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大學教授:2021年美國的生死預測

2021-01-13 網易教育

2021-01-04 14:40:04 來源: 第一財經

舉報

原標題:普林斯頓大學教授:2021年美國的生死預測

即使疫苗到2021年中得到普及,在美國做完必要的工作之前,可能仍有數十萬與疫情相關的死亡,這還不算在疫情流行期間因其他疾病所造成的額外死亡,它們原本可以通過早期發現或治療而得以防止。

美國的資本主義並沒有為多數美國人服務。受過教育的精英壽命更長、生活更富裕,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美國人卻往往英年早逝,這些人佔美國總人口的2/3,他們在經濟、社會和健康等領域都在苦苦掙扎。

擁有4年本科學歷者與沒有擁有的那群人,生活質量鴻溝日趨擴大,這是我們的最新著作《絕望的死亡和資本主義未來》的核心內容。我們所描述的死亡人數上升幾乎完全集中在那些沒有本科學歷的人身上,本科學歷越來越在就業、薪酬、發病率、婚姻和社會認同等方面將人們劃分成不同的陣營——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實現美好生活的關鍵因素。

新冠肺炎疫情也以類似的邏輯展開。許多受過教育的從業者可以在家裡辦公,從而保住自己的健康和薪酬;而供職於服務業和零售業的許多人卻面臨失業,或者職業風險更高。當最終結果明了時,毫無疑問,生命和財產的總體損失會沿著同樣一條教育斷層線來進行分割。

疫情同樣在改變商業格局,其中大企業優於小企業,電子商務則優於實體業務。許多大型企業尤其是大型科技企業,相對其市場估值而言僱用的勞動者很少,而且並不像曾幾何時的舊經濟企業那樣,為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提供優質的工作。

就業性質的上述變化已持續多年,但疫情流行正在加速它。勞動力在國民收入中所佔份額一直而且仍將繼續保持長期下降趨勢,表現為今天的股票市場已經屢創新高。股市在疫情流行期間牛氣沖天,再次表明它是代表未來預期利潤(而非國民收入)的指標:當勞動者所分到的蛋糕份額不斷減小,股票價格就會上漲。

取決於最近獲批的新冠疫苗的注射速度和推廣範圍,上述某些趨勢可能會得到逆轉,但其效果也僅僅是暫時的。美國預期將在2021年達到什麼樣的死亡規模?2020年美國已經記錄有超過34萬人死於新冠肺炎疫情,而且總的超額死亡人數,包括未被記錄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以及疫情所間接導致的其他疾病死亡人數,相比原來約多出1/4 。

此外,即使疫苗到2021年中得到普及,在美國做完必要的工作之前,可能仍有數十萬與疫情相關的死亡,這還不算在疫情流行期間因其他疾病所造成的額外死亡,它們原本可以通過早期發現或治療而得以防止。

無論如何,我們至少可以期待,未來新冠病毒不再成為美國社會的主要死因。但因絕望所導致的死亡卻不是這樣(比如,自殺、偶發性服藥過量以及酒精所導致的肝病),2019年的致死人數為16.4萬,而以往美國「正常」水平僅為每年約6萬人(基於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統計資料)。

儘管服藥過量在2019年有所增加,並在2020年疫情暴發前持續增加,但尚未在任何國家證實有關封鎖期間大規模自殺的預測,而且我們也根本沒有指望證實這樣的預測。

在過去的研究中,我們曾揭示了自殺和其他因絕望所導致的死亡是如何尾隨1970年來工人階級生活遭受緩慢破壞的進程。現在完全有理由認為,隨著疫情流行之後的經濟結構變化,美國的死亡人數將會再次上升。例如,城市有可能出現根本性的變化,眾多企業會遷出城市的高層建築,並搬到郊區的低層建築當中。如果這導致通勤的必要性下降,那麼維修建築、提供運輸、保安、食品、停車、零售和娛樂等服務業崗位也會相應減少。上述有些工作可能會發生遷移,但也有些可能會消失掉。儘管還會產生全新的崗位,但人們的生活肯定會受到很大的幹擾。

今天的服藥過量主要源於非法街頭毒品(芬太尼和海洛因),而非像過去那樣源於處方類阿片藥物,而且人們最終會成功控制這樣的流行狀況。但因為毒品流行往往伴隨著社會劇變和破壞,因此我們應當準備好迎接新一輪毒品流行的發生。

