療法,就是用基於這些抗體研發的藥物治療患者。抗體能特異性地與疾病相關細胞或分子結合,它們的主要作用有2種:其一,甄別有害對象。
  • 恢復期血漿治療Covid-19重症患者療效分析
    恢復期血漿治療Covid-19重症患者療效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0:58:12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義大利醫院Ventura A.
  • 江華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全縣首例「人工肝」雙重血漿置換技術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屈代威 歐陽江豔)5月10日,江華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開展首例「人工肝」雙重血漿置換治療技術。治療後患者肝功能、膽紅素、凝血功能及各項生化指標均明顯改善,達到預期治療效果。該技術的開展,填補了江華肝病治療技術空白,標誌著縣人民醫院在器官支持治療領域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銀屑病幹細胞治療研究入圍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近日,科技部公布了新一批重點研發計劃。其中,由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轉化研究院王宏林教授任首席科學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廈門大學和湖南光琇高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參與的「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銀屑病及銀屑病型關節炎的臨床研究」項目入圍「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專項名單」,這也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連續第二年獲得該重大專項。
  • 恢復期血漿治療並不能改善重症/危重COVID-19患者的臨床結局
    恢復期血漿治療並不能改善重症/危重COVID-19患者的臨床結局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6 0:24:34 中國醫學科學院劉忠團隊探討了恢復期血漿療效治療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臨床效果。
  • 美《國家科學院學報》刊文:康復者血漿療法安全有效—新聞—科學網
    在當前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物的情況下,康復者血漿成為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壓艙石」。
  • NEJM:高滴度恢復期血漿治療有助於降低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死亡風險
    對於未接受機械通氣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接受高滴度抗體血漿治療有助於患者康復 恢復期血漿用於治療呼吸系統感染的歷史已有100多年,1918年流感大流行期間,恢復期患者血漿或血清已被廣泛的使用。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銀屑病幹細胞治療研究入圍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近日,科技部公布了新一批重點研發計劃。其中,由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轉化研究院王宏林教授任首席科學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廈門大學和湖南光琇高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參與的「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銀屑病及銀屑病型關節炎的臨床研究」項目入圍「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專項名單」,這也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連續第二年獲得該重大專項。
  • 康復者血漿真能救命?專家:在無有效藥物和疫苗情況下的特異性武器
    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療藥物的前提下,採用這種特免血漿製品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是最為有效的方法,可大幅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 針對新冠肺炎,血漿治療是否可行? 此前,都市快報記者在採訪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我國著名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院士時,曾問及是否可以通過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的血清提煉疫苗。
  • 早期高滴度恢復期血漿治療可預防老年人嚴重Covid-19感染
    早期高滴度恢復期血漿治療可預防老年人嚴重Covid-19感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56:14 阿根廷INFANT基金會Fernando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