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外向型經濟大省,江蘇「總部經濟」持續釋放著「磁吸力」。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計認定跨國企業地區總部與功能性機構258家,總量居全國前列,發展規模持續擴大、功能形態不斷完善。今年以來,在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我省南京、蘇南等地,「總部經濟」顯示度不斷提升,隨之釋放出的「總部效應」,愈發堅定了各地融入全球產業鏈高端和創新鏈核心的決心。
後疫情時代,如何把握優勢,加強規劃引導,不斷提升總部經濟的「乘數效應」,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強大的動力?記者近日對三位業界專家進行了專訪。
訪談嘉賓
林 康:江蘇省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章壽榮:江蘇省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
吳福象:南京大學經濟學院產業經濟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記者:後疫情時代,總部經濟如何釋放活力?
林康:總部經濟是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出現的一種高端產業組織形態,可形成資源大規模整合,具有產業集聚、稅收帶動、擴大就業、資本放大等諸多外溢效應。對江蘇來說,為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力,需要聚焦重點環節,引領總部經濟能級提升、高端攀升,助力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
章壽榮:總部經濟作為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和主導部門,是當今推動世界區域和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後疫情時代維護產業鏈穩定運行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概括說來,至少可以通過三條途徑來釋放其活力:
一是基於集約發展和創新要素集聚的總部經濟,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總部經濟突破了資源、能源、土地和環境等要素供給制約,緩解了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而總部經濟對人才、知識、技術、信息等創新要素的需求也加速了創新型經濟的發展。
二是基於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總部經濟,有利於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總部經濟的主要內容是價值鏈兩端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物流、商務、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具有更高的附加值,是產業發展的高級形態,是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核心部門和中堅力量。
三是基於國內價值鏈構建和延伸的總部經濟,有利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在疫情衝擊的全球化新背景下,原本跨越國界的產業鏈逐漸呈現縱向縮短和橫向集聚態勢,再加上我國擁有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使得通過構建和延伸國內價值鏈來發展總部經濟成為必然選擇。
吳福象:當前,全球供應鏈體系面臨再造,大國經濟體之間的技術脫鉤風險加大。在這些大背景下,總部經濟的形態和構成也會發生較大的蛻變。首先,從形態上講,原有的三種總部經濟類型,包括綜合性總部經濟、區域性總部經濟和專業性總部經濟等會加速分化。其中,綜合性總部經濟會伴隨著內外經濟雙循環的深入推進,那些擁有高級創新資源的一線城市,會有更多的發展機遇,通過不斷虹吸外圍高端生產要素和人才資源,逐步替代早期外向型經濟模式下國內製造業企業對國外高級技術的需求,進一步加速崛起。其次,對於那些區位優勢較好的節點城市,依託交通樞紐和產業基礎,也能強化其區域性總部經濟地位。最後,專業性總部經濟可能會加速分化,一部分專業性總部經濟基地,可以充分發揮其地方化產業基礎並依託國內經濟循環而加速崛起,另一部分則會加速塌陷。
記者: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對江蘇總部經濟有何影響?
吳福象:在以全球經濟為空間分析尺度的大循環體系中,美國由於持續加大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客觀上導致原本參與美國經濟和技術循環的中資企業,被迫選擇替代技術載體和對象。在此種格局下,日本和歐洲明面上配合美國扼制和封鎖中國的需要,暗地裡卻加速搶佔和替代原本屬於美國的技術片斷。為此,在世界範圍的總部經濟和工廠經濟分離的大背景下,江蘇的外向型經濟對象就會逐漸轉向歐洲。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化和歐洲班列頻次的增加,未來這種趨勢還將進一步持續和強化。
章壽榮:疫情以來,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和國際投資萎縮給江蘇開放型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但令人欣慰的是,今年以來江蘇外資逆勢增長。按商務部口徑,今年1-7月,江蘇實際利用外資136.6億美元,同比增長0.7%,繼續名列全國首位。國家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江蘇外資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很好的契機。一方面,江蘇應當利用外資的基礎優勢,不斷提高引資質量,加快創新要素集聚。另一方面,江蘇應當進一步重視開拓和依託國內大市場,逐步將加工生產製造基地轉移到中西部或周邊欠發達地區,自身則致力於發展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體的總部經濟,積極培育「鏈主」企業,以總部經濟來促進「江蘇製造」轉型升級。
記者:未來,江蘇發展總部經濟的發展方向和著力點在哪裡?
