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前是什麼?諾獎得主彭羅斯,我已經找到答案了

2020-10-11 徐德文科學頻道


宇宙之前是什麼?對這個問題的普遍回答是,宇宙大爆炸創生了時間和空間,既然時間都是在宇宙大爆炸後才誕生的,我們當然無從知道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

雖然這是一個因果律上無懈可擊的回答,但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滿意這個答案,就像亞當斯筆下泛維度種族不滿意宇宙第二強大的電腦深思花了750萬年才計算出來,關於宇宙、生命及一切的答案是「42」一樣。

共形循環宇宙

現在好了,隨著羅傑·彭羅斯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共形循環宇宙學又一次重見天日。按照這個學說,人們終於可以回答宇宙之前是什麼了,彭羅斯這位89歲的遲暮老人也再次向人們推薦這個理論,並言之鑿鑿地預言,宇宙微波背景上發現的6個霍金點,就是這個學說最好的證明。

宇宙必然起源於一個奇點,是彭羅斯和霍金在上世紀60年代一起證明的,這被稱為奇點定理。之後宇宙大爆炸及暴脹理論逐漸佔據科學界的主流,發展到今天已廣為人們所知,幾乎成為宇宙起源唯一的解釋了。但大爆炸之前宇宙究竟是什麼,卻像那個答案「42」一樣,讓所有人都極其不爽,難道我們真的就沒有權利去追究宇宙背著我們都幹了些什麼嗎?

彭羅斯不服氣,他利用共形映射將宇宙的開始和結局聯繫起來,認為宇宙的終結就是另一次大爆炸的開始,我們的宇宙就在這種大爆炸-膨脹-大爆炸-膨脹中無限循環,從而回答了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的問題:大爆炸之前,是另一個宇宙。

什麼是共形循環宇宙

我理解的彭羅斯的想法大概是這樣的,宇宙不斷膨脹,最終將導致宇宙中所有物質都變成稀釋的能量,宇宙中只剩下無處不在的黑洞。當宇宙微波背景溫度降到無限趨近於絕對零度時,這些黑洞的溫度將在某一時刻高於宇宙微波背景溫度,從而開始向宇宙微波背景釋放霍金輻射,黑洞變得越來越小,最後黑洞蒸發完畢,宇宙中只剩下純粹的能量。

在這個過程中,大爆炸時宇宙處於低熵狀態,隨著宇宙膨脹演化,宇宙的熵越來越大,到物質全部轉化成能量後,宇宙就達到了最高熵;黑洞蒸發開始從宇宙中移除熵,蒸發完畢後熵就被清零,這時候就開始了新一輪的宇宙大爆炸。

彭羅斯利用共形變換,一方面將體積無限小,密度溫度無限高的宇宙初始奇點狀態,變換成密度溫度體積都有限的時空,另一方面又將未來膨脹到無限大的宇宙時空,變換成尺度有限的時空,從而讓兩個宇宙的終點和起點可以平滑地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一串首尾相接的「宇宙串」,回答了我們因為時間中斷而無法回答的宇宙之前是什麼的問題。

這一連串的宇宙大爆炸,就相當於純能量(宇宙起點,上一個宇宙的終點)——能量和物質的混合態(宇宙膨脹狀態,低熵-高熵-低熵)——純能量(宇宙終點,下一個宇宙的起點)的循環,非常簡潔,我感覺還是挺優美的。

我很想找一個什麼現象來形容這個無限大到無限小的變換,不過摳破腦皮也想不出來,或許只能用一個哲學點的概念來說了,極大就是極小,或者否極泰來什麼的。

如何檢驗共形循環宇宙

然而,不論理論多美妙,終究是需要實踐來檢驗的,共形循環宇宙學理論的硬傷就是無法檢驗。彭羅斯在經過多年研究後,從宇宙微波背景中發現了至少6個霍金點,認為這些約有8個月亮直徑大小,略高於周圍溫度的圓形斑點,就是上一個宇宙中的超大質量黑洞蒸發後留下的斑痕,是在宇宙的早期膨脹中形成的。

不過很多科學家認為,很難將一個永恆的無限大的宇宙整合到下一個永恆的超級小宇宙中,而且該理論要求宇宙中所有粒子質量都要消失,變成純粹的能量,實在太難以想像了。這在科幻小說中已經表現出來了,要是誰從上一個宇宙中偷偷偷走了一些物質,下一個宇宙豈不是就沒有抓拿了?

另有科學家指出,科學家們多年來一直在仔細檢查宇宙微波背景,目前並未發現有什麼特別的熱點,所謂的霍金點並不存在。

看來彭羅斯雖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共形循環宇宙論要讓更多人信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使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還可以問下一個問題,這個共形循環宇宙當初又是怎麼來的呢?