美國經濟一直在遭受大規模破壞,究其原因是生產技術的變革(尤其是自動化的發展)以及(從較小程度上的)全球化。社會安全網短缺以及昂貴到近乎荒誕程度的醫療保健體制,一直在大規模加大對就業所造成的破壞,尤其是在面對這些變化最缺少抵禦能力的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勞動者當中。因為美國的醫療保健制度主要依賴僱主所提供的保險,而不同收入所對應的保險金額幾乎相差無幾,因此那些技能最低的人負擔最大,導致其根本無法找到好的工作。

華盛頓的長期立法僵局使人很難對改善這些問題持樂觀態度。但如果能打破政治僵局,那麼,現在就是最好的機會了。

(安妮·凱斯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和公共事務學名譽教授,安格斯·迪頓系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公共和國際事務學院名譽經濟學和國際事務學教授)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 鄭娟_NQ0738

相關焦點

  • 顏寧教授離開清華大學,遠赴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或許是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在了科研之上,出生在1977年的顏寧,如今已經是43歲了,卻一直保持單身,對於這位女科學家的個人情感生活也是我們所關注的,顏寧教授曾和母親說道「打算終身不嫁」,對於女兒的這一計劃,顏寧的母親卻很理解,她知道自己的女兒其實並不孤單,顏寧有學生為伴,她是幸福的。
  • 施一公:我在普林斯頓大學做助理教授的日子
    圖片來自網絡普林斯頓的offer1997年3月27日下午,在紐約市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實驗室裡,我接到了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教授Tom Silhavy的電話,「Yigong, I am calling to tell you a piece of good
  • 2021Fall申請人看過來,普林斯頓、哈佛等美國名校調整研究生錄取...
    前兩天,我們等來了7月TOEFL/IETLS/GRE/GMAT等各類出國留學考試復考的好消息,激動之餘又陷入了「搶不到考位」「時間緊出不了分」的憂傷之中,美國大學考慮到疫情給申請人帶來的挑戰,也紛紛針對計劃2021年入學的申請人調整了錄取要求,今天,一起來看看部分名校/院系做出了哪些「人性化」的調整。
  • 《生活大爆炸》中的美國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為何被謝爾頓嘲笑?
    《生活大爆炸》是很多高校學生和科研人員喜歡的一部情景喜劇,以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為背景,主人公謝爾頓、萊納德和霍華德都在加州理工大學工作,而加州理工大學是世界最頂尖的科研機構之一,雖然全校規模非常小,根據2015年的數據顯示,加州理工大學全校本科生僅有1001人,研究生則是1254 人,但是加州理工大學的科研產出卻高居全球高校前列,因此加州理工大學是美國最典型的精英高校
  • 著名數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張壽武,這樣評價華中師大!
    國際著名數學家、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張壽武教授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題為「從正整數的冪和談起」的精彩報告。副校長夏立新教授,數統學院負責人、教師代表和100多名研究生參加。報告會現場人物簡介張壽武,國際數學大師,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因在數論和算術代數幾何方面的研究工作而著稱於世。
  • 普林斯頓大學研究:AI算命不靠譜,400多研究者跨界合作
    普林斯頓大學研究者牽頭髮起一個大規模合作項目,證實了人生軌跡的可預測性極低。編譯 | 溫淑編輯 | Panken智東西1月11日消息,據報導,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大規模協作研究,試圖用機器學習算法對人生軌跡進行預測。
  • 這些中國著名科學家,都曾擔任過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員
    這些中國著名科學家,都曾擔任過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為世界培養了眾多的精英。中國著名的科學家華羅庚、施一公、姜伯駒、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陳省身、李政道、楊振寧都曾擔任過普林斯頓大學的高級研究院研究員。
  • 清華教授顏寧緣何接受普林斯頓終身講席:怕故步自封而不自知
    Tilghman)終身講席教授。在清華大學完成本科學習,在普林斯頓大學完成博士及博士後研究的顏寧,為何在任教清華後又受聘普林斯頓?對於「雙一流」建設中的清華大學,這又意味著什麼?記者就此採訪清華校方及顏寧本人。
  • 他35歲成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教授,拉200億造比清華更牛的大學
    施一公,這位在35歲時就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值得尊敬的人。 施一公的優秀履歷 施一公讀高中時就獲得了全國高等數學一等獎,可以說在年輕時就已經一鳴驚人,成為優秀青年。
  • 清華回應39歲顏寧出任普林斯頓終身講席教授:持開放態度
    39歲的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科學家顏寧將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一事已經塵埃落定。  5月9日,清華大學相關負責人針對此事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顏寧教授經本人慎重考慮並與學院和學校領導仔細溝通,已決定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Shirley M.
  • 壟斷全球頂級數學家,世界數學中心美國普林斯頓學派200年發展史
