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雞不啄米」的晴隆脫貧了

2020-11-24 人民網貴州站

前些日子,我幾乎沒有間斷地讀完戴時昌的長篇報告文學《姜仕坤》,心裡生出一種莫名的敬重之感。這是對生活、對人的敬重。此時也才意識到,這種「敬重感」值得珍惜。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對生活的認知常常被懷疑、調侃、煩躁、褻瀆乃至斥罵所左右。

這本書不誇張,不煽情,不受社會風氣的拘羈,沒有宏言大論,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真情實感,語言剛勁清和,又極具地方特質,用扎紮實實的人和事,以樸茂坦蕩的精神氣格,堅實飽滿的創作情緒,慢慢清除了讀者被信息爆炸弄髒弄亂的心緒。心先是靜了下來,然後熱起來,隨之被打動、敬重便油然而生。在信息迷亂的當下,只有端勁磊落地道出生活的真實,才能深合世道人心,也才能真正折服讀者。

近年來國家著力推行一個觀念:「脫貧攻堅」。縱使從1949年計,貧窮已延續半個多世紀,涉及數十萬乃至數億人,貧窮竟如此「持久」,確實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時候。然而,所謂「物質極大豐富」的商品社會中人,特別是現代城市人,還真的能理解什麼是貧困嗎?

這本書告訴人們,什麼是現代社會真正的貧困。貴州是平原面積很少的省份,被稱為「喀斯特王國」。全國最貧困的縣:晴隆,正是坐落於黔西南的大山裡。大山上有小山,小山上亂石如麻,光禿禿的山崖裸露於藍天白雲之下,滿目蒼涼。石頭與石頭之間的縫隙中,依稀有些泥土,可以種上一窩包穀,「春耕一大坡,秋收幾小籮」。書中有個令人稱奇的細節,晴隆的雞不啄米。因從未見過米,不知道大米是可以吃的。由此可以想像人窮到什麼地步了。有的農民甚至沒有鍋,或幾家共用一口鍋。俗語形容最倒黴的人是「喝口涼水都塞牙」,連位於半山腰的晴隆縣城,用水都要限時限量。

貧困,貧困,「貧」與「困」常常連在一塊。他們又被「困」到什麼程度呢?是實實在在地無路可走,闖險道曾摔死過兩個鄉鎮幹部,像蘭蛇坡上的村落,地處海拔近2000米,「山高,坡陡,谷深,不通電,不通水,不通公路」。20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衛生組織實地勘查後得出結論:「晴隆是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人往高處走」,誰不想住好地方?晴隆百姓的祖先當初選擇居住於此,肯定有不得已的理由,其子孫後代輩輩苦守於此,證明了另一種道理,對於中國的窮苦百姓來說,何處「適宜」,何處不「適宜」?既然「適宜」的地方住不了,不「適宜」就是適宜。民間還有句老話,「只有享不了的福,沒有受不了的罪」。一年年延續下來,當貧困成為一種習慣,若想改變現狀,須首先轉變觀念。貧困很大程度是困在觀念上。

因舉世盡知的貧困,許多年來晴隆接受救濟多,本身開發少。沒有開發也並非沒有好處,首先沒有走彎路,沒有破壞,沒有汙染。隨著科學的進步,人的思維的深入和拓展,再加上別處開發提供的經驗與教訓,晴隆的靈魂人物,開始重新認識眼前的這片大山:海拔最高2000餘米,最低處500多米,落差達1480多米,形成一個個高山峽谷。年降水量在1050—1650毫米之間。這個數字稱得上是雨水充沛,只因豐於石而歉於土,使傳統農業沒有優勢。而發展草地畜牧業卻得天獨厚,在整個中國南方都找不到這樣的好地方。

