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遠離傷病、衰老和癌症?回顧下"熵理論",終於找到了答案

2020-08-10 南方醫院骨科朱立軍

愛因斯坦曾說,熵理論對整個科學來說是第一法則。不難想像,熵理論在科學領域具有桂冠級別的重要性,但熵理論遠不止是物理概念,它還包含一種普遍適用的世界觀。

在維護人體健康方面,熵理論同樣適用,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正確地看待自己、周圍的人和世界,使我們擁有清醒的頭腦、強健的體魄,遠離傷痛、疾病,延緩衰老,人生也會變得豁然開朗。

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熵理論

熵理論的內容來自於我們高中物理課本中的熱力學定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是守恆的,能量可以互相轉化,而不會消失。

熱力學第二定律能量可以轉化,但是不能100%轉化,即在轉化過程中總是有一部分能量會被浪費掉。有效能量是可以被轉化、利用的能量,無效能量是無法再轉化、利用的能量,又稱為熵。

通過熱力學的兩個定律我們可以知道,宇宙能量總和是個常數,並且總的熵是不斷增加的。如果沒有外部能量輸入,封閉系統趨向越來越混亂,即熵越來越大;如果要讓一個系統變得更有序,必須有外部能量的輸入。

熵原理與維繫人體健康有何關係

玄妙的熵原理與維繫人體健康又有著什麼聯繫呢?其實,我們人體本身也是一個熱力學系統,生命活動依賴於物質和能量的耗散,按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在不斷增加;在人體中,熵是生命活動中能量轉化已經完成的程度,或能量不能再被生命活動利用的程度。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孤立的系統總是自發地向混亂度增大的方向變化,使得整個系統的熵值增大,這就是熵增原理。人體的健康也遵循這一定律,隨著人體的熵值不斷增加,人體也會由完整、有序、可控的健康狀態到散架、無序、失控的不健康(傷病和亞健康)狀態。由此,我們提出人體熵的概念,人體熵代表人體的健康程度:人體熵低代表健康程度高,人體熵高則代表健康程度低。

人體熵增到一定程度,身體就會表現出傷病、衰老甚至是死亡的結果。表現從疲乏、精力渙散、精神萎靡到容易受傷如走路崴腳、運動發生損傷,容易感冒;從先是身體某一處不適、酸脹乃至疼痛,一忍再忍然後連鎖反應,發展到腰酸背痛,直到最後身體要散架了;從發胖,變得油膩,到發生慢性病(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痛風、癌症)甚至癌症;也可以表現為心理問題如憂傷、沮喪、壓力等等。

想要避免這一系列的不良影響,就必須與熵增鬥爭,通過從外界獲取低熵物質,如陽光、氧氣、水和碳水化合物等等,以滿足正常生命活動和腦力活動需要,同時產生大量高熵物質如CO2、尿、汗及其他排洩物;使得機體系統的總熵變小於零,從而使生命機體處於協調、有序狀態,以維持生命和健康,或者延緩衰老。

控制人體熵增和/或增加負熵,是維護健康的底層邏輯

我們沒有辦法消除熵和混亂無序,但可以施加外力影響,來減少熵增帶來的負面影響。依靠更大的能量、物質或者信息輸入,壓制人體熵的累積;或者讓人體某些局部變得更有秩序,把混亂轉移到另一些領域。

1.能量輸入

醫生、康復治療師、心理師等的幫助,功能訓練教練的指導都屬於&34;,這些能量讓幫助用戶的身心變得更有序更健康。與此同時,這些健康工作者在幫助治療無序使其變得有序的過程中,耗費了巨大能量,使自己變得無序。所以這些健康工作者尤其要注意自我保健,多向高手學習、多看好書,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否則自身的身心健康堪憂。

2.外部物質輸入,增加負熵要素

陽光、新鮮空氣和營養均衡的食物都是自然界的低熵物質,建議每天最好能享受1-2小時的自然陽光照射,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要保證充足、天然、平衡的飲食模式。

3.信息輸入

信息輸入則包括了自身的持續學習、閱讀好書,不斷的輸入知識、信息,獲得自我提高;還要勇於走出舒適區,接受新鮮的事物,做到與時俱進;此外,尋求良好的導師來指點迷津,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指引;最後,還需要調節生物鐘讓身體與天地同步,與自然協調一致。

