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終有一死,宇宙也不例外,三種宇宙死亡理論

2021-01-15 破殼科普社

按照我們的認知,沒有事物能夠永恆存在,這一理論被我們推至所有的一切,我們能夠接受地球終有一天會迎來終結,那麼問題來了,永恆的宇宙也會終結嗎?

在討論宇宙會怎麼樣終結之前,宇宙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

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宇宙是靜止的,一直存在的。

但實際上,宇宙是在不斷擴張的,也就是說宇宙之外還有許多額外的空間。

宇宙擴張理論在過去被各種模型所證明,比如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可觀測宇宙的大尺度結構等等。並且得出結論,宇宙的膨脹速度也在變快。

那麼宇宙的膨脹是怎麼樣的呢?

最早,根據人類對事物的理解,我們認為宇宙像是一個球,被人用力扔向天空,終有一天能量耗盡它就會掉下來。

實際上,宇宙這顆球在脫離手中的那一瞬間就在不停地向上飛去,並且越來越快。

愛因斯坦提出過一個新的概念,「暗能量」,隨後他自己認為這有些荒誕。直到後來,天文學家們認為這一概念是可行的。

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並不足以探知到暗能量的本質,我們只知道暗能量和暗物質充滿了宇宙的各個角落。

基於這些可行的理論,科學家們就得出了三種宇宙死亡的可能結局。

第一個:大撕裂,大約發生在500億年後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宇宙是不停擴張的,這就意味著每時每刻都有新的空間出現,於是宇宙內部星系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但是我們知道,重力會讓這些星系保持它們原有的樣子。

星系不斷隨著宇宙一起擴張,終有一天重力會抵抗不住擴張的影響,結果就會造成大撕裂。

在最開始,只是那些類似銀河系這樣的複雜結構會被拆散,它們內部的星球就會像彈珠一樣散落開。

接著大質量的星體,類似黑洞、中子星開始被撕裂,直到地球這樣的行星也開始無法靠重力保持原樣。

在最終,宇宙擴張的速度會達到光速,那時候,所有的原子也開始不受控制,它們沒有辦法再和其他粒子結合。

此時,宇宙只剩下數不清的粒子。

第二種:熱寂,單純考慮熱力學第二定律,理論尚不足

討論熱寂之前,先要知道「熵」這個概念。簡單來說,就是所有的系統最後會趨向熵的最高值,就像把熱水和冷水混合,一開始各處的水溫不同,很快水溫就會變成一樣的。

這一說法同樣適用於宇宙。當宇宙不斷擴張,最後這些所有的星雲會被黑暗所同化,迎來終結。熵最大,宇宙即結束。

第三種:大擠壓

假設暗能量和暗物質並沒有很多,那麼有一天重力會成為主導宇宙的力量。那個時候,宇宙的膨脹速度會慢下來。

但是這並不是一件好事,這同樣可能是宇宙滅亡的前兆。

當大擠壓開始發生時,所有的一切都會開始相互匯聚,黑洞會融合其他黑洞,形成一個足以毀滅一切的黑洞。

這一理論讓人感到非常興奮的一點是,宇宙經過大擠壓後會重新反彈,也就是宇宙一直在重複大爆炸和大擠壓。

我們生活的宇宙會就此消失,但是新的宇宙也會重新出現,就像是傳承一樣,也許新的宇宙也有一顆藍色星球孕育著和我們一樣的生物,做著和你我一樣的事情。

宇宙到底會以什麼樣的形式迎來終結?