即便是北方產羊的盛地內蒙古、新疆,年降水量也只有150—450毫米,因水少土幹,羊吃草幾乎連根拔起。被羊啃過的草場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再加上冬季漫長,一年只有五六個月能在戶外放牧。而晴隆山體破碎,學稱「石漠化」,經過實驗卻適宜種草。草長起來還可以把裸露的巖石覆蓋,使禿山變綠。由於年平均氣溫14.6攝氏度,一年四季都可讓羊吃鮮草。所以晴隆的羊高纖維、低脂肪,肉質極佳。有個小實驗誰都可以做,到北京吃涮羊肉,肉一進鍋很快會泛起一層黑沫子,而晴隆的羊肉,從頭涮到尾都不會起黑沫子。

但,真正的脫貧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草的種植和管理,選擇羊的品種以及繁育、飼養和銷售,最終還要進入市場,形成商業規模……當一個科學的又是務實可行的思路確立之後,這個最窮的地方就可以吸引脫貧不可或缺的各路精英人才。比如從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研究所碩士畢業的劉樹軍、伊亞莉夫婦,沒有像他們的許多師兄一樣設法留在北京,而是毅然投奔了晴隆大山,一頭扎進國外優質羊與本地羊的雜交擴繁研究。在此之前,國內優質羊品種多依賴進口,一隻種羊進口價要3萬元左右。以劉樹軍為首的團隊採用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等技術,培育出適合南方喀斯特草地畜牧條件的優質種羊,直接將其命名為「晴隆羊」。每隻售價僅5000元,滿足了全國對優質種羊的需求。而且品種不斷改良升級,2016年一年,第五代「晴隆羊」的種羊數量,就超過了5000隻。此是後話。

當地有些特殊地區不能種草養羊,還可以種茶樹、矮稈菸葉等等,總之要讓可利用的土層,實現經濟價值的最大化。好主意有了,要說服農民卻並不容易。他們覺得種包穀雖然吃不飽,只要年景不是太差就餓不著,何況每年國家還給點救濟糧,苦得實在,窮得牢靠。幾輩子都是吃半碗穩當,就不要貪圖冒碗,冒碗也容易翻碗……還有,既然被「困」得走投無路,就必須修路,修路難免要佔點地,佔了誰家地縣裡給補貼,不要補貼的還可以置換別處的土地。有的農戶籤了協議、拿了補貼,到開工時卻擋在挖掘機前不讓施工。千難萬難最後好不容易修成一條功德無量的大道,有些農民竟在路面上曬包穀、晾柴火……一位基層幹部氣壞了,脫口說了一句「刁民!」當即被縣長姜仕坤歷聲呵斥:「沒有刁民,只有刁幹部!」

姜仕坤說話辦事有個雷打不動的原則,脫貧是脫老百姓的貧,把利益全部讓給群眾。不把農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項目都是短命的。這不是隨口而出的大話,是需要長期以行動兌現的立場和感情,最底層的百姓已經厭倦了空泛的許諾和漂亮的口號,他們不只是聽上邊有什麼新說法,還要有日久見人心的真性情、真作為。姜仕坤這個年輕的苗家漢子,坦蕩又敏感,謹慎又急切,他進農戶必先掀鍋蓋,看看這家人吃的是什麼?陶金翠家卻連鍋都沒有,他從口袋裡掏出200元塞到她手裡:「先去買口鍋,把年過了。」有個農民跟他說最大的幸福就是能養頭豬,過年時把它殺了。姜仕坤領了工資先去買了頭豬,給那位農民送去……

一個全國知名的窮縣,一天到晚會有多少「窮事」!光靠他那點工資能幫幾個人,脫貧更需要他的智慧、他的精力。他常常在深夜一兩點鐘開會、碰頭、給相關的人打電話。他每天都可以晚睡,也可以少睡,但清晨必須早起,天天有一大堆事頂著他的門口。趕上颳風下雨、電閃雷鳴,他就是想睡也睡不著了,擔心羊的安全……現代人大都活得精緻,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小,惟他40歲出頭看上去倒像60多歲。晴隆大山的石漠化治理得差不多了,他腦袋上的頭髮卻快掉光了,他的臉總是灰撲撲的卻又精力充沛。累死的人有個特點,到垮的那一刻都精力充沛,倒也要往前倒。因為他對工作經常處於一種痴絕狀態。

