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去熵假說"-永恆宇宙的理論基礎兼談循環宇宙or大彈簧理論

2020-11-06 雲智熵



因為彭羅斯獲得諾獎,他的其他觀點也被重新翻出來炒作一番, 其中一個是循環宇宙論. 網上很多帖子,這裡不再重複,較早的如這個"https://huanqiukexue.com/wap.php?action=article&id=22080" ,希望大家也可以先讀一下.

主要證據為,發現宇宙背景輻射中存在同心圓.

這裡整理下內涵,並簡單總結:

背景輻射的信息必定來自宇宙爆炸之初,因此可假定是上一代宇宙遺留. 同時這樣的同心圓很可能是上一代宇宙中的黑洞在宇宙收縮過程中碰撞造成的.

這個假設基本合理(除了不認同"碰撞",因為碰撞是不對稱的,很難產生同心圓)

本人很讚賞循環宇宙論,或者說大彈簧理論.其中一個原因是他提供了宇宙永恆的理論基礎,宇宙似乎可以永遠循環下去, 那麼我們作為小小的人類,自然就充滿了希望, 各種滅世理論失去了終極支持. 從人文角度非常棒. 但這個理由終究是牽強.

回到嚴肅一些的探討,宇宙永恆需要怎樣的理論基礎呢,先看我們知道的物質的守恆定律:

質量守恆,動量守恆,能量守恆,其中質量和能量通過e=mc2的質能方程聯繫起來,不存在矛盾. 動量守恆在物理規律中也一直很堅強.

如果按照這些物質守恆定律,宇宙可以一直存在,可以是循環形式,當然也可以是靜態宇宙(個人不讚賞") .收縮成一個靜止的奇點(假設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預言的點)反倒是較難自洽的. 這也是我欣賞循環宇宙理論的原因.

回到循環宇宙理論,循環可以是有限循環,可以是無限循環.

有限循環宇宙其實是能夠兼容現有理論的. 宇宙可以循環幾次,然後能量衰減(以某種形式損耗)最後死亡(靜止), 這真的就是我們能夠觀察到的現實世界裡的彈簧了. 這樣的有限循環宇宙論其實並不讓人驚奇. 我這裡想說的是無限循環宇宙,如果存在,需要什麼樣的理論.

這裡才回到標題裡的"去熵假說", 意思是無限循環宇宙必須要去除熵的概念.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有序世界最終向無序演化(在微觀世界裡,熵的定義是數學化的,這裡還是用較為通俗化的說法.) ,自然界裡的各種摩擦,碰撞等損耗就是這一過程的驅動力. 所以真實的彈簧不可能永遠振動下去(即使在真空裡,彈簧內部的變形也產生損耗)

所以要實現無限循環宇宙,需要去除熵的概念. 如果去除熵,那需要說出熵為什麼不是普適的,筆者曾經有過一個想法"宇宙收縮的過程中,應該是熵減的" 來自於一個樸素的思想實驗. 下面就陳述一下:

一個碗(或者鏡子)碎了,不可能復原,是我們對於熵的理解的一個常見的比喻. 那麼我們還是這個比喻,假設那個完整的碗就是宇宙爆炸之初(循環宇宙也可以兼容宇宙爆炸)的樣子, 那個碎了的碗就是宇宙現在的樣子. 那麼假設宇宙收縮的過程,我們會看到碎了的東西復原, 散開的團聚, 那不就是熵減了嗎?

這樣,宇宙收縮的時候,可以認為熵增不成立, 也就是說,熱力學第二定律,是我們在現有宇宙特定階段的一個假象,而不是必然.(暫時不展開討論思想實驗中不嚴謹的地方).

我一直以為這個想法只算是個人的一個朦朧的民科似的想法, 直到有一天看霍金的記錄片,大概的過程是, 他讓一個博士去認真的研究這個觀點,那個博士費了不少功夫,但仍然否定了這個觀點. 我已不記得是哪一期,知道的朋友可以提醒,我想再去回顧一下.

一方面,為曾與大師有過相同觀點高興,一方面又為這個結論懊惱.

但是,畢竟大師的行動能力有限,我也不認為那個博士的結論就會可信. 我仍然堅持宇宙如果收縮,熵是減少的.

最後總結個人觀點,宇宙如果無限循環也就是說大彈簧理論,那麼需要打破熱力學第二定律.而打破該定律的方向,應該是論證宇宙如果收縮,熵是減少的.

其實還有很多有有意義的關聯話題, 比如有熵的地方也就有時間. 這裡只想請大家一起從無限循環宇宙導致的永恆的角度思考一下:

永恆不存在嗎?

客觀事物必定會發生,發展,和滅亡?

微觀粒子衰變或變成了能量,算是滅亡了嗎?

數字1會滅亡嗎?

