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班現場。(記者 張奇輝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 李曉平)當前我市正著力推進廈門總部經濟發展,讓企業與城市共成長,加快把廈門打造為東南沿海重要的總部經濟集聚地。17日-18日,市委組織部和市發改委聯合舉辦「總部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班,邀請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對總部經濟進行多維度解讀,並分享總部企業招商引資策略。
作為落實我市總部經濟發展大會的工作部署,培訓班旨在通過專題學習掌握產業前沿動態和最新技術知識,研判總部經濟發展趨勢及我市主攻重點;加快培育優質產業生態,激活城市發展機會,增強我市綜合競爭力;提升幹部運用政策的能力水平,提高我市總部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總部經濟高質量發展。此次培訓班為期兩天,我市各區政府、自貿委、火炬管委會分管領導,招商部門負責人,我市各相關部門、指揮部分管領導及業務處室負責人,總部企業代表等參加。
開班儀式上,市發改委二級巡視員、副主任傅如榮做動員講話,希望大家一是帶著目的學,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及總部經濟發展大會的工作部署,做好總部招商引資的相關工作;二是帶著問題學,結合招商引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總部企業的關注點,針對性地進行學習;三是多與授課老師交流、多與同行交流,將所學內容轉化為實實在在招商引資的本領。
政企攜手同向發力廈門總部經濟生機勃勃
總部經濟是人才、資金、技術、信息的樞紐,佔據著價值鏈的高端環節。作為與世界高度聯通的城市,廈門獨特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多區疊加的政策和對外開放優勢,使得總部經濟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在上個月召開的總部經濟發展大會上,我市重磅出臺《關於加快總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大會明確提出了我市總部經濟的發展目標:力爭到2025年,新增總部企業超過100家,總部經濟營收和利潤均超過全市企業的一半,稅收收入達到全市稅收收入30%,使廈門成為國際知名、「海絲」沿線和東南沿海領先的總部經濟核心區。
近年來,廈門通過政企攜手、同向發力,總部經濟煥發出蓬勃生機。目前廈門共有總部性質的企業410家,今年上半年實現利潤總額146億元,佔全市企業利潤總額的66%。但與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我市總部企業還存在規模不大、數量不多、輻射力和競爭力不強等問題。
助力產業結構升級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培訓班上,受邀專家、學者積極為我市發展總部經濟支招。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弘認為,廈門要通過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提升,形成吸引總部聚集的強大勢能,科學規劃,找準定位,通過發展壯大總部經濟和提升製造業高端環節「兩條腿走路」。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國城市發展報告》主編單菁菁建議,廈門要吸引並留住總部企業,要發展壯大區域經濟,打造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同時要超前布局信息化數位化基礎設施。
總部經濟是企業充分利用不同區域資源稟賦、基於產業功能鏈垂直化分工而形成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一種重要的資源優化配置方式。專家、學者也一致表示,廈門高質量發展總部經濟,不僅對於推動廈門市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價值,而且對於充分釋放廈門創新資源效能,增強區域自主創新能力,促進與周邊中小城市合作,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為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義。
【觀點】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弘:
廈門發展總部經濟要「兩條腿走路」
廈門發展總部經濟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積極吸引具有全國影響力和有意在我國東南區域發展布局的跨國公司、我國大企業集團的區域性總部、職能性總部入駐,培育壯大總部功能,做大做強總部經濟;另一方面,支持已經在廈門發展的總部企業、頭部企業、上市公司等發展壯大後,總部紮根廈門,在全國其他地方乃至全球投資發展製造環節,拓展發展腹地空間,實現在全國、全球的「高端連結」。同時,要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政策引導,建立起有利於總部經濟發展的區域間利益協調機制。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國城市發展報告》主編單菁菁:
吸引並留住總部企業四個方面是關鍵
廈門能否吸引和留住總部企業,關鍵取決於四個方面:一是發展壯大區域經濟,要堅定不移實施跨島發展戰略,加快推動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同時加強區域合作,拓展經濟腹地,不斷優化和完善供應鏈與服務鏈。二是打造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廈門要對標國際一流標準,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程度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三是超前布局信息化數位化基礎設施,利用信息和技術的不對稱性,獲取更多競爭優勢。四是營造世界一流地方品質,發展總部經濟離不開創新驅動,而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其核心是吸引和集聚高素質人才。而打造宜居宜業富有競爭力的國際一流地方品質,是吸引和集聚高素質人才的關鍵。
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王德祿:
建設「兩高兩化」場景精準選擇新賽道
建議在廈門開展新賽道精準選擇,基於獨角獸集中領域、投資熱點等維度,圍繞數字文創、大健康、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等跨界賽道,設立產業跨界試驗區,打造全球知名的賽道創新策源地;建設「兩高兩化」場景,深挖廈門城市特點和有爆發潛力的未來賽道,發布科技場景「需求清單」與「能力清單」,構建智慧港口、文娛大腦、未來社區等若干地標場景;建設新物種培育基地,聚焦種子挖掘、精準孵化等環節,構建新物種企業培育庫,發布新物種發展報告、新物種企業高峰論壇等活動,加大全市新物種企業培育力度;探索與國內高端智庫共建新經濟發展研究院,建立以新經濟為導向的治理體系。
普華永道中國稅務及商務諮詢合伙人王舜宜:
借鑑城市群發展經驗強化區域輻射力
經過調研,我們梳理出總部企業在選址時最關注的幾個要素,分別是:城市整體經濟實力、經營成本、招商引資政策、人力資源可獲得度和政府的政策創新能力。基於此,我們對廈門發展總部經濟提出幾點建議:廈門應該借鑑粵港澳、京津冀、長三角等城市群發展經驗,加強推動區域內城市的協調聯動,強化廈門的區域輻射力;廈門具備多區疊加的政策優勢,以及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權力,應當充分發揮政策創新能力,吸引新經濟、新業態總部落地廈門;進一步加強對總部企業招聘畢業生的補助力度,把總部企業作為人才最好的學校,迅速提升他們的經濟能力,長久留在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