    如果要提到當今世界的數學聖地,那麼毫無疑問是普林斯頓學派,普林斯頓學派崛起於二戰期間,助力美國成為世界一號強國,這裡幾乎壟斷了全世界所有的頂級數學家,基本上任何有名的數學家都會來到這裡求學朝聖,普林斯頓學派的崛起史其實就是美國的崛起史。普林斯頓的崛起史也是美國的崛起史1746年,當時美國還是殖民地,殖民地時期,教會在美國生活中起了極大的作用。
  • ...Fall申請人看過來,普林斯頓、哈佛等美國名校調整研究生錄取要求!
    前兩天,我們等來了7月TOEFL/IETLS/GRE/GMAT等各類出國留學考試復考的好消息,激動之餘又陷入了「搶不到考位」「時間緊出不了分」的憂傷之中,美國大學考慮到疫情給申請人帶來的挑戰,也紛紛針對計劃2021年入學的申請人調整了錄取要求,今天,一起來看看部分名校/院系做出了哪些「人性化」的調整。
  • 施一公:我35歲是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你們誰能做到?
    例如本期我們要聊到的人物施一公先生,這位在35歲時就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的人物,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什麼叫做百代人的選擇。一、霸氣的語句在10月6日,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視頻裡面的人說了這樣一段霸氣的話:「我35歲拿到分子生物學的終身正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我是它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你們有誰能做到像我這樣?」
  • 藤門留學-普林斯頓大學校訓及含義
    普林斯頓大學可以說是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學校之一,普林斯頓大學為美國常青藤大學之一,在普林斯頓大學正式成立之前,那裡曾經作為牧師的培養地而具有一定的神學氣氛。藤門留學了解到後來漸漸的學校擺脫了這些神學,並且開始向更加深入的科學理論進軍。
  • 如果顏寧沒有遠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她最終能成為中國院士嗎?
    被人津津樂道的一個便是清華美女教授——顏寧。顏寧被阻攔在中國科學院院士門檻之外時,轉身去了普林斯頓大學,做了美國外籍院士,這使得她夾在讚譽與蜚聲之間。在討論她的家國情懷之餘,另一個問題出現了——若顏寧沒有出國,她在國內能被授予同等榮譽嗎?
  • usnews2021美國綜合大學排名簡析
    作為全球四大高校熱門排行榜以及權威的美國高校排名榜單,U.S. News排名在全球教育行業具有巨大的影響力,是許多意向留美的同學們非常重要的擇校風向標。下面就和選校帝了解一下美國綜合大學排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專訪普林斯頓大學貢三元教授:做 AI 研究要有價值觀,數學更是...
    會後,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也藉此機會與貢三元教授進行了一次交流,圍繞他的研究經歷、成果以及治學理念進行了深入探討。貢三元教授,1977 年獲得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1974 年加入美國安達爾公司任職工程師;1977 年至 1987 年,在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子工程系統專業任職教授;1987 年至今,任職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專業教授。
  • 美國密西根大學郭凌傑教授做客長春應化所
    郭凌傑教授做學術報告3月5日,美國密西根大學郭凌傑教授應邀做客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郭凌傑教授1990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95年和1997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獲電子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1997年至1999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9年加入美國密西根大學任助理教授,現為美國密西根大學工學院電子與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聚合物光子器件、有機電子學和光子學和納米壓印技術及其應用等。
  • 西安交通大學校友鎖志剛教授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西安交通大學傑出校友、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鎖志剛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美國工程科學領域的最高學術榮譽,當選院士均是在工程科學研究、工程技術實踐和工程教育領域內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鎖志剛教授1963年出生,1981年至1985年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工程力學系,
  • 施一公:我35歲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你們有誰能像我這樣?
    也許很多人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但是單憑他的姓氏也會讓人覺得印象深刻,施一公是中科院的院士、生物學家、也是清華大學的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同時他還擔任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無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在去年的10月份,施一公在接受央視訪問時談到自己在35歲時就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的終身教授,有誰能夠像我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