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大學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穿越時空蟲洞有可能成為現實

2020-09-04 神秘學研究員


穿越蟲洞,跨越時空,這聽起來就像科幻大片的情節,但據英國《鏡報》當地時間9月1日報導,普林斯頓大學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這些「蟲洞」理論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可能成為現實」。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用量子力學理論推測出能產生足夠大蟲洞的條件。

這項研究結果在arXiv上發表。由胡安·馬爾達塞納(Juan Maldacena)領導的研究人員解釋說:「從外部看,它們類似中等質量的帶電黑洞。它們之所以那麼大,是因為首先人類作為穿越旅行者必須能在吸引力下生存。

其次,穿過它,在蟲洞裡感覺只用了非常短的時間,但從外面來看卻是很長的時間。旅行者穿過蟲洞中心時,會獲得非常大的助推力。現在,我們已經很清楚地論證了蟲洞存在於寒冷而平坦的空間。但我們尚未給出任何蟲洞形成的可能機制。我們暫且認為它們是方程式計算出來允許的模型。「

研究人員認為,蟲洞可以讓時間旅行者在幾秒鐘內穿梭於銀河系中相距甚遠的目的地之間。他們補充說:「蟲洞模型允許模擬的蟲洞足夠大,以至於人能夠順利穿越,也就是人能在吸引力中生存下來。

利用蟲洞,一個人能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內從銀河系的一邊到達另一邊。對穿越蟲洞的人來說,他可能只經歷了1秒鐘,但對外面的人來說,也許過了萬年。」

雖然新的研究表明蟲洞可能存在,但找到它們卻是極大的挑戰。2012年,俄勒岡大學的史蒂芬·許(Stephen Hsu)教授在接受《生活科學》採訪時表示:「我們需要一些超級先進的技術才能發現蟲洞。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再尋找蟲洞就變得易如反掌了。」