這是一部有精神的書,寫了一些有精神的人。沒法不感動人。

姜仕坤常說「脫貧攻堅輸不起,決不能敗!」輸了就會更窮,還會失掉老百姓的信任,成為歷史罪人。既是「攻堅」就難免會有犧牲,去年姜仕坤剛滿46歲,就倒下了,清風兩袖,寸蓄皆無。

不知多少輩兒都窮得叮噹響的晴隆農民,卻有了積蓄,當農民破天荒地一次拿到幾千甚至上萬元的現金後,聲稱一輩子沒見過這麼多的錢,捨不得存入銀行,鼓鼓囊囊地放在身上,想起來就數一遍。有時「錢癮」犯了,哪怕當著很多人也要數一遍懷裡的鈔票,也不怕人嘲笑顯擺,但這也印證了當地民風淳厚,扒手和騙子少。

如今晴隆的農戶人均收入已達12000元。不說茶和煙,單是草場已有70萬畝,晴隆羊的生產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存欄100萬隻,出欄120萬隻。這是本地湖羊綜合澳洲白羊、杜泊羊和科爾索羊的優點,雜交繁育出的第五代「晴隆羊」。更為重要的是創造了一種「晴隆模式」,「突破了中國南方8省石漠化地區451個縣2.2億人脫貧的困境,為我國南方喀斯特巖溶山區治理石漠化、增加農民收入,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讀完這部書不由人心生感佩,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真有忘我的無私的好幹部。當下有世風敗壞、貪腐之害嚴重的地方,但社會仍在發展,生活能照常前進,恐怕跟有姜仕坤這樣的基層幹部,支撐著群眾的信任和期待不無關係。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16日 24 版)

(責編:朱曉慧、陳康清)

