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我35歲是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你們誰能做到?

2020-12-05 格子道歷史

「有一代人,有百代人。」這是中國通史中社科院教授總結的一段話,意思是說,有的人只活了一輩子,而有的人卻是為了百代而活。

像劉舜這樣的人物,他只想平平安安度過一生,所以最終放棄了諸葛亮的事業,所以他是一代人。而像秦始皇那樣的人物,他一生都想要一統天下,做千古一帝,因為他是百代人物。

雖然這些人物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他們的精神卻依舊在傳承,特別是在近現代社會,那可是表現的淋漓盡致。例如本期我們要聊到的人物施一公先生,這位在35歲時就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的人物,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什麼叫做百代人的選擇。

一、霸氣的語句

在10月6日,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視頻裡面的人說了這樣一段霸氣的話:「我35歲拿到分子生物學的終身正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我是它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你們有誰能做到像我這樣?」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裡會覺得無比的驚訝,居然在央視面前誇誇其談,表現的如此的囂張,這個人到底是什麼人?居然敢如此表現。然而當這個人的身份公布以後,我們會驚愕的發現,這個人說的一點都不誇張,他真的有這樣的資格。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施一公,他開始真正出名是在2003年,他獲得了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獎,之所以這個獎項如此重要,就是因為在2003年的時候,除了施一公以外,整整17年還從來沒有一個華裔得到過這個獎。

從這時候我們就已經能夠感受到這個人物的不同尋常,然而奇蹟並沒有停止,他又大踏步的向著另一個獎項出發。2014年,他又獲得了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這又是第1個中國人獲得的獎項,施一公的名字開始在科學界廣為流傳。

如果大家看到他的成就,已經感到無比震撼的時候,我們再去看他的人生軌跡,那更加會覺得無與倫比的驚訝。在施一公讀高中的時候,他就在1984年獲得了全國高等數學一等獎,可以說在年輕時代就已經一鳴驚人,成為優秀青年。

高中畢業的時候直接被清華大學保送,在學校裡面學習成績優秀,直接提前一年獲得了學士學位。後來在95年的時候,他又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就是這樣一路高升,直到他30歲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如此人生軌跡,如此優秀的人生履歷,也無怪乎這個人能夠非常霸氣的說出那句話。憑藉他的學歷,足以可以進入到任何一個國家,成為受重視的高端人才,而他的水平也足以讓無數學者後輩努力膜拜。但是他的人生之高潮卻並不在這些學習履歷之上,而在於他對於國家的態度之上。

二、知識分子的愛國情懷

我們開篇就說了,有的人只做了一代人,而有的人卻成為了百代人,毫無疑問施一公就是百代人物。當時他獲得了如此多的成就,已經可以得到美國各方面的優待,但是他卻毅然決然的選擇回到自己的祖國。

當時很多美國同事都對他這一舉動非常的不明白,因為在美國人看來,優秀的科學家就應該在適合他的崗位,而且還能得到充分的利益,為什麼要回到一個根本法施展自己才華的中國去呢?

施一公對他們的回答非常的精闢,因為那是我們的祖國,因為那是我們的家。離開家的遊子,不管混得有多麼好,永遠都會想著落葉歸根的那一天,因為沒有了家就沒有了一切。所以施一公最終選擇回國,因為他不僅僅要做一個前沿科學家,而且還想要做一個老師,幫助中國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

這樣的愛國情懷,真的讓人敬佩不已,這已經超越了利益層面,已經超越了個人層面,上升到了真正的知識分子的高度。

回到祖國以後,施一公不斷的向中國的科學界傳播一些正能量,並且鼓勵大家能夠超過美國。在這一過程中,施一公一絲不苟,而且還進行了很多的創新。例如當年在2015年的時候,施一公就向所有人提議,要創建一所新的創新聯合大學,他希望以此為點帶動整個中國大學的革新。

想要創造屬於中國的精緻知識結構,想要創造人類的知識前沿方向。這個請求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認可,於是大家紛紛都出錢出人出力,最終創立了西湖大學。

到現在為止,西湖大學一直都是大家關注的一個重點,這裡面傾注著大家的心血,也傾注著施一公一輩子的教育精神。對於施一公來說,科學家不斷的探索世界上最奇妙的疑難問題,那是一種追求和享受,但是科學家也不能忘記了自己是一個有家的人。

如果能夠為了家提供更多的人才,如果創造更多超越自己的人來守護這個家,有的時候比探索宇宙的奧妙更加有趣。這是中國人家的概念,也是施一公先生一輩子奮鬥的目標,所以他當年霸氣的語句也得到了我們所有人的認可,而他一生中的價值追求也成為了我們也要奮鬥的方向。

三、知識分子的反思

看完施一公先生的努力以後,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何感觸?以筆者自己為例,我們以前也有著很高的理想,特別是讀大二的時候,認為應該讀書就是為了治國平天下。但是等到真正工作的時候,被各種利益的糾葛,最終摧殘的慘無人道,只能屈服於利益而忘記了理想。

