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一個世界性的經濟大環境下,文化的發展越來越依賴於我們的技術能力。人類近20多年都在數位化自己的知識和內容。因此對比資訊時代來臨之前,我們的數字存儲內容有了爆炸性的增長。
總的來說,算上數字存儲設備和模擬存儲設備。以目前人類的技術可以存儲至少295艾字節(exabytes)的信息。這個數字相當於1後面有20個零。換句話說,如果一個bit看做是一顆星星,那麼這個數字相當於我們整個銀河系的星星個數。這些數據到底有多少?做一個比喻,如果將這些數據裝入CD中,相當於約為 4040億張CD。把這些CD疊起來可以到月球上去。雖然你覺得這些數字已經過於龐大了,但是我要告訴你,這些與複雜的人體DNA中所攜帶的信息量相比,仍然不足1%。
2002年被科學家們看做是人類數位化時代的開端,因為從這一年開始,全球數字存儲的容量已經超越了過去模擬方式存儲信息的總量。而截至到2007年,全球已經有94%的信息是數字形式的,這也就意味著,過去人類發展的14萬年期間所留下來的模擬信息量僅僅佔到目前全球信息量的8%。
看看我們的計算機現在都裝了些什麼東西?HD高清格式的電影,各種有碼無碼的長片和短片,15M像素的高清圖片,無損的APE音頻。最新的高解析度超精細紋理的遊戲。我們所需的磁碟空間,也成指數增長。不過這些都不要緊,如果你以前的老機械硬碟是幾百個GB的容量,那麼我們現在用的單位都是TB。
經過長期的發展,目前的硬碟驅動器的速度已經放慢了,尤其是在近1年半的時間內。除了明顯的製程工藝方面的門檻,另一個問題就是硬碟很難超越2TB容量屏障。要想邁過這個門檻,談何容易。
3TB硬碟:想說愛你不容易在硬碟邁向3TB硬碟容量時,遇到了兼容性問題。每當我們提起3TB時,這個問題都會成為焦點話題你的電腦是否支持3TB硬碟。這個問題主要在於MBR主引導區的配置。它是一張表格,記錄了默認的作業系統在哪個分區,當電腦啟動的時候,就從這個分區開始逐步載入作業系統。
如果你的硬碟只有一個分區,我們就沒有必要使用MBR。計算機的BIOS將會初始化磁碟的執行代碼,並且報告作業系統文件的地址信息。但是,如果我們有多個分區,我們就不能沒有MBR。
BIOS同時也會將MBR中的信息傳送給作業系統。他們會精確的描述每一個分區的始末位置。問題是,以前的硬碟容量非常小,最初的MBR只能支持224個扇區。那個時候要求每個扇區的格式都採用4K高級格式的話,會非常浪費空間。
按照這樣的推算,一個採用512位元組扇區的硬碟,最大可以支持8.4GB容量的硬碟。此工程師們發明了更加簡便的LBA尋址方式。在LBA地址中,地址不再表示實際硬碟的實際物理地址(柱面、磁頭和扇區)。LBA編址方式將CHS這種三維尋址方式轉變為一維的線性尋址,它把硬碟所有的物理扇區的C/H/S編號通過一定的規則轉變為一線性的編號,系統效率得到大大提高,避免了煩瑣的磁頭/柱面/扇區的尋址方式。在訪問硬碟時,由硬碟控制器再將這種邏輯地址轉換為實際硬碟的物理地址。
在傳統的LBA中,一個扇區的容量是512byte字節,而不是bit位。並且每一個扇區需要一個扇區地址。當然,扇區的容量並不都是512byte的。2010年初,西數就掀起了硬碟行業的新標準,他們將扇區的容量擴大到4KB,這樣反過來就僅僅需要少量的地址標記空間。因此這樣也就能釋放出硬碟碟片上的更多可用空間。然而這一舉措,並不能在未來幾年內,壓榨出太多的額外空間。
然而傳統的LBA系統只能處理高達2.1TB容量的磁碟空間。因此如果我們還要堅持現有的512B扇區大小的話,我們就需要一個全新的LBA規範,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上升到我們的作業系統底層級別的支持。由此我們需要一個全新的作業系統。
LBA的修改似乎看似非常簡單,之需要增大LBA的地址長度即可,由此他就可以增加CDB命名面熟區塊的長度。CDB是硬碟與PC之間數據傳輸最為基本的數據格式塊。並且它也包含了LBA的信息,可以讓磁碟知道從哪裡找到所需數據而必要的扇區地址。一個標準的CDB具有10個字節的長途,其中4個用來分配LBA地址信息。然而,隨著目前長LBA的出現,CDB的長度要增加到16和32個字節。由此才能容納下8個字節的LBA信息。
