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我35歲就是普林斯頓最年輕終生教授,你們誰可以做到?

2020-11-15 桃煙讀史

「一方面,數字指標世界領先,一方面創新能力十名開外,縱觀世界其他國家,這樣的矛盾存在的不多。」

這是施一公院士在一次演講中對於中國科學界的評價。在演講中,他從研發經費、國際科技論文發文數量、專利申請、人力資源等方面總結了中國科學界。

這四個方面所體現出的是一個科學界正快速發展的中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中國雖然有那麼多的高校,那麼多的人才,但是事實上,放眼全球,中國科學界目前的現狀是缺乏真正的世界頂尖大學,缺乏頂尖科技人才。

施一公看到了中國科學界這樣的現狀,並且把改變這樣的現狀放在了自己的人生大事中,他曾談到他這一生中辦成的三件大事其中包括成家立業、幫助他的母校清華大學發展生命科學和籌建西湖大學,其中籌建西湖大學是施一公為促進中國建設真正世界一流大學邁出的重要的一步。

施一公是何人?

施一公,1967年生於河南鄭州,他的學習經歷和一生中所獲得的榮譽是很多人極為羨慕的。

從求學經歷來看,施一公於1989年從清華畢業,拿到了清華大學的學士學位。

於1995年,施一公拿到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博士學位,雖然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哈佛、牛津,但是霍普金斯大學成立於1876年,它是美國的第一所研究型大學,同時也是一所百年並且這所大學是一所世界頂級的私立大學,它還是14所美國大學協會的創始校之一。

其他13所大學分別是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史丹福大學、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密西根大學、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克拉克大學和美國天主教大學。

到目前為止,這所學校的教職員工中共有37人獲得過諾貝爾獎。從排名來看,放眼全球,霍普金斯大學的世界排是第十二名,同時它在美國這樣的擁有全球最多頂級高校的地方的排名是第九名。

這所大學擁有全球最頂級的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它的生物工程和空間科學以及社會與人文科學等多項學科在全球的排名都很靠前。

約翰·霍普金斯醫院作為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教學研究單位,該醫院也不出所料,已經連續21年被評為全美最佳醫院。在這樣頂尖的大學裡學習和研究的施一公無疑也成為了一個頂尖的人才。

從他的榮譽來看,施一公首先是一個全球知名的生物科學家,他主要從事的是細胞凋亡和膜蛋白這兩個領域的研究。

同時他也是清華大學教授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不僅在國內他享有很多榮譽,在國外他的知名度也很響亮,他還是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外籍會士。

施一公曾擔任過清華大學的副校長,目前是西湖大學校長,在2017年,施一公獲得了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在2020年8月他還獲得了陳嘉庚科學獎之生命獎。

這就是施一公,一個活成了傳奇的人物,儘管目前社會上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除去這些來自網友的評論和傳述,很多事實都證明他的這一生足以讓很多人羨慕,他這一生的經歷和榮譽是很多人窮極一生都難以企及的。

中國缺乏世界頂尖大學和科技人才

自1995年獲得霍普斯金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之後,施一公隨後又進入了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在那裡施一公虔心進行自己的博士後研究。

1998年到2008年期間,施一公曾就職於普林斯頓大學,在2008年,施一公回國了,他拒絕了美國霍華德休斯敦醫學中心研究員的職位而選擇回到清華工作。

2018年1月9日施一公辭去了清華的工作,開始籌建西湖大學,他曾說中國缺乏世界頂尖大學和頂尖科技人才,意識到中國科學界的這兩個現狀之後,他籌建西湖大學或許就是為了走出改善這兩個現狀的第一步。

施一公曾在一場演講中談及了自己對於中國科學界的看法,他說中國的科技發展很快,中國的人才也眾多,但還不夠強,因為中國雖然是一個高等教育大國,科技和人才儲備很豐富,但從權威的世界排名來看,中國缺乏真正的世界頂尖大學。

說中國缺乏世界頂級大學這是很中肯的,雖然在國內,清華、北大是我們的頂尖大學,也是莘莘學子都夢想進入的學術殿堂,但是我們不能否認,把這兩所大學放眼全球和全球的大學進行比對,它們確實稍有遜色。

從排名來看,2020年泰晤士世界大學聲譽排名中前三都是美國的名校,有哈佛、麻省理工和斯坦佛大學,前十名的學校裡除了前面所列出的三個還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共7所大學都是來自美國的大學,而我們的清華則位於第十三名,北大位於第十六名,無關乎養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我們國家缺乏世界頂尖大學是事實,我們國家需要加強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是事情。

說中國缺乏世界頂尖科學人才也不是空穴來風,對於這一點的評價標準我想應該是從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來看,從科學界來看,我國土生土長的科學家中近年來只有屠呦呦先生一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西湖大學的創辦

