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雞是怎麼被人類馴化出來的?家雞的祖先來自哪裡?

2020-12-05 百家號

家雞是怎麼被人類馴化出來的?家雞的祖先來自哪裡?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藍天,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今天我們來講一講人類馴化雞的過程,世界上的禽類有很多,是哪一種最終成為了家雞呢?對DNA的檢測不但讓我們找到了家雞的兩個祖先,還讓我們知道為什麼最初人類祖先選擇飼養它們,其實最早發生在紅原雞和灰原雞身上的DNA突變,改變了他們的激素水平,讓它們的交配期更密集,於是就有可能下更多的蛋。沒有分子生物學技術,我們也不會了解到雞的歷史,家雞的野生祖先來自兩種原雞,大部分基因從一種叫紅原雞那裡取得的,少部分是從灰原雞哪裡得到的,雞現在黃色的腳就是灰原雞中得到的,它們長得都有點兒像健碩版的更加色彩繽紛版的攻擊,這兩種雞主要生活在熱帶森林,是雜食、成群活動,而且飛行能力還很強,晚上在樹上睡覺。

這一種稚雞類的鳥類什麼時候被馴化的呢?之前從考古的證據中可以發現,他們在8000年前,就已經經常出現在印度跟東南亞的人類居住地了,但基因技術誕生之後,我們測序了很多不同動物的基因,在2004年國際雞基因組測序協會完整的測到了原雞的序列,之後雉科類的鳥類不少都做了測序,也包含了家雞。在2010年,分析家雞和原雞有一個非常顯著區別的基因突變,叫做促甲狀腺激素受體,這個蛋白質對應的基因在家雞和原雞上有巨大的差異,甚至可以作為原雞被馴化成家雞的標誌,因為這個基因變化之後,原雞就不是季節性的交配了,而是什麼時候都可以。也因為這個基因的變化,母雞全年都可以下蛋。

一種鳥可以整年下蛋,它一定是會被圈養起來的,這可比殺了吃肉划算的多,從基因數上看,這個基因突變發生在58000年前,所以很可能早在人類出現文字之前5萬年,原雞就被馴化成家雞了。除了這個基因之外還有一個基因TDC1D1也發生了突變,它是影響胰島素信號通路的一種蛋白質,變異之後對糖的吸收率有提高,通俗來說就是一種容易讓他長胖的基因。這個基因在有胰島素的動物體內都有,包括家養的豬牛羊,這個雞的突變應該是在雞被馴化之後,逐漸篩選出那些容易長胖的個體得到,的自從雞被馴化之後,大多數的時候都是用它產蛋。那時候農村為了讓母雞多下蛋,會有很多方法騙它們。

比如它不是下一個蛋就開始孵,而是一窩湊夠了五六個蛋以後,你如果在不幹涉他的話,他就開始一起孵。20多天之後就能有很多小雞生出來,但是在這20多天之內,它可是一個蛋都不下,為了讓雞總下蛋,人們可以在母雞下蛋的時候拿一把米,引誘母雞去吃米,然後趁機不備去窩裡拿走幾個蛋,但是不能拿光,總是讓窩裡保持有一兩個,等母雞回來之後才會發現,還差三四個蛋才能開始孵蛋,於是就又努力下蛋。這樣蛋就每天每天一直有,有的時候也可以把蛋都拿走,然後放進兩個顏色跟形狀都差不多的鵝卵石,母雞也會把它當蛋孵,這算是一種騙母雞的方法,認識不能當著母雞的面從窩裡拿走蛋的,尤其是有公雞的時候,那樣一定會引發戰爭。

就算是人類最終勝出了,把所有的蛋當者當著母雞的面兒都拿走了,那這隻母雞也會非常憤怒,之後十幾天都食欲不振,也不再下蛋了。有的時候人真的以為是母雞不下蛋了,其實很多它們還在下,只不過再也不到這個雞窩裡下了,興許在野外找一個安穩的草窩,而且說不定一個月之後還能領著一窩小雞回家,這些算是負責任的雞了。另外還有少數的雞,他心裡頭好像對下蛋這件事兒毫不在意,就算下了也根本不去孵,但被人拿走了也呆若木雞的。後來的科學研究發現,雞是一種智力水平比較高的鳥,比如現在發現雞有時間觀念和自控力,科學家們也做了一項實驗。實驗中會給雞一個觸控螢幕,只要他觸摸到了屏幕,就出現一個鮮明的畫面提醒,同時秒表開始計時,如果她能等待六分鐘以上第二次啄那個觸控螢幕,就能獲得實物獎勵。

幾次試驗之後雞就逐漸明白了這個規律,之後就能發現它是有意識的,等很久才會第二次啄觸控螢幕。最後的統計結果是雞從第一次捉了屏幕之後等待超過六分鐘以上,在第二次做屏幕的行為越來越頻繁了,所以看他對六分鐘這個時間是有觀念的。現在全世界數量最大的脊椎類動物就是雞,大約有200億隻,比全球人口還多了兩倍,雖然數量這麼龐大,但是非常可惜他們現在99%都生活在大型的養雞場裡,關在只有一個身位的籠子裡,一輩子都在下蛋,甚至都還沒來得及回頭看一眼自己剛下的蛋是什麼樣,這些蛋就被流水線給運走了。我剛剛說的人和雞的鬥智鬥勇還保留的原始天性,這些雞都不具備,也許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我們可以通過人造方式產出各種低成本的蛋白質,到那個時候豬牛羊雞的命運就有機會改變了。那麼我們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你喜歡藍天的文章,那就點讚關注藍天吧。以後的文章我們還會為大家持續帶來一些乾貨,記得關注藍天哦!