3TB硬碟支持:尋求複雜的解決之道最關鍵的問題是,不是每個作業系統都支持超長位寬的LBA。希捷指出,目前應用廣泛的32bit作業系統都不能支持,包括了微軟的Windows XP。根據希捷的測試情況,1TB容量的驅動器,在Windows XP下僅能夠尋找到990GB的容量。而目前的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的64bit版本作業系統都支持長LBA規範,而部分linux和Mac OS X也都有支持。
當然你可能認為升級到一個最新的作業系統,並不是什麼難事。然而下面我們還要面臨討論更為複雜的問題。為什麼現在的單顆硬碟最大僅有2TB呢?目前的作業系統、BIOS控制器、磁碟控制器、和驅動程序等各個環節都是瓶頸。他們將PC硬碟的單顆容量死死的限制在2TB內。
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主引導記錄分區表被限制在2.1TB容量,並且你的主磁碟引導記錄,或者是引導扇區都是通過典型的BIOS代碼來轉發消息的。如果你將一塊超過2TB的硬碟設置為啟動盤的話,依照現有的BIOS架構規範是無法啟動的。
由此我們也有了一個全新格式的分區表GUID全球唯一標識符。基於GUID的分區表被稱作GPT,它將使計算機具備強大的處理能力,所能尋址的範圍要遠遠大於2TB容量。因為它的威武和強大,也被納入了Intel的新一代EFI可擴展固件接口系統規範的一部分。
新的分區表標準:GUID突破2TB容量大關
GUID的概念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全球唯一標識符)也稱作 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GUID/UUID是通過特定算法產生的一個二進位長度為128位的數字,在空間上和時間上具有唯一性,保證同一時間不同地方產生的數字不同,在公元3400年以前產生的UUID/GUID與任何其他產生過的UUIDs/GUIDs都不相同。
在需要GUID的時候,可以完全由算法自動生成,不需要一個權威機構來管理。GUID的長度固定,並且相對而言較短小,非常適合於排序、標識和存儲。如Word文檔,創建一個唯一的標識,GUID值就是這個唯一的標識碼。GUID廣泛應用於微軟的產品中,用於識別接口、複製品、記錄以及其他對象。不同類型的對象對應不同的GUID值。例如,一個微軟Access資料庫使用的是16位元組域為複製品創建一個唯一標識。
微軟的某種GUID值本質、形成GUID值方法以及由於GUID值產生的潛在弊端已經引起了保密性提倡者的關注。1999年3月,美國聯邦商務委員會接到要求,對微軟的GUID值使用進行調查。
使用GUID原因世界上的任何兩臺計算機都不會生成重複的 GUID 值。GUID 主要用於在擁有多個節點、多臺計算機的網絡或系統中,分配必須具有唯一性的標識符。在 Windows 平臺上,GUID 應用非常廣泛:註冊表、類及接口標識、資料庫、甚至自動生成的機器名、目錄名等。
GUID的爭議爭議主要涉及Office 97和Office 2000文檔對GUID值的使用。發現表明,為Office文檔產生的GUID值與計算機網卡統一標識值一致。這個事實表明,Office文檔,如Word文件或Excel電子數據表,所使用的GUID值對用戶是不可見的。有很多報導宣稱,文檔的作者是可以通過GUID值的跟蹤查到的,即使作者已經採用特殊方法,他們還是可以被追蹤到的。為了回應上述問題,微軟已經發布了一個Office 97修補版SR2,它禁止了GUID功能的使用,並且還可以將現存文檔的GUID去除。
潛在的對Intel處理器序列號濫用的問題與上述GUID值的問題本質是一樣的。GUID:全球唯一標識符 (GUID) 是一個字母數字標識符,用於指示產品的唯一性安裝。在許多流行軟體應用程式(例如 Web 瀏覽器和媒體播放器)中,都使用 GUID。
