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前是什麼?終於有人給出答案,看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觀

2020-10-11 科學黑洞

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三位科學家,雷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共享一半的獎金,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獨享另外一半的獎金,鼓勵他們在研究黑洞領域作出的傑出貢獻。

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在接受電話採訪的時候再一次推廣了他的「循環宇宙說」,給出了「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的答案,接下來我們可以細緻地了解一下這個爭議很大的學說。

上個世紀愛因斯坦在提出自己的廣義相對論之後,開始用它來研究宇宙的演化問題,最後通過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得出了一個動態宇宙的模型,這個結論已經完全違背了當時的主流思想「靜態宇宙模型」。

沒有辦法愛因斯塔只能在自己的場方程中加上了宇宙學常字,讓宇宙重歸平穩。隨著發展天文學家哈勃橫空出世,他觀測到了星系的紅移現象,發現距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退行的速度速度越快,這也就是後來的「哈勃定律」。

愛因斯坦聽說這個消息後曾親自的來到哈勃工作的天文臺觀測紅移現象,回去後非常後悔,並且稱「宇宙常數」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宇宙是在膨脹的。

宇宙既然是膨脹的,如果追溯宇宙的歷史必然有一個起點,再後來宇宙背景微波輻射的發現,也確定了宇宙的起源問題,宇宙誕生於138.2億年的熾熱「奇點」,這個「點」質量無限大又無限緻密。

目前的主流觀點宇宙的起源就是奇點大爆炸,知道了宇宙的起源問題就要探索宇宙的大結局,起初根據宇宙大爆炸假說,科學家認為宇宙在自身的引力塌陷作用下,應該是減速膨脹,最後速度為零再方向的加速收縮,這也就出現了宇宙大塌縮,最終宇宙會變成一個奇點,開始新一輪的爆炸。

但是結果並沒有那麼簡單,上個世紀末兩個天文學家團隊共同開始觀測計算宇宙的膨脹速度問題,主要是通過觀測「Ia型超新星爆炸」,過程不細說了,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宇宙經過一段時間的減速膨脹後,目前已經開始加速膨脹。

這是一個反常識的結論,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向上拋出一個小球,在只受到引力作用的情況下,它的飛行過程應該是出手的瞬間速度最大,之後開始減速的上升直到速度為零,最後開始加速下降直到落地。但如果說這個小球減速一段時間後,突然加速飛出了地球,這個時候你會想這個小球一定是受到了「神秘的力量」。

科學家把這個神秘的力量,稱之為暗能量,它們在宇宙中廣泛的存在並且表現出和引力相反的作用效果。那麼隨著宇宙的加速膨脹,最終面臨的就是「大撕裂」,一切天體甚至是粒子都會被這加速膨脹給撕裂,宇宙最後會進入熱寂地狀態。

主流科學對於宇宙的起源和終結到此就為止了,但是諾獎得主彭羅斯並不這樣認為,他在幾年前提出了自己的「循環宇宙說」,不僅僅說明了宇宙起源之前的情形,也說明了宇宙終結之後的樣子。那就是沒有所謂的起點和終點,宇宙是循環發展的,宇宙大爆炸之前是另外宇宙的終結,而宇宙的終結之後會有新的宇宙大爆炸開始。

彭羅斯甚至還給出了證據,他聲稱自己在宇宙微波背景中發現了6個「霍金點」,這些「霍金點」每個都有8倍滿月直徑那麼大,彭羅斯認為這些「霍金點」就是上一個宇宙演化到生命的盡頭,在熱寂狀態下黑洞經過漫長時間的輻射後留下來的圓形斑點。

因為按照霍金尚未證實的「霍金輻射」觀點,一個黑洞的蒸發消失需要漫長的時間,甚至要遠遠超過目前宇宙的年齡,因此說這些「霍金點」的發現,也說明了它們是來自於宇宙大爆炸之前。

當然對於彭羅斯的這個「循環宇宙說」一直都沒有得到科學界的重視和關注,只不過經常會出現在各大新聞媒體頭版上,這也不是彭羅斯第一次「推廣」自己的這個假說,只不過接著諾獎的這個東風,這次的「推廣」結果更好一些。

