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就像是拿刀架著脖子走的,學過就忘。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許多大家之所以有所成就,都是建立在刻苦努力鑽研之後得來的,而能夠支撐他們一直堅定不移地研究某一領域,興趣佔據了重要位置。中國上海的一名女孩就對喜歡的領域十分感興趣且勇於探索,她在15歲時便解開世界難題,還在高一的她為人低調,婉拒央視採訪稱不想讓媽媽看到。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15歲的她在大家眼中是個乖乖女學霸,被網友追捧的女神,僅僅讀高一的她就已經成為了國家未來棟梁之才,這個人就是談方琳,被媒體讚譽是我國最年輕的00後科學家。為什麼這樣說呢?原來在19年10月底上海舉辦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中,小姑娘便是作為被邀請的嘉賓,要知道這個論壇的嘉賓都是來自世界科學界的精英,此次大會也被媒體親切地稱為「世界霸氣大腦」大會。
在此大會上,只有談方琳一人屬於00後,年紀最小,異常耀眼。參與此大會是真真切切得靠實力說話才能被邀請,找關係?求人?在這裡是行不通的。那麼談方琳又有何資本來參與這個大會呢?原來談方琳在初三時候就憑藉著"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榮獲大獎,轟動了科研和教育界,就連中科院的院士也點名要與她交流切磋。
之後談方琳也是再接再厲,建立了斐波拉契數列和貝祖數的聯繫的研究項目,半年之後便解決了貝祖數的最佳上下界估計問題。就是這個問題的解決解開了世界級的難題,加拿大數學家Rankin教授說他一直苦苦鑽研5年不得果,想不到被一個中國小女孩給解開了,還表示要前來拜訪她。
其實談方琳本來不想參與此次會議,因為怕耽誤學習也怕緊張,但是老師們都勸她好好珍惜此次機會,畢竟與世界級大家交流學習的機會是難得的,好在最後談方琳答應了。大會上雖然她表現出了一個小女孩的緊張,但是也向眾多前輩學習了經驗,受益良多。科學鑽研的道路註定是枯燥無味的,有的時候還會陷入僵局,面臨一個問題反覆都不得解,只有不氣餒,不鬆懈,不喪失自信才能堅持下去,心態的調整對於科研人員來說至關重要,哪個大家還不是經歷了千萬次失敗才成功的呢?
在她成名後中央電視臺也表示想要採訪她,但被拒絕了,談方琳表示自己只想安靜學習做研究,也不想自己成為話題人物被媽媽看見。對於談方琳能夠年紀輕輕就取得成就而言,這少不了來自父母的正確教導。談方琳的父親是華東師大的教師,母親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雖然對孩子的教育嚴格要求,但是也不是嚴厲式的打壓式教育。身為教師的他們更懂得循循善誘,教會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比什麼都更重要,孩子快樂地學習才是根本。她的初中校長表示她從未刷過題或者是課外補過課,一切的成績都源自於她自己的學習的飽滿熱情。所以說在學習中培養孩子的興趣是第一步而非負擔式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