GUID 的格式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其中每個 x 是 0-9 或 a-f 範圍內的一個十六進位的數字。例如:6F9619FF-8B86-D011-B42D-00C04FC964FF 即為有效的 GUID 值。
小三簡歷:Hitachi Deskstar 7K30002010年12月,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日前同時宣布,將向全球OEM廠商和部分分銷合作夥伴推出3TB、2TB和1.5TB Deskstar 7K3000硬碟系列。全新Deskstar 7K3000硬碟繼續沿用日立卓越的設計,可為視頻RAID陣列、家用或商用電腦、高性能工作站和遊戲系統提供可靠性、容量、性能以及節能功能的出色組合。7K3000具備64MB高速緩存,採用SATA 6Gbps接口,主軸轉速7200RPM。這樣華麗的配置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一頭存儲猛獸的誕生。
日立Deskstar 7K3000具有出色的節能功能和較低的熱排放,也是目前市場上速度最快和最為節能的7200RPM硬碟產品之一。在PCMark Vantage的測試中,7K3000與前一代Deskstar硬碟相比,性能提高了27%,空置狀態下的節能效果提高了9%以上。
除了主軸轉速7200RPM的3TB硬碟7K3000之外,日立還發布了一款低功耗3TB硬碟。全新日立Deskstar 5K3000專為注重節能的系統組裝商或OEM廠商而設計,可為環境友好型電腦提供低能耗和更為安靜的運行環境。日立Deskstar 5K3000 有3TB、2TB、1.5TB三種容量以及32MB緩存,通過結合日立創新的Coolspin酷冰技術,可打造出性能優化與節能的全新硬碟,散熱更好,耗能更低。與Deskstar 7K3000相比,Deskstar 5K3000可節約能耗高達29%,降低噪音高達14%。
小三簡歷:Seagate Barracuda XT(上)
對於3.5英寸臺式機硬碟來說,1、2個TB容量的硬碟現在司空見慣了。他們的售價大約在60美元之間。近日希捷發布了新款的3.5英寸硬碟,採用5碟裝設計,達成了3TB的容量。
希捷的FreeAgent GoFlex Desk是最新推出的新一代移動硬碟系列產品。它採用3.5寸臺式機硬碟作為盤芯。同時希捷為FreeAgent GoFlex Desk配備了多種接口適配器,從USB 2.0、USB3.0到FireWire 800接口一應俱全。
3TB的GoFlex Desk中,內置的盤芯是標準的Barracuda XT硬碟。通過接口適配器與外界進行連接。這塊硬碟是一款標準的3.5英寸臺式機SATA硬碟。
小三簡歷:Seagate Barracuda XT(下)希捷的Barracuda XT硬碟的主軸轉速為7200RPM,這款驅動器配備了32MB的高速緩存。要知道它的高速緩存容量僅僅是希捷2TB Barracuda XT硬碟的一半。由此你也非常清楚了,3TB的Barracuda XT專門針對GoFlex Desk所優化的,因此它並不需要更大的高速緩存。最關鍵的一點是,這塊3TB的Barracuda XT硬碟採用5碟裝設計,單碟容量600GB。
這會兒你肯定要發問了,究竟這塊3TB的Barracuda XT硬碟內部採用的是怎樣的數據格式呢?根據希捷的官方闢謠,這塊3TB的Barracuda XT硬碟其內部採用的是512位元組的扇區格式。而GoFlex Desk的適配器則會將其模擬成一個4K扇區格式的驅動器。由此這樣可以更好的支持Windows,在磁碟管理中創建3TB容量的大分區。
小三簡歷:Western Digital 綠盤
希捷的3TB外置硬碟,採用的是5碟裝設計,其單碟容量為600GB。雖然這種簡單的增加磁碟個數的方式,可以明顯的增加硬碟的容量,但是也會給伺服馬達帶來更多的負擔。威騰電子的綠盤主打的市場階層是低功耗大容量。綠盤在存取速度方面拼不過希捷酷魚XT,但是功耗方面會有更加的表現。
