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擔任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最高檢副檢察長等職務的徐顯明,時隔六年後重回山東大學,受聘出任山東大學法學院名譽院長。
據《齊魯晚報》16日消息:此前一天,徐顯明教授來到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受聘山東大學法學院名譽院長,並為青島校區師生做了學術講座。
徐顯明素有「平民法學家」之稱,出生於1957年4月,吉林大學法律系1978級學生,拿下法學碩士學位後,1985年執教於山東大學。在山大,他兩度破格晉升,1991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2年破格晉升為教授,之後歷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長、副校長等職。
2001年,徐顯明出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2008年,重回山東大學,任山東大學校長。
2013年10月,徐顯明卸任山東大學校長一職,出任中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副部長級)。
一年後,2014年10月,中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恢復為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徐顯明也由中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轉任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2015年4月,徐顯明走上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崗位。
2017年2月,徐顯明出任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
2018年3月,徐顯明出任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次月卸任最高檢副檢察長職務。
上述履歷表明,此番受聘出任山東大學法學院名譽院長,是徐顯明第三度任職山大。
對於山大這所自己工作多年的高校,徐顯明在受聘儀式上說,「我是地地道道的山大人,『凡我在處便是山大』,這句話是我做校長以後闡述的,是送給我們畢業的同學。今天,我的心、我的根、我的魂都回來了」;「這六年我就像一個流浪地球,現在有巨大的發射力把我給擒住了。回到山大是我一生的一種願望,服務山大是我永遠的夢想!」
受聘儀式上,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致辭中也表示,「記得徐校長2013年離開學校赴京任職時曾經說過,他的根在山大,他的心在山東,他的魂在教育。他強調,自己永遠是一名山大人!事實的確如此,離開學校的這些日子,徐校長始終心繫山大。」
樊麗明評價說,「他在山大主政期間提出並付諸實施的一系列富有遠見的理念和舉措,對學校事業改革發展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他的教育論著《追尋大學之道》和《守護大學精神》在教育界引起強烈反響。我本人即是一名忠實讀者,從中受益良多。」
擔任中國政法大學、山東大學這兩所名校校長期間,徐顯明曾力推多項改革,砍掉自考培訓班,招生改革、按生源比例分配招生指標等等,有的改革令他陷入質疑漩渦。不過,有媒體評述說,「無論反對聲音多大,最終還是改了」。
這期間,他出版了《人權研究》、《生存權論》等多部人權理論著作。《人權研究》被納入國內首套《人權理論》叢書;《生存權論》也被評為青年社會科學一等獎。
據報導,2003年修憲時,徐顯明作為課題組首席專家,為推動「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入憲,主持課題組提交了3種方案,表示「希望憲法能在序言、總綱或具體公民權利篇章中涉及此條。」
此番受聘山大法學院名譽院長之前,上個月,徐顯明剛獲得了一個獎項,憑藉作品《中國法理學進步的階梯》,獲得第七屆(2019年度)中國軟科學獎。《中國法理學進步的階梯》站在1978年到2018年這四十年的歷史節點,闡釋了中國法理學進步的每一個階段。
卸任最高檢副檢察長一年多來,在全國人大,徐顯明多次參與立法調研等活動。上月,他率全國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到廣西,調研監察體制改革和監察法實施情況。去年10月,山東幹部講堂第三期在濟南開講,徐顯明作了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報告。
新京報記者 王姝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