林康:對江蘇來說,發展總部經濟要做到「四個並重」:
引進與培育並重。一方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完善服務保障體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優質的政府服務和巨大的市場規模,著力吸引國際跨國公司、國內大企業集團特別是權威榜單的頭部企業,來江蘇設立企業總部或功能性機構。另一方面,著力培育江蘇本土總部企業,引導本土企業「跳出江蘇」謀發展,積極拓展國內市場、走出去發展國際化業務,培育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壯大,推動企業按功能環節整合資源,發展投資型、研髮型、銷售型、結算型、管理型等功能,實施總部項目,升級為總部企業。
製造業與服務業並重。一方面,依託強大的製造業集群,大力發展服務型製造,重點支持製造業鏈主企業向創意孵化、研發設計、售後服務等產業鏈高端延伸,加快建設功能性機構。另一方面,總部經濟業態更多體現為服務功能,高度重視生產性服務業對先進位造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鼓勵高端商務服務業態發展,支持服務企業向製造環節拓展業務,鼓勵發展個性化定製、眾包設計、雲計算等新型業態,發展更多更高質量的生產性服務業總部企業。
產業生態與優惠政策並重。一方面,充分發揮江蘇發展大會、蘇商大會、世界物聯網大會、蘇南自主創新示範區等作用,搭建適合總部經濟發展的產業平臺、開放平臺、科創平臺,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健全社會誠信體系,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體系,將更多的隱形冠軍、創新型科技企業、獨角獸企業培育成為總部企業。另一方面,在項目建設、用地用能、資本運作、財務融資、技術改造、人才引進、出入境管理等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總部企業落戶江蘇,強化「一企一策」,加強與重點總部企業的對話溝通,協調解決發展中的有關問題。
中心城市與城市群並重。推動總部企業在價值鏈與區域性資源空間上的互動整合,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為重點重塑總部經濟產業鏈布局。一方面,著力提升中心城區服務功能,發揮服務業發達、智力資源密集的優勢,依託城市CBD集中配置高密集知識性產業,加快建設總部企業集聚區,重點支持南京、蘇州建設總部經濟標杆城市。另一方面,將要素成本敏感性較強的生產製造環節布局在城市群周邊地區,建設生產製造基地,通過總部與工廠生產鏈條,實現中心城市的信息、技術、人才等區域資源向周邊區域的輻射,增強上下遊產業鏈的關聯性穩定性,有效支撐總部經濟健康發展。
吳福象:江蘇發展總部經濟的方向和著力點,可以概括為「東聯西拓、南融北張」。所謂東聯,實質上就是近聯上海、遠聯日本。聯上海,主要是藉助上海綜合性總部經濟平臺,重點發揮其對金融市場的融資功能。聯日本,主要是繼續學習日本的先進技術,為我所用。所謂西拓,本質上就是將長江經濟帶看成是產業帶和技術帶,將江蘇的優勢拓展、延伸到長江經濟帶全流域,著力打造長江經濟帶在價值鏈和技術鏈上的鏈主。所謂南融,本質上就是要融入浙江網際網路金融和跨境電商平臺,強化江蘇從技術到市場的總部經濟模式。所謂北張,就是要充分利用北方廣闊的土地和礦藏資源,將一些高度依賴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工廠經濟布局到廣大的北方區域,並充分利用國內經濟循環的市場化手段配置資源,授予工廠經濟靈活運營的自主權。
記者:長三角一體化中,江蘇發展總部經濟如何凸顯優勢和特點?
章壽榮:發展總部經濟的優勢,關鍵不在於勞動力、土地等初級生產要素稟賦的比較優勢,而在於一個區域或城市所擁有的人才、信息、技術、知識等高級生產要素的競爭優勢,以及創新服務環境和創新平臺載體等基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江蘇發展總部經濟的優勢可能主要包括豐富的科教創新資源、突出的區域創新能力、優越的開放平臺和高效的政府服務等方面。除此之外,蘇南蘇中蘇北的區域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構建國內(區域)價值鏈,也是江蘇發展總部經濟的優勢之一。
發展總部經濟要實施差異化發展,可立足江蘇發達製造業基礎,建設一個「總部基地+製造基地」的產業生態集群。著力點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要以蘇錫常、寧鎮揚都市圈一體化為抓手,立足工業化、城鎮化基礎和外向型產業優勢,吸引製造業研發總部集聚,打造世界級產業創新中心;另一方面,要立足地理和交通優勢,大力發展樞紐經濟。
吳福象:相比浙江和上海的產業基礎和外向型經濟的特點,江蘇在總部經濟方面的優勢明顯。首先,江蘇發展總部經濟的優勢,是由改革開放40多年來長期參與外資代工的模式和特點決定的。一方面雖然江蘇參與外資代工的企業需要依賴外資訂單,但在另一方面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少代工企業已經積累了相當可觀的技術訣竅,具備總部經濟發展和升級的先決條件。其次,江蘇還可以憑藉其良好的產業基礎,繼續深化來自歐盟的資金和技術投資合作,並依託民眾對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強大需求,深化總部經濟的區域聯盟優勢。
記者:相對省會南京和蘇南地區,蘇北和蘇中城市有否發力總部經濟的優勢?
吳福象:未來蘇北、蘇中城市發力總部經濟具有較大後發優勢。其一,在各類專業性總部經濟中,蘇北、蘇中可以依照產業發展規律,充分放大「雙遷模式」下的市場化效應,著力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總部經濟和工廠經濟基地;其二,蘇北、蘇中可以利用江蘇在「北張「環節的通道優勢,放大其在江蘇專業性總部經濟與北方工廠經濟基地聯繫紐帶中的二傳手功能。
章壽榮:只要是具有較高要素集聚度和較強輻射力的區域中心城市,都具備發展總部經濟的基礎條件,關鍵在於選擇發展什麼樣的總部經濟。根據最新統計數據測算,從生產性服務業細分行業來看,與蘇南蘇中相比,蘇北地區在交通運輸業上規模佔優,批發零售業和交通運輸業的專業化水平較高。因此,蘇北地區可以圍繞這些傳統生產性服務業行業部門發展總部經濟。考慮到總部經濟對創新要素集聚的要求,在區位選擇上,可以以每個中心城市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為重點布局來發展總部經濟,從而形成區域發展的新增長點。
本報記者 孫 敏
實習生 李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