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看到織金洞的真實面貌之前,不了解織金洞,但是關於織金洞的傳說卻一直從未停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最美旅遊洞穴—排行榜第一名,這些頭銜就像是耀眼的光環,令人駐足。
織金洞位於貴州西部的織金縣境內的東北面,這裡一年四季平均氣溫14.1℃,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相比於其他的世界地質公園,織金洞顯得更加低調。
和敦煌同一時間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的貴州畢節織金洞顯得很低調,事實上這裡的確是你不來親身體驗,無法感受其中的奧妙,從進入景區沿途的名人題詞我們可以窺見一斑,先預熱一下, 初見「第一洞天」、「洞中王」的風採。
進入織金洞洞口,兩座獅子熔巖的模樣矗立在迎門的兩處,就像是兩個迎賓一樣歡迎八方來賓。
整個洞穴是單向遊覽路線,只要進洞就必須走完全程,從出口出來後,再搭乘電瓶車才能回到景區門口,而沿途便是豐富多彩,千奇百怪的巖溶堆積形態。
由於形態各異,所以在整個織金洞裡,會看到由於形態,構造而取名的不同的洞窟,有大小不同的廳堂殿宇的名稱,會讓你留下深刻印象。
遍布有各種形狀的石筍、石柱、石芽、鍾旗等,洞道縱橫曲折,石峰星羅四布。
鐵雨樹,猶如象牙雕刻的玲瓏塔,披金撒銀,洞頂滴水形成一個個滴盤,滴盤重疊,成為塔狀石筍;於是有人稱「把銀雨樹稱為國寶還不夠,應稱之為球寶——地球之寶,無價之寶」。
這個塔松狀石筍被人們認為是婆媳情深或豬八戒背媳婦的形態,的確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都會有不同的看法。
由於長年累月的熔巖滴水累計,所含不同質地的熔巖會在長時間的生長過程中出現不同的顏色,形態,於是,也就慢慢的造就了我們眼前這些奇異的景致。
這些倒掛的石柱,看上去就像是一顆顆釘子被安裝在了頂部,但是經歷了滄海桑田以後,又會變成另外的模樣。
在織金洞的沿途,如此規模宏大,形態萬千,色彩紛呈的石柱處處都是,雖然說層次不齊,但這是織金洞景觀的特色。
霸王盔,是織金洞洞內「三絕之一」。看似西楚霸王的頭盔一樣,低頭仔細看,從附近的水面倒影上發現,金黃色的燈光下,顯得十分壯觀。
姊妹樹,這是兩棵緊挨著的熔巖,由於長年累月的上層熔巖水滴水而形成,所含的礦物質的原因,造成了通體潔白,讓人眼前耳目一新。
這些「地下塔林」所形成的各種一幅幅大畫卷,令人心魄震驚,而如果沒有去過世界上其他的溶洞,那麼織金洞比譽冠全球的法國和南斯拉夫的溶洞更為宏大、齊全、美觀,所以就先到這裡來感受洞中王的魅力。
如此瑰麗多姿的喀斯特地貌風光,把織金洞的氣勢恢宏發揮到淋漓盡致,如果你此時來到這裡,一定會後悔自己來晚了,那麼不要後悔,來這個「世界第一流的喀斯特景觀」會讓你了解自己生活的這個地球在滄海桑田中那別樣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