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起源方式要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並找到了證據

2020-10-09 歆琳科普

羅傑·彭羅斯一位英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哲學家!如果你之前沒有聽說過他的大名,現在應該聽過了吧。

因為他剛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現年89歲的他,在1965年為證明黑洞存在而做出的傑出貢獻。

這位諾獎級別的科學家最近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發表了一篇論文《微波輻射中存在霍金點的明顯證據》,瞬間就成為了各大媒體的頭條。

除了人家現在成了紅人以外,主要是他的論文表示:我們的宇宙是在循環,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宇宙在大爆炸開始之前,還存在一個宇宙。

說的再直白一點,我們現在這個宇宙在加速膨脹。在遙遠的未來,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會衰變為純能量,包括宇宙中的黑洞也會通過霍金輻射衰變。

宇宙會變得除了存在能量以外空無一物,而且各處的溫度相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熱寂,這是我們的宇宙未來的命運。

但彭羅斯認為,這樣的死寂的宇宙並不是結局,它還有起死回生的機會,這樣的宇宙又會經歷一次大坍縮,將時空、所有的能量聚集起來,又經歷一次大爆炸;

這樣的大爆炸又開始誕生了一個新的宇宙。而我們宇宙正是來自於上一個宇宙的結束。

在論文中,彭羅斯指出已經在微波背景輻射中找到了來自上一個宇宙特徵證據,6個直徑相當於8月球直徑、溫度稍高的點,這些點被稱為「霍金點」。

為啥又跟霍金扯上了關係,因為這些點是黑洞增發完以後留下的印記,而黑洞會蒸發掉這一理論是由霍金提出的,也被稱為霍金輻射。

我們知道一個黑洞要想蒸發掉所需要的時間比我們宇宙的年齡要長很多,而且霍金輻射的溫度也非常低,比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還要低,因此就到了霍金輻射無法被觀測證實。

而彭羅斯在論文中指出,上一個宇宙中存在的黑洞蒸發完留下的印記可以被觀測到,這不僅可以證明好友霍金是對的,也可以證明它的循環宇宙說也是正確的。

這個想法相當的大膽、且具有爭議,跟我們現在主流的宇宙學理論相違背,而且也跟目前我們對宇宙未來的預測結論不符。

因此就成為了各大媒體的頭條,以及科學界議論的話題。

那麼彭羅斯的理論主要與哪些已經被認可的理論相違背呢?那麼彭羅斯的想法有多大的機率是正確的呢?

首先在彭羅斯的想法中依然有我們熟知的大爆炸理論,這一點沒有變,只是對宇宙的起源方式,也就是大爆炸那個炙熱、稠密狀態的來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認為它來自於以前已經存在,且已經死寂的宇宙。

就像上圖中的情形,一個宇宙誕生、然後擴張到死寂,然後再收縮,在經歷大爆炸,在誕生一個新宇宙,在這個宇宙中會留下上一個宇宙的印記,如霍金點,再經歷以上的循環...

彭羅斯的這個想法就取代了目前宇宙學理論中大爆炸之前宇宙的一個狀態:暴漲階段。

這個階段是1980年代由美國科學家,阿倫·古斯提出來的,主要是解決宇宙大爆炸狀態的來歷,以及大爆炸理論在當時無法解決的問題。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上世紀宇宙學最偉大的成就,是人類對宇宙起源第一次最為深刻的理解,它來源於我們發現了宇宙在膨脹,以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給我們塑造的時空觀。

這難免會讓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宇宙有一個起源,且在早期的宇宙溫度極高、密度極大!這樣的理論一開始並不被所有人接受,因為一個有起源的宇宙讓無神論者總是感覺心裡不舒服。

但是隨著我們更多證據的發現,大爆炸理論無疑成為了解釋宇宙最成功的理論。因為我們在上世紀的69年代,發現了充滿全天空的微波背景輻射,且它的能量譜跟黑體輻射完全一致。

這個發現跟大爆炸理論所預言的「原始火球」相一致。除此之外,我們通過對早期宇宙沒有被任何恆星汙染過的原始氣體雲進行觀測分析,得出了早期宇宙的元素組成以及比例。

這個發現也跟大爆炸理論提出的核合成相一致。因此大爆炸理論就成為了解釋宇宙最好的理論,並且被所有的科學家所接受。因為其他的所有理論都無法解釋以上的觀測和發現。

但是大爆炸理論也有它無法解釋的現象:

我們口中所說的充滿熱物質、高能輻射、且在膨脹的宇宙(熱大爆炸狀態),是怎麼來的?

