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生物體:真實存在,並且由人類創造的6種奇特的生物體

2020-12-04 集集屋

從科學上講,科學是對自然界和自然事物行為的研究。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但有時候卻可能誕生一些有些許邪惡的實驗。例如,科學家可能嘗試將兩種不同的生物組合在一起。目前來看,這種情況似乎只發生在電影世界。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卻有接近電影的情況存在。通過今天的文章,我們要為你分享,人造生物體:真實存在,並且由人類創造的6種奇特的生物體。

011、耳鼠

早在1997年,就已經出現了「耳鼠」這種實驗室裡的生物。這是一種幾乎無毛的鼠,而在其背部附著著一個和人類耳朵相似的物體。然而,這張照片中的鼠類並不是添加任何東西的結果:它是在一隻齧齒動物中完全發育的耳朵。

事實上,科學家們試圖在實驗室中創造出與天然器官一樣真實的器官。優點是可以對它們進行測量,並保證它們具有100%的生物學特性,因此患者可以更好地耐受它們,並且其性能要優於假肢。

遵循這個想法,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查爾斯·阿爾弗雷德·瓦坎蒂博士和琳達·格裡菲斯博士將人耳軟骨的一個片段放入聚合物骨架中,並將其插入裸鼠皮膚的下方。這是一種無毛,免疫系統不排斥異物的齧齒動物。

通過動物血液的滋養,軟骨細胞逐漸定居於聚合物中,並同時溶解。結果是滑鼠背著一塊軟骨,恰好是耳朵的形狀。實際上,如果一切順利,該想法將是直接將這種類型的結構植入患者體內,以便他本人可以發育新的耳朵。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耳朵不具有功能性,也就是說,動物不能通過耳朵聽到聲音,因為其只發展了耳朵的結構,而沒有發展耳朵的所有內部組件,這對科學家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

022、人類與兔子的雜交胚胎

2003年,中國科學家使用克隆技術通過將人類皮膚細胞與兔卵融合來創建100多個雜交胚胎,據報導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這樣的實驗。這些胚胎僅在實驗室培養皿中發育了幾天,然後科學家摧毀了它們,以從其內部回收所謂的胚胎幹細胞。

事實上,出於倫理學的考慮,人類動物胚胎研究是生命科學中一個長期存在的爭議話題。 科學家和人們都擔心這項研究可能會帶來一種新的生物,從而打破了人類的道德界限。事實上,在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這種實驗仍被禁止或嚴格限制。

033、生物工程豬

豬肉是人類社會離不開的一大重要肉類食物,然而,大量的養殖豬是可能對生態帶來負面影響的。地球水中磷水平的升高,通常就可被追溯到豬糞便的排放,這是藻類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藻類大量繁殖從魚類中竊取氧氣,使飲用水中毒。

而科學家們創造了一個生物工程豬或者是環保豬,它叫Enviropig,它是第一隻能夠自行消化植酸鹽的豬。該項目始於大約2000年,當時加拿大安大略省圭爾夫大學的生物學家塞西爾·福斯伯格對豬進行了基因改造,以使其唾液腺分泌植酸酶。這使得現在已經是第八代的豬只從穀物中獲取磷酸鹽,並減少大約40%的排洩量。

044、殭屍狗

玩過《生化危機》遊戲,又或看過同系列電影的人,一定會對裡面的喪屍狗感到印象深刻。但現實世界似乎與此存在較大差異。

然而,在1940年,俄羅斯科學家公布了一段斷頭狗的視頻,視頻中的狗的頭被保存了好幾個小時,它們會對聲音做出反應,擺動耳朵,甚至還會舔嘴。科學家們聲稱他們可以通過人工血液循環系統使這些動物存活下來。幾十年後的2005年,美國匹茲堡大學的一項研究升級了這項研究,他們將實驗狗體內的血液衝洗掉,並使用含氧含糖的鹽水進行替代,這種情況下將狗狗給殺死了。然後在過了3個小時後,他們又再次給狗狗輸血,並對其進行電擊,從而神奇地將其復活了。雖然通過這種方式復活的狗狗的身體上留下的永久性的損傷,但至少證明了一種科學方向。這或許能夠在未來的某一天用來拯救失血過多的病人。

055、無羽毛的雞

和豬肉一樣,雞肉也是人類社會在大量消耗的肉類食物,人類對其需求是巨大的。然而,對於那些大規模飼養家禽的人來說,去除雞身上的羽毛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人類通過雜交培育了完全沒有羽毛的無毛雞的原因。由於雞沒有羽毛,加工過程會更快,也更環保。有趣的是,這個奇怪的品種沒有經過基因改造,而是使用自然育種方法經過50年努力的結果。