4.排除無序即正熵

積極參加運動,有利於提高代謝能力,加速排洩廢物,將人體的高熵物質轉移,來達到機體系統的熵總和小於零的效果。

5.儘量減少正熵的場景

不良的環境和習慣會加速人體的熵增,如空氣汙濁、陰暗、缺少陽光、營養不良、環境汙染、居住擁擠、氣候炎熱、吃進垃圾食品,需要做的是遠離這些高熵的場景,減少或避免加速熵增的行為。

6.增加有序即負熵場景

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一書中首先提出了負熵的概念,指出有機體是依賴負熵為生的。增加負熵場景對於維繫人體健康至關重要,我們能接觸到的負熵場景主要有這些:

進行功能訓練。科學的功能訓練,可以使人體達到骨骼、肌肉、神經等的平衡、秩序;身體各部分協調、符合生物力學特性,運轉順暢,減少能量洩漏;塑造良好體型增加性感、自信心以及別人的好感,易與周圍的人和環境和諧;增加神經系統控制力、感知力、通暢性;

提高靈性。培養感恩、慈悲、寬容等心靈境界。

保持心理平和,情緒穩定。承受能力強,與周圍的人和環境融洽、協調,清靜、快樂的生活、不為世俗事物所煩惱;消除、杜絕毀滅性情緒,如憤怒、極度的恐懼、嫉妒、憂慮、貪求、偏執。

中樞神經控制力強大(控制肉體,也控制精神世界),重視保護和訓練中樞神經。學習、訓練使中樞神經下意識即套路多,減少能耗;多元思維模型,能使人體具有迅速看清生活本質和目標的非凡洞察力;大腦算法清晰、簡潔(思維清晰),可以顯著提高效率、減少能量消耗;

提高精神狀態。樹立使命感,正能量,當事與願違時,能夠穩住陣腳;控制欲望的生長,過節約、樸素的生活,維持健康和體面生活的消費越少越好。

充分的休息。優質的睡眠能夠緩解疲憊,儲存能量,調節大腦和身體的功能。

減少碎片化時間。一段時間內不要處理太多事情,減少手機使用,避免產生依賴。

學會正確的呼吸方式錯誤的呼吸方式,會導致我們出現各種生理反應,例如頭痛、肌肉酸痛以及睡眠紊亂;正確的呼吸方式往往能夠讓人減輕心理壓力,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減輕疼痛感,而且效果遠比藥物和酒精好的多;

保護DNA。在人體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熵增需求時,身體內部的DNA起到決定性作用,以維持秩序、低熵狀態,減少DNA突變、癌基因失控、端粒酶變短,這些疾病和癌症的上遊事件。

與體內微生物和諧共生共處。適當補充益生菌類,對可能存在致病微生物進行科學的抑制,降低患病風險。

提出人體熵的概念,是站在自然的高度為人的健康管理和維護指明了正確的方向,這與老子&34;的智慧不謀而合。而只有懂得尊重人體熵增規律,積極的控制熵增,才可能獲得健康,反其道行之,則是自掘墳墓,當人體熵增到一定程度,傷病甚至癌症就會悄然而至。

