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量到熵,生物體是如何維持高度有序的?

2020-09-04 量子實驗室

生物體是高度有序的,典型特徵就是結構精妙,它們通過攝入和消耗能量,生長繁殖。我們從能量的本質考慮,才能更好理解生命的意義,能量流可以增加有序。


運動,能量和熵

從物理角度來考慮生物體的有序性,我們要先了解一些物理知識。

首先是熱力學第一定律,即能量既不能產生也不能消滅,但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間轉化。最常見的能量形式是動能和勢能,把一個鐵球從高空中放下,自由落體,勢能就會轉變成動能。


能量守恆與轉化

通過做功和傳遞熱量,也可以把能量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在機械運動中,摩擦等效應會使機械能耗盡而轉變成熱能釋放出來, 摩擦不是能量損失,它只是能量轉化一個過程。如果把產生的熱能計算在內的話,總能量則保持守恆。

熱是機械能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組成物體的分子的動能之和 。不管是機械能還是動能,電能或者太陽能,最終總是有部分會轉化成熱能。而熱能,是分子隨機和無序性運動的結果。增加有序性要付出的代價就是要有一些有序能量降級為熱能。

熵增的世界

對於一個孤立的系統來講,總是趨向於無組織或混亂的一團,這種混亂度在物理學上用來表示。熵代表著系統的隨機性和無序性,混亂度越高熵就越高,也就是熵增

自然界也總是朝著熵增無序的方向發展,簡單來說,我們如果不打掃房間的話,它就會變得越來越亂。要減少它的熵增,外界必須對它做功,對於混亂的房間,那就是我們必須去打掃衛生。

被墨汁染黑的清水

當我們把一滴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以後,整杯水都會被染黑,但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一杯墨水能夠自發地再分離成墨汁和水。也就是說對於一個孤立系統來講,它的無序性是不可能自發降低的,這也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是殘酷的,它意味著萬物都會走向衰退。即使宏大如我們身處的宇宙,如果作為一個孤立系統考慮,早晚也會達到熱平衡,宇宙中到處都是冰冷和黑暗,最終走向熱寂的可怕結局。

如果我們把組成生物體的碳、氫還有其他的一些元素混合起來,放在一個燒杯裡,維持上一段時間,它們永遠也不可能自發產生生物體。即使是最簡單的病毒,是介於生物與非生物體之間,它也有著精緻的結構。生物體的產生,粗看起來與物理上熵增原理是矛盾的。

冠狀病毒的結構示意圖

事實上,地球上出現了大量形式豐富的生命,那麼問題就來了,難道生物體不受熱力學定律的約束?

宇宙中當然不可能存在兩套物理規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拿到仙女座等任一外星系照樣適用。即使是生物體,也要和非生命物體符合同一樣的物理規律。而且,熱力學第二定律只適用於孤立系統,地球上產生生物,就相當於一個大系統中的一個某個子系統自發的增加有序性,這並不奇怪。

從物理學角度來考察生命體,最簡單的是方法就是從運動和能量來進行考慮。例如人類每天都攝入食物補充能量,在維持生命的基礎上,行走運動。按照熱力學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恆定律,我們消耗的能量一定正比於攝取的能量。

萬物生長靠太陽

生物體究竟是如何維繫生存?而且還能繁衍後代,甚至向更複雜的生命形式進化,那要歸因於太陽。太陽就像是個大火球,而我們地球相比是冷的,這種不均衡的溫度分布相當於一種有序的形式,這也是地球上生命有序性的來源。


太陽與地球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有太陽能量的不斷輸入。太陽光持續不斷的入射到地球上,而地球的溫度卻能長期保持穩定,那麼必然是一部分能量被地球所消耗,另一部分,是以熱輻射等形式釋放到太空中去。因此地球不是一個孤立的系統,它有太陽持續能量的輸入。那麼地球上生物的出現,生物有序度的逐漸增加與熱力學定律也就不矛盾了。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秘訣就是能量流的有序傳遞。能完美利用太陽有序能量的生物是植物,植物可以依靠光合作用,把太陽輻射的有序能量吸收,並利用部分能量抵禦自身無序性退化的趨勢,用來維持自身生長。多餘的能量還可以用來做功,例如把攝入的低能量物質(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高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在這個過程中,有序能量降級為熱能,從而產生有序。所以,本質上,植物消耗的是來自太陽能量流的有序。


向日葵

生命不能無中生有的創造有序,植物靠太陽的能量,通過光合作用轉換能量以維持有序。人類是智慧生物,是自然界高度有序的存在,也需要攝入各種食物,通過新陳代謝分解和&34;食物,進而釋放能量,從高品質能量轉變成熱能,從而獲得有序。這些有序都是源自於太陽,這些有序通過一系列複雜的能量流在生物圈中流轉。

生命以負熵為生

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諾貝爾獎得主薛丁格在他的跨界神作《生命是什麼?》中,就提出了有機體就是靠負熵為生的觀點。

