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怎麼來的,它的歸宿又是如何?看諾獎得主彭羅斯的宇宙觀

2020-10-11 佰思科學

作者:佰思科學 |沈東旭 邱亞明


學校保安常問你的三個終極問題:"你是誰"、"你從哪來"、"你要去哪",具有高度的哲學抽象性。其實這三個問題也是宇宙學家們終生求索的三個問題,"宇宙是什麼"、"宇宙是怎麼來的"、"宇宙的歸宿如何"?

宇宙大爆炸

現代宇宙學的基礎是廣義相對論。一般認為,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的過程簡單介紹如下:


· 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到10-43秒之間,也就是大約1個普朗克時間,被稱作普朗克時期。在普朗克時期中,四種基本作用力,即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是四合一的。我們都知道,現代物理學只能把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統一在一起,還不能把引力整合進去,因此普朗克時期是現代物理學所無法解釋的。

· 普朗克時期之後到10-36秒之間,是大一統時期,這時候引力和其他三種作用力分離開來。

· 從10-36秒到10-32秒之間,宇宙經歷了一次暴漲,宇宙的尺度一下子增加了1026這麼多,體積上增加了1078。

· 暴漲理論非常的重要,否則無法解釋今天觀察到的宇宙如此的均勻--暴漲階段抹去了宇宙最早期的無序性,

· 暴漲階段結束,意味著大爆炸的結束。因此,宇宙大爆炸持續的時間僅僅為10-32秒。


在這之後,宇宙從極其炙熱和高密度的狀態持續膨脹,並逐漸變冷,直到今天。按照現在的天文觀測,宇宙不僅在膨脹,還在加速膨脹。201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頒給了發現宇宙加速膨脹的三位科學家。

宇宙發展過程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認可大爆炸理論,但它是目前最被廣泛接受的一種理論。我們基本上可以認為,大爆炸理論算是解決了"宇宙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那麼宇宙的終極未來又是怎樣的呢?

宇宙的三種結局


從空間的角度來說,宇宙的命運有三種。第一種是走向封閉,就是宇宙膨脹到一定程度之後,開始收縮,這種結果被稱作大擠壓,the big crunch。還有人認為,宇宙收縮回初始狀態,可能又會發生大爆炸,新的宇宙又開始了,被稱作大反彈,the big bounce。

宇宙大擠壓示意圖


第二種,宇宙在膨脹一段時間之後,逐漸停止膨脹,之後保持穩定。看起來似乎是個不錯的結局,好像宇宙可以永恆存在下去,但其實不會,因為所有物質都有它的壽命。


· 1014年後,不再產生新的恆星,宇宙中的恆星逐漸熄滅,走向死亡。

· 距離現在1040年之後,基於質子衰變的理論,宇宙中的質子都會衰變殆盡,宇宙中只留下黑洞和像電子那樣的輕子。

· 黑洞也是有壽命的。根據史蒂芬·霍金的理論,黑洞會輻射能量,叫做霍金輻射。到了10100年之後,大部分的黑洞蒸發完畢。10100就是10後面有100個零,被稱作googol。當年穀歌取名字的時候,就是用了這個大數的名稱。生活中我們碰不到這麼大的數,但是在宇宙學中,嗯,其實這麼大的的數也不算大,因為還有更大的。

· 最大的黑洞,在10150年之後,也蒸發完了,從此宇宙會進入黑暗時代。

· 黑暗時代宇宙中只剩下光子、電子等目前認為不會衰變的物質。


這種情況又被稱作熱寂,the heat death。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宇宙的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加,所有物質的溫度達到熱平衡,宇宙中無法維持運動和生命。總之,只要宇宙持續的時間足夠長,就會發生熱寂。

霍金輻射


第三種,宇宙持續加速膨脹。如果膨脹得太厲害,宇宙就要散架子了。星系與星系之間越拉越遠,甚至在可觀測宇宙中沒有其他任何形體,然後圍繞恆星旋轉的行星都會脫離軌道,最後原子都被撕裂摧毀。這就是所謂的大撕裂理論,the big rip,恐怕這是宇宙最慘烈的死亡方式。更有甚者,還有人計算出來,大撕裂會發生在500億年之後,感覺距離現在好近啊!