威騰電子的3TB綠盤,採用的是單碟750GB容量的磁碟片,整塊硬碟僅僅使用了4碟裝的設計就達成了3TB容量。由此它目前也可以稱之為3.5英寸臺式機硬碟中,存儲密度最高的裝置了。
主軸轉速是西數的3TB硬碟與希捷3TB硬碟的另一個明顯的差異。GoFlex Desk內置的硬碟主軸轉速為7200RPM,而西數的3TB硬碟面向節能市場的綠色硬碟。西數並沒有對外公布這款3TB硬碟的主軸轉速信息,不過有一點是必然的,它顯然是一款綠盤,由此必然轉速在7200RPM以下。另外,這款硬碟還支持IntelliPower技術。
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我們詢問了西數方面得到了更多的設計細節。西數這款綠盤專門針對硬碟的功耗表現進行優化。現在所有比較典型7200RPM轉速的硬碟,其功耗在3至5W之間。西數的3TB硬碟,其主軸轉速並不可以動態的調節,它在出廠之前就被精確的設置了一個恆定的值。並且這個數值設計的會稍微保守一些。
所有新一代西數的綠盤,其主軸轉速都會低於6000RPM,但是不會低於5400RPM。這也就意味著,2.5TB容量的硬碟是一個主軸轉速,3TB容量的硬碟又是另一個主軸轉速。他們出廠的設置會在5400至6000RPM之間。
出於兼容性的原因,3TB的西數綠盤,內部採用的是4KB扇區的高級格式,而對外數據仍然是模擬的512位元組的傳統扇區格式。
西數贈送:HighPoint Rocket 620卡
西數想的比較周到,在其3TB綠盤的零售包中捆綁了HighPoint Rocket 620卡。它上面集成有一顆磁碟控制晶片,通過PCIe總線連接你的電腦,並且可以驅動64bit的LBA。並且可以幫助你主板的EFI在啟動的時候正確引導磁碟。但是正如我們上文所提到的,找到一塊支持EFI的主板目前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兒。
根據威騰電子的預計,我們將在2011年第二季度看到主板和磁碟控制器開始大規模支持3TB硬碟。此後威騰電子將在3TB綠盤零售包裝中停止捆綁HighPoint Rocket 620卡。
HighPoint出品的這塊卡採用了Marvell 88SE9025 SATA 6Gbps控制器。不過根據用戶反饋,某些時候安裝HighPoint的驅動會導致硬碟驅動器在Windows中或者啟動引導時消失。
測試平臺和測試方法
本次3TB硬碟橫評我們使用的測試平臺為:主板:ASUS P5WDG2 WS Pro mainboard
處理器:Intel Pentium 4 620 processor
硬碟:IBM DTLA-307015 system disk, 15 GB
顯卡:Radeon X600 graphics card
1 GB DDR2-800 SDRAM
Microsoft Windows 7 Ultimate
本次橫評我們使用的軟體為:IOMark 0.30b14
IOMeter 2003.02.15
FC-Test 1.0
PCMark Vantage
Windows 7 Disk Defragmenter
WinRAR 3.91
參與測試的硬碟固件版本:
首先我們運行了IOMark的低等級測試,分別得出了三款3TB硬碟的數據傳輸速率。
從這張對比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三款硬碟都未超越了SATA II規範的250MB/s帶寬。因此SATA 6Gbps接口僅僅能提高突發性能,不能對實際的傳輸速率帶來多大提升。這裡我們看到WD的3TB綠盤讀取僅有130MB/s,排在了最末。而希捷的3TB硬碟,憑藉著7200RPM的主軸轉速,達成了155MB/s的速度。
下面我們要進行的是IOMark緩存的突發性能測試。
日立的3TB硬碟,在小容量測試包的性能不夠強勁,到了256KB時,性能在逐漸拉起來。不過讀取的性能非常不錯,一直保持在250MB/s線以上。相比之下,西數綠盤又是排在了最後。
