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代人,有百代人。」這是中國通史中社科院教授總結的一段話,意思是說,有的人只活了一輩子,而有的人卻是為了百代而活。
像劉舜這樣的人物,他只想平平安安度過一生,所以最終放棄了諸葛亮的事業,所以他是一代人。而像秦始皇那樣的人物,他一生都想要一統天下,做千古一帝,因為他是百代人物。
雖然這些人物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他們的精神卻依舊在傳承,特別是在近現代社會,那可是表現的淋漓盡致。例如本期我們要聊到的人物施一公先生,這位在35歲時就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的人物,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什麼叫做百代人的選擇。
一、霸氣的語句
在10月6日,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視頻裡面的人說了這樣一段霸氣的話:「我35歲拿到分子生物學的終身正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我是它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你們有誰能做到像我這樣?」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裡會覺得無比的驚訝,居然在央視面前誇誇其談,表現的如此的囂張,這個人到底是什麼人?居然敢如此表現。然而當這個人的身份公布以後,我們會驚愕的發現,這個人說的一點都不誇張,他真的有這樣的資格。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施一公,他開始真正出名是在2003年,他獲得了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獎,之所以這個獎項如此重要,就是因為在2003年的時候,除了施一公以外,整整17年還從來沒有一個華裔得到過這個獎。
從這時候我們就已經能夠感受到這個人物的不同尋常,然而奇蹟並沒有停止,他又大踏步的向著另一個獎項出發。2014年,他又獲得了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這又是第1個中國人獲得的獎項,施一公的名字開始在科學界廣為流傳。
如果大家看到他的成就,已經感到無比震撼的時候,我們再去看他的人生軌跡,那更加會覺得無與倫比的驚訝。在施一公讀高中的時候,他就在1984年獲得了全國高等數學一等獎,可以說在年輕時代就已經一鳴驚人,成為優秀青年。
高中畢業的時候直接被清華大學保送,在學校裡面學習成績優秀,直接提前一年獲得了學士學位。後來在95年的時候,他又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就是這樣一路高升,直到他30歲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如此人生軌跡,如此優秀的人生履歷,也無怪乎這個人能夠非常霸氣的說出那句話。憑藉他的學歷,足以可以進入到任何一個國家,成為受重視的高端人才,而他的水平也足以讓無數學者後輩努力膜拜。但是他的人生之高潮卻並不在這些學習履歷之上,而在於他對於國家的態度之上。
二、知識分子的愛國情懷
我們開篇就說了,有的人只做了一代人,而有的人卻成為了百代人,毫無疑問施一公就是百代人物。當時他獲得了如此多的成就,已經可以得到美國各方面的優待,但是他卻毅然決然的選擇回到自己的祖國。
當時很多美國同事都對他這一舉動非常的不明白,因為在美國人看來,優秀的科學家就應該在適合他的崗位,而且還能得到充分的利益,為什麼要回到一個根本法施展自己才華的中國去呢?
施一公對他們的回答非常的精闢,因為那是我們的祖國,因為那是我們的家。離開家的遊子,不管混得有多麼好,永遠都會想著落葉歸根的那一天,因為沒有了家就沒有了一切。所以施一公最終選擇回國,因為他不僅僅要做一個前沿科學家,而且還想要做一個老師,幫助中國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
這樣的愛國情懷,真的讓人敬佩不已,這已經超越了利益層面,已經超越了個人層面,上升到了真正的知識分子的高度。
回到祖國以後,施一公不斷的向中國的科學界傳播一些正能量,並且鼓勵大家能夠超過美國。在這一過程中,施一公一絲不苟,而且還進行了很多的創新。例如當年在2015年的時候,施一公就向所有人提議,要創建一所新的創新聯合大學,他希望以此為點帶動整個中國大學的革新。
想要創造屬於中國的精緻知識結構,想要創造人類的知識前沿方向。這個請求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認可,於是大家紛紛都出錢出人出力,最終創立了西湖大學。
到現在為止,西湖大學一直都是大家關注的一個重點,這裡面傾注著大家的心血,也傾注著施一公一輩子的教育精神。對於施一公來說,科學家不斷的探索世界上最奇妙的疑難問題,那是一種追求和享受,但是科學家也不能忘記了自己是一個有家的人。
如果能夠為了家提供更多的人才,如果創造更多超越自己的人來守護這個家,有的時候比探索宇宙的奧妙更加有趣。這是中國人家的概念,也是施一公先生一輩子奮鬥的目標,所以他當年霸氣的語句也得到了我們所有人的認可,而他一生中的價值追求也成為了我們也要奮鬥的方向。
三、知識分子的反思
看完施一公先生的努力以後,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何感觸?以筆者自己為例,我們以前也有著很高的理想,特別是讀大二的時候,認為應該讀書就是為了治國平天下。但是等到真正工作的時候,被各種利益的糾葛,最終摧殘的慘無人道,只能屈服於利益而忘記了理想。
這其實是一種很無奈的事情,但是這樣的社會現實很容易使得讀書人慢慢的走向趨於利益化的過程。
但是大家看完施一公先生的事跡以後,相信也會有不同的感想。其實讀書人之所以被稱為讀書人,不是因為他們讀的書多,而是為了讀書人有著一種特殊的氣質。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而且又天天之乎者也,所以被稱為窮酸書生。
但是這些窮酸書生卻有著一個頑固的特質,那就是堅定理想,堅定目標。雖百死而猶未悔,雖身無分文,但依舊心繫天下。這是我們讀書人真正的特質,也是大家對讀書人又愛又恨的原因。
所以關於一代人還是百代人的選擇,我們也不好真正進行道德評價,畢竟百代人就那麼幾個,但大家永遠不要忘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爭當百代人,爭取成為施一公先生那樣的人物。
幾千年的歷史講究,讓我們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傳統,雖然這個傳統有些頑固,但卻也非常的正確。因此未來大家在進行利益與讀書人理想選擇的時候,還是要好好的反思一下自身,讀書人有讀書人的追求,可能是人笑我們愚蠢,但其實我們的目標卻是天下和國家。
結語
人生一輩子其實非常的短暫,而且我們這一生似乎本來就是要承受無盡的苦難,但是我們難免還是要到臨終之前回顧自己的一生。到那個時候如果我們為了利益放棄了理想,然後平平庸庸的過了一輩子,那回想起來可真的不帶感。
如果我們像施一公先生一樣,取得偉大的成就,但依舊堅持理想並且為國造福,那這樣的人生回想起來肯定是一種無與倫比的享受。讀書人之境界,不在於謀得多少高位,而在於留下了多少名聲,而在於我們的理想是否實現。成功也好,失敗也好,至少我們臨終前不後悔。
參考文獻:《那年那兔那些事》《曉說》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