此篇文章為擁抱著藍天的雲原創文章,目前只在百度百家號平臺獨家發布,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相關焦點

  • 家雞起源馴化揭開新謎底
    本報特約該論文通訊作者之一韓建林教授為讀者講解家雞起源馴化的有關科學問題。  1 家雞的野生祖先  基於早期動物分類學的研究,人們認為分布在南亞、東南亞和中國南部熱帶叢林裡的野生原雞是家雞的祖先。原雞屬下共有四個物種,分別是紅原雞、綠原雞、灰原雞和錫蘭原雞。其中,紅原雞是分布範圍最廣、數量最多的。
  • 家雞是從哪兒起源怎麼馴化的?全基因組DNA測序揭開謎底
    ,為深入認識家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全新的視野,並有助於理解這一地區人類與其他馴化物種(例如水稻、狗、水牛和家豬等)互動的歷史,指出中國西南、泰國北部、緬甸等地區很可能是家雞的起源地和馴化中心。北京日報客戶端特約該論文通訊作者之一韓建林教授為讀者解答家雞起源馴化的有關科學問題。問:關於家雞的野生祖先,科學界有哪些共同的看法?答:基於早期動物分類學的研究,人們認為分布在南亞、東南亞和中國南部熱帶叢林裡的野生原雞是家雞的祖先。
  • 雞的祖先被找到!科學家研究了863個基因組,鎖定滇南亞種原雞
    雞的祖先被找到!科學家研究了863個基因組,鎖定滇南亞種原雞 據報導,日前科學家們通過對863個基因組的研究分析,終於搞清楚了家雞的起源問題,並發現大約在9500年之前,古人類就開始馴化家雞了,將它從滇南亞種原雞中分離出來,這項成果也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細胞研究》雜誌上。
  • 全新揭秘家雞家鴨的起源馴化—新聞—科學網
    在沉醉於這些美味時,我們應該感謝馴化的饋贈。 作為人類最重要的動物性蛋白來源,這些家雞、家鴨到底是從哪來的?又是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被馴化的呢?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界。 在全基因組測序和分析技術日趨成熟的今天,科研人員對雞、鴨的基因組進行了新的「解剖」,並找到了這兩種家禽真正的起源地和馴化中心。
  • 863個基因組揭示家雞由滇南亞種原雞馴化而來
    家雞的飼養範圍最廣、數量最大,其數量甚至超過了其他家養動物的總和,並在國民經濟和人類社會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家雞在何時何地起源這一基本問題,一直沒有確切的定論。為系統解析這一問題,研究人員通過解析多年獲得的863個基因組,終於搞清家雞源自哪裡、哪個亞種,還澄清了以前的一些錯誤認識。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細胞研究》雜誌上。「弄清家養動物的起源與馴化相關問題,對家養動物的保護和利用,以及了解人類自身的進化歷史和疾病發生都具有重要意義。」
  • 863個基因組得出答案,雞的祖先來自我國,原來它們長這樣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生物的演化雖然是世代相傳,不過在演化的過程中可以演化成多個物種,特別是家雞,它是古人類馴化野雞而來的,而野雞的出現時間,其實已經很偏後期了,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即使有一天證明了霸王龍演化成了雞,我們餐桌上的家雞和它之間的關係也並不大。那麼家雞的祖先是誰?
  • 通過863個基因組的對比,科學家找到雞的祖先,長得比雞漂亮多了
    後來人類族群逐漸擴大,為了能讓族群生存下去,人類開始嘗試種植和圍獵。等到對周圍的野生動物有足夠了解後,他們開始馴化野生動物,讓它們變成家畜,例如豬、牛、羊和家禽。雞作為最常見的家禽之一,如今在人類的食譜中佔到了相當大的比重,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雞是從哪種生物進化而來。
  • 雲南科學家發現家雞起源:由紅原雞滇南亞種馴化而來
    經常吃雞,可你知道雞的起源嗎?近日,科研人員首次系統揭示了雞的起源,研究認為家雞是由紅原雞滇南亞種馴化而來的,中國西南、泰國北部、緬甸等地區很可能是家雞的馴化中心。
  • 地球上種群數量最大的鳥類,也是餐桌上的美味——家雞
    而雞也依靠著人類的飼養,成為雞形目中的贏家,年產量幾百億隻,成為數量最多的單一脊椎動物物種。甚至有一種基於演化角度的說法,認為不是人類馴化了雞,而是雞利用了人類。那麼,作為「鳥生贏家」的雞,究竟是怎樣「傍」上人類,一步步被我們馴化,成為我們餐桌上的主角的呢?1家雞:誰是我的祖先?
  • 秘境銅壁關自然保護區|家雞的祖先—紅原雞
    紅原 雞 ( Gallus gallus ) 隸 屬 於 雞 形 目( Galliformes )雉科( Phasianidae )原雞屬( Gallus