我們可以看到WD的綠盤在0.5檔位小容量文件的速度最快,一直到4KB檔位依然保持著強勁的性能。它繼承了WD RE4的傳統,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西數伺服器硬碟的身影。。但是到了8KB檔位,性能明顯遲滯了。希捷的XT雖然小容量文件讀取沒有西數的綠盤快,但是跳過8KB檔位之後,性能無敵。日立的3TB硬碟,32KB之前的小容量文件讀取技不如人,但是過了32KB檔位之後開始發力。
順序寫入性能方面,希捷的XT遙遙領先於其他對手,日立的3TB硬碟也是到了32KB檔位之後才比較給力。西數的綠盤在使用HighPoint Rocket 620卡之後,性能更有進一步下降。看來這款橋接晶片會對綠盤的性能造成進一步傷害。
在平均尋道時間的測試中,我們運行了10分鐘的IOMeter讀取和寫入512位元組檔位的數據包,總計持續1分鐘的時間。每個硬碟驅動器要處理的請求總數都會超越他們的高速緩存容量。所以我們測試的持續相應時間並不依賴硬碟緩衝區的大小。
希捷的XT 3TB硬碟憑藉著7200RPM的主軸轉速,又一次贏得了第一。在平均寫入尋道時間方面,日立的7K3000更是以微弱的優勢排在了第一,但是其平均讀取時間是最後一名。而西數的綠盤無論是否接上HighPoint Rocket 620卡,速度都是一樣,差別甚微。
隨機讀寫測試中,希捷XT性能仍然排在了第一位。而日立的3TB硬碟相對其他測試選手要微弱一些。
下面這張圖,體現出了一個鮮明的特色,那就是WD的3TB綠盤確實是採用的4K扇區。因為小於4KB的文件包,綠盤的寫入速度下降的很明顯,當超過4KB檔位時,綠盤有明顯性能提升。日立的3TB硬碟也不錯,但是一過256KB檔位,性能下降過於劇烈。未有希捷的XT 3TB硬碟,始終保持著高傲而平滑的曲線。
在資料庫模式下,硬碟正在處理8KB的隨機讀寫數據流,讀取的比例在整個過程中從0%到100%。而整個測試的列隊深度從1到256不等。
經過測試我們得到了這張數據表格,下面我們將它轉化為更為直觀的圖形化
你能發現,希捷XT的曲線是最為平滑的,而日立的曲線振幅較大。WD由於是綠盤,主要針對低功耗。因此無論是帶不帶卡,IOS的性能表現都是一樣的。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每塊硬碟在不同文件包大小時的,性能差別。這裡就沒有橫評了,只是分析一下每個硬碟的讀寫特點。
日立硬碟在純數據寫入情況下,可以到150IOPS,而當加入了10%的8KB的隨機讀寫之後,整個列隊的性能達到谷底。隨後,隨著讀取越來越多,列隊又恢復了性能。
希捷的XT硬碟,在各項表現中是最出色的,150IOP起步速度叫人驚嘆
威騰電子的IOPS情況比較特殊,HighPoint Rocket 620前後的性能差別很小,說明這塊轉接卡的性能不錯,沒有造成任何IOPS方面的瓶頸。性能方面,西數的綠盤拼不過具備7200RPM的兩款硬碟,這也是可想而知的。
Web網頁伺服器方面,希捷優勢也非常明顯,IOPS最高達到了134。另外三組測試,僅有108左右的IOPS。
文件伺服器方面,希捷的最高IOPS達到了145,而第二名的日立3TB硬碟,僅有108IOPS。
IOMark總有出乎意料的結果,在多線程讀取方面,WD的綠盤表現非常優秀。雖然單線程時,希捷的TX和日立的3TB勇猛的泡在前面,但是多線程讀取時,西數硬碟的性能損失不大。而希捷的XT已經跌入了谷底。如果使用轉接卡的話,西數3TB的性能會下降約10%。
希捷的XT硬碟,在多線程讀取測試中,有很大的問題。隨著線程的增多,其性能會有大幅下降。在寫入性能方面,這種情況略微有些改善。而同樣是的7200RPM的日立硬碟則相對好一些。這裡我們看到西數的WD,仍然在4線程測試中,超越了日立,成為第一名。
在文件拷貝測試中,我們先在硬碟中建立2個32GB的分區,格式化為NTFS格式。然後將數據從一個分區複製到另一個分區。文件夾內包含了圖片、MP3等小文件和和ISO、安裝程序等大文件。你應該知道,在內容進行拷貝的時候,事實上是同時運行著2個線程,一個負責讀取碟片上的信息,一個負責往碟片上寫入數據。
3TB硬碟橫測:PCMark Vantage測試(上)
