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任何一個國家,天才少年這四個字一經出現,就一定會引起大眾的關注和討論。所以很多的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年少成名,同樣,這樣的少年英雄也都是令人欽佩的存在。
但是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不想再出現傷仲永的情況,所以現在的那些所謂的天才也怕自己可能會變的跟傷仲永一樣,即便在從小的時候被人誇讚為天才,但是他們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努力,因為他們知道,其實所謂的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99%的汗水堆積而成的。沒有努力,再多的天賦也無濟於事。
況且在現在的社會中,太多的人被名利蒙蔽了雙眼,甚至有的家長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孩子被冠上天才的稱號,甚至不惜做假,用自己的成就和研究成果當作孩子的。
所以現在對於網上一出現的一些「天才少年」,大家也都是持著質疑的態度,但是其實在我們中國,還真有這樣的一個少女,她並沒有跟其他人那樣是包裝出來的,她在自己15歲還在上高一的時候,就解世界性難題,但是在央視要想要採訪她的時候,他卻婉言謝絕了,稱是不想讓媽媽看到。
在一般的家庭中,一旦出現這樣的天才少年,家裡高興都來不及呢,為什麼會說不想讓媽媽看到呢?這背後又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呢?
家學淵源,讓為「天才少女」奠定未來的基礎
我們所說的這個天才少女叫做談方琳,而談方琳能夠如此優秀,更多的還是來源於父母的教育。談芳琳出生在書香門第,爸爸和媽媽都是老師,而且爸爸還是華東師範大學的終身特聘教授,一生榮譽無數,得過很多的數學獎項,而談方琳也因為爸爸的原因,從小就對數學很感興趣。
可能因為父母都是老師的原因,也都知道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說,作為父母不能夠全權掌控,把自己的意願強壓給孩子。所以從小談方琳在學習就不像其他的孩子一樣,她有更多的自由和選擇的空間。但是即便父母十分開明,談方琳從小也很熱愛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
對於談方琳的父母來說,他們知道興趣才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所以對於談方琳,無論成績好壞,只要自己努力了,付出辛勞就可以了,所以對於談方琳來說,即便在有一次考試中沒有考好,面對的也不是父母的指責和埋怨,更多的卻是理解,甚至還帶著談方琳去緩解壓力。
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談方琳從未對學習感覺到厭倦,更多的是興趣和鑽研。所以談方琳在未來能夠取得這麼好的成績,成為眾人眼中的「天才少女」,跟她父母的悉心培養脫不了關係。
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談方琳的父親帶著她走進數學的殿堂,如果沒有父母在對她的教育上如此開明和支持,談方琳可能也不會取得後來如此優秀的成績。
保持研究的初心,解決世界性難題
談方琳從小成績就特別優秀,而且數學成績極其優秀,所以談芳琳在在初中的時候就成為了「中學生英才計劃」中的一員,這為她後來在數學中的成就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而且因為談方琳自小對於數學就有很大的興趣,而自己的父親也是這方面翹楚的存在,所以在談方琳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教予了她很多數學超前的知識。
也正是因為這樣,談方琳對待數學更加的痴迷和感興趣。而且她在初三的時候就參加了名為「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的世界級課題探究,這樣的經歷對於談方琳來說,無疑是一次挑戰,也是對她能力最好的證明。
而談方琳在這次的課題研究中,表現出了驚人的實力,許多成年的數學家們都對這個問題無解,但是談芳琳卻表現的遊刃有餘,在別人的眼裡,可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但是最後還是談方琳給出了結果。
她也因為這一次的研究,獲得了第3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獲得了一等獎和主席獎,這個獎項也是當年上海市唯一的一個一等獎。
這樣的一位天才少女,引得眾多學者的喜愛和欣賞,甚至還有一些中科院的院士表示希望以後能夠跟談方琳合作。自此之後的談芳琳,也慢慢闖出了自己的名氣。
甚至在後來被邀請到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能擁有這樣的殊榮,對於談方琳來說是正常的,因為在那次解世界性難題之後,她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成績就沾沾自喜,停滯不前,她反而沉浸到了貝祖數中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計問題中,最後還順利得出了解決答案。
一直以來,談方琳在對數學相關問題的研究上一直保有著熱情,她從未忘記過自己初衷和目的,這樣集興趣,天分和努力於一身的談方琳,又怎麼可能不成功呢?
淡泊名利,做的這一切僅僅只是因為熱愛
當談方琳受邀參加這次的論壇的時候,她的經歷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並且也有很多的媒體也關注了她,特別是當央視想要採訪她的時候,她卻婉言拒絕了,原因就是不想讓媽媽看到。
談方琳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媽媽對她從小的教育就是不要太過迷戀那些成就或者名利帶來的短暫享受,在自己的一生中,不要被名利所困,要學會低調做人,即便自己取得了在別人眼裡是很大的成就,也應該時刻保持謙遜的心態,這才會讓自己的人生走的更遠。
正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才讓如今的談方琳如此優秀,沒有因為自己年紀小,就迷失在名利之中才能一直保持做學問的初心。
其實對於談方琳來說,自己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天賦之外,更多的可能還是來源於自己父母的教導和引導。
有了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於談方琳來說並沒有跟大部分學生一樣慢慢厭倦學習,反而越發的有興趣,越發的努力。從談方琳的經歷中,我們不難看到,想要學的好,興趣十分的重要,而作為孩子人生中啟蒙老師的父母,也同樣重要,可能我們不能培養出另一個像談方琳一樣的孩子,但是興趣發展,對於孩子來說,總是沒有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