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金洞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洞————織金洞
常言道:"黃山歸來不看嶽,織金洞外無洞天!神奇的大自然,造就了這個充滿神秘而又美麗的區域。
中國最美的『』十大奇洞"之首。它位於貴州省織金縣官寨苗族鄉,地處烏江源流之一的六衝河南岸。
中科院下轄的《中國國家地理》等國家級地理研究部門給予了高度的讚譽,稱其為"中國溶洞之王"。
初進洞中,洞體內壁上出現造型怪異的鐘乳石,一幕幕令人詫異的怪石映入眼帘。千百萬年的溶洞景觀自此開始揭開神秘的面紗。洞中溼氣瀰漫,陣陣涼意不免使人心生恐懼,若不是遊客眾多,怕不是要以為開始了一段「盜墓旅行」
織金洞內巨大而空曠,被水浸潤的石板越發溼滑,透著悠悠寒光,想來應該是洞內有河水的緣故。
廣寒宮其長四百餘米,寬一百餘米,高七十餘米,面積五萬多平方米,宮內群山聳列,陡峭險峻。放眼望去,神秘深邃,蔚為壯觀。
織金洞原名又叫打雞洞,它是一個多層次、多類型的溶洞,洞長6.6公裡,最寬處175米,全洞容積達500萬立方米,空間寬闊,有上、中、下三層。
洞中遍布石筍、石柱、石芽、石旗等四十多種洞穴堆積物,形成千姿百態的巖溶奇觀。
洞道縱橫交錯,地下湖錯置其間。被譽為「巖溶瑰寶」、「溶洞奇觀」。它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一座規模宏偉、造型奇特的洞穴資源寶庫。
洞中有天地,山裡藏乾坤。倒置的琵琶,精緻的琴弦,像是人工雕琢,讓人不由聯想到白居易的"猶抱琵琶"。
織金洞因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域,地處我國烏江上遊締結河峽谷南岸,它的形成因受新構造運動的影響,地塊隆升,河流下切溶蝕巖體而形成的高位旱溶洞。地質形成約50萬年,由於地質構造複雜多變,使該洞具有多格局、多階段、多類型發育充分的特點。
雄偉壯觀的「地下塔林」、虛無縹緲的「鐵山雲霧」、一望無涯的「寂靜群山」、氣勢磅礴的「百尺垂簾」 像瀑布,像樹木,像竹筍,像人物,像……
一幅幅絕美的人間畫卷,一幕幕令人無比震撼的自然風光使人流連忘返。
據專家考察比較,織金洞規模體量、形態類別、景觀效果都比譽冠全球的法國和南斯拉夫的溶洞更為宏大、齊全、美觀。
作為織金洞洞內「三絕之一的霸王盔」。高14米,珠璣點綴、銀光閃爍,形似古代將軍的頭盔。
傳說楚漢相爭,項羽戰敗後自刎於烏江。其頭盔順著水流流落於此,而貴州最大的河流就是烏江,就處在織金洞的旁邊,兩千多年過後,人們打開了織金洞,發現了這頂霸王盔。
據說織金洞裡除了頭盔外,還有楚霸王留下的靴子和他的武器霸王鞭,興許也和頭盔留在了這裡。去的時候不妨帶上你的好奇心仔細的去找找。
頭盔為巨大的複合型石筍組成,分別由下部的帽石筍,上部的細長杆狀石筍組成,形成如此形態。說明早期滴水含物質豐富,多呈線狀下流且沉積速度極快,後期滴水含物質減少、分散,下滴速度減慢的沉積過程。
根據不同的景觀和特點,織金洞又分為不同的景點,有迎賓廳、講經堂、雪香宮、壽星宮、廣寒宮、靈霄殿、十萬大山等等,有47個廳堂、150多個景點。
最大的洞廳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洞內有各種奇形怪狀的石柱、石幔、石花組成奇特景觀,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它如神話世界中的奇特。
古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溶洞那麼大,也該去看看了。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