PCMark Vantage的磁碟測試,包含了很多小的測試項目,包括:Windows Defender查毒,遊戲性能,圖片瀏覽性能,Vista啟動,Movie Maker性能,媒體中心性能,媒體播放器性能,應用程式裝載性能等。
3TB硬碟橫測:PCMark Vantage測試(下)
整個PCMark Vantage磁碟測試,給了日立的3TB硬碟一個不錯的成績。緊隨其後的是希捷的XT硬碟,而西數的綠盤接駁在原生的ICH接口上時,性能表現還算說的過去,接駁在HPT-RP620轉接卡時性能損失太大。
最後讓我們實際跑一些應用程式,Windows整理磁碟碎片和Winrar解壓縮。這裡我們克隆了一個32GB的磁碟分區,這樣可以保證每個硬碟在進行磁碟碎片整理的時候,都能保證有同樣的數據負載量。同時針對4K高級格式問題,我們這裡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加入了測試項目。這裡我們使用了對其工具,強行將分區的對其成4K高級格式。
磁碟碎片整理,希捷的硬碟在對其前後性能差距甚微,而日立的3TB硬碟已經是4K高級格式。西數的硬碟本身已經是4K高級格式。
3TB硬碟橫測:功耗測試
硬碟的功耗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因為硬碟在日常使用時的狀態不一樣,因此其所需的功耗也是忽高忽低的,並不是恆定的。在這裡,我們考察硬碟功耗的四個方面。
啟動,考察硬碟在啟動時所消耗的電能。
空閒,不訪問磁碟時,硬碟磁頭復位,並且準備工作。
隨機讀寫
順序讀寫
硬碟啟動,西數的綠色硬碟,在啟動時的電流最小,而希捷的XT是7200RPM的硬碟,採用5碟裝設計,因此需要更大的電流啟動。
空閒,在硬碟未進行讀寫操作是,西數的綠盤所需的電流最小。而希捷的XT同樣是功耗巨大,日立的3TB硬碟則比較折中。
長期空閒,當硬碟長期空閒的時候,會進入到另一種節電模式,硬碟停轉,但時刻保持著被喚醒的狀態。此時我們發現,希捷的XT在這裡表現最為優秀,僅僅需要0.66W。而日立的硬碟需要0.86W,一項以綠色硬碟自居的西數綠盤,排在了他們中間。
隨機讀取,當硬碟碟片開始飛快的旋轉時,西數綠盤的功耗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隨機寫入測試,你可以看到,西數綠盤的功耗僅有6W,僅僅是希捷XT功耗的60%。
寫在最後:3TB硬碟是未來
在我們測試的這三款3TB的超大容量硬碟,每一個款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市場定位。希捷的Barracuda XT是一款非常好的通用硬碟。特別是高負載情況下,擁有非常強勁的性能表現。7200RPM的主軸轉速確保在大多數環境下都能給你帶來最強的性能表現。
而日立的Deskstar 7K3000目前已經出現在零售市場,它延續了日立公司五碟裝的光榮傳統。雖然它是五碟裝的設計,但是日立在上一代2TB容量點時,就已經很好的控制了功耗、發熱量和性能。因此這一代3TB產品大家可以放心使用。它雖然沒有希捷XT硬碟那樣的急速性能,但是也是中規中矩的產品。在功耗和性能之間可以找到完美的平衡點。其低廉的價格,更適合普通家庭用戶使用。
西數的3TB硬碟是一款綠色硬碟,有著出色的功耗控制。它的主軸轉速要比另外兩款3TB硬碟都要低,因此可以很好的控制控制功耗。但是這也讓它的性能排在了最後一位。如果你想用它做個電影視頻資料庫,或者是用它組建一個超大的資料庫,還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另外,3TB的硬碟安裝比較困難,你要使用Windows 7同時要使用GUID系統文件格式。同時建議你多向主板廠商確認,你的主板是否能支持3TB硬碟。最後,據說西數在近期會突出3TB容量的黑盤,另外三星也有3TB的硬碟將上市。待到所有廠商的產品都到齊了,我們還會繼續開展一輪新的橫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