如果現在的宇宙在膨脹,那麼過去的宇宙就無限小、密度無限大、溫度無限高,因此會誕生出一個我們無法理解的奇點,在一個溫度不受限制的宇宙,就會誕生出奇異粒子,如:磁單極子、大統一粒子,為什麼我們今天沒有在宇宙中發現這些粒子呢?

通過對微波背景輻射更為精確的測量,我們發現宇宙在各個方向上溫度都是大致相同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各項同性。要知道宇宙現在的尺度達到了數百億光年,且膨脹超過了光速,那麼這些區域在無法進行任何信息交流的情況下,是如何保證各處的溫度基本一致的?

我們通過對宇宙空間曲率的測量發現可觀測宇宙的曲率跟平坦的結構無法區分,為什麼宇宙是平坦的,而不是存在正曲率或者是負曲率?

以上的三個問題,分別被稱為高能粒子難疑、熱平衡難疑、平坦難疑!大爆炸理論本身對這些問題無法做出回答。

所以為了對大爆炸理論做出補充,因此就出現了暴漲理論。也就是在大爆炸之前宇宙存在一個沒有任何物質、空間中只有真空能量的指數膨脹階段。

一個指數膨脹的宇宙就解釋以上的所有問題,並且對宇宙的能量做出了限制,並非是無限高,所以一些奇異粒子不能產生、或者是量非常少,且指數膨脹的宇宙可以將他們稀釋到我們無法發現的程度。

一個指數膨脹的宇宙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宇宙的曲率拉伸到平坦的狀態,也許整個宇宙真的存在一些正曲率或者是負曲率,但在我們看來就是平坦的,這就跟我們站在地球上一樣,其實地球是球,但我們看到的地球是平的。

一個指數膨脹的宇宙也能將曾經存在聯繫、可以交換信息的空間,在很短的時間內拉伸到非常大的範圍,使得現在我們在地球上看來,各個方向上溫度都一樣,這是因為它們曾經交換過信息。

所以暴漲理論不僅對大爆炸理論做出了擴展,解釋了大爆炸理論無法解釋的問題,也預言了在微波輻射中存在的密度波動。這是由於真空能量的波動引起的,物質分布稍微的不均勻。

因此暴漲理論是一個完整且成熟的理論,已經被科學界所認可。

而彭羅斯最新發表的論文正是想要取代暴漲理論,這引起了很多科學家的懷疑、質疑。並不是科學家不接受新的理論,而是彭羅斯所認為的在微波背景輻射中發現的「上一個宇宙」存在的證據霍金點,在很多科學家看來並不可靠,它的數據分析有誤,且觀測結果沒有可重複性。

而且也有很多科學家給彭羅斯指出了這一點,但他就是堅持自己的想法,為什麼呢?

因為彭羅斯在近10年來,一直都不相信暴漲理論,不相信在大爆炸之前存在一個指數膨脹的宇宙,而他更相信一個循環的宇宙。

這套理論雖然很美,但是估計是錯誤的,這會給他的科學之路上留下瑕疵。

不過,我們也不能一棒子把人家敲死,因為在彭羅斯根據廣義相對論認為宇宙中存在黑洞的時候,就連愛因斯坦也不相信,認為黑洞只是數學上的把戲,而非物理現實。

但真實的情況是,彭羅斯是正確的。也許他這次也是正確!如果真的正確,那麼我們的宇宙學模型將會徹底的天翻地覆,我們的宇宙觀也將被徹底的刷新,一個循環的宇宙,一個從生到死再到生的宇宙,讓人覺得可怕。