答案是,我們只能通過現有的理論進行推測,或許在未來當新的理論被提出的時候,人們會有全新的看法。對於現在的我們,一切都是未知的,畢竟相比於宇宙,我們是那麼的渺小。

好了,本文就到此為止了,如果要細品,可以點擊收藏,如果想要持續看更多有趣的科普,請點擊關注——破殼科普社。

相關焦點

  • 於許成 | 宇宙萬物的終極理論(五)1
    研究結論:元素和原子是組成和構成宇宙萬物生命的基本生命體,元素周期律是宇宙萬物生命的周期律,是統一所有理論的終極理論;融合了東西方科學文化的「元素文化」,是全人類的共同科學文化,是人類科學文化的發展方向。
  • 宇宙萬物運行應該有四種狀態!但有三種,至今也很難被人接受……
    宇宙萬物運行應該有四種狀態。現在還有三種狀態,很難被人接受……牛頓的三大力學定律,克卜勒的行星運行三大定律,可謂是經典物理學的頂峰了。那時。人們彈冠相慶,整個宇宙的物質運動規律,似乎都被人們發現殆盡了。科學走到了盡頭。誰成想,「柳暗花明又一村」。愛因斯坦的「廣義想對論」,又把人們帶到了一個嶄新的天地。掉進了萬丈深淵。那「鍾慢尺縮」?那「彎曲的時空」?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 描述宇宙末日的三種理論,你看看這些理論是否有道理?
    描述宇宙末日的三種理論,你看看這些理論是否有道理,請說出你的理由。今天的科學教科書告訴我們,宇宙正在膨脹,但速度卻在減慢;此外,科學還告訴我們,我們的宇宙大部分是由原子組成的。但你信嗎?實際上,宇宙是由約68%的暗能量和27%的暗物質組成的,具體它們是什麼,我們也不明白。
  • 「質子之死」——尋求大一統理論的可能,探尋宇宙的本質
    這給人一種不完整的感覺。我們一定是忽略了什麼東西。有一些東西就在我們面前,只是我們沒有看到。標準模型標準模型中有6個夸克和6個輕子。這些代表了我們迄今為止發現的自然界最基本的粒子。現在還不清楚以後是否會發現更多的基本粒子。
  • 宇宙萬物皆有生死,大自然為何會有如此規律?專家給出了科學解釋
    宇宙全景圖,宇宙萬物包括有星系、恆星、行星、隕石、生命、植物、原子、分子、電子在我們的宇宙似乎存在各種各樣的規律,比如萬有引力定律、熱力學定律、自然選擇定律等,一切的規律讓宇宙看起來非常的「有秩序」,而在宇宙數量眾多的定律當中,影響最大的一個定律就是宇宙「萬物皆有生死」的定律,這個定律主宰這宇宙一切東西,小到一粒電子,大到整個宇宙
  • 「質子之死」——尋求大一統理論的可能,探尋宇宙的本質
    當一切都可以由3種粒子(夸克和電子)創造時,為什麼還會有另外9種似乎在我們的世界中沒有實際作用的粒子呢?這給人一種不完整的感覺。我們一定是忽略了什麼東西。有一些東西就在我們面前,只是我們沒有看到。在最初爆炸後的幾秒鐘內,宇宙是一個灼熱的火球,其能量難以想像,比我們現在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中的能量要高出幾千億倍。在這個能級上,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可以結合成一種電子核力。我們在地球上不可能複製這一過程。因此,我們需要尋求另一種方法來實現這三種力的統一,我們把目光轉移到了質子衰變上來。
  • 洞察萬物!調侃宇宙全景終極奧秘?
    只有物質存在,才有時間和空間。沒有物質,就沒有時空。所以宇宙物質沒到達的地方,根本就不存在空間。所以宇宙外面,什麼都沒有,沒有空間。即便是飛船往外飛,也是飛不出去的。因為。沒有空間,你往哪飛?光速,是一切物質速度的極限,只要是物質,那就絕對不可能超越光速。所謂的超光速,都是胡說八道。靠速度去宇宙遨遊,只是異想天開。
  • 古代的全息理論:宇宙中有一太極,萬物中各有一太極
    朱熹(1130-1200年)學問淵博,勤於寫作,給世人留下大量著作,僅語錄就有140卷之多。朱熹首次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編訂到一起,作《四書集注》,發掘和推廣儒家中表達性與天道最重要的篇章。
  • 世間萬物都是向死而生?宇宙會終結?看看熵增定律是如何解釋的
    生命都會走向死亡?時間無時無刻不在流逝著,同時也在不斷地改變著我們。但即便它如此長壽,也難逃死亡。在地球上,大約有130多萬種生物,在這上百萬種生物中,也都逃不過一個命運,那就是死亡。宇宙中沒有誰是可以永生的,因為生老病死是世間萬物的必經過程。
  • 世間萬物都是向死而生?宇宙會終結?看看熵增定律是如何解釋的
    生命都會走向死亡?時間無時無刻不在流逝著,同時也在不斷地改變著我們。至今為止,科學家發現的存活時間最長的動物是一個來自於冰島的北極圓蛤,它足足活了507歲。但即便它如此長壽,也難逃死亡。在地球上,大約有130多萬種生物,在這上百萬種生物中,也都逃不過一個命運,那就是死亡。
  • 萬物盡頭,宇宙的至暗時刻,會發生什麼
    ——《萬物盡頭(The End of Everything)》。《萬物盡頭》是美國理論天文學家凱蒂·馬克(Katie·Mack)所著,討論了宇宙滅亡之時的幾種可能的情景。在這種方式下,終結會安靜地發生,但也同樣令人恐懼,因為宇宙的膨脹可能永遠持續下去。馬克寫道,「就像長生不老,只有在你認真考慮之後,它才聽起來不錯。」而且,無休止的膨脹會產生一個被稱為「熱死」的狀態——貧瘠的宇宙在整個過程中達到了均勻的溫度。恆星將被燒盡,黑洞將消失,直到不存在有組織的結構。不再有有意義的事情發生,因為能量不再能夠從一個地方流到另一個地方。
