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科學家發現人類已知最遠親 為單細胞生物體

2020-11-27 網易新聞

挪威奧斯陸大學研究人員藉助顯微鏡觀察挪威湖泊中一種單細胞生物體20多年後宣布,這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體之一,是已知的人類最遠親戚。

新種類

美國探索新聞網站28日援引研究人員的話報導,這種單細胞生物大約形成於10億年前,以捕食藻類為生,不易發現。

研究人員說,這種生物不屬於任何一種已知生物體,也就是說,它不是動物,不是植物,不是寄生蟲,不是真菌,也不是藻類。因此,研究人員創出Collodictyon一詞,用以命名這種生物體。

奧斯陸大學卡姆蘭·沙爾希安—大不裡士博士說:「我們發現了生命樹上不為人知的一個分支,生活在湖泊中。它獨一無二。我們還沒有發現一種比它們更接近生命樹根部的物種。」

屬真核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人們了解數億年前地球上的生物樣貌。

這種生物體生活在奧斯陸以南30公裡的阿斯湖淤泥中,有4條尾巴狀的鞭毛,有助移動,體長30微米至50微米,必須藉助顯微鏡才能看到。

與植物、真菌以及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相同的是,Collodictyon的細胞核外覆蓋著細胞膜,屬於真核細胞生物。細菌、藍藻和放線菌等結構比較簡單的低等生物體沒有真正的細胞核,屬於原核細胞生物。真核細胞生物是動植物的共同祖先。