相關焦點

  • 評「宇宙的起源方式要改寫?宇宙在循環並找到了證據」
    評「宇宙的起源方式要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並找到了證據」2020年10月24日彭羅斯和霍金的理論,遠不如一個中國人的理論更符合邏輯和宇宙的客觀存在。這個中國人的理論如果能像彭羅斯和霍金的理論那樣容易地成為世界公知的話,一定會讓更多的人信服的,一定會改變天體物理學的。。
  • 宇宙起源或將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有證據表明宇宙在循環
    導語:宇宙起源或將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有證據表明宇宙在循環問什麼會因為這個霍金點宇宙會實現再次循環呢?據科學數據表明,霍金點是一種表達宇宙微波輻射的一種漩渦狀的現象,而這一點也是解答彭羅斯觀點的關鍵所在,他利用普朗克衛星得到最為精確的輻射地圖,而在這些看起來極其相似的輻射中找到了三十個點。而這些點在彭羅斯看來則是黑洞膨脹到足夠大時然後縮成的奇點,也就是黑洞蒸發,著名科學家霍金也曾經提出過黑洞蒸發理論,所以被稱為霍金點。
  • 宇宙起源方式要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並找到了證據
    這位諾獎級別的科學家最近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發表了一篇論文《微波輻射中存在霍金點的明顯證據》,瞬間就成為了各大媒體的頭條。除了人家現在成了紅人以外,主要是他的論文表示:我們的宇宙是在循環,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宇宙在大爆炸開始之前,還存在一個宇宙。說的再直白一點,我們現在這個宇宙在加速膨脹。
  • 宇宙起源將被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已找到證據
    黑洞是最近諾獎的熱點,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雷納·韋斯,巴裡·巴瑞斯和吉普·索恩,表彰他們發現了引力波,而2020年則是安德烈婭·M·吉茲、萊因哈德·根策爾和羅傑·彭羅斯,都是研究黑洞的頂尖科學家!
  • 2020年諾獎彭羅斯:宇宙在循環並找到證據!宇宙起源被改寫?
    《微波輻射中存在霍金點的明顯證據》,大概內容就是:宇宙在循環,宇宙大爆炸之前,還存在另一個宇宙,也就是宇宙在加速膨脹,此後還會讓所有的物質變成能量體,宇宙的黑洞也會通過霍金輻射衰變證明。,再次成為一片混沌體,此後它將會再次發生爆炸,誕生新的宇宙,就這樣,反覆陷入循環之中,並且在這篇論文中,彭羅斯指出了上一個宇宙特徵的證據,發現了6個「霍金點」(直徑相當於8個月球直徑、溫度稍高的點)。
  • 宇宙起源或將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證據已找到
    宇宙是循環的?連續兩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天文學相關領域的研究者,上一次是宇宙學和行星天文學,而這回則是頒給了黑洞領域的相關研究者。「宇宙循環假說」要了解彭羅斯的假說,我們就得先搞清楚什麼是霍金點?彭羅斯從普朗克衛星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途中,找到了大概30個點。彭羅斯認為這30個點是黑洞蒸發之後留下的痕跡。由於黑洞蒸發理論是由霍金提出來的,因此這也被稱為霍金點。
  • 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輪迴,證據已找到。宇宙起源或改寫?
    彭羅斯從普朗克衛星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途中,找到了大概30個點。彭羅斯認為這30個點是黑洞蒸發之後留下的痕跡。由於黑洞蒸發理論是由霍金提出來的,因此這也被稱為霍金點。因為這種輻射由於整個黑洞未來的共形壓縮而極大地集中,導致一個點在交叉處進入我們當前的宇宙中。而彭羅斯發的這篇論文就是要證明霍金點的確存在,從而證明自己宇宙循環理論的正確性。
  • 諾獎得主彭羅斯提出宇宙循環理論:這些奇怪的星系就是證據
    對於宇宙的年齡最被公認的範圍是138億歲左右,宇宙空間也在誕生的時候開始膨脹,目前可觀測的宇宙範圍已經達到了930億光年,這也是科學界認為的宇宙直徑,科學家提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從大爆炸以後開始的,不過近些年在極遙遠的星系中發現了一些讓人不解的神秘黑洞
  • 宇宙起源被改寫,諾獎得主新觀點:宇宙不斷在循環
    地球是一個極大的球體,不過若是與宇宙相比,地球就是極小的了。宇宙極為廣茂,有著許許多多的天體並瀰漫著各種物質,地球的存在,只能說是宇宙中微小的一粒塵埃。可惜對於宇宙的起源,人類至今依然未能找到答案。經過現代天文的不斷觀測,也只能證明它處於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中。