中國科學界目前所面臨的缺乏世界頂尖大學和缺乏世界頂尖科技人才這兩大缺點是是事實,但是也應當看到中國科學界好的地方。

正如施一公曾在其演講中對於中國科學界的客觀評價所顯示出的,從高等教育的數字和覆蓋面來看,無疑,中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一,目前在中國高校多達3000多所,在校學生也多達4000萬人,博士和碩士這兩個層次的人也多達300萬,ESI論文的數量以及被引用的數字僅次於美國,這就是數字上給我們的直觀感受,中國的科技實力其實很強。

但是,這並不等於創新能力強,從科技創新能力來看,我國雖然不能像數字上顯示的那樣,名列前茅,但是從《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來看,到目前為止,中國也有很大的進步,從以前的三十四位上升至如今的第十四位,這證明著中國科學界正在崛起。

但是崛起道路上最大的攔路虎是創新力,我國雖然有超強的科學實力,巨大的人才儲備,但是由於創新力度不夠,這就直接導致我國在世界一流大學上的缺乏以及世界頂級人才的缺乏。

美國為什麼在科學界有著如此強勁的實力,這都是源於他的眾多世界一流大學,正如施一公所說,世界一流大學是創新的主力軍。

施一公為我國世界一流大學的創建所作出的最大努力就是於2018年開始籌建西湖大學,西湖大學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受到國家大力支持且由社會力量所創辦的一所新型的研究型大學,這所大學身先士卒,在探索符合我國的新型的大學治理機制上邁出了第一步。

顯然,西湖大學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公立大學,它所效仿的是斯坦福和加州理工的辦學模式,希望能夠建成一所「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大學。

目前西湖大學只招收博士生,並且從2018年創辦以來,已經有累計594人選擇這所大學,並且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某一領域的頂尖人才。

小結:

曾經施一公創辦西湖大學時立下了五年趕超清、北大的志向,如今五年過去了,西湖大學在一次次的改變中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如今西湖大學開拓了學術圈與商業圈之間的道路。

五年過去了,雖然從目前來看,西湖大學與清華北大相比還很年輕,但是西湖大學對於我國創世界一流大學所作出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也可以從國家對西湖大學的扶持看到國家創世界一流大學的決心。