這其實是一種很無奈的事情,但是這樣的社會現實很容易使得讀書人慢慢的走向趨於利益化的過程。

但是大家看完施一公先生的事跡以後,相信也會有不同的感想。其實讀書人之所以被稱為讀書人,不是因為他們讀的書多,而是為了讀書人有著一種特殊的氣質。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而且又天天之乎者也,所以被稱為窮酸書生。

但是這些窮酸書生卻有著一個頑固的特質,那就是堅定理想,堅定目標。雖百死而猶未悔,雖身無分文,但依舊心繫天下。這是我們讀書人真正的特質,也是大家對讀書人又愛又恨的原因。

所以關於一代人還是百代人的選擇,我們也不好真正進行道德評價,畢竟百代人就那麼幾個,但大家永遠不要忘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爭當百代人,爭取成為施一公先生那樣的人物。

幾千年的歷史講究,讓我們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傳統,雖然這個傳統有些頑固,但卻也非常的正確。因此未來大家在進行利益與讀書人理想選擇的時候,還是要好好的反思一下自身,讀書人有讀書人的追求,可能是人笑我們愚蠢,但其實我們的目標卻是天下和國家。

結語

人生一輩子其實非常的短暫,而且我們這一生似乎本來就是要承受無盡的苦難,但是我們難免還是要到臨終之前回顧自己的一生。到那個時候如果我們為了利益放棄了理想,然後平平庸庸的過了一輩子,那回想起來可真的不帶感。

如果我們像施一公先生一樣,取得偉大的成就,但依舊堅持理想並且為國造福,那這樣的人生回想起來肯定是一種無與倫比的享受。讀書人之境界,不在於謀得多少高位,而在於留下了多少名聲,而在於我們的理想是否實現。成功也好,失敗也好,至少我們臨終前不後悔。