相關焦點

  • 火星邊跑邊雞啄米似的點頭,地球也一樣,原因還不完全明了
    但現實中的陀螺顯然不是完美的陀螺,平面也不是完全理想的平面,周圍氣流也可能會發生改變,所以陀螺在運行中自轉軸會稍有晃動,運行一段時間後會因為各種力量影響,晃動越來越大,最終倒下。那麼星球在太空中轉動,會不會也發生晃動呢?
  • 母雞啄蛋怎麼辦 雞吃雞蛋怎麼辦
    很多時候,我們養著雞就是為了讓它生蛋。養雞也是門學問,有人養的老母雞怎麼都不下蛋(可點擊下文連結學習),有的人養的老母雞隔三差五偷吃自己生的蛋。那麼如果我們遇到老母雞偷吃雞蛋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理呢?母雞啄蛋怎麼辦?雞吃雞蛋怎麼辦?
  • 雞也有審美偏好?經常被雞啄的人,可能顏值比較高
    夏秋季節更替之際,沒有什麼是一頓柴火雞解決不了的,對於雞這種動物,我們可以說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在日常的飲食當中,雞肉以及雞蛋等各類與雞相關的衍生品,佔據了我們飲食中的大部分。在農村裡面,家家戶戶養些雞是很平常事情,養過雞,或者與這類家禽接觸過的人都知道,雞雖然不如大鵝那麼兇,但是也是會啄人的,有不少朋友都曾中過招。
  • 農村三大狠 擰人的鵝 啄人的雞 咬人的狗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說一隻鵝的戰鬥力可比一個十幾歲的男孩。網友也紛紛貢獻了自己被大鵝欺負的慘痛經歷:嫂嫂別這樣:我記得小時候,去小賣店的必經之路上有一個鄰居養了一群鵝。每次都跟這群大白鵝相遇。用盡了各種辦法,拿棍子、牽狗、狂跑。後來逼得我不能看它們,只要一跟它們對視,我就得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開。
  • 「財經關注」晴隆:「甜蜜」臍橙產業助農增收
    晴隆市民:今天中午是趁著午休的時間過來雞場這邊採買臍橙,因為我們晴隆的臍橙是比較出名的  晴隆臍橙屬於全國地理標誌農產品,距今已有100多年栽培歷史,1982  寧海縣農業農村局幫扶幹部 陳康:甘平被稱為柑橘女王,但是它在浙江地區,需要大棚栽培,因為它在那邊成熟很容易缺水
  • 興仁、晴隆、普安等多地出現凝凍,多條線路封閉!
    一、實況 8日08時除冊亨、望謨外,全州大部氣溫均在0℃以下(123站、佔全州總站數68%),其中氣溫低於-4℃的有5站(普安屯上-5.1℃、興義白龍山-5℃、晴隆三望坪-4.9℃、興仁煤炭坡-4.6℃、晴隆大廠-4.5℃)。
  • 家養雞長期吃昆蟲變毒雞 老人遭啄傷暈倒險截肢
    家養雞長期吃昆蟲變毒雞 老人遭啄傷暈倒險截肢無問西東2018-08-01 11:00>子女上班不在家,老人獨居,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出現身體不及時,在專業救助人員沒趕到的情況下,離你最近的助老員會立刻抵達你的身邊照顧,這就是渝北區推行的居家養老服務新形式。
  • 母雞下蛋時,其洩殖腔會突出來,從而會引來其他雞啄母雞的洩殖腔
    「為什麼有的雞有很大塊的秀斑?」其中一個學生問。「因為雞可不是什麼善茬。」塞根福特回答道。「它們之間會相互啄鬥就會把羽毛啄下來。母雞下蛋時,其洩殖腔會突出來,呈亮紅色。在一片白色的雞群中,這樣的顏色非常顯眼,從而會引來其他雞啄母雞的洩殖腔。另外還有一部分禿斑源自身體和籠子的摩擦。
  • 大公雞同伴母雞被殺後見人必啄(圖)
    一大早,一隻公雞和四隻母雞還沉浸在「溫柔夢鄉」的時候,熊先生就伸手往雞窩裡一抓,憑著嫻熟的手法,他一下子就摸到了那隻最肥的黃母雞,一把抓住它的翅膀提了出來。突襲的「黑手」讓「一家五口」驚慌失措的撲騰開來,聽著黃母雞悽厲的叫喊,大公雞發出「喔喔喔」的尖叫,似在抗議,又像是在求饒。  當鮮紅的雞血滴落在搪瓷碗裡時,立在不遠處的大公雞終於垂下了頭。
  • 世界上體積最大的雞:身高1.2米,體重達16斤,堪稱「古巨雞」
    世界上體積最大的雞:身高1.2米,體重達16斤,堪稱「古巨雞」大家應該都見過雞了,它在我們的生活中算是比較常見的,在農村生活過的孩子應該都體驗過雞的威力,它算是我們最熟悉的家禽了。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雞並不是普通家禽,它算是世界上體積最大的雞,身高1.2米,體重達16斤,堪稱「古巨雞」其實這種雞叫做「梵天雞」,它和普通的雞不太一樣,不僅在外形上有很大差別,就連它的體重也不太一樣。就拿它的體重來說,可以長到16斤,要知道普通的雞隻能長到5斤左右。這樣看來,它和普通的雞在重量上就有一定差距。再加上它的身高可以達到1.2米,就相當於一個十歲孩子的身高。