宇宙大撕裂動畫


總之,無論宇宙如何演化,最終都會死,不過是早死晚死的問題。因此,就算有一天人類實現了長生不老,還要考慮給宇宙延壽才有意義。看完宇宙的大結局,可能大家心情都不好了。這個問題我們先放一放,介紹一下羅傑·彭羅斯吧。

羅傑·彭羅斯


羅傑·彭羅斯是史蒂芬·霍金的老師和同事,出生於1931年,今年已經89歲了,剛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彭羅斯最重要的貢獻是跟霍金提出了一個關於黑洞的定理。佰思科學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對彭羅斯有過更詳細的介紹。彭羅斯獲獎是因為去年轟動一時的黑洞照片,證實了黑洞的存在,彭羅斯和霍金的貢獻終於得到了諾貝爾獎的認可,因為諾貝爾獎要求獲獎的理論必須被證實才可以頒發。遺憾的是霍金於2018年去世,沒能獲得這項榮譽。諾貝爾獎委員會急著給彭羅斯發獎,可能也是擔心這位89歲的老爺子別像霍金那樣駕鶴西去,連續錯過兩位大師就太遺憾了。

接受訪談的彭羅斯


擔心似乎有點多餘,儘管高齡,彭羅斯老爺子的身體非常好。他現在還到處做講演,宣揚自己的學術觀點。之前佰思科學翻譯了一個彭羅斯關於宇宙的演講視頻,時間是2019年,彭羅斯以88歲的高齡全程站立演講,口齒伶俐,思路清晰,再活二三十年感覺都不是問題。彭老爺子近年來重點宣講的一個觀點,就是宇宙是循環的,他起名為Conformal Cyclic Cosmos,共形循環宇宙,簡稱CCC。他在2005年提出CCC的想法,並在2010年出了一本書,叫做《時間循環》Cycles of Time,專門講這個問題。之後,他又與其他人一道,試圖證明這一觀點的正確性,同時也引起了很多爭議。

彭羅斯的書《時間循環》


首先,彭羅斯認為宇宙是循環發生的,不是一次性事件。他把每一個宇宙階段稱為Aeon,中文翻譯成宇宙世代。一個Aeon終了的時候會開啟新的Aeon,循環往復。循環宇宙論本身並不是新觀點。早在1930年代,愛因斯坦就認為,宇宙大爆炸之後,會發生大擠壓,最後宇宙再發生大爆炸,如此循環。但是大擠壓本身會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而且目前發現宇宙是加速膨脹的。

CCC宇宙模型


在CCC模型裡,彭羅斯通過所謂的共形變換,將宇宙從大爆炸之後的過程,映射到一個圓柱體上面,於是每一個宇宙世代都是筒狀結構,這樣前後的筒子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連在一起,如上圖所示。為了說明共形變換,彭羅斯使用了荷蘭畫家Escher的一張圖《天使與魔鬼》,當你從各個方向同時進行壓縮或者拉伸時,圖片上面每個微小角度都不會發生變化,這就是所謂的保角映射。


Escher名畫《天使與魔鬼》


說白了,彭羅斯用數學變換將宇宙從喇叭形映射成筒子形,除了一些學術上的好處,也能方便大家理解宇宙世代之間的連貫性。循環宇宙的概念其實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理解。無論大撕裂還是熱寂,宇宙最後都回到了它大爆炸開始時的狀態--一無所有,也就滿足了大爆炸再一次發生的條件,所以大爆炸在宇宙一切歸零之後,應該能再次發生。

彭羅斯的循環宇宙


假如彭羅斯只是提出這樣一種理論的話,他是無可指責的--一個想法而已,誰又能證實或者證偽呢?不過彭羅斯確實想證實CCC理論,結果使得他自己成了一個爭議性人物。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


彭羅斯認為,上一個Aeon的痕跡,能從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找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大爆炸理論的關鍵證據之一,簡單來說就是當年大爆炸的餘溫,在天空中還有2.7K左右的溫度。微波背景輻射發現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發現者也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CMB從太空中各個方向看去都非常均勻,差異不到十萬分之一。彭羅斯說,從那些微小的差異之中,能找到同心環,是過去宇宙世紀中的巨大黑洞留下的遺蹟。彭羅斯等人聲稱,能在天空中找到大約30個這樣的"霍金點"(Hawking point)。

彭羅斯聲稱的同心環


於是爭議就這樣產生了。大部分科學家不認可彭羅斯等人處理CMB數據的手法。彭羅斯的理論,並沒有獲得廣泛的認同。儘管如此,這並不意味類似於CCC這樣的循環宇宙理論不成立。既然宇宙能無中生有地發生大爆炸,為什麼以後不能再次發生大爆炸呢?有可能現在只是沒找到真正的證據而已。