相關焦點

  • 衰老、癌症與自由基
    在現代醫療條件下,衰老和癌症兩大難題仍然不能解決。
  • 熵理論會告訴我們答案
    面對物慾的誘惑和精神的紛擾,我們應該如何去掌控自己的人生?這可能是所有人心中都有的困惑。每一天,我們上班下班,吃飯睡覺,應付人際關係,面對家庭瑣事,早上起不了床,晚上也下不了線,我們每個人都在這樣的生活中迷失,我們想要擺脫這一切,卻似乎又無能為力,日復一日,我們仍然是早上起不了床,晚上也下不了線。
  • ——什麼是「熵」理論?
    這就是人類既渺小又偉大的地方,我們通過研究自然界的規律,找到和宇宙演化的共通性,來以小見大,洞悉宇宙的未來,所以要搞清楚宇宙是否會滅亡,就要提到一個重要的概念,"熵",熵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很難理解的東西,首先它的定義是,熵,是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一個系統越混亂,其熵就越大,叫做熵增,系統越是有序,熵就越小,叫做熵減,所以熵並不是一個具體的東西,而是一種混亂指數,是一種自然界的發展方向,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熵永遠隨著時間而增加,因為時間不可逆,所以熵也不可逆,熵是永遠增加或者說時間流動的方向,本質就是熵增加的方向,這就是熵增理論。
  • ——什麼是「熵」理論?
    這就是人類既渺小又偉大的地方,我們通過研究自然界的規律,找到和宇宙演化的共通性,來以小見大,洞悉宇宙的未來,所以要搞清楚宇宙是否會滅亡,就要提到一個重要的概念,&34;,熵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這就是熵增理論。
  • 從熵減理論思考如何提升學習能力
    012017年9月份,華為總裁辦發布了《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的內部學習郵件,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實際上,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陸續在多篇文章和講話中提到了「華為之熵」的概念。熵就是無效能量的一種度量方式。所以,任正非大力推崇自主創新,其實是對熵增的反制,也就是利用熵減,避免封閉的活動,避免封閉的自主創新,而是進行開放式學習創新。04那麼,如何利用熵減進行開放式學習創新呢?
  • 《熵減:華為活力之源》—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熵減》。熵是來源於物理科學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熵增定律。熵增表現為功能減弱直到逐漸喪失,而熵減表現為功能增強。熵的概念是貫穿任正非華為管理思想的精華。雖然華為是近兩三年才開始講熵,但成立30年來,華為的文化和制度一直都是符合熵理論的。
  • 熵理論讓我們走火入魔
    本文藉助熵理論所希望討論的東西,也是出自於此。(即該句之表意:物體內能的增加等於物體吸收的熱量和對物體所作的功的總和)2.熱量不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轉移到高溫物體。或者按照克勞修斯提出的新的熵概念,孤立系統內的熵將隨時間增加。對於一個經歷快速工業化陣痛的社會,特別是一個正在迎來資本主義自由市場轉型的社會,熱力學是一種極為有用的科學。
  • 盤點:從線粒體看衰老與癌症
    包括細胞信號傳導、代謝、自噬、衰老和腫瘤發生都與線粒體的質量和活性相關。最近,在Molecular Cell 和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這兩個Cell子刊中用專題特稿來強調了線粒體的獨特性以及線粒體與細胞眾多功能之間的聯繫。所以在生命科學領域,對線粒體的功能研究靶向人類衰老和癌症將會是一個非常熱門的領域。
  • 熵:傷腦筋的熵
    筆者未能找到胡剛復教授翻譯entropy的確切中文文獻記載。此外,筆者印象中德國物理學家名普朗克的對熱力學有貢獻的科學家就是Max Planck,雖然普朗克被認為是量子概念的創始人,但普朗克常數卻是研究熱力學的結果。筆者翻閱德國物理學會紀念普朗克誕辰150周年文集[4]和普朗克傳記[5],也未見提起1923年曾訪問中國一事。Entropy如何轉變成了中文的「熵」, 這一點還盼國內科學史家詳加考證。
  • 熵:傷腦筋的熵|賢說八道
    熵是比溫度更基本的物理量,對溫度無從定義的體系,熵一樣是可定義、可計算的。雖然歷史上是由熱力學第二定律導致了熵概念的引入,但熱力學的敘述卻可以從一開始就引入熵[6]。歷史的發展方向常常和自洽理論的結構不一致,這一點應該不難理解。