  • 騎馬、吃雞、找代言...脫貧攻堅,「村官推手」們也是拼了!
    騎馬、吃雞、找代言......脫貧攻堅,「村官推手」們也是拼了!因為工作期間常年背著書包,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背包書記」。博士縣長直播「吃雞」,2天賣出6000多隻2019年12月25日,山東濟南商河縣副縣長王帥發布短視頻,賣該縣土特產「商河皇家扒雞」。王帥是個80後,博士學歷。視頻中他模仿李佳琦「魔性」帶貨,金句頻出。
  • 聚焦脫貧攻堅最前沿!20多家央媒走進貴州 隨採隨發推出高密度鮮活...
    9月7日,由中宣部組織的「未摘帽貧困縣脫貧攻堅」主題採訪團走進貴州。來自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中國日報社等20餘家中央媒體以及貴州媒體的84名記者奔赴我省未摘帽貧困縣,開展為期7天的脫貧攻堅主題採訪活動。
  • 美國巨型雞,身高竟高達1.2米,網友:是不是有鴕鳥基因?
    美國巨型雞,身高竟高達1.2米,網友:是不是有鴕鳥基因?八零九零後的孩子大多都看過《數碼寶貝》,裡面有一種巨雞獸,體型像動畫片裡的人似的那麼大,小編看的時候就想,哪有這種雞啊,若的的話,是不是都能當馬騎了?
  • 「運動健將」雞,沒人攆得上?反正我是不服氣的……
    活動背景為助推南陽農產品銷售,促進貧困地區群眾脫貧增收,在新媒體平臺講好南陽故事、傳播南陽聲音、樹好南陽形象,南陽市委網信辦、市扶貧辦、市商務局、南陽日報社聯合推出尋找「南陽家鄉味兒」活動。靠科學餵養、精心管理,他不僅打響了品牌,還建起春秋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周圍不少農戶脫貧致富。
  • 農村老話「大公雞吃了蜈蚣會啄人」,有沒有道理
    為何農村會有老說法「大公雞吃了蜈蚣會啄人」,有道理嗎?農村老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按照民間說法,大公雞是純陽之物,而蜈蚣是至陰之物。而從相生相剋來說,陽克陰。那隻大公雞逮誰攆誰,連我也六親不認了。而這隻大公雞這樣的狀況持續到了第二天才慢慢的,平靜下來。而有陌生的小孩來我家的時候,大公雞還是會去啄他,把小孩嚇得哇哇哭。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大公雞吃了蜈蚣會啄人呢?
  • 每天吃雞的你,能想像到有多少人被雞嚇哭嗎?-虎嗅網
    「不敢讓自己靠的太近,怕我沒什麼能夠給你,愛你也需要很大的勇氣。@雞 」「雞年的春晚,滿屏雞,真的,太費命了,各種app都不敢更新, 全是雞。」「你敢信,當年還有公眾號寫過《幫你準備了77張雞圖迎接雞年》的文章,那一年,我手機都不能多碰一下,腦子裡有77隻雞跑出來啄我的畫面。」
  • 鄉城縣藏雞養殖「啄」出了「聚寶盆」
    鄉城縣藏雞養殖「啄」出了「聚寶盆」 2020-06-25 03: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雞與家雞,思維決定命運
    山雞與家雞,思維決定命運一個農夫捉住了一隻山雞,他剪短了山雞的翅膀後,把它放到了家裡的雞舍裡。山雞從被放到雞舍,就想著要逃出去,它想飛出雞舍,但因為被剪了翅膀飛不高,但它每天都堅持努力。家雞看到它這樣努力,說:「你為什麼想要逃出去?在這裡多好?
  • 家雞是怎麼被人類馴化出來的?家雞的祖先來自哪裡?
    在2010年,分析家雞和原雞有一個非常顯著區別的基因突變,叫做促甲狀腺激素受體,這個蛋白質對應的基因在家雞和原雞上有巨大的差異,甚至可以作為原雞被馴化成家雞的標誌,因為這個基因變化之後,原雞就不是季節性的交配了,而是什麼時候都可以。也因為這個基因的變化,母雞全年都可以下蛋。
  • 堆龍德慶區乃瓊加木村達珍:藏雞啄開致富門
    乃瓊加木叢嶺藏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裡的藏雞。達珍一家人以前居住的老房子。乃瓊加木叢嶺藏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功孵化的小雞。深受市民喜愛的乃瓊加木叢嶺藏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藏雞蛋。達珍的母親在祥和苑社區裡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