近年來霍金輻射已經成為黑洞理論中的關鍵,越來越和宇宙的未來聯繫在一起,如果彭羅斯理論成立的話,霍金輻射就是關鍵中的關鍵了,霍金未能在有生之年獲得諾貝爾獎,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相關焦點

  • 宇宙大爆炸前是什麼?終於有人給出答案,看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觀
    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在接受電話採訪的時候再一次推廣了他的「循環宇宙說」,給出了「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的答案,接下來我們可以細緻地了解一下這個爭議很大的學說。目前的主流觀點宇宙的起源就是奇點大爆炸,知道了宇宙的起源問題就要探索宇宙的大結局,起初根據宇宙大爆炸假說,科學家認為宇宙在自身的引力塌陷作用下,應該是減速膨脹,最後速度為零再方向的加速收縮,這也就出現了宇宙大塌縮,最終宇宙會變成一個奇點,開始新一輪的爆炸。
  • 宇宙大爆炸前是什麼?諾獎得主彭羅斯,我已經找到答案了!
    雖然這是一個因果律上無懈可擊的回答,但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滿意這個答案,就像亞當斯筆下泛維度種族不滿意宇宙第二強大的電腦深思花了750萬年才計算出來,關於宇宙、生命及一切的答案是「42」一樣。共形循環宇宙現在好了,隨著羅傑·彭羅斯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共形循環宇宙學又一次重見天日。
  • 宇宙起源或將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有證據表明宇宙在循環
    諾獎得主彭羅斯:有證據表明宇宙在循環黑洞可能只是一個小黑點,但是卻擁有著無限大的吸力,它是宇宙中的一種天體也是科學家們爭先研究的焦點,就在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黑洞再次成為熱點話題,而我們今天所講述的頂級科學家阿彭羅斯對黑洞的講述更為驚奇,他也是今年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 宇宙起源將被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已找到證據
    黑洞是最近諾獎的熱點,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雷納·韋斯,巴裡·巴瑞斯和吉普·索恩,表彰他們發現了引力波,而2020年則是安德烈婭·M·吉茲、萊因哈德·根策爾和羅傑·彭羅斯,都是研究黑洞的頂尖科學家!
  • 詹姆斯韋伯望遠鏡:能證明諾獎得主彭羅斯的循環宇宙理論真假嗎?
    10月6日,天文界出了一件大事,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發表了一篇重磅級論文《Apparent evidence for Hawking points in the CMB Sky》(微波輻射中存在
  • 宇宙起源或將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證據已找到
    那這篇文章能說明什麼呢?「宇宙循環假說」要了解彭羅斯的假說,我們就得先搞清楚什麼是霍金點?彭羅斯從普朗克衛星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途中,找到了大概30個點。彭羅斯認為這30個點是黑洞蒸發之後留下的痕跡。由於黑洞蒸發理論是由霍金提出來的,因此這也被稱為霍金點。
  • 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輪迴,證據已找到。宇宙起源或改寫?
    2020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揭曉,一半的榮譽給了在黑洞研究中有卓越貢獻的彭羅斯,儘管已經89歲高齡,但是彭羅斯依然沒有停止科研,就在這兩天,他又發表了一篇論文《Apparent evidence for Hawking points in the CMB Sky★》,翻譯過來就是《微波輻射中存在霍金
  • 2020年諾獎彭羅斯:宇宙在循環並找到證據!宇宙起源被改寫?
    如果你之前沒有聽說過他的鼎鼎大名,那麼在他今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時候,你應該就聽聞了,據悉他現在89歲了,1965年更是證明了黑洞的存在。,再次成為一片混沌體,此後它將會再次發生爆炸,誕生新的宇宙,就這樣,反覆陷入循環之中,並且在這篇論文中,彭羅斯指出了上一個宇宙特徵的證據,發現了6個「霍金點」(直徑相當於8個月球直徑、溫度稍高的點)。
  • 諾獎得主彭羅斯提出宇宙循環理論:這些奇怪的星系就是證據