  • 家雞能與野雞雜交嗎?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看野雞和家雞的區別01 家雞家雞是由野生的原雞馴化而來的,它們被馴化後,為了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肉和蛋等營養物質。原雞屬於鳥綱雉科原雞屬原雞種,其下有5個不同的亞種,主要分布於亞洲的東部、東南部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其中在我國僅有一個亞種分布,它就是野雞海南亞種。
  • 野雞是家雞的祖先嗎?在野外遇到能不能抓?
    野雞是一個容易讓人誤會的詞,因為有的人認為野雞就是家雞的野生版本,其實,野雞與家雞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野雞是雉雞的俗稱,而家雞是由野生的原雞馴化而來的。所以,野雞是雉雞,不是原雞。那麼,野雞和原雞有什麼區別呢?在野外遇到能不能抓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 達爾文把家雞與特定原雞之間共有的特徵提取出來,確定雞的來源
    他還一頭埋進了大英博物館裡關於雞的歷史資料當中,找到了一條由中文翻譯過來的數世紀前的百科條目,其中含有關於雞起源的信息。3月15日,他在唐恩小築向表親福克斯寫信道:「今天早上,我仔細觀察了一隻送來的漂亮的科飲雞,在羽毛的數量上發現了十分重要的差異…「這讓我開始對這種奇特的品種產生了懷疑。」
  • 雞的老祖宗被發現了,原來就在中國,距今已有上萬年的歷史
    要知道雞是人類一種特別常見的家禽,也是人類馴養最早的一種動物了,根據研究推測大概在9500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馴養雞,而野生雞存在的時間更是久遠了,足足有上萬年甚至是幾萬年時間,其實科研人員尋找雞的祖先已經有許多年的時間,但是之前鎖定的目標都不符合,比如說最早科學家認為紅原雞可能是雞的祖先
  • 雞的老祖宗被發現了,原來就在中國,距今已有上萬年的歷史
    要知道雞是人類一種特別常見的家禽,也是人類馴養最早的一種動物了,根據研究推測大概在9500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馴養雞,而野生雞存在的時間更是久遠了,足足有上萬年甚至是幾萬年時間,其實科研人員尋找雞的祖先已經有許多年的時間,但是之前鎖定的目標都不符合,比如說最早科學家認為紅原雞可能是雞的祖先。
  • 據達爾文稱,爪哇原雞是古代家雞最有可能的祖先
    我們不常見的雞品種出生後帶有達爾文所稱的「反常而又有遺傳性的特徵」,人類既可以充分利用這類特徵,培育出全新品種的雞,也可以決定將這種特徵扼殺在搖籃中。達爾文總結道:「在我看來,所有雞的品種都出自同一個源頭,這個過程中沒有什麼不可克服的障礙。
  • 遠古野雞為何願意被馴化?這8塊骨骼化石告訴我們,它們另有目的
    而對於這個問題,美國一個以考古學家勞卡斯·巴頓為首的研究團隊,通過先進的技術,得出了家禽雞在很久之前並不是被人圈養的,它們是野生的。而這一結論,則是通過研究一處遺蹟的鳥骨得出的結論,而這8塊鳥骨距今的歷史大概擁有7500多年。而那時的人類,可能還沒有馴服這些鳥類的本領。因此考古學家認為,這些我們家禽雞的祖先,當時還是處於野生的狀態。
  • 雞不會飛那它們是怎麼遍布全球的? 雞是通過什麼途徑傳播的?
    雞不會飛那它們是怎麼遍布全球的? 雞是通過什麼途徑傳播的?時間:2016-08-31 13:05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雞不會飛那它們是怎麼遍布全球的? 雞是通過什麼途徑傳播的? 作為一種不會飛的鳥類,雞在全球廣泛的分布與人類活動自然密切相關。
  • 家雞和野雞也能雜交?生出來的雞長什麼樣?
    提要:家雞和野雞雜交成功率是多少?雜交出來的雞長什麼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野雞和家雞雖然存在一定的生殖隔離,但是實際生活中有許多嘗試用家雞和野雞進行雜交的例子,許多也都獲得了成功。為什麼要研究野雞和家雞之間的雜交。
  • 它是家雞的野生祖先,生長快,採食量少,現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雞的品種有很多,不過人們養殖的大多是家雞,而今天小編就要來跟各位介紹一種特別的雞,它叫原雞,是家雞的野生祖先,因公雞常發出類似「茶花兩朵」的聲音,也叫茶花雞,主要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廣東和海南低海拔地區。一般原雞體重為一兩斤,純種原雞價格較高,種雞大概300元一隻,原雞生長較快,採食量少,成活率較高,因目前存量較少,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想養殖需要辦理相關的手續。那麼原雞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