  • 宇宙大爆炸前是什麼?終於有人給出答案,看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觀
    目前的主流觀點宇宙的起源就是奇點大爆炸,知道了宇宙的起源問題就要探索宇宙的大結局,起初根據宇宙大爆炸假說,科學家認為宇宙在自身的引力塌陷作用下,應該是減速膨脹,最後速度為零再方向的加速收縮,這也就出現了宇宙大塌縮,最終宇宙會變成一個奇點,開始新一輪的爆炸。
  • 詹姆斯韋伯望遠鏡:能證明諾獎得主彭羅斯的循環宇宙理論真假嗎?
    10月6日,天文界出了一件大事,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發表了一篇重磅級論文《Apparent evidence for Hawking points in the CMB Sky》(微波輻射中存在
  • 宇宙起源或被改寫,諾貝爾獎得主:宇宙在循環,證據已被發現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大家是否還記得2020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羅傑·彭羅斯不,他可是研究黑洞的頂尖科學家,最近他又發表了一篇重磅級論文,是說微波輻射中存在霍金點的明顯證據,而且他還得出驚人的結論,是宇宙經歷膨脹,但最終又會坍縮成奇點,再次通過大爆炸誕生新的宇宙,為什麼會得出如此驚人的觀點
  • 諾獎解讀 | 起點亦是終點——彭羅斯的「循環宇宙」
    有人說,彭羅斯的諾獎也該與已逝的霍金同享,且容我們先不去判斷此種說法的正確與否,先來看看本文作者在2016年對於彭羅斯和他的「循環宇宙」的介紹。或許,你就能找到答案。但無論如何,為避免混淆,我們將它翻譯成循環宇宙說,不叫輪迴。
  • 宇宙是怎麼來的,它的歸宿又是如何?看諾獎得主彭羅斯的宇宙觀
    之前佰思科學翻譯了一個彭羅斯關於宇宙的演講視頻,時間是2019年,彭羅斯以88歲的高齡全程站立演講,口齒伶俐,思路清晰,再活二三十年感覺都不是問題。彭老爺子近年來重點宣講的一個觀點,就是宇宙是循環的,他起名為Conformal Cyclic Cosmos,共形循環宇宙,簡稱CCC。
  • 宇宙大爆炸前是什麼?諾獎得主彭羅斯,我已經找到答案了
    之後宇宙大爆炸及暴脹理論逐漸佔據科學界的主流,發展到今天已廣為人們所知,幾乎成為宇宙起源唯一的解釋了。但大爆炸之前宇宙究竟是什麼,卻像那個答案「42」一樣,讓所有人都極其不爽,難道我們真的就沒有權利去追究宇宙背著我們都幹了些什麼嗎?
  • 宇宙大爆炸前是什麼?諾獎得主彭羅斯,我已經找到答案了!
    雖然這是一個因果律上無懈可擊的回答,但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滿意這個答案,就像亞當斯筆下泛維度種族不滿意宇宙第二強大的電腦深思花了750萬年才計算出來,關於宇宙、生命及一切的答案是「42」一樣。共形循環宇宙現在好了,隨著羅傑·彭羅斯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共形循環宇宙學又一次重見天日。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今年諾獎官方文件裡解釋,彭羅斯的獲獎成果就是這個奇點定理。 因此,按照諾獎傳統,霍金本來是有機會獲得諾獎的。」,認為如果霍金健在,顯然要因此分享這份諾獎。,但彭羅斯的獲獎是諾獎歷史上第一次授予至今沒有、將來也基本上沒有直接實驗或觀測驗證的理論發現。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 既然彭羅斯的獲獎成果就是奇點定理,所以人們聯想到 「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認為如果霍金健在,顯然要因此分享這份諾獎。 值得指出,「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 的英文是 Penrose-Hawking Singularity Theorems。
  • ​吳忠超 | 從彭羅斯獲諾獎說起
    過不久,錢德拉塞卡因為坍縮星的研究獲得諾獎,學界認為這個獎來得太晚了——錢氏做出研究成果約50年後才得到,那時他已經73歲了。如今看來,還是比彭羅斯獲獎的89歲年輕多了。愛因斯坦於1921年獲獎是因光電效應的理論研究,而非相對論。錢德拉塞卡獲獎的坍縮星工作主要屬於天體物理方面。
  • 諾貝爾獎得主表明,宇宙起源,大爆炸理論或將被改寫
    時至今日,大多數人依舊相信宇宙的起源來源於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然後進一步演化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但是,這一理論始終是作為假說,還無法被證實。 今天,一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爵士在接受奧地利記者採訪時卻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宇宙早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現在仍然可以觀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