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導 特約記者 李強 本報記者 劉煊尊】《當代海軍》微信公眾號26日報導稱,25日,南海艦隊遠海聯合訓練編隊圓滿完成訓練任務。此次訓練歷時41天,總航程達1.4萬餘海裡。令人矚目的是,此次遠海訓練過程中,編隊首次以戰備訓練狀態通過國際日期變更線。
報導稱,此次遠海聯合訓練編隊按照實際作戰流程,採取臨機拉動、自主對抗等方式,先後完成了反恐反海盜、戰時補給、遠海綜合救助等30多個課題演練。
按照41天計算,該編隊應該是在1月15日或16日起航的。「南海艦隊」微信公眾號首次出現該編隊信息是在1月22日題為「海軍視頻慰問海上任務編隊、南沙守備部隊和駐吉布地保障基地官兵」的文章中。
之後報導中,以遠海聯合訓練編隊或遠海訓練編隊代指這支編隊。24日,「南海艦隊」公眾號稱,近日由南海艦隊多艘艦船組成的遠海聯合訓練編隊,從湛江某軍港解纜起航,赴遠海大洋開展實戰條件下聯合訓練。後續公開的畫面顯示,編隊至少包括161號飛彈驅逐艦、500號飛彈護衛艦和一艘綜合補給船、一艘偵察船。
軍事專家李傑2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編隊中的保障船是為了在不停靠其他國家港口碼頭的情況下我們也能走向中遠海,得到很好的保障和補給。被稱為「航母奶媽」的綜合補給艦參加遠航訓練,意味著將來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等大型艦艇編隊也能夠走向更遠海域,比如太平洋中部海域、印度洋或大西洋。偵察船的伴隨意味著作戰編隊走向遠海擁有了自己對外獲取信息和情報的更多手段,除了依靠強大的衛星和空中偵察力量,海上力量也有更強的偵察能力。「所以將來我們是立體、多元的偵察力量,更好地保障我們體系化的海上力量走得更遠。」
《解放軍報》2月中旬題為「遠航礪兵太平洋」的文章對編隊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進行報導。文章稱,這是近年我海軍艦艇編隊首次以戰備訓練狀態通過國際日期變更線。
有分析認為,這支遠海聯合訓練編隊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聯合」兩字。通常而言,聯合一詞意味著有兩個以及兩個以上的軍種或國家部隊相互配合參加。也就是說,此次參加遠航的部隊中,有海軍以外的軍種或部隊的人員、裝備參加。
李傑表示,戰備訓練狀態是與友好訪問等形式相區別,代表艦艇編隊隨時能夠投入作戰使用。它所帶來的意義和產生的影響就會和訪問有所不同,代表著中國海軍已經在中遠海做好了相應的準備。
李傑認為,通過國際日期變更線說明中國海軍不是只在太平洋西部海域活動,而是從現在開始到將來,我們將會走向越來越遠的海域,包括太平洋中部海域甚至東部海域。歷來美國把那裡看成是他們自己的所謂管轄範圍。但我們要逐漸打破美國的這種固有的霸權思想。「中國海軍編隊將來會走得更遠,甚至將來去大西洋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