他的「循環宇宙說」很難讓人接受的一點是,宇宙終結後那個空間無限大、密度無限小的狀態,到熾熱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熾熱奇點的轉化。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宇宙大爆炸前是什麼?諾獎得主彭羅斯,我已經找到答案了!
    雖然這是一個因果律上無懈可擊的回答,但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滿意這個答案,就像亞當斯筆下泛維度種族不滿意宇宙第二強大的電腦深思花了750萬年才計算出來,關於宇宙、生命及一切的答案是「42」一樣。共形循環宇宙現在好了,隨著羅傑·彭羅斯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共形循環宇宙學又一次重見天日。
  • 宇宙大爆炸前是什麼?諾獎得主彭羅斯,我已經找到答案了
    按照這個學說,人們終於可以回答宇宙之前是什麼了,彭羅斯這位89歲的遲暮老人也再次向人們推薦這個理論,並言之鑿鑿地預言,宇宙微波背景上發現的6個霍金點,就是這個學說最好的證明。之後宇宙大爆炸及暴脹理論逐漸佔據科學界的主流,發展到今天已廣為人們所知,幾乎成為宇宙起源唯一的解釋了。但大爆炸之前宇宙究竟是什麼,卻像那個答案「42」一樣,讓所有人都極其不爽,難道我們真的就沒有權利去追究宇宙背著我們都幹了些什麼嗎?
  • 詹姆斯韋伯望遠鏡:能證明諾獎得主彭羅斯的循環宇宙理論真假嗎?
    10月6日,天文界出了一件大事,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發表了一篇重磅級論文《Apparent evidence for Hawking points in the CMB Sky》(微波輻射中存在
  • 宇宙起源或將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有證據表明宇宙在循環
    諾獎得主彭羅斯:有證據表明宇宙在循環黑洞可能只是一個小黑點,但是卻擁有著無限大的吸力,它是宇宙中的一種天體也是科學家們爭先研究的焦點,就在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黑洞再次成為熱點話題,而我們今天所講述的頂級科學家阿彭羅斯對黑洞的講述更為驚奇,他也是今年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 宇宙起源將被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已找到證據
    黑洞是最近諾獎的熱點,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雷納·韋斯,巴裡·巴瑞斯和吉普·索恩,表彰他們發現了引力波,而2020年則是安德烈婭·M·吉茲、萊因哈德·根策爾和羅傑·彭羅斯,都是研究黑洞的頂尖科學家!
  • 宇宙起源或將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證據已找到
    那這篇文章能說明什麼呢?總的來說,宇宙的死亡分兩大類,一類是熱死亡,一類是冷死亡。所謂的熱死亡,說的是未來宇宙可能膨脹到一定程度後,會再收縮回去,這也就是大擠壓。「宇宙循環假說」要了解彭羅斯的假說,我們就得先搞清楚什麼是霍金點?
  • 宇宙是怎麼來的,它的歸宿又是如何?看諾獎得主彭羅斯的宇宙觀
    其實這三個問題也是宇宙學家們終生求索的三個問題,"宇宙是什麼"、"宇宙是怎麼來的"、"宇宙的歸宿如何"?在這之後,宇宙從極其炙熱和高密度的狀態持續膨脹,並逐漸變冷,直到今天。按照現在的天文觀測,宇宙不僅在膨脹,還在加速膨脹。201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頒給了發現宇宙加速膨脹的三位科學家。
  • 諾獎得主彭羅斯提出宇宙循環理論:這些奇怪的星系就是證據
    ,因為從它們形成的年齡看起來居然比宇宙的年齡還要老,2020年的諾獎得主彭羅斯對於這種不合理的現象提出了他的觀點:宇宙在循環。羅傑·彭羅斯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證明了黑洞存在,彭羅斯發表了一篇名為
  • 2020年諾獎彭羅斯:宇宙在循環並找到證據!宇宙起源被改寫?
    如果你之前沒有聽說過他的鼎鼎大名,那麼在他今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時候,你應該就聽聞了,據悉他現在89歲了,1965年更是證明了黑洞的存在。,再次成為一片混沌體,此後它將會再次發生爆炸,誕生新的宇宙,就這樣,反覆陷入循環之中,並且在這篇論文中,彭羅斯指出了上一個宇宙特徵的證據,發現了6個「霍金點」(直徑相當於8個月球直徑、溫度稍高的點)。
  • 諾獎解讀 | 起點亦是終點——彭羅斯的「循環宇宙」
    有人說,彭羅斯的諾獎也該與已逝的霍金同享,且容我們先不去判斷此種說法的正確與否,先來看看本文作者在2016年對於彭羅斯和他的「循環宇宙」的介紹。或許,你就能找到答案。比如說「大爆炸之前是什麼?」,答案是「上一個世代的結束」。而宇宙的未來呢,則將會誘發下一個大爆炸,並進入一個新的世代。彭羅斯的模型,看起來的確是將大爆炸宇宙賦予了一個世代交替、永恆循環的似穩態圖景,如圖1b所示的那樣,宇宙就這樣「循環」起來。