  • 熵理論讓我們走火入魔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些物理學家的課題是研究機械(比如蒸汽機)是如何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或者反過來,是如何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在研究中他們發現:效率存在著一個嚴格的極限;另外,機械所能達到的最佳狀態就是只浪費一小部分能量,並通過發熱的形式將其浪費掉。他們還觀察到如果某個系統一端熱、一端冷,那麼該系統的溫度最後會達到持平狀態。
  • 熵:傷腦筋的熵-虎嗅網
    其根據積分公式而來的漢譯有其歷史的合理性,但從根本上來說卻是錯誤的,似乎熵的定義或計算依賴溫度的存在。熵是比溫度更基本的物理量,對溫度無從定義的體系,熵一樣是可定義、可計算的。雖然歷史上是由熱力學第二定律導致了熵概念的引入,但熱力學的敘述卻可以從一開始就引入熵。歷史的發展方向常常和自洽理論的結構不一致,這一點應該不難理解。
  • 熱力學第二定律與熵(後話)
    在對熵增加原理的認知和理解過程中,人們提出了新的科學和理論和哲學論斷,為人類認識宇宙和自身提供了巨大的幫助。熱寂說使大爆炸理論重新受到重視。擁有哈勃紅移、3K背景輻射等天文觀測的支持,大爆炸理論被更多人接受。大爆炸理論下的宇宙模型中,宇宙沒有熱平衡態,熵是無限增加的,不會達到一個極大值。人們終於從百年熱寂的的夢魘中醒來,卻面對著比夢境更加不容樂觀的宇宙未來。
  • 熵理論:我們可以用它預測未來趨勢嗎?
    熵理論認為,最成功的企業是那些利用最新技術來消除這種混亂的企業,直到熵的力量釋放出下一批的機會 熵為創新創造了更大的表面積。了解並應用熵理論可以幫助你在混亂中發現並抓住機會。或者換種說法,因為它決定跟網絡釣魚玩打地鼠遊戲而不是更好地促進搜索,對話和創造,在駕馭網際網路所釋放的對話性熵方面,Twitter能力不足。 要想解釋這個理論需要寫很多篇文章,但是為了充實這個想法,我們會介紹熵理論是如何解釋這些東西的:包括聚合理論,兩個長期的行業趨勢,以及一個成功企業和一家失敗企業: 聚合。
  • 終於找到答案了!
    終於找到答案了!時間:2018-04-13 12:08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甲龍化石為啥大多是四腳朝天? 終於找到答案了! 甲龍看起來很奇怪,即使按照恐龍的標準來看也是如此:它們都是矮胖的,背部生有鎧甲,通常還有尾部的棍棒。
  • 幾乎支撐著科學的半壁江山的「熵」到底是什麼?深入討論熵理論
    最近,克勞德·香農把他的整個信息理論建立在熵的概念上。有了這麼多不同的領域和用途,難怪熵變得如此重要。我記得在本科學習期間,我遇到過幾個與熵相關的定義和方程,它們似乎都不相關。唯一共同的特徵似乎是隨機性。讓我們來看看熵是如何在這些領域中應用的。我們已經在熱力學的意義上討論了一點,但是我們可以更深入地討論。
  • 全球熵ETV 什麼是熵 解析entropy熵的概況 如何理解熵原理與熵增定律
    19世紀 中期德國的著名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克勞修斯在全世界第一個真正提出entropy熵的概念,克勞修斯是全球公認的熱力學理論奠基人,分子運動理論奠基者。熵是表徵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物理意義指複雜,無或者混亂的度量。2 如何理解熵原理與熵增定律?
  • 提"去熵假說"-永恆宇宙的理論基礎兼談循環宇宙or大彈簧理論
    這裡整理下內涵,並簡單總結:背景輻射的信息必定來自宇宙爆炸之初回到嚴肅一些的探討,宇宙永恆需要怎樣的理論基礎呢,先看我們知道的物質的守恆定律:質量守恆,動量守恆,能量守恆,其中質量和能量通過e=mc2的質能方程聯繫起來,不存在矛盾. 動量守恆在物理規律中也一直很堅強.
  • 為什麼隨著衰老出現的基因突變會導致癌症的發生?
    如果這些變化 - 我們稱之為突變 - 切斷控制細胞增殖和存活的系統,這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保護基因組近10%的癌症患有家族性成分。像BRCA1和TP53這樣的基因是最著名的癌症易感基因之一,它們都參與協調細胞對DNA損傷的反應。
  • 諾獎得主彭羅斯,我已經找到答案了
    按照這個學說,人們終於可以回答宇宙之前是什麼了,彭羅斯這位89歲的遲暮老人也再次向人們推薦這個理論,並言之鑿鑿地預言,宇宙微波背景上發現的6個霍金點,就是這個學說最好的證明。之後宇宙大爆炸及暴脹理論逐漸佔據科學界的主流,發展到今天已廣為人們所知,幾乎成為宇宙起源唯一的解釋了。但大爆炸之前宇宙究竟是什麼,卻像那個答案「42」一樣,讓所有人都極其不爽,難道我們真的就沒有權利去追究宇宙背著我們都幹了些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