  • 宇宙萬物皆有生死,為何會有這樣的規律?科學家給出了科學解釋
    我們人類生活在一個龐大的宇宙當中,宇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直徑高達930億光年,在這930億光年的空間裡面包含無數的物質,這些物質包括有星系、恆星、行星、隕石、生命、植物、原子、分子、電子......這些物質都在宇宙中「井然有序」的存在著。
  • 量子理論詳細解析:為什麼宇宙萬物皆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宇宙萬物,乍一看,仿佛彼此獨立,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種事物,在形態、顏色、大小、屬性等方面,也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別。正因為宇宙萬物各有各的「個性」,才能被我們輕而易舉地區分開來。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言: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或正是對此理的闡釋。或許,會有人不假思索地反問道:難道孿生兄弟姐妹也不相同嗎?
  • 量子理論研究者:潛意識是宇宙萬物發展演變的導師
    又過了一周,你逛商場無意間看到了一款新上市的越野自行車,左看右看喜愛至極。當你暗自估算自己的積蓄時,發現根本買不起,你不禁思忖道:好幾個月老闆都沒發獎金了,如果這個月底能夠發給我一個月的獎金,我就可以買下它了。誰知,出乎你意料的是,本月底老闆真的補發了獎金,而且是兩個月的。你欣喜若狂的同時好像明顯地意識到了什麼——怎麼最近我想什麼似乎就能實現什麼似的?
  • 宇宙之死,萬物重生;肉身之死,生命重生;人慾之死,心靈重生
    意識作為一種物質能量的存在,也是宇宙萬物的一部分。物質不滅,質能守恆,意識一旦發生就會在宇宙時空中轉換。看不見幽靈,是因它超光速。物質是粒子的存在,意識則是更的小粒子。肉體是原子分子的存在,意識和靈魂是量子玄子的存在;原子分子構成有的世界,量子玄子構成無的世界。
  • 宇宙大過濾器理論
    ,那就是宇宙大過濾器理論。該理論認為文明在發展過程中會遭遇無數的阻礙,當被篩選出局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一個文明滅亡了。這也解釋了為何宇宙看上去是一片死寂,只因高等文明可能都死光了。而未來人類將要面對的篩子也有這樣幾種。第一種,人工智慧包括霍金在內的不少物理學家認為:人工智慧或許是人類史上所犯最嚴重的錯誤。
  • 大爆炸理論可信嗎?宇宙萬物為何存在?天體為什麼不下沉?
    ①問大爆炸理論可不可信,實際上就是再問宇宙的起源方式是什麼?當然以目前的知識理論去講,無疑大爆炸理論是最佳者,就不談它的支持者佔比很高之外,就說從觀測數據的吻合程度上也是最好的。於是我們很自然的就會想到,如果在時間上進行反演,那麼宇宙就是呈現收縮相,在有限的過去,宇宙曾經是緻密的一點。並且我們現在的宇宙138億年的年齡,也是通過此學說得出來的。②宇宙萬物為何存在?這個問題無解,我們人本身就是宇宙的產物,我們又不是創造者,如何去得知宇宙呢?
  • 「萬物理論」是什麼?這個宇宙的終極答案
    那麼,何為「萬物理論」?這個詞指的是能把物理學所有領域納入其中的單一理論,它就是物理學界的聖杯。包括霍金在內的幾代物理學家已經為之傾盡畢生心血,可我們甚至都不知道這樣一個理論是否存在。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物理學史專家黑爾格·克拉格(Helge Kragh)則道出了更基本的問題:即便我們真的發現了合適的萬物理論,而且我們的心智也足以理解它,誰又能斷言一切就走到盡頭了呢?他認為,「我們無法就某一理論是否是終極理論作出任何斷言。」另一方面,我們現有的關於自然的理論,儘管難稱完美,對改變我們人類生活的那些技術和創新所起到的支撐作用,卻是意義非凡。
  • 宇宙大熱寂,萬物的終結
    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指出: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取熱使之完全轉化為有用的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人們發現在能量轉化的過程中會有一部分能量無法再被利用,隨著這樣的過程的積累,在宇宙這個大系統的混亂程度不斷增加,這就就是熵增的過程,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 平行宇宙與多世界理論,從量子自殺到量子永生
    對於未來的量子理論,就如玻爾對哥本哈根的解釋,使用不確定原理來說明被觀測物體無法保留其雙重性質,其只能在一種狀態下活動。1954年,一位名叫休·艾弗雷特的學生提出了一個與量子力學的流行模型不同的激進假設,他不相信觀測會導致量子物質停止多種形式的行為。他認為對量子物質的觀察在宇宙中造成了分裂。換句話說,宇宙複製自己來解釋所有的可能性,這些複製將獨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