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說,熵理論對整個科學來說是第一法則。不難想像,熵理論在科學領域具有桂冠級別的重要性,但熵理論遠不止是物理概念,它還包含一種普遍適用的世界觀。
在維護人體健康方面,熵理論同樣適用,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正確地看待自己、周圍的人和世界,使我們擁有清醒的頭腦、強健的體魄,遠離傷痛、疾病,延緩衰老,人生也會變得豁然開朗。
熵理論的內容來自於我們高中物理課本中的熱力學定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是守恆的,能量可以互相轉化,而不會消失。
熱力學第二定律:能量可以轉化,但是不能100%轉化,即在轉化過程中總是有一部分能量會被浪費掉。有效能量是可以被轉化、利用的能量,無效能量是無法再轉化、利用的能量,又稱為熵。
通過熱力學的兩個定律我們可以知道,宇宙能量總和是個常數,並且總的熵是不斷增加的。如果沒有外部能量輸入,封閉系統趨向越來越混亂,即熵越來越大;如果要讓一個系統變得更有序,必須有外部能量的輸入。
玄妙的熵原理與維繫人體健康又有著什麼聯繫呢?其實,我們人體本身也是一個熱力學系統,生命活動依賴於物質和能量的耗散,按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在不斷增加;在人體中,熵是生命活動中能量轉化已經完成的程度,或能量不能再被生命活動利用的程度。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孤立的系統總是自發地向混亂度增大的方向變化,使得整個系統的熵值增大,這就是熵增原理。人體的健康也遵循這一定律,隨著人體的熵值不斷增加,人體也會由完整、有序、可控的健康狀態到散架、無序、失控的不健康(傷病和亞健康)狀態。由此,我們提出人體熵的概念,人體熵代表人體的健康程度:人體熵低代表健康程度高,人體熵高則代表健康程度低。
人體熵增到一定程度,身體就會表現出傷病、衰老甚至是死亡的結果。表現從疲乏、精力渙散、精神萎靡到容易受傷如走路崴腳、運動發生損傷,容易感冒;從先是身體某一處不適、酸脹乃至疼痛,一忍再忍然後連鎖反應,發展到腰酸背痛,直到最後身體要散架了;從發胖,變得油膩,到發生慢性病(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痛風、癌症)甚至癌症;也可以表現為心理問題如憂傷、沮喪、壓力等等。
想要避免這一系列的不良影響,就必須與熵增鬥爭,通過從外界獲取低熵物質,如陽光、氧氣、水和碳水化合物等等,以滿足正常生命活動和腦力活動需要,同時產生大量高熵物質如CO2、尿、汗及其他排洩物;使得機體系統的總熵變小於零,從而使生命機體處於協調、有序狀態,以維持生命和健康,或者延緩衰老。
我們沒有辦法消除熵和混亂無序,但可以施加外力影響,來減少熵增帶來的負面影響。依靠更大的能量、物質或者信息輸入,壓制人體熵的累積;或者讓人體某些局部變得更有秩序,把混亂轉移到另一些領域。
1.能量輸入
醫生、康復治療師、心理師等的幫助,功能訓練教練的指導都屬於&34;,這些能量讓幫助用戶的身心變得更有序更健康。與此同時,這些健康工作者在幫助治療無序使其變得有序的過程中,耗費了巨大能量,使自己變得無序。所以這些健康工作者尤其要注意自我保健,多向高手學習、多看好書,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否則自身的身心健康堪憂。
2.外部物質輸入,增加負熵要素
陽光、新鮮空氣和營養均衡的食物都是自然界的低熵物質,建議每天最好能享受1-2小時的自然陽光照射,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要保證充足、天然、平衡的飲食模式。
3.信息輸入
信息輸入則包括了自身的持續學習、閱讀好書,不斷的輸入知識、信息,獲得自我提高;還要勇於走出舒適區,接受新鮮的事物,做到與時俱進;此外,尋求良好的導師來指點迷津,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指引;最後,還需要調節生物鐘讓身體與天地同步,與自然協調一致。
4.排除無序即正熵
積極參加運動,有利於提高代謝能力,加速排洩廢物,將人體的高熵物質轉移,來達到機體系統的熵總和小於零的效果。
5.儘量減少正熵的場景
不良的環境和習慣會加速人體的熵增,如空氣汙濁、陰暗、缺少陽光、營養不良、環境汙染、居住擁擠、氣候炎熱、吃進垃圾食品,需要做的是遠離這些高熵的場景,減少或避免加速熵增的行為。
6.增加有序即負熵場景
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一書中首先提出了負熵的概念,指出有機體是依賴負熵為生的。增加負熵場景對於維繫人體健康至關重要,我們能接觸到的負熵場景主要有這些:
進行功能訓練。科學的功能訓練,可以使人體達到骨骼、肌肉、神經等的平衡、秩序;身體各部分協調、符合生物力學特性,運轉順暢,減少能量洩漏;塑造良好體型增加性感、自信心以及別人的好感,易與周圍的人和環境和諧;增加神經系統控制力、感知力、通暢性;
提高靈性。培養感恩、慈悲、寬容等心靈境界。
保持心理平和,情緒穩定。承受能力強,與周圍的人和環境融洽、協調,清靜、快樂的生活、不為世俗事物所煩惱;消除、杜絕毀滅性情緒,如憤怒、極度的恐懼、嫉妒、憂慮、貪求、偏執。
中樞神經控制力強大(控制肉體,也控制精神世界),重視保護和訓練中樞神經。學習、訓練使中樞神經下意識即套路多,減少能耗;多元思維模型,能使人體具有迅速看清生活本質和目標的非凡洞察力;大腦算法清晰、簡潔(思維清晰),可以顯著提高效率、減少能量消耗;
提高精神狀態。樹立使命感,正能量,當事與願違時,能夠穩住陣腳;控制欲望的生長,過節約、樸素的生活,維持健康和體面生活的消費越少越好。
充分的休息。優質的睡眠能夠緩解疲憊,儲存能量,調節大腦和身體的功能。
減少碎片化時間。一段時間內不要處理太多事情,減少手機使用,避免產生依賴。
學會正確的呼吸方式。錯誤的呼吸方式,會導致我們出現各種生理反應,例如頭痛、肌肉酸痛以及睡眠紊亂;正確的呼吸方式往往能夠讓人減輕心理壓力,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減輕疼痛感,而且效果遠比藥物和酒精好的多;
保護DNA。在人體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熵增需求時,身體內部的DNA起到決定性作用,以維持秩序、低熵狀態,減少DNA突變、癌基因失控、端粒酶變短,這些疾病和癌症的上遊事件。
與體內微生物和諧共生共處。適當補充益生菌類,對可能存在致病微生物進行科學的抑制,降低患病風險。
提出人體熵的概念,是站在自然的高度為人的健康管理和維護指明了正確的方向,這與老子&34;的智慧不謀而合。而只有懂得尊重人體熵增規律,積極的控制熵增,才可能獲得健康,反其道行之,則是自掘墳墓,當人體熵增到一定程度,傷病甚至癌症就會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