彭羅斯


儘管沒人能看到宇宙的終點,但無論熱寂還是大撕裂,假如宇宙真的不能重頭再來的話,那是怎樣一種絕望!而循環宇宙的想法,大家是不是感覺到了一種人情味?好歹算是一種希望,就好像烈士墳前的小花或者小草那樣--或許下一個宇宙中大家還有再次聚首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宇宙起源或將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有證據表明宇宙在循環
    諾獎得主彭羅斯:有證據表明宇宙在循環黑洞可能只是一個小黑點,但是卻擁有著無限大的吸力,它是宇宙中的一種天體也是科學家們爭先研究的焦點,就在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黑洞再次成為熱點話題,而我們今天所講述的頂級科學家阿彭羅斯對黑洞的講述更為驚奇,他也是今年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 宇宙起源或將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證據已找到
    不僅如此,在接下來的宇宙學發展過程中,愛因斯坦被啪啪打臉,哈勃通過觀測發現了宇宙真的在發生膨脹。據說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愛因斯坦特別後悔,他認為這是它一生犯過最大的錯誤。這個模型的前身是宇宙大爆炸模型,之所以如今更名,主要是因為未來宇宙的演化主要是暗物質和暗能量來主導,只不過這兩種物質都是我們觀測不到。但是它們佔據了宇宙物質總量的大頭,已知的物質只有不到5%。
  • 宇宙大爆炸前是什麼?終於有人給出答案,看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觀
    上個世紀愛因斯坦在提出自己的廣義相對論之後,開始用它來研究宇宙的演化問題,最後通過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得出了一個動態宇宙的模型,這個結論已經完全違背了當時的主流思想這是一個反常識的結論,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向上拋出一個小球,在只受到引力作用的情況下,它的飛行過程應該是出手的瞬間速度最大,之後開始減速的上升直到速度為零,最後開始加速下降直到落地。但如果說這個小球減速一段時間後,突然加速飛出了地球,這個時候你會想這個小球一定是受到了「神秘的力量」。
  • 詹姆斯韋伯望遠鏡:能證明諾獎得主彭羅斯的循環宇宙理論真假嗎?
    10月6日,天文界出了一件大事,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發表了一篇重磅級論文《Apparent evidence for Hawking points in the CMB Sky》(微波輻射中存在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獎!上任諾獎得主竟然這樣說……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比如史瓦西得到了黑洞的一個解,告訴世人宇宙中可能存在這種詭異的天體,卻沒說它從何而來,而彭羅斯則計算出黑洞是如何形成的,證明了它是廣義相對論的必然結果之一,並且,所有物質包括光都會指向一個中心,即奇點。這就是彭羅斯最大的貢獻。」事實上,對於黑洞,彭羅斯還作出了很多貢獻。
  • 宇宙起源將被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已找到證據
    黑洞是最近諾獎的熱點,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雷納·韋斯,巴裡·巴瑞斯和吉普·索恩,表彰他們發現了引力波,而2020年則是安德烈婭·M·吉茲、萊因哈德·根策爾和羅傑·彭羅斯,都是研究黑洞的頂尖科學家!
  • 諾獎得主彭羅斯提出宇宙循環理論:這些奇怪的星系就是證據
    ,因為從它們形成的年齡看起來居然比宇宙的年齡還要老,2020年的諾獎得主彭羅斯對於這種不合理的現象提出了他的觀點:宇宙在循環。羅傑·彭羅斯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證明了黑洞存在,彭羅斯發表了一篇名為
  • ​吳忠超 | 從彭羅斯獲諾獎說起
    即便在已被深耕過的狹義相對論領域,他也曾發現彭羅斯—特雷爾旋轉(即以近光速橫向運動的物體,在視覺上似乎發生一個旋轉)。他還是一名哲學家,用物理學的觀點來研究意識,堅持量子理論中的波函數坍縮是可以被實證的。他的宇宙學圖景是「共形循環宇宙學」。他認為從現在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找到了上一循環的引力波帶來的痕跡。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但是以前,獲諾獎的理論工作都直接解決了實驗中的問題,或者預言了實驗現象。 量子力學是極為重大、極為基礎的理論,或者說理論的理論。但是它在建立過程中,也不斷地直接解釋和預言了很多實驗,大量的實驗非用它解釋不可。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如果僅僅是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很簡單:霍金健在的時候,就應該獲得諾貝爾獎,雖然當時彭羅斯還沒得諾獎。 考察諾貝爾物理學獎自創立以來的情況,可以看到它的傳統風格。它所授予的理論工作,都與實驗有密切、具體和直接的關係。比如,有一個或多個實驗非用這個理論解釋不可,或者這個重要理論預言了某個現象,被實驗證實。