一個生命有機體在不斷地產生熵—或者可以說是在增加正熵—並逐漸趨近於最大熵的危險狀態,即死亡。要擺脫死亡,要活著,唯一的辦法就是從環境裡不斷地汲取負熵……

薛丁格認為,生命就是一種極其精妙的秩序,可以通過新陳代謝成功消除生存帶來的熵增,生物進食的重要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交換物質或能量,而是為了交換有序,直至死亡為止。

擼貓狂人:薛丁格

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這個宇宙的自然趨勢是衰退到徹底的溫度平衡,整個世界趨於無差別的死寂。而生命的出現和存在是逆天的行為,生物體通過負熵的攝入,從無序到有序的生存,甚至不斷的演化,變得更加的精巧和複雜。

究竟是自然規律的引導,還是其他觀察者意識的作用?這些終極的思考,已經超越了科學和哲學的領域,答案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總結

從能量和熵等物理學概念出發,討論了生命為何能夠維持高度的有序性。有序的能量降級轉化為熱能時,可以增加有序。生物體自身是不能憑空產生能量和有序的,各種生命持續的無中生有都是來自太陽有序能量流的運轉。而生命以「負熵」為生,抵消其自身產生的熵增。

相關焦點

  • 熱力學第二定律與熵(後話)
    在穩態維持的期間,我們的自身的熵變趨近於零,但是身體中的一系列不可逆反應使得dSi>0,所以必須要有負熵流來抵消正的dSi。我們攝入的食物中含有高度有序的低熵大分子,如蛋白質和澱粉,它們在體內經過消化作用,排出高熵的小分子如尿素和二氧化碳等。然而我們不斷地從環境中攝入低熵排出高熵,相當於攝入了負熵流。正是生物體不斷地攝入負熵流,我們的身體變成了一個從無序向有序的轉化工廠。
  • 從熵的角度看生命是什麼,死亡是有序到無序的結果
    如果我們只是一個單細胞生物,那麼當然不需要那麼多的原子了,但是我們的思想和身體系統必須要擁有那麼大的原子數量才能維持正常的工作。讓我們先考慮下面的問題:為什麼像人腦這樣的器官和附著在大腦上的感覺系統必須由大量的原子組成?原因是我們的大腦和其他的器官作為一個整體,它直接同外部環境進行相互作用。
  • 能量與熵,孰重,孰輕?
    如果沒有麥克斯韋妖的努力,系統是一個宏觀上永遠沒有變化的「死系統」;正因為有了這個小妖的工作,系統才有了秩序,有了生機,出現了高品質的可用能,出現了低熵的狀態。小妖的工作當然需要能量來維持,而它的工作使系統出現低熵,使系統有了「差別」與「生機」。在這個系統中,是能量,還是熵對於這個系統更顯重要呢?
  • 熱力學如何解釋進化論:最大化熵產生原理驅動下的自然選擇
    當然,也有人反對這樣的觀點,他們認為生物體通過一種輸出熵的方式維持內部秩序並建立複雜性,即以一種形式吸收能量並以另一種更高水平的熵的形式輻射出來。Erwin Schr dinger(薛丁格)是思考這些問題最早的一批物理學家之一,他將食物描述為負熵,並認為「有機體新陳代謝的關鍵在於,能夠成功地將自己的生命從生產無益的熵中解放出來。」
  • 熱力學如何解釋進化論:最大化熵產生原理驅動下的自然選擇-虎嗅網
    當然,也有人反對這樣的觀點,他們認為生物體通過一種輸出熵的方式維持內部秩序並建立複雜性,即以一種形式吸收能量並以另一種更高水平的熵的形式輻射出來。Erwin Schrödinger是思考這些問題最早的一批物理學家之一,他將食物描述為負熵,並認為「有機體新陳代謝的關鍵在於,能夠成功地將自己的生命從生產無益的熵中解放出來。」
  • 宇宙中的「熵」到底是什麼?又是什麼能量控制著「熵」?
    但如果按照科學家的理論來講,宇宙的終極或許就是一個叫做「熵」的東西。「熵」是什麼?大部分人不知道「熵」是什麼。而「熵」的概念又異常的強大且不那麼容易理解。在19世紀初期,物理學家們發現,使得世界運轉的動力是能量,並且成功地發現了能量守恆定律。既能量的總和是不變的。
  • 熱力學熵:進化論
    我們接著看熵在生物體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達爾文的進化論指出,生物進化總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
  • 一個系統:開放-封閉、熵-負熵、熵增-熵減、熵死-負熵活!
    站在能量的視角去想一想一個系統,任何一個系統,它要維持一定的序,需要一個結構,並通過結構去實現一定的功能,這個過程,它需要從外界的其它系統去獲取能量。從外界其它系統獲取到的能量轉換成系統自身的結構,創造出系統負熵,維持著系統自身的秩序。
  • 視角大一點,幫助自己看到一個更大的全局,能量-系統-熵-目標!
    視角大一點,可以幫助自己看到一個更大的全局,這篇文章的視角,其實是挺大的,涉及能量、系統、目標、熵、負熵、注意力、專注力、意志力、自制力、心流!從哪裡開始今天的旅程呢,不妨從熵開始!什麼是熵呢,信息熵表示無序的信息,熱力學的熵表示無序的能量。