  • 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輪迴,證據已找到。宇宙起源或改寫?
    2020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揭曉,一半的榮譽給了在黑洞研究中有卓越貢獻的彭羅斯,儘管已經89歲高齡,但是彭羅斯依然沒有停止科研,就在這兩天,他又發表了一篇論文《Apparent evidence for Hawking points in the CMB Sky★》,翻譯過來就是《微波輻射中存在霍金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獎!上任諾獎得主竟然這樣說……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彭羅斯的獲獎說明諾獎對理論性強的工作態度更友好了。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羅傑·彭羅斯是科學界的一個名人,也是奇人。他同時是娛樂數學家與具爭議性的哲學家。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如果僅僅是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很簡單:霍金健在的時候,就應該獲得諾貝爾獎,雖然當時彭羅斯還沒得諾獎。今年諾獎官方文件裡解釋,彭羅斯的獲獎成果就是這個奇點定理。 因此,按照諾獎傳統,霍金本來是有機會獲得諾獎的。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彭羅斯的奇點定理說,引力塌縮下,普遍存在奇點,即質量集中的一個點(體積為0),因此在這個點,密度和時空彎曲程度都是無窮大。今年諾獎官方文件裡解釋,彭羅斯的獲獎成果就是這個奇點定理。 因此,按照諾獎傳統,霍金本來是有機會獲得諾獎的。在2017年諾獎公布前和霍金去世後,我都說過霍金可以以此分享2017年物理學諾獎 [4,5]。
  • ​吳忠超 | 從彭羅斯獲諾獎說起
    彭羅斯寫過一篇關於平面引力波碰撞的論文,揭示出:由於引力場方程的非線性,不僅不像電磁波那樣互不幹擾,而且相互聚焦,碰撞的結果是兩者終結於奇點。由此引發後繼的研究論文不止百篇,有人還為此出過一部專著,錢德拉塞卡將此和黑洞度規做過美麗的對應。但彭羅斯再也沒有回到這個問題,因為他忙於更具有開創性的研究了。
  • 研究黑洞獲諾獎:他們發現了宇宙最暗處的秘密
    其中,安德裡亞·格茲因為是第四位女性物理諾獎得主而更受到輿論的關注。數百年前,物理學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學科。諾貝爾在要求設立五大獎項的遺囑中,物理學是最先被提及的領域。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將獎項頒給這三位科學家,說明黑洞理論正式得到了諾貝爾獎的承認,「這次的諾貝爾獎頒發給宇宙最暗處的秘密」——秘書長宣布他們獲獎時給出了一句恰如其分的點評。
  • 宇宙起源方式要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並找到了證據
    但彭羅斯認為,這樣的死寂的宇宙並不是結局,它還有起死回生的機會,這樣的宇宙又會經歷一次大坍縮,將時空、所有的能量聚集起來,又經歷一次大爆炸;這樣的大爆炸又開始誕生了一個新的宇宙。而我們宇宙正是來自於上一個宇宙的結束。在論文中,彭羅斯指出已經在微波背景輻射中找到了來自上一個宇宙特徵證據,6個直徑相當於8月球直徑、溫度稍高的點,這些點被稱為「霍金點」。
  • 宇宙起源方式要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並找到了證據
    宇宙會變得除了存在能量以外空無一物,而且各處的溫度相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熱寂,這是我們的宇宙未來的命運。但彭羅斯認為,這樣的死寂的宇宙並不是結局,它還有起死回生的機會,這樣的宇宙又會經歷一次大坍縮,將時空、所有的能量聚集起來,又經歷一次大爆炸;這樣的大爆炸又開始誕生了一個新的宇宙。而我們宇宙正是來自於上一個宇宙的結束。
  • 研究黑洞獲諾獎:他們發現了宇宙最暗處的秘密
    其中,安德裡亞·格茲因為是第四位女性物理諾獎得主而更受到輿論的關注。數百年前,物理學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學科。諾貝爾在要求設立五大獎項的遺囑中,物理學是最先被提及的領域。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將獎項頒給這三位科學家,說明黑洞理論正式得到了諾貝爾獎的承認,「這次的諾貝爾獎頒發給宇宙最暗處的秘密」——秘書長宣布他們獲獎時給出了一句恰如其分的點評。
  • 物理諾獎?天文諾獎
    這次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頒獎決定可謂又一次「打臉」了物理諾獎在凝聚態-天體物理-粒子物理-光學中循環的不成文的規定,也同時使得之前的大量預測紛紛翻車。掐指一算,近四年內物理諾獎有三次都頒給了天文領域的發現,也難怪大家紛紛高呼物理諾獎改名天文諾獎。接下來就跟著牧夫一起揭開今年天文諾獎的真面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