    對於宇宙的年齡最被公認的範圍是138億歲左右,宇宙空間也在誕生的時候開始膨脹,目前可觀測的宇宙範圍已經達到了930億光年,這也是科學界認為的宇宙直徑,科學家提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從大爆炸以後開始的,不過近些年在極遙遠的星系中發現了一些讓人不解的神秘黑洞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如果僅僅是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很簡單:霍金健在的時候,就應該獲得諾貝爾獎,雖然當時彭羅斯還沒得諾獎。 自1965年發表、1978年獲獎的宇宙背景輻射的發現以來,宇宙學的觀測工作已經得過好幾次諾獎,但是理論工作直到去年才第一次獲諾獎。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1990年代,彭羅斯封爵,但是霍金為了抗議英國政府將兩個科研經費管理機構合併,拒絕了封爵。霍金雖然已經去世,也繼續引起關注。 如果霍金健在,是否也能獲諾獎? 霍金生前一直未獲諾獎。人們普遍相信,這是因為他的理論沒有實驗或觀測的驗證。現在,既然彭羅斯因黑洞而獲諾獎,大家不禁好奇,如果霍金健在,是否也能獲諾獎?
  • ​吳忠超 | 從彭羅斯獲諾獎說起
    過不久,錢德拉塞卡因為坍縮星的研究獲得諾獎,學界認為這個獎來得太晚了——錢氏做出研究成果約50年後才得到,那時他已經73歲了。如今看來,還是比彭羅斯獲獎的89歲年輕多了。愛因斯坦於1921年獲獎是因光電效應的理論研究,而非相對論。錢德拉塞卡獲獎的坍縮星工作主要屬於天體物理方面。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獎!上任諾獎得主竟然這樣說……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彭羅斯的獲獎說明諾獎對理論性強的工作態度更友好了。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羅傑·彭羅斯是科學界的一個名人,也是奇人。他同時是娛樂數學家與具爭議性的哲學家。
  • 宇宙起源方式要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並找到了證據
    但彭羅斯認為,這樣的死寂的宇宙並不是結局,它還有起死回生的機會,這樣的宇宙又會經歷一次大坍縮,將時空、所有的能量聚集起來,又經歷一次大爆炸;這樣的大爆炸又開始誕生了一個新的宇宙。而我們宇宙正是來自於上一個宇宙的結束。在論文中,彭羅斯指出已經在微波背景輻射中找到了來自上一個宇宙特徵證據,6個直徑相當於8月球直徑、溫度稍高的點,這些點被稱為「霍金點」。
  • 宇宙起源方式要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並找到了證據
    在論文中,彭羅斯指出已經在微波背景輻射中找到了來自上一個宇宙特徵證據,6個直徑相當於8月球直徑、溫度稍高的點,這些點被稱為「霍金點」。為啥又跟霍金扯上了關係,因為這些點是黑洞增發完以後留下的印記,而黑洞會蒸發掉這一理論是由霍金提出的,也被稱為霍金輻射。
  • 諾獎解讀 | 起點亦是終點——彭羅斯的「循環宇宙」
    有人說,彭羅斯的諾獎也該與已逝的霍金同享,且容我們先不去判斷此種說法的正確與否,先來看看本文作者在2016年對於彭羅斯和他的「循環宇宙」的介紹。或許,你就能找到答案。比如說「大爆炸之前是什麼?」,答案是「上一個世代的結束」。而宇宙的未來呢,則將會誘發下一個大爆炸,並進入一個新的世代。彭羅斯的模型,看起來的確是將大爆炸宇宙賦予了一個世代交替、永恆循環的似穩態圖景,如圖1b所示的那樣,宇宙就這樣「循環」起來。
  • 宇宙是怎麼來的,它的歸宿又是如何?看諾獎得主彭羅斯的宇宙觀
    其實這三個問題也是宇宙學家們終生求索的三個問題,"宇宙是什麼"、"宇宙是怎麼來的"、"宇宙的歸宿如何"?在這之後,宇宙從極其炙熱和高密度的狀態持續膨脹,並逐漸變冷,直到今天。按照現在的天文觀測,宇宙不僅在膨脹,還在加速膨脹。201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頒給了發現宇宙加速膨脹的三位科學家。
  • 2017諾獎物理獎得主:發現引力波 一場40年的「打賭」
    2017諾獎物理獎兩位得主講述:  發現引力波  一場四十年的「打賭」  從去年開始位居《科學》《自然》雜誌年度十大科學發現榜首,到今年諾獎物理獎獲獎領域,被稱為「時空漣漪」的引力波由於證實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測,拓展了人類的科學知識邊界
  • 諾獎解讀|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
    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施鬱教授評價。據悉,彭羅斯也是娛樂數學家與具爭議性的哲學家。羅傑·彭羅斯是科學家理昂內·彭羅斯與瑪格麗特·雷瑟斯的兒子,為數學家奧利佛·彭羅斯與西洋棋大師強納森·彭羅斯的兄弟。
  • 新晉諾獎物理和化學獎得主在研究啥?他們的科普書透露了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僅有兩本詩集在中國出版,在國內儼然屬於「小眾」「冷門」。與之相對應的是,與文學相比更為曲高和寡的科學領域,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一推動」系列圖書卻一次押中6本新晉諾獎得主的作品,分別來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羅傑•彭羅斯和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詹妮弗·杜德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