相信在未來,我國科學界的創新能力越來越強,中國的大學與世界頂尖大學的差距越來越小,中國籍的世界一流大學越來越多,中國籍的世界頂尖人才越來越多。

相關焦點

  • 施一公:我35歲是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你們誰能做到?
    例如本期我們要聊到的人物施一公先生,這位在35歲時就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的人物,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什麼叫做百代人的選擇。一、霸氣的語句在10月6日,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視頻裡面的人說了這樣一段霸氣的話:「我35歲拿到分子生物學的終身正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我是它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你們有誰能做到像我這樣?」
  • 施一公:我35歲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你們有誰能像我這樣?
    也許很多人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但是單憑他的姓氏也會讓人覺得印象深刻,施一公是中科院的院士、生物學家、也是清華大學的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同時他還擔任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無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在去年的10月份,施一公在接受央視訪問時談到自己在35歲時就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的終身教授,有誰能夠像我這樣?
  • 他35歲成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教授,拉200億造比清華更牛的大學
    施一公,這位在35歲時就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值得尊敬的人。 施一公的優秀履歷 施一公讀高中時就獲得了全國高等數學一等獎,可以說在年輕時就已經一鳴驚人,成為優秀青年。
  • 施一公:我在普林斯頓大學做助理教授的日子
    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1997年共有兩個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的位置,但卻有四百多名年輕的博士後科學家申請。經過層層篩選,確定了六個面試人。我作為六人中的一員在2月27日最後一個到普林斯頓面試。去世界著名的普林斯頓,心情既緊張又激動,26日一晚上基本沒能睡著,腦子裡一遍遍地全是精心準備的介紹我的科研進展的幻燈片。
  • 聽了施一公的講話後,我服了
    當我聽了施一公的講話後,我服了。「我35歲,拿到分子生物學的終身正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我是它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你們有誰能做到我這樣的,多驕傲啊!你問我為什麼偏偏在國外大學好好地,要來創辦西湖大學?我們是新中國培養的,改革開放以後培養的,我們是在中國,深諳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教育的一批人。我們也是在國外長期留學工作過,了解國外教育和科研最前沿的一批人。
  • 施一公最優秀的女徒弟,42歲婚姻成謎:我不結婚,不欠誰一個解釋
    可能說到這裡,很多人還是一臉疑惑,到底顏寧是誰?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揭秘一下:顏寧—世界著名生物學領域的科學家,年僅30歲的她,就成為了清華大學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實力與顏值並存,讓很多人對女科學家的古板印象徹底改觀了。
  • 中國最年輕的女教授,成為美國外籍院士,單身至今喜歡追星
    可隨著時代的變化,科學家早已不是老年學者的專有標誌,現在的科學家也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有個性,並不再是曾經那刻板的模樣,比如今天的主角,當代最傑出的生物學家之一顏寧教授。可她不僅年輕,還非常漂亮,而且在生物學方面有著常人難及的天賦,這就足夠讓人眼紅了。更讓人驚訝的是,她不僅是中國最年輕的提名院士,也是美國最年輕的外籍院士之一。顏寧從小成績就很好,老師教的東西她一聽就會,哪怕不會的,她再做一下練習也會了。所以別人放學後都在絞盡腦汁寫著課後作業,她卻可以毫無壓力的想玩就玩,不用擔心成績。
  • 中國最牛閨蜜:一個是清華最年輕教授,一個幫世界首富「花錢」
    「大家想一想,中國科學類的第一個諾貝爾獎誰獲得的?屠奶奶。」有一回,顏寧在學院裡面試博士生,一位男老師問面前的女學生:「你將來怎樣平衡家庭和科研?」「你可以不用回答,這是有性別歧視的問題。」顏寧打斷了男同事,「為何面試一整天,你們都沒問過男生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 「合同工」施一公 與「窮教授」許田的青年往事
    西湖大學提供「我總在想,當時我應該更大膽一點,去衝擊那些挑戰性更大、也更充滿不確定性的課題,在我人生精力最旺盛、創造力最強的年代。」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回憶20年前時如是說。5月4日,在第101個「五四」青年節,西湖大學發布了20年前的「西湖青年畫像」。
  • 施一公的學生顏寧和白蕊就是最好的例證
    可以這麼說,讀研如果能找個好導師,會讓你受益終生,而如果遇到一個不負責的導師,會讓你沒有尊嚴,抑鬱到不管不顧。一、施一公的弟子大放異彩。施一公是保送進入清華大學的,大學畢業後到美國美國的世界名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
  • 施一公的妻子很牛:清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畢業,支持施一公回國
    說起舒紅兵和施一公這兩個名字,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這兩個人可以說是在我國科研界都是在響噹噹的存在,更都是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可是,為什麼舒紅兵的妻子王延軼在大火之後卻一直惹人非議呢?施一公的妻子為何又特別低調呢?
  • 施一公:無論什麼學科,最不重要的素質就是智商
    文/施一公 施一公是少數在公眾領域享有很高知名度的自然科學家。本文是時任清華大學教授的施一公在2015年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原題為《少年壯志不言愁》。作者說:「無論什麼學科,物理、工程、生物、文科,我認為最不重要的是智商」。
  • 施一公:成長路上,最不重要的素質就是智商!
    在人成長的路上,最不重要的素質就是智商。——施一公施一公,1967年5月5日出生於河南省鄭州市,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5年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博士學位。1998年至2008年,歷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等職務。
  • 作為清華最年輕的教授,顏寧赴美任職,真的是院士落選負氣出走?
    後來,年僅19歲的顏寧就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系學習,哪怕是在人才濟濟的清華同學面前,她也是出類拔萃的一個。清華大學畢業後,顏寧選擇遠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成為了施一公的弟子,她博士後的研究同樣在美國進行。直到2007年,30歲的顏寧才選擇回國任職,她任職的地方正是母校清華大學的醫學院。
  • 施一公被擬任為清華副校長:我是河南人我驕傲
    施一公教授的這一成果至關重要,為理解剪接體結果和工作機制帶來巨大突破。」劍橋大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LMB):結構生物學誕生地,目前全球最領先的生物學實驗室,曾出過1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一直是施一公團隊學習和追趕的對象。當剪接體相關成果論文寄出後,得到內部消息的一位LMB博士後研究人員專門致電施一公的學生,對他們率先得到剪接體結構解析表示驚嘆。
  • 清華回應39歲顏寧出任普林斯頓終身講席教授:持開放態度
    39歲的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科學家顏寧將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一事已經塵埃落定。  5月9日,清華大學相關負責人針對此事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顏寧教授經本人慎重考慮並與學院和學校領導仔細溝通,已決定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Shirley M.
  • 53歲的「愛馬士」首馬就跑進世界級水平!
    能在35歲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終身教授,在53歲完成人生首馬,並具備參加世界大滿貫賽事的水平,能有幾個人做到?  昨天參加完黃埔馬拉松,施一公坦言:「廣州是我的福地,一定會經常來廣州的。」  以1:35:27再次刷新PB,兩個月連續作戰,他依舊能保持較好的競技狀態,可見施一公院士平時在跑量上就有一定的積累。
  • 顏寧教授離開清華大學,遠赴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顏寧是現任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的得意門生,她在海外完成了學業以後,便回到了中國,回到了清華大學,成為了清華大學的一名老師,顏寧的加入讓清華大學如虎添翼,加入清華大學以後,顏寧教授十分用心地在高科研,做學術研究,她帶領著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取得了許多顯著的研究成果,為清華大學爭光,
  • 施一公:我被信仰追問——回國為什麼是最好選擇
    2008年2月,施一公全職回到祖國;3月,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辦公室,他接受了《科學時報》的採訪。他說:「我回來最想做的事,就是教書育人。」    家事 國事 天下事    在施一公的生命中,父親對他產生了重要影響。
  • 施一公:最不重要的是智商
    曾任清華大學教授、副校長。現為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是少數在公眾領域享有很高知名度的自然科學家。本文是時任清華大學教授的施一公在2015年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原題為《少年壯志不言愁》。作者說:「無論什麼學科,物理、工程、生物、文科,我認為最不重要的是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