毫不奇怪,有很多人反對飼養該品種,理由是無羽毛的雞比正常的雞受到了更多的傷害。例如,它們更容易受到寄生蟲、蚊蟲叮咬和曬傷。

066、人豬雜交胚胎

2017年的時候,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室成功地在早期豬胚胎中培養出人類細胞,創造出豬和人的雜交體,研究人員將其稱為種間嵌合體。進行這項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在豬身上培育用來移植到人體的帶有人類細胞的器官。

該實驗在美國進行,研究人員將人類的幹細胞注射到早期的豬胚胎中,再將其注入代孕豬的體內,並觀察了胎兒發育的前三個月。結果發現,這個雜交胚胎發育出了包括心臟和肝臟在內的器官的前體。當然,這項實驗還處於初期,要想將其用於實際用途還很長遠。但這至少證明了人豬雜交,以及通過這種方式為人類器官的創造及其移植是可行的。

相關焦點

  • 人造生物體:真實存在,並且由人類創造的6種奇特的生物體
    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卻有接近電影的情況存在。通過今天的文章,我們要為你分享,人造生物體:真實存在,並且由人類創造的6種奇特的生物體。這是一種幾乎無毛的鼠,而在其背部附著著一個和人類耳朵相似的物體。然而,這張照片中的鼠類並不是添加任何東西的結果:它是在一隻齧齒動物中完全發育的耳朵。事實上,科學家們試圖在實驗室中創造出與天然器官一樣真實的器官。優點是可以對它們進行測量,並保證它們具有100%的生物學特性,因此患者可以更好地耐受它們,並且其性能要優於假肢。
  • 盤點6種未知生物體,第4種在中國記載於一千年前
    大海蛇,這是一種從數千年前就開始有目擊記述的未知生物體,是在海面被發現的一種擁有蛇一般身軀的龐大生物,有可能是某種海洋動物,但真實身份有待考證
  • 未確認生物體,絕對亮瞎你們的雙眼
    在地球文明發展的這些時期內,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生物,有的生物已經滅絕的,而有的生物至今依然存在,有的生物還沒有被人們所發現,也就是將來的新物種,但是還有一些「生物體」雖然有目擊記錄,但是至今無法被科學家們所確認,也就是所謂的未確認生物體,比如說世界上最為著名的未確認生物—尼斯湖水怪,就是一個世界上最為出名的未確認生物體,其留下的傳奇故事讓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的奇特
  • 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生物體?世界各大文明神話中,或早已存在暗示
    ,但是細胞並不知道人體的存在,因為相對於細胞來說,人體是在太龐大了,同樣的道理,生活在宇宙的人類無法弄清楚宇宙的真實面目,因為宇宙實在太大了。人體細胞,和宇宙有幾分相似之處其實我們通過對比,宇宙似乎與人類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人體的細胞是螺旋結構的,宇宙的星系也是螺旋結構的,整個宇宙包含有數以萬億計的天體,而人體也是由數以萬億計的細胞組成的,因此有人認為,我們的宇宙有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生物,而人類就是寄生在宇宙身體裡面的「細胞」或者「病毒」,這個想法有點天馬行空了
  • 詭異的未知生物體
    圖文:來源網絡編輯:俊平存在於南極洲地區的龐大未知生物體
  • 挪威科學家發現人類已知最遠親 為單細胞生物體
    挪威奧斯陸大學研究人員藉助顯微鏡觀察挪威湖泊中一種單細胞生物體20多年後宣布,這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體之一,是已知的人類最遠親戚。
  • 美國科學家創造含人造鹼基的新生命體 向「人造生命」邁出重要一步
    數年前,美國科學家創造了兩種「新字母」,並把它們引入了大腸桿菌中。 但當時還沒有生物體「認識」這兩種新字母,它們要麼排斥新的鹼基,要麼直接死去。 最近,美國研究者在這項「創造人工生命」的工作中邁出重要一步,他們培養出了一種包含人工鹼基的活生命體。這個新型生命體能合成全新的蛋白質。
  • 加州理工大學美女教授引領生物體分子技術,為人類造福
    自從計算機初始發明至今,科學家們就在用複雜的發光二極體和微電路進行對於微小精確、邏輯緊密、儲存量大的超級產品的研究,刷新人們對於智能的認識,但是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局限在機械部件,少有人將目光瞄準在生物體分子之上。
  • 從能量到熵,生物體是如何維持高度有序的?
    能量守恆與轉化通過做功和傳遞熱量,也可以把能量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宇宙中當然不可能存在兩套物理規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拿到仙女座等任一外星系照樣適用。即使是生物體,也要和非生命物體符合同一樣的物理規律。而且,熱力學第二定律只適用於孤立系統,地球上產生生物,就相當於一個大系統中的一個某個子系統自發的增加有序性,這並不奇怪。從物理學角度來考察生命體,最簡單的是方法就是從運動和能量來進行考慮。
  • 核輻射會對生物體造成怎樣的傷害?