參考文獻:《那年那兔那些事》《曉說》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施一公:我35歲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你們有誰能像我這樣?
    也許很多人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但是單憑他的姓氏也會讓人覺得印象深刻,施一公是中科院的院士、生物學家、也是清華大學的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同時他還擔任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無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在去年的10月份,施一公在接受央視訪問時談到自己在35歲時就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的終身教授,有誰能夠像我這樣?
  • 施一公:我35歲就是普林斯頓最年輕終生教授,你們誰可以做到?
    同時他也是清華大學教授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不僅在國內他享有很多榮譽,在國外他的知名度也很響亮,他還是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外籍會士。1998年到2008年期間,施一公曾就職於普林斯頓大學,在2008年,施一公回國了,他拒絕了美國霍華德休斯敦醫學中心研究員的職位而選擇回到清華工作。2018年1月9日施一公辭去了清華的工作,開始籌建西湖大學,他曾說中國缺乏世界頂尖大學和頂尖科技人才,意識到中國科學界的這兩個現狀之後,他籌建西湖大學或許就是為了走出改善這兩個現狀的第一步。
  • 他35歲成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教授,拉200億造比清華更牛的大學
    施一公,這位在35歲時就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值得尊敬的人。 施一公的優秀履歷 施一公讀高中時就獲得了全國高等數學一等獎,可以說在年輕時就已經一鳴驚人,成為優秀青年。
  • 施一公:我在普林斯頓大學做助理教授的日子
    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1997年共有兩個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的位置,但卻有四百多名年輕的博士後科學家申請。經過層層篩選,確定了六個面試人。我作為六人中的一員在2月27日最後一個到普林斯頓面試。去世界著名的普林斯頓,心情既緊張又激動,26日一晚上基本沒能睡著,腦子裡一遍遍地全是精心準備的介紹我的科研進展的幻燈片。
  • 清華回應39歲顏寧出任普林斯頓終身講席教授:持開放態度
    39歲的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科學家顏寧將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一事已經塵埃落定。  5月9日,清華大學相關負責人針對此事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顏寧教授經本人慎重考慮並與學院和學校領導仔細溝通,已決定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Shirley M.
  • 聽了施一公的講話後,我服了
    當我聽了施一公的講話後,我服了。「我35歲,拿到分子生物學的終身正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我是它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你們有誰能做到我這樣的,多驕傲啊!你問我為什麼偏偏在國外大學好好地,要來創辦西湖大學?我們是新中國培養的,改革開放以後培養的,我們是在中國,深諳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教育的一批人。我們也是在國外長期留學工作過,了解國外教育和科研最前沿的一批人。
  • 顏寧教授離開清華大學,遠赴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顏寧是現任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的得意門生,她在海外完成了學業以後,便回到了中國,回到了清華大學,成為了清華大學的一名老師,顏寧的加入讓清華大學如虎添翼,加入清華大學以後,顏寧教授十分用心地在高科研,做學術研究,她帶領著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取得了許多顯著的研究成果,為清華大學爭光,
  • 施一公的妻子很牛:清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畢業,支持施一公回國
    至於傳聞的衝突,不過是在一次院士競選的過程中,當時名聲不顯的舒紅兵卻直接完勝當時呼聲特別響的施一公、饒毅和高福等人。當然,這一點也不算是衝突,畢竟院士競選是需要綜合考慮很多方面的因,僅僅一個院士的頭銜並不能說明誰更厲害一些。
  • 作為清華最年輕的教授,顏寧赴美任職,真的是院士落選負氣出走?
    後來,年僅19歲的顏寧就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系學習,哪怕是在人才濟濟的清華同學面前,她也是出類拔萃的一個。清華大學畢業後,顏寧選擇遠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成為了施一公的弟子,她博士後的研究同樣在美國進行。直到2007年,30歲的顏寧才選擇回國任職,她任職的地方正是母校清華大學的醫學院。
  • 清華教授顏寧緣何接受普林斯頓終身講席:怕故步自封而不自知
    Tilghman)終身講席教授。在清華大學完成本科學習,在普林斯頓大學完成博士及博士後研究的顏寧,為何在任教清華後又受聘普林斯頓?對於「雙一流」建設中的清華大學,這又意味著什麼?記者就此採訪清華校方及顏寧本人。
  • 53歲的「愛馬士」首馬就跑進世界級水平!
    能在35歲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終身教授,在53歲完成人生首馬,並具備參加世界大滿貫賽事的水平,能有幾個人做到?  昨天參加完黃埔馬拉松,施一公坦言:「廣州是我的福地,一定會經常來廣州的。」  以1:35:27再次刷新PB,兩個月連續作戰,他依舊能保持較好的競技狀態,可見施一公院士平時在跑量上就有一定的積累。
  • 中國最年輕的女教授,成為美國外籍院士,單身至今喜歡追星
    剛好這個時候施一公教授出現了,來清華大學做演講。顏寧被施一公教授的才華和眼界所震撼,便萌生了想要當他的學生的想法。並且將這個想法付諸行動,當即寫了一封信給施一公教授,表示自己想要申請到他所在的普林斯頓大學留學,不知道能不能被引薦。
  • 「合同工」施一公 與「窮教授」許田的青年往事
    西湖大學提供「我總在想,當時我應該更大膽一點,去衝擊那些挑戰性更大、也更充滿不確定性的課題,在我人生精力最旺盛、創造力最強的年代。」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回憶20年前時如是說。5月4日,在第101個「五四」青年節,西湖大學發布了20年前的「西湖青年畫像」。
  • 施一公被擬任為清華副校長:我是河南人我驕傲
    2009年諾貝爾生物與醫學獎得主、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傑克·肖斯德克評價說:「剪接體是細胞內最後一個其結構等待被解析的超大複合體。施一公教授的這一成果至關重要,為理解剪接體結果和工作機制帶來巨大突破。」劍橋大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LMB):結構生物學誕生地,目前全球最領先的生物學實驗室,曾出過1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一直是施一公團隊學習和追趕的對象。
  •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有多牛?曾是「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施一公,出生於河南省鄭州市,畢業於霍普金斯大學,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現在是西湖大學校長 ,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主任。
  • 施一公:十個諾貝爾獎,也換不來一個西湖大學
    2007年,施一公舉家從美國回來,人們說,他是幾十年來歸國人員中放棄最多的。   他都放棄了什麼呢?   他放棄了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和終身講席教授的身份,放棄那裡最好最大的的生物實驗室,放棄千萬美元的科研基金,放棄了600多平的花園別墅。
  • 作為清華年輕的教授,顏寧去了美國工作,真的是這位院士在選舉中
    關於顏寧最熱門的話題是「顏寧三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負氣而走」,真的是這樣嗎?現在我帶你好好了解一下。02顏寧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的一個農村家庭,她可以算是我的故鄉。她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好,她更喜歡自然科學,尤其是生物學。後來,年僅19歲的顏寧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系學習,即使在清華學生面前,她也很出色。
  • 美國大學終身教授,放棄美籍,宣布回歸中國:誰不愛自己的母親
    他的父親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母親則畢業於北京礦業學院,自小父母就給他帶來過不小的啟蒙,也就是那個時候,施一公心裡漸漸地有了要搞學術的想法。施一公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在學習上的天賦也不低。他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可說起學校的事情,就屬他最厲害。
  • 中國最牛閨蜜:一個是清華最年輕教授,一個幫世界首富「花錢」
    第二年,顏寧加入了施一公的實驗室。當初正是他選中了顏寧,因為這個女孩在自薦信裡的「囂張」讓他印象頗深,她寫道:我覺得自己在各方面能力都很出色,我希望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但申請出國太浪費時間和金錢了,如果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請別的學校。
  • 顏寧候選中科院院士 顏寧個人資料背景老公是誰介紹
    近日,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出爐,顏寧入選並為今年最年輕院士候選人,小編覺得中國科學界、文化界都需要年輕血液進入,希望顏寧會大家帶來更多的成就,現在跟小編一起看看顏寧的詳細資料吧。  · 顏寧入圍中科院院士候選人 ·    中國科學院官網昨天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157位初步候選人中,包括39歲的清華大學教授顏寧。中科院公布的初步候選人名單中,年齡最大的72歲,是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天體物理學家南仁東;年齡最小的39歲,是清華大學教授、膜蛋白結構生物學家顏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