沙爾希安—大不裡士說,藉由Collodictyon的特性,研究人員推斷出史前真核細胞生物的樣貌,可能是單細胞生物體,有著像手指一樣的結構,以便捕食。

意義重

研究人員達格·克拉韋內斯教授在研究中繁殖了數百萬個Collodictyon,發現「它們不是社交型生物,獨處時活得最好,進食後便開始相互殘殺」。

研究人員現階段只在阿斯湖中發現這種生物體。

沙爾希安—大不裡士說:「令人感到相當著迷的是,這麼多年後,我們仍能發現這種生物體。它在我們的生活空間外存在了數億年,我們卻一直沒發現。」

他說,奧斯陸大學研究人員大約20年前首次在阿斯湖中發現這種生物體,覺得它不同尋常,「但未曾想到它具有如此重要意義」。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人類已知最遠親戚 系一種單細胞生物
    科學家發現人類已知最遠親戚 系一種單細胞生物 2012年04月30日04:07 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 人類或首次發現以病毒為食的微生物
    發現大量的病毒DNA與兩種不同的原生生物有關,分別是choanozoans和picozoans。儘管這些單細胞生物中有一些並沒有緊密的親緣關係,但在這兩個類群的許多成員身上都出現了相同的DNA序列。這些漂浮在海洋中的微小的單細胞生物可能是第一個被證實以病毒為食的生物。
  • 考古學家發現了200萬年前人類早期遠親的頭骨
    1 人類早期遠親2018年,在南非約翰尼斯堡附近的Drimolen洞穴系統工作的考古學家發現了200萬年前的人類早期遠親羅百氏傍人的頭骨。這具頭骨屬於一名男性,是該物種中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一個。羅百氏傍人生活在大約250萬到100萬年前的歷史中。
  • 單細胞生物竟具備「高智商」行為!擱置百年的生物學大發現被證實
    然而,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這些單細胞生物的能力可能遠遠超出它們的遠親人類的想像。哈佛醫學院的系統生物學家通過重複一個多世紀前進行的一項實驗,現在拿出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至少一種名為 Stentor roeselii 的單細胞生物,具有複雜多樣的行為策略。
  • 最新研究:單一基因或驅動單細胞到多細胞跳躍
    原標題:單一基因或驅動單細胞到多細胞跳躍   酵母菌能演化形成像雪花一樣的多細胞生物體圖片來源:Courtesy of Jennifer Pentz   從單細胞生命到多細胞生物的跳躍要比人們曾經認為的簡單。而且,看上去發生這種跳躍的途徑不止一個。   單一基因的突變足以將單細胞的啤酒酵母變成多細胞生物體演化的「雪花」。同樣,當面對吞食單細胞的捕食者時,單細胞藻類能很快演化成球形多細胞生物體。
  • 從一到多:一個單細胞是如何演變成整個生物體的?
    從這個孤立的細胞湧現出建立一個生物體所需的一切,每個新的細胞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生長發育,並與其周圍的鄰居協調合作發揮一個精確的功能。○正經歷第一輪細胞分裂的熱帶爪蟾的受精卵。科學家通過測量在生命的最初幾個小時內每個細胞內都表達了哪些基因,來追蹤這些細胞是如何找到它們的發展命運。
  • 科學網—單一基因或驅動單細胞到多細胞跳躍
    酵母菌能演化形成像雪花一樣的多細胞生物體。
  • 人類或首次發現以病毒為食的微生物
    漂浮在海洋中的微小的單細胞生物可能是第一個被證實以病毒為食的生物。科學家們從緬因州灣和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海岸附近的地中海的表層海水中撈出了這些被稱為原生生物的生物。他們發現大量的病毒DNA與兩種不同的原生生物有關,分別是choanozoans和picozoans。儘管這些單細胞生物中有一些並沒有緊密的親緣關係,但在這兩個類群的許多成員身上都出現了相同的DNA序列。緬因州畢格羅海洋科學實驗室的生物信息學家Julia Brown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她說:「這些生物體之間的遠親關係就像樹木和人類一樣,甚至比這還要遠。」
  • 首次證實:單細胞生物具備「高智商」行為!擱置百年的生物學大發現終於確認
    直到大約 6 億年前,一些單細胞生物才跨越了多細胞生物的界限。在今天,單細胞生物是原始和簡單的代名詞。然而,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這些單細胞生物的能力可能遠遠超出它們的遠親人類的想像。它們必須聰明地弄清楚應該避免什麼,在哪裡吃,以及生物體為了生存必須做的所有其他事情。我認為很明顯,他們可以用複雜的方法來做到這一點。」Gunawardena 說。100 多年前,一位名叫 Herbert Spencer Jennings 的美國著名動物學家描述了一種名叫 Stentor roeseli 的單細胞淡水原生生物複雜多樣的迴避行為。
  • 古細菌,一種最古老的生物體,細胞起源於原核生物?
    所謂原核生物起源於真核生物細胞,研究人員表示,最原始的細菌分為兩種,即細菌和古細菌。這兩種的區別還是在於細胞核的有無,有的科學家認為擁有細胞核的來源是古細菌,並且起源於二十億年前,在科學家接下來的研究中,更體現了古細菌是真和生物基因組的特徵出處。因此,在發現古細菌的道路上,科學家們一直沒有停止研究。
  • 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四節單細胞生物
    知識梳理:1、單細胞生物:整個身體只由(  )構成,是生物圈中形態微小、結構簡單的一類生物。已知的單細胞生物有(  )、(  )、(  )等。草履蟲3、單細胞動物與人類的關係:(1)有益方面:單細胞生物可以為魚類提供
  • 人類的"遠親"體型賽大象 "直系表親"小且像鼩鼱
    這種難以置信的動物被命名為「二齒獸」是哺乳動物的遠親物種,這們生活在2.37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這是恐龍生活的三個時期中的第一個時期。需要明確的是,二齒獸並不是真實哺乳動物,正如涅德威茲基所解釋的,它們是已滅絕的非哺乳類獸孔目動物,二齒獸是哺乳動物姊妹系物種,它們更像我們的遠親物種,就像猴子是人類的遠親物種一樣。據悉,二齒獸化石已在非洲、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區挖掘發現,但是它們的體型較小,僅有狗一般大小,它們的前肢向身體兩側伸展,類似於蜥蜴。
  • 美科學家在生物體中發現第22個天然胺基酸
    美科學家在生物體中發現第22個天然胺基酸 2002年5月28日11:03  揚子晚報   2002年05月28日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科學家近日宣布,他們新發現了第22個由生物體本身遺傳信息編碼的天然胺基酸
  • 馬裡亞納海溝發現世界最大單細胞生物 超過10釐米
    2011年7月,加州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和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科學家們通力合作,向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底部釋放一臺無纜繩自動深海著陸器,它裝備了數碼攝像機以及光源,對這片我們幾乎一無所知的深邃海底進行了一次探險考察。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11034米,是地球大洋海底的最深處。考察小組首次在此確認了一種名為「xenophyophore」的單細胞生物的最深生存深度紀錄。
  • 人類的"遠親"體型賽大象,"直系表親"小且像鼩鼱
    這種難以置信的動物被命名為「二齒獸」是哺乳動物的遠親物種,這們生活在2.37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這是恐龍生活的三個時期中的第一個時期。然而,蘇萊賈和同事發現的二齒獸骨骼化石更大,其股骨長度超過80釐米。涅德威茲基說:「獲得這一考古發現之後,更加清晰地表明我們正在研究一種體型巨大的遠古物種。我們認為這是三疊紀歐洲地區最意想不到的考古發現之一,誰會想到這裡會發現接近大象大小的哺乳動物遠親物種化石證據?」
  • 世界上最醜的動物眼鏡猴居然是人類遠親
    據外媒報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說,遺傳學家們首次解密眼鏡猴屬的基因,得出結論是眼鏡猴這種奇妙的動物是人類的遠親。  眼鏡猴又名跗猴,生活在印度、菲律賓等國的樹叢中,是一種珍貴的小型猴類,也是全世界已知的最小猴種。
  • 從單細胞到多細胞 科學家揭開十億年前的生物進化大事
    從單細胞到多細胞,一次10億年前的進化節點,成為地球上生物演化中最重要的節點之一,從此,生物有了分化根莖葉、進行光合作用、適應環境等能力,也由此拉開了生物進化中最重要的一幕。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谷曉峰課題組、張芃芃課題組與國內外科學家合作,獲得了綠色植物界最古老單細胞輪藻的首個基因組,在表觀組和轉錄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該研究揭示了植物單細胞到多細胞進化和陸生植物起源的機制,補上了生命進化研究過程中一直缺失的重要節點,對認識整個生命系統起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肺臟的單細胞RNA測序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肺臟的單細胞RNA測序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41:19 美國史丹福大學Mark A. Krasnow、Stephen R.
  • 科學家揭秘了最古老單細胞輪藻的首個基因組,破解了生命起源密碼
    近日,科學家獲得了綠色植物界最古老單細胞輪藻的首個基因組,在表觀組合轉錄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多細胞輪藻具備根莖葉的分化,被學術界認為是陸生植物的祖先,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Advanced Science》。
  • 人類現在依然無法創造單細胞生物,大自然是如何誕生生命的?
    雖然人類現在的科技很發達,但人類卻製造不出一個最簡單的生命,其實就拿我們常見的單細胞生命草履蟲來說,其精巧的結構,複雜的生命過程,還有繁殖的方式都是人類目前不可逾越的一種生命方法。什麼是單細胞生物?最重要的是單細胞生物是可以獨立地完成一般器官所能完成的生理功能,就比如營養、呼吸、排洩、運動、生長、生殖,以及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等等的生命活動,不過它們卻不能在乾燥的環境中存活下去。但是可不要小看單細胞生物,雖然它們大多都個體微小,但是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單細胞生物中最常見的草履蟲就對汙水淨化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