    關於核輻射會對生物體造成的的危害,我們萬萬不可「談核色變」! 因為宇宙和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物質——從巖石到香蕉、甚至包括我們人體,都具有放射性,但是這種天然型放射物質對生物所產生的危害是微乎其微甚至是無害的。比如鉀-40,就是一種天然的放射性核素。
  • 高三生物教學教案: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由各種化合元素組成的水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重點分析   1.組成生物體的六大類化合物的元素組成,該六大類物質在生物體內和細胞中的存在形式、在生命活動中的主要功能。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生物體的組成
    第4章生物體的組成     第一節細胞的分裂與分化     1.細胞分裂: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     2.洋蔥根尖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     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植物細胞還有細胞壁)     3.生物體的生長現象與生物體數目的增多,體積的增大有關.即生物體通過細胞的不斷分裂和體積增大而由小長大.
  • 人類生活在「巨大生物體中」,這有科學依據嗎?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數萬年的時間了,地球在廣袤的宇宙中也不過是非常普通的一顆星球,人類在宇宙中更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曾經有人提出過這樣的說法,人類其實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生物體內,很多人看到這個說法後感覺到異想天開,宇宙明明是一片死寂的狀態,怎麼能夠說人類是生活在生命體中的呢?
  • 全球已知「最大」生物體,藍鯨和它們相比,都只能自認是「弟弟」
    在遠古時代,地球上生活著無數種大型動物,它們的體型之大超乎了很多人的想像。然而隨著地球的環境巨變,那些巨大的史前生物也紛紛消失不見,有的已經徹底滅絕,有的則是隨著歲月的流逝體型也變得越來越小。目前,世界上依舊存在著不少大型動物,目前已知最大的動物就是藍鯨。根據人類的了解,藍鯨體長可以達到33米,重量可以超過177噸。
  • 生物體需要呼吸和氧氣嗎?找到一個違反直覺的生物會顛覆認知
    前言人們一直對外星生命感到好奇,外星生命是什麼樣的存在?很難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外星生命確實存在,他可能沒有人類文明那麼先進,有智慧,然而在其他行星上可能有許多小生命,因此簡單的微生物或細菌是極端有可能,因為每種生物的生存模式不同,有些可能是非常奇特的生物,不需要氧氣。
  • 火星上發現奇異物體,疑似「生物體」,看到照片讓人腦洞大開!
    火星上發現奇異物體,疑似「生物體」,看到照片讓人腦洞大開!對於現在的火星,還是有很多疑點值得人們去探測的,很多人也都猜測火星和地球的環境是不是一樣的,人類能夠在火星當中生存嗎?伴隨著現在探測儀器的不斷升級,科學家們對於火星的環境也有了一定得了解,他們發現:火星中的環境和我們地球相比,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也不適合碳基生命去生存,那在火星當中,有沒有非碳基生命存在呢?之後,美國航天局也去往火星進行一定的探索,並且發現了很多疑似生物體的東西。
  • 2015教師招聘考試生物學科備考資料之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一)
    【考點模擬題】1.組成細胞和生物體的化合物及其功能2.水的存在形式及其不同形式的量比與新陳代謝的關係3.有關蛋白質分子的物質量的計算4.有關水的綜合考查5.生物體結構的成分分析及其應用6.生物體結構中,或食品中某化合物(或營養成分)的檢測
  • 蘇科版八年級生物專題複習---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蘇科版八年級生物專題複習----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知識點:     1.生物體有相同的基本結構: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動、植物細胞結構區別。2.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生物體的幾種主要組織。3.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 從一到多:一個單細胞是如何演變成整個生物體的?
    為了在胚胎發育時對基本上每個細胞的譜系、以及標記新細胞狀態和類型的基因表達事件的精確序列進行繪製,他們研發了新的實驗和計算方法,其中包括引入人造DNA條形碼以追蹤細胞之間的譜系關係。Megason說:「要了解生物體是如何形成的,不僅要知道基因組的靜態序列,還需要知道當細胞作出改變命運的決定時,哪些基因是打開或關閉的。
  • 《生物提高》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