相關焦點

  • 宇宙大爆炸理論被衝擊!科學家:我們的宇宙正在「循環」
    如果沒有宇宙,人類也就不會出現,那宇宙又是怎麼出現的?可能你會說,宇宙的前身是一個「奇點」,它的主要特點是體積無限小、溫度無限大、密度無限大和時空曲率無限大,奇點在一次大爆炸之後,逐漸膨脹成了如今的宇宙,物質也從稀疏變得稠密。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科學界非常有影響力的一種宇宙起源假說。
  • 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輪迴,證據已找到。宇宙起源或改寫?
    彭羅斯從普朗克衛星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途中,找到了大概30個點。彭羅斯認為這30個點是黑洞蒸發之後留下的痕跡。由於黑洞蒸發理論是由霍金提出來的,因此這也被稱為霍金點。彭羅斯進一步設想,這種變換後看起來像「柱面」的時空結構可以一個一個地首尾相連,接成一長串平滑過渡的時空流形,並一直延續下去,從而回答了宇宙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他在這個理論中,沒有否定大爆炸是宇宙的開端。不過如果他的理論能成立,那將會顛覆標準宇宙模型,整個科學家將會真的迎來一場大爆炸!
  • 諾貝爾獎獲得者彭羅斯的循環宇宙理論及三種穿越時空的假說
    彭羅斯相信:宇宙是一個沒有終點的循環。在彭羅斯看來,古老的過去和遙遠的未來實際上是宇宙循環的同一個階段。當一個宇宙逐步收縮、走向終結、時空會重新回到原點(奇點),然後再「砰」的一聲,大爆炸重啟,重新開始膨脹與收縮。
  • 大爆炸誕生了宇宙?科學家提出「大反彈」理論,宇宙越來越年輕了
    他們認為,所謂的宇宙來自於一場大爆炸,其實很可能是來自於一場大反彈,簡單來說,就是宇宙是一個循環,在我們這個宇宙出現之前,曾經有一個一樣的宇宙存在。 宇宙也是如此,支持宇宙「大反彈」理論的科學家認為,上一個宇宙坍縮,因為某種特殊作用,從一個坍縮形成的點開始膨脹,最終變成今天的宇宙。
  • 202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彭羅斯的循環宇宙理論及三種穿越時空的假說
    2020年榮獲諾貝爾獎的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彭羅斯相信:宇宙是一個沒有終點的循環。 在彭羅斯看來,古老的過去和遙遠的未來實際上是宇宙循環的同一個階段。 當一個宇宙逐步收縮、走向終結、時空會重新回到原點(奇點),然後再「砰」的一聲,大爆炸重啟,重新開始膨脹與收縮。
  • 中加科學家提出宇宙起源新理論:不是"大爆炸"而是"大彈簧"?
    原標題:不是「大爆炸」而是「大彈簧」?當時,天文學家們利用一架設在南極、名為宇宙泛星系偏振背景成像二代(縮寫為BICEP2)的望遠鏡,成功探測到了宇宙原初引力波——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中產生的痕跡。   該發現一度被認為是物理學界的一個裡程碑,甚至有評論認為其有望摘取下一個諾貝爾獎,因為它為標準宇宙學中的「暴漲理論」夯實了基礎。
  • 宇宙起源或將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證據已找到
    最終,標準宇宙模型被提出來,如今這個模型被稱為Λ-CDM模型。於是,科學家就進一步提出,既然會發生大反彈,那可能宇宙就是在無窮無盡的「膨脹-收縮-大反彈」的循環中振蕩。彭羅斯從普朗克衛星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途中,找到了大概30個點。彭羅斯認為這30個點是黑洞蒸發之後留下的痕跡。由於黑洞蒸發理論是由霍金提出來的,因此這也被稱為霍金點。
  • 宇宙起源於大爆炸可能要改寫了?大反彈理論,已有新證據
    自從人類能用智慧武裝自己時,就未停止過對宇宙的思考。我們從哪裡來,我們的宇宙怎麼誕生的,它的未來又會怎麼樣?大爆炸、大坍縮、大反彈等等。各種理論似乎都有存在的理由。對於奇點如何產生的,產生之前又是什麼情況等,大爆炸理論又找不出強有力的支撐點。關於大反彈理論,自1922年以來就存在了。即,宇宙可能並非起源於一次大爆炸,而是一次大反彈。也就是說,宇宙可能並非源自一顆「奇點」,而是來自此前宇宙的塌縮反彈,這就有點像是被壓縮到極限的彈簧突然反彈。
  • 宇宙大爆炸理論被推翻,宇宙觀點過於科幻了吧
    我們在這個地球生活,按照整個宇宙來看,地球又是從何處而來。一直以來人類對宇宙都感到非常好奇,科學家們也是不斷在探索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科學們討論宇宙所得出的三種假說。一起來了解下吧!
  • 逆轉時空麥克斯韋妖,很可能就是熵增理論的終結,宇宙有自身規律
    逆轉時空麥克斯韋妖很可能是一切宇宙滅亡假說的天敵,因為這個神獸能夠給宇宙添加一個活動的機制,那就是周而復始的演化之中,宇宙不會出現所謂的覆滅,而是在這個演化的機制中永遠的存在下去,這不是一個假說而是科學家的理論之一。
