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人才出,誰說女子不如男。中國古時雖是父權社會,但即使女子被剝奪了大部分學習知識的權力,其中也不乏有佼佼者出現。李清照、武則天、蔡文姬等優秀傑出的女子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今上海一名小小的科學家又打破了「男理女文」的謬論。
談方琳是個不折不扣的00後,但在2019年10月的一次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上,15歲的她被譽為是「最年輕的科學家」,消息一經傳出,羨煞中國眾多家長。這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神奇的孩子,才能在這麼小的年紀達到如此成就。
要知道,我們所熟悉的科學家都是像霍金、愛因斯坦這樣頭髮花白的老人。而且隨著這個時代的信息化節奏越來越快,無數的家長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鳳毛麟角一般的人才,而談方琳則無疑成為了幾張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談方琳的家庭是她能成功的一個不能避免的因素,她的父母都是教師,而她的父親更是華東師大的數學教授。用淺顯的話來說,談方琳就是出生於書香門第。而且談方琳自幼聰明懂事,耳濡目染地學會了不少知識。
早在初一暑假的時候,談方琳就已經跟著教授做數學研究,並且被有心地指導閱讀《美國數學月刊》的一些文章。談方琳進步很快,她的勤奮與好學得到了教授的好評和著重培養,隨後也讓她參與研究一些數學項目。
初三的時候,談方琳加入了「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這一數學課題研究,這項世界級的研究對於常人來說,不僅僅是只能仰望,就連課題的名字都看不懂,談方琳卻給這個課題帶來了重大的貢獻——改進了2013年被提出來的一個粗糙的估計式。
談方琳憑藉著這項研究在2018年「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中拔得頭籌,引得世界大腕級數學家紛紛為其側目。單看她的背景,很多人會認為是有人在為她的成功鋪路,但若是將目光聚焦在她個人的學習經歷上,不免會發現她與普通孩子的差距並不是如此。
談方琳從小就勤奮刻苦,在加入世界級數學研究課題前,她已經在數學領域認真鑽研了多年。不管是廣泛閱讀國內外數學專著還是參加數學課題研究,都拔高了她的數學思維,夯實了她的基礎。另外,她熱愛學習是來自於父母的正確引導,而不是強迫。
即使談方琳足夠優秀,也難免會有考砸的時候。初中的時候,談方琳的數學成績並不是班上最拔尖的,有一次沒考好,談方琳甚至不敢回家。但是她的父母知道後,反而樂呵呵地開導她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還經常帶她出去打球散心。
談方琳因此才會保持對學習的熱情,對數學如痴如醉。而且,談方琳的父母對她的教育一直都是不慕名利,潛心學習,低調做人。所以,談方琳在2019年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時,面對央視媒體的採訪,她很懇切又很純真地拒絕了:「我不想讓我媽媽看到」。
這若是換成其他的父母,可得把孩子捧到天上去,恨不得昭告天下所有人。但是,以急切的心態培養出來的只追求成績的孩子,最終只會成為又一個「傷仲永」,泯然眾人罷了。可見正確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積極的學習心態有多麼重要。
事實上,在科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科學家在最初嶄露頭角的時候都十分年輕。像世界上赫赫有名的科學家歐拉、伽羅瓦、高斯在「第一戰」成名的時候,都不過十幾歲的年紀,但是只有一直堅持在自己的領域裡發光發熱,才化「天才」為真正的「龍鳳」。
數學研究更是一場馬拉松,談方琳無疑是已經站在領頭的起跑線上,但是這條路她能跑到多遠,能不能超越前人,仍有懸念。但是大家已經在她身上看到了榜樣的力量,相信中國還會有更多的人才一躍而出,摘得各科學領域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