相關焦點

  • 時空蟲洞首現?玩穿越嗎地球人,回不來的那種
    安娜和她的團隊成員本來在做宇宙演化地圖項目(EMU),可是觀測到了這麼個東西也算是意外發現。他們搜集了其他的證據以後,發現了更多的神秘圓形斑點,他們稱之為ORC。原本他們以為是軟體成像錯誤,可是經過多個望遠鏡驗證,發現不是那麼回事,這些ORC是真實存在的,於是它們猜測這可能是超新星遺蹟(恆星爆炸過後殘留的氣體雲),但是它們又和其他的恆星相差很遠。
  • 《自然》:普林斯頓大學在量子拓撲物質研究有重大發現
    量子拓撲物質研究是將量子力學和拓撲學相結合的一門新興研究領域,通過量子力學原理,運用拓撲學數學工具,主要是對物質的微觀基礎機理的研究。由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發現了一種展現出奇異量子效應的拓撲磁鐵,這種新型的磁體具有可擴展至室溫的新型量子效應。
  • 物理學家發現蟲洞模型:可能讓人類穿越時空成為可能
    物理學支持蟲洞的概念,但直到現在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蟲洞太小而且不穩定,不適合人穿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利用量子力學找到了一個數學蟲洞,他們認為這表明有可能創造一個足夠大的蟲洞,供人類和他們的飛船使用。他們用數學理論來解釋蟲洞形成的條件,甚至想像出蟲洞的樣子。
  • 南極上空現「時空蟲洞」能把時間倒流30年,穿過門後會發生什麼?
    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只要物體的速度能夠達到光速甚至超越光速,就有可能穿越時空。理論上時空穿越是有可能的,科學家也相信有平行宇宙的存在,而在浩瀚的宇宙當中,就有可能有天然的時空隧道的存在,科學家稱之為蟲洞。
  • 新研究指在量子物理學領域內蟲洞實際上是可能存在的 人類旅行者穿越蟲洞將十分安全
    在一項新研究中,兩位常春藤科學家提出,如果存在標準模型之外的物理學理論,可能就意味著蟲洞的大小不僅足以穿越,而且對於從A點到B點的人類旅行者來說,穿越蟲洞將是十分安全的。這項研究的題目是《人類可穿越的蟲洞》(Humanly traversable wormholes),由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理論物理學家胡安·馬爾達塞納(Juan Maldacena)和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學研究生阿列克謝·米萊金(Alexey Milekhin)共同完成。此前,這兩位研究者已經撰寫了大量關於蟲洞的文章,並深入探討了蟲洞如何成為一種穿越太空的安全工具。
  • 藤門留學-普林斯頓大學校訓及含義
    同時普林斯頓大學也是全球最具學術研究能力的大學之一。真是因為這樣的變化,普林斯頓大學曾經有一句拉丁語普林斯頓大學校訓:她因上帝的力量而繁榮。而現在,它擁有著一句新的非官方的普林斯頓大學校訓:普林斯頓——為國家服務。
  • 夢想照進現實——空間蟲洞
    蟲洞理論」,這也是人類文明晉級的諸多指標中重要的一個。此前的物理學家告訴我們,要想穿越蟲洞就必須找到一種辦法,通過巨大的能量使蟲洞擴展到足夠人類通過的尺度。然而從哪裡找到這樣大的能量以及採用什麼辦法才能將蟲洞擴展開來呢?科學家一直無法確定蟲洞穿越可行性。不過這一切在今天似乎已經變得不一樣了,也許人類科技的積累已經是站在蟲洞的門外階段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發現,人類穿越蟲洞實現星際跨越有可能成為現實!
  • 最新研究發現,和鳥類比人類就像色盲
    最新研究發現,和鳥類比人類就像色盲 對於已經脫單的男同胞來說,即使平日裡自己在另一半面前盡顯魅力、男友力,一旦女朋友問起自己塗的口紅是什麼顏色,男同胞立即就「死機」了。相信對於大多數男性來說,口紅顏色確實很難分辨,而女性似乎對顏色更加敏感。
  • 4萬年前的「遠古蠕蟲」復甦進食,人類「重生」或將成為現實
    4萬年前的「遠古蠕蟲」復甦進食,人類「重生」或將成為現實現在在網絡上,形容一個年齡稍大的女星,都喜歡用「凍齡」這個詞語。大概意思就是這些女星的容貌沒怎麼變,看起來還像是十八歲的時候。那麼現在有沒有真的這種技術呢?
  • 星際穿越!研究表明,瞬間讓人類穿越時空的蟲洞是可能的
    科學家提出,讓人類穿越時空的蟲洞可能成為可能。物理學支持蟲洞的概念,但直到現在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蟲洞太小而且不穩定,不適合人穿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利用量子力學找到了一個數學漏洞,他們認為這表明有可能創造一個足夠大的蟲洞,供人類和他們的飛船使用。
  • 普林斯頓大學研究:AI算命不靠譜,400多研究者跨界合作
    普林斯頓大學研究者牽頭髮起一個大規模合作項目,證實了人生軌跡的可預測性極低。編譯 | 溫淑編輯 | Panken智東西1月11日消息,據報導,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大規模協作研究,試圖用機器學習算法對人生軌跡進行預測。
  • 巫鴻:普林斯頓樹林:避疫手記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這個官方譯名其實不太準確——它的英文名字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y 並沒有「普林斯頓」一詞,直譯就是「高研所」。它和同處一城的普林斯頓大學也沒有從屬關係,其在網站上的自我定位是:好奇心驅使下的基礎研究的全球領導中心之一。它的最知名成員,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從一九三〇年研究院創始就在那裡,直到一九五五年去世。
  • 高維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現實是三維世界,高維能量是超越現實的,所以才產生了量子糾纏現象。那麼存在高維世界嗎?其實現實世界並不是絕對三維的,如若足夠細心,就會發現超越性的能量無處不在。比如說夢的預感能力,一些突發的事情,特別是第二天發生的事情,預感性非常顯著。且不說預感、夢境這些玄虛的事情,就是生命、意識、精神本身,也是三維性質無法完全解釋的現象。再說量子現象,量子糾纏,也是三維性質無法完全解釋的。
  • 如何才能真正穿越蟲洞?
    在一項新研究中,兩位常春藤科學家提出,如果存在標準模型之外的物理學理論,可能就意味著蟲洞的大小不僅足以穿越,而且對於從A點到B點的人類旅行者來說,穿越蟲洞將是十分安全的。這項研究的題目是《人類可穿越的蟲洞》(Humanly traversable wormholes),由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理論物理學家胡安·馬爾達塞納和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學研究生阿列克謝·米萊金共同完成。
  •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2021年美國的生死預測
    原標題: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 蟲洞理論獲巨大突破,人類或可實現星際跨越!
    就拿銀河系來說,直徑就長達16萬光年,就算人類使用光速的飛行器,也需要16萬年才能夠橫跨銀河系,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何況以現在的認知,光速已經是物質運動的極限速度了,想要製造出光速飛行器那更是難上加難。如果人類連橫跨銀河系都無法實現,就更不要說什麼跨越宇宙了。
  • 如果顏寧沒有遠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她最終能成為中國院士嗎?
    這種傳統、官僚的競選方式註定年紀輕、資歷淺、人脈窄的學者很難僅憑研究成果在競選中一蹴而就。顏寧若留在清華大學熬年限,不出走普林斯頓大學就能選中院士嗎?這也有著很高的不確定性。因為我國的科研環境、設備及資金都不及美國先進、充裕,但缺乏這些條件,科學家的科研進度和成果都會大,沒有成果的科學家又無法跑贏院士競選。
  • 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學 | 星河滾燙,你來回答宇宙之問
    大爆炸結束後,宇宙中留下了大量的熱輻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些熱輻射擴散在整個宇宙中,隨宇宙不同階段的發展而變化,成為了宇宙生長而形成的「年輪」。因此,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現代,就成為了精確測量宇宙學的關鍵。
  • 中國人從哪裡來,最新研究顯示人類可能穿越新疆沙漠遷徙到東亞
    在過去的十年裡,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證據,表明今天這片不適宜居住的地區,在古代是並非如此,一部分人類可能是這片區域穿越沙漠進入東亞地區。冰川時期,人類會沿著更偏南一些的弧線向東遷徙,而在溼潤一些的時期,人類會沿著沙漠中綠洲跳躍式穿越整個沙漠地區,研究人員根據古氣候模型建立了一個假想的人類遷徙路線,將根據這些路線去北亞和中亞地區進行實地考察與挖掘。
  • 紀錄片《摩根費裡曼之穿越蟲洞》
    由百老匯演員摩根費裡曼特別主持,從摩根費裡曼介紹的話語中和作品中他經常出演科學家也能感受到他對天體物理的喜愛,並在節目中闡述世界是由數字組成的,從而成為了節目的「靈魂」。節目內容豐富,包括了天文、人文、科學等領域,節目組集結的多位科學家發表自己的意見並互相的反駁爭論,這也是天體物理愛好者的另一項看點,給未來宇宙的探索增長了見識,並給令一些科幻迷們另一些想像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