  • 宇宙滅亡後會怎樣?——什麼是「熵」理論?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很難理解的東西,首先它的定義是,熵,是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一個系統越混亂,其熵就越大,叫做熵增,系統越是有序,熵就越小,叫做熵減,所以熵並不是一個具體的東西,而是一種混亂指數,是一種自然界的發展方向,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熵永遠隨著時間而增加,因為時間不可逆,所以熵也不可逆,熵是永遠增加或者說時間流動的方向,本質就是熵增加的方向,這就是熵增理論。
  • 宇宙滅亡後會怎樣?——什麼是「熵」理論?
    首先它的定義是,熵,是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一個系統越混亂,其熵就越大,叫做熵增,系統越是有序,熵就越小,叫做熵減,所以熵並不是一個具體的東西,而是一種混亂指數,是一種自然界的發展方向,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熵永遠隨著時間而增加,因為時間不可逆,所以熵也不可逆,熵是永遠增加或者說時間流動的方向,本質就是熵增加的方向
  • 萬物終有一死,宇宙也不例外,三種宇宙死亡理論
    按照我們的認知,沒有事物能夠永恆存在,這一理論被我們推至所有的一切,我們能夠接受地球終有一天會迎來終結,那麼問題來了,永恆的宇宙也會終結嗎?在討論宇宙會怎麼樣終結之前,宇宙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宇宙是靜止的,一直存在的。但實際上,宇宙是在不斷擴張的,也就是說宇宙之外還有許多額外的空間。
  • 諾獎解讀 | 起點亦是終點——彭羅斯的「循環宇宙」
    有人說,彭羅斯的諾獎也該與已逝的霍金同享,且容我們先不去判斷此種說法的正確與否,先來看看本文作者在2016年對於彭羅斯和他的「循環宇宙」的介紹。或許,你就能找到答案。但無論如何,為避免混淆,我們將它翻譯成循環宇宙說,不叫輪迴。
  • 諾貝爾獎得主表明,宇宙起源,大爆炸理論或將被改寫
    時至今日,大多數人依舊相信宇宙的起源來源於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然後進一步演化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但是,這一理論始終是作為假說,還無法被證實。 然而,羅傑爵士認為,早期宇宙的「死氣沉沉」的黑洞或「永恆」的黑洞現在是可以觀測到的,如果這是真的,這將證明霍金的理論是正確的。
  • 揭秘宇宙的終極科技理論,一文讀懂共形循環宇宙
    有一個很哲學的問題: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將這個我範圍擴大,轉變成我們存在的這個宇宙,它從哪裡來,而它又將去往何處?它到底誕生在何方,其「前世」又是什麼?這些看似撲朔迷離的問題,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羅傑·彭羅斯的共形循環宇宙學提出了一種解釋。
  • 一個已被證明的科學理論,暗示了宇宙在無限循環
    簡而言之,「熵」就是指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熵」越高其混亂程度就越高,熵增定律指出,在不被外界幹擾的情況下,一個孤立系統的「熵」總是會有增加的趨勢,直到其混亂程度達到最大。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我們將一滴墨水滴入一杯水中之後,這滴墨水就會漸漸地擴散,一直到這杯水全部變成同樣的顏色,該現象用熵增定律來解釋就是,這個系統中的「熵」一直在增加,最終達到最大。
  • 除了熱寂說以外,關於宇宙的最終命運還有什麼樣的假說呢?
    霍金在看了彭羅斯的論文後,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理論研究。他的研究進一步指出,彭羅斯定理也適合於整個宇宙。宇宙在引力作用下,最後也會坍縮為一個奇點。如果將時間反演,宇宙則是從奇點開始的。這也正是說明了宇宙來源於奇點最終又會收縮為一個奇點的理論。他為我們提供了宇宙最終結局的一種可能性。
  • 量子理論:宇宙誕生於虛無,但該理論為何在宇宙誕生前就已存在?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在其著作《大設計》寫到,量子理論最新的推算表明宇宙從不需要創始者。
  • 宇宙大爆炸理論被推翻?看看這些科學家是咋說的!
    我們在這個地球生活,按照整個宇宙來看,地球又是從何處而來。一直以來人類對宇宙都感到非常好奇,科學家們也是不斷在探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科學們討論宇宙所得出的三種假說。一起來了解下吧!長時間不停的膨脹情況下慢慢的就會誕生宇宙,這樣的假說可信屬於比較高的,目前關於引起爆炸的的原因沒有科學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