  • 諾獎解讀|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
    比如史瓦西得到了黑洞的一個解,告訴世人宇宙中可能存在這種詭異的天體,卻沒說它從何而來,而彭羅斯則計算出黑洞是如何形成的,證明了它是廣義相對論的必然結果之一,並且,所有物質包括光都會指向一個中心,即奇點。這就是彭羅斯最大的貢獻。」事實上,對於黑洞,彭羅斯還作出了很多貢獻。
  • 宇宙起源方式要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並找到了證據
    那麼彭羅斯的理論主要與哪些已經被認可的理論相違背呢?那麼彭羅斯的想法有多大的機率是正確的呢?首先在彭羅斯的想法中依然有我們熟知的大爆炸理論,這一點沒有變,只是對宇宙的起源方式,也就是大爆炸那個炙熱、稠密狀態的來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認為它來自於以前已經存在,且已經死寂的宇宙。
  • 宇宙起源方式要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並找到了證據
    宇宙會變得除了存在能量以外空無一物,而且各處的溫度相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熱寂,這是我們的宇宙未來的命運。但彭羅斯認為,這樣的死寂的宇宙並不是結局,它還有起死回生的機會,這樣的宇宙又會經歷一次大坍縮,將時空、所有的能量聚集起來,又經歷一次大爆炸;這樣的大爆炸又開始誕生了一個新的宇宙。而我們宇宙正是來自於上一個宇宙的結束。
  • 諾獎解讀|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預言」黑洞得獎
    比如史瓦西得到了黑洞的一個解,告訴世人宇宙中可能存在這種詭異的天體,卻沒說它從何而來,而彭羅斯則計算出黑洞是如何形成的,證明了它是廣義相對論的必然結果之一,並且,所有物質包括光都會指向一個中心,即奇點。這就是彭羅斯最大的貢獻。」事實上,對於黑洞,彭羅斯還作出了很多貢獻。
  • 諾獎得主彭羅斯談:數學規律的精度如何?是發現還是發明?
    記者:羅傑您好,數學讓我一生都著迷,很高興來到這裡與您討論數學的兩個基本問題。例如,有一個計算描述它的磁矩,電子的行為就像小磁鐵,磁鐵的磁矩強度可以用其它參數來描述並進行計算,從而獲得費曼的很好描述的準確性,費曼說這是可以的,其精確度相當於描述紐約和洛杉磯之間的距離的精度小於人發的厚度,所以這很準確。  記者:令人難以置信,它描述了關於電子和膠子組成的原子的微觀結構。
  • 2020年諾獎彭羅斯:宇宙在循環並找到證據!宇宙起源被改寫?
    如果你之前沒有聽說過他的鼎鼎大名,那麼在他今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時候,你應該就聽聞了,據悉他現在89歲了,1965年更是證明了黑洞的存在。於是這位諾記級別的科學家發表的論為也瞬間登上了熱搜,再次成為一片混沌體,此後它將會再次發生爆炸,誕生新的宇宙,就這樣,反覆陷入循環之中,並且在這篇論文中,彭羅斯指出了上一個宇宙特徵的證據,發現了6個「霍金點」(直徑相當於8個月球直徑、溫度稍高的點)。
  • 諾獎解讀 | 起點亦是終點——彭羅斯的「循環宇宙」
    有人說,彭羅斯的諾獎也該與已逝的霍金同享,且容我們先不去判斷此種說法的正確與否,先來看看本文作者在2016年對於彭羅斯和他的「循環宇宙」的介紹。或許,你就能找到答案。但無論如何,為避免混淆,我們將它翻譯成循環宇宙說,不叫輪迴。
  • 物理諾獎?天文諾獎
    這次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頒獎決定可謂又一次「打臉」了物理諾獎在凝聚態-天體物理-粒子物理-光學中循環的不成文的規定,也同時使得之前的大量預測紛紛翻車。掐指一算,近四年內物理諾獎有三次都頒給了天文領域的發現,也難怪大家紛紛高呼物理諾獎改名天文諾獎。接下來就跟著牧夫一起揭開今年天文諾獎的真面紗吧。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預言」黑洞...
    比如史瓦西得到了黑洞的一個解,告訴世人宇宙中可能存在這種詭異的天體,卻沒說它從何而來,而彭羅斯則計算出黑洞是如何形成的,證明了它是廣義相對論的必然結果之一,並且,所有物質包括光都會指向一個中心,即奇點。這就是彭羅斯最大的貢獻。」 事實上,對於黑洞,彭羅斯還作出了很多貢獻。
  • 諾獎得主彭羅斯採訪記錄:談論他的量子意識物理學
    也許有的不太了解,彭羅斯在很大程度上還開創了意識的量子物理學(Quantum Physics of Consciousness),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彭羅斯的量子意識理論。這一理論主要體現在他與神經學家斯圖爾特·哈梅羅夫所提出的著名的微管理論,以及他所出的幾本名著上,包括《皇帝新腦》、《意識的陰影》、《龐大、渺小、及人類意識》、《接近真實:宇宙法則導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