  • 能量、熵、負熵、意志力、自制力、目標、計劃
    第三個層次是【能量-熵-負熵】的視角。第一個層次在於執行本身,但執行本身,不能自身驅動執行,因此處於最下面的一層。有時有清晰的目標、完美的計劃,卻不能被執行。因為執行是人去執行的。因為【目標-計劃】關注的是事、物、缺少對人的關。很多【目標-計劃】正是因為缺少對人的關注而流產。第二個層次是【意志力-自制力】的視角。
  • 產品經理之熵減思維
    一句話簡單描述就是將事物由無序轉化為有序的過程,即抵抗熵增的思維方式。就像筆者在之前分享的《產品經理之「種子」挑選和栽培》、《破局:如何運用金字塔原理開啟產品設計思路》中都有提到,產品經理需要有將具象的事物進行抽象再具化的能力,這其實就是熵減思維。為更好地闡述該思維,筆者先簡單闡述一下熵增原理。
  • 如何遠離傷病、衰老和癌症?回顧下"熵理論",終於找到了答案
    有效能量是可以被轉化、利用的能量,無效能量是無法再轉化、利用的能量,又稱為熵。通過熱力學的兩個定律我們可以知道,宇宙能量總和是個常數,並且總的熵是不斷增加的。如果沒有外部能量輸入,封閉系統趨向越來越混亂,即熵越來越大;如果要讓一個系統變得更有序,必須有外部能量的輸入。
  • 熵一自然界一切定律中的最高定律
    達爾文的進化論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和「躍變論」,《物種起源》是進化論的代表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演化密碼,推動著物種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從無序到有序。這樣的現象不是違背了「熵增定律」嗎?
  • 科普問答| 熱寂為什麼是熵最大呢?
    群友問:1:熱寂為什麼是熵最大呢?2:熱寂就是宇宙能量達到熱平衡,這不是應該也是一種最有序的狀態嗎?就像一滴墨掉進水裡,未掉進去之前墨是墨 ,水是水 ,這是有序,等到墨在水裡化開,處處均勻時,不也是一種有序嗎?3:在自然狀態下熵是增加的 ,而生命的出現是負熵 ,這如何解釋 ?( 要麼生命神創 ,要麼熵增理論是錯誤的)4:生命如何從無生命的物質進化而來?
  • 產品經理底層內核之——熵減思維
    三、熵減思維——為什麼要抵抗熵增很顯然,熵增原理讓人絕望,好像所有的事物註定都會變成無序、混沌,所有的抵抗都只是在拖延時間罷了。物理學家薛丁格說過:「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序到無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過不斷抵消其生活中產生的正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負熵為生。」
  • 科學爭論:宇宙中最有序的事物是黑洞,那麼黑洞有熵嗎?
    了解一點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朋友,大致對「熵」的概念都有一點了解。物理學家對熵有一個完全定量的定義,使得人們可以用確定的數值去描述一種事物的熵,即,數值越大,熵越大;數值越小,熵越小。要具體地說有點複雜,簡單來說,表示熵的數就是一個物理系統的組成元素在不影響整體表現情況下的所有可能組合方式的數量。打個比方,你的書桌很整潔,這個時候任何一點新的翻動都會干擾原來高度有序的組合,這說明原來的熵很低。反過來說,如果你的書桌本來就亂到極點了,那麼隨便怎麼翻動,它整體還是那麼亂,整體表現並沒有受到幹擾,這說明原來就具有很高的熵。
  • 思維之熵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房間,正常情況下,如果不去收拾它,它一定會隨著時間推移,變得越來越亂、越來越髒,這就是一個高熵的混亂狀態。那如何讓它變成低熵的有序狀態呢?熱力學告訴我們,這就需要進行能量的交換,亦即對這個孤立系統注入能量。
  • 99思維模型:熵一自然界一切定律中的最高定律
    他認為:一個生命有機體是在不斷地熵增,當熵增到最大值的時候,那就是死亡。要擺脫死亡,就必須活著,唯一的辦法就是從環境裡不斷汲取負熵去抵消體內正熵的增加,所謂負熵是指生命體通過吃、喝、呼吸等環節可使體內的熵減少,生物學上叫「新陳代謝」,只有通過輸入「負熵」,輸出「正熵」,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才能維持自己的有序狀態,避免退化到無序的死亡狀態。
  • 「熵」是什麼?宇宙最終會走向「熱寂」嗎?
    克勞修斯從熱機的效率出發,認識到正轉變(功轉變成熱量)可以自發進行,而負轉變(熱量轉變成功)作為正轉變的逆過程卻不能自發進行。負轉變的發生需要同時有一個正轉變伴隨發生,並且正轉變的能量要大於負轉變,這實際是意味著自然界中的正轉變是無法復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