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傾角消失可扼殺生命

2021-01-20 宇宙解碼

    萊布尼茲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科學家發現紅矮星可將「超級地球」的自轉軸傾角「抹平」,並扼殺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


    據報導,地球上的四季變更是由繞太陽公轉時自轉軸的輕微傾斜所引發。據位於德國波茨坦的萊布尼茲天體物理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勒內·海勒(René Heller)認為:天體生物學家在對外星生命可能性進行分析時應該重視行星自轉軸這個變量所起的的作用。



恆星引力是行星自轉軸傾角的影響因素之一


    季節和自轉軸傾角是系外行星可居住區的重要因素,但卻基本被忽視。對此,海勒和他的同事在最近發表的論文中研究了恆星與行星之間的引力作用最終是如何「抹平」行星自轉軸傾角。


    這項研究發現對外星生命的可居住區研究並不是個好消息,且目前對可居住區判定的最大影響因素是是否具有適宜的溫度使水保持液態。


    根據計算機模擬結果,在紅矮星周圍的類地行星,其自轉軸的傾角將很快被「抹平」。短時間內傾角的消失意味著生命沒有機會在失去溫度調節的行星上存活下來。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Gliese 581d系外行星,它曾被認為是最適合生命生存的行星之一。


 

保持較長時間內自轉軸傾角的適宜和穩定是行星演化出生命的重要條件


    另一方面,系外類地行星如果圍繞類似太陽的恆星公轉,情況就會好很多。這些世界應該不會看到它們的自轉軸被「抹平」到危險的程度,至少在經歷數十億年後生命出現並演化成高級文明。


    這個情況的例子是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克卜勒22b,是第一個被發現與地球大小接近的、可居住區內的行星。我們地球自轉軸的傾角目前約為23.5度,在漫長的地質變遷過程中其可能會發生變化。



    行星的黃赤交角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太陽系早期的歷史因素,受到恆星引力影響的其他行星的軌道路徑。

相關焦點

  • 7年前發現的超級地球,如今怎麼樣了?科學家發現大氣中疑有生命
    除了地球外,宇宙之廣會有其他生命嗎?答案是肯定的,人類不會孤獨。但是目前想拿出直接證據的話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目前科學家雖然發現了許多類地行星,有部分星球環境早已擁有形成生命的條件,但奈何人類連太陽系都走不出去,無法親自看到那裡的生命形態,因此只能說是理論上的生命。
  • 德國科學家稱發現3顆"超級地球" 或存外星生命
    原標題:德國科學家稱發現3顆"超級地球" 或存外星生命   原標題[發現更多宜居的「超級地球」]格利澤667C比太陽體積小、光線暗、溫度低,重量僅為太陽的三分之一  歐洲南方天文臺上個月發布消息稱,德國的科學家最新研究稱,太陽系附近又發現有三顆適宜生命繁衍的「超級地球」,而且極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 NASA發現「超級地球」 或存在生命
    近日,美國宇航局的過境系外行星測量衛星發現「超級地球」,距離地球31光年,位於宜居區,與其他行星一起繞恆星運行。
  • 科學家發現一顆56億歲「超級地球」,條件非常好,或存在生命
    科學探索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為經常都能發現許多新奇的東西。在研究宇宙的時候,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的星球,其中有一些就是像地球這樣的系外行星,更有一些是和地球環境類似的「超級地球」。科學家們對這些「超級地球」非常有興趣,因為地球的資源有限,想要更好的發展,就需要探索外太空,甚至外星系,所以就需要尋找一些可以落腳的宜居星球。
  • Nasa發現兩顆超級地球,距離很近和地球很像,晝夜分明或有四季
    就在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的科學家們又發現了兩顆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超級地球——GJ180d和GJ229Ac,而且距離我們太陽系不是很遠。這兩顆新發現的宜居行星分別離地球約19光年和39光年,從宇宙的尺度來看,這個距離是相當近的,其中GJ180 d是我們的地球狀況非常相似的星星,它比地球的體積和質量稍大,被認為是離我們最近的宜居帶超級地球,而且也像我們地球這樣沒有被恆星潮汐鎖定,上面有晝夜之分,每106天(地球日)圍繞主恆星旋繞一周,又由於它位於宜居帶中,表面很可能有液態水存在
  • 行星自轉軸傾角高或降低生命存在可能性(圖)
    北京時間2月11日消息,據物理學家組織網站報導,黃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註:一般黃赤交角一詞僅用於地球,但為方便起見,並強化對比意義,在不引起歧義的情況下在本文中默認將其它天體的自轉軸傾角也稱為黃赤交角)黃赤交角數值較大的行星會反覆經歷高溫炙烤和嚴重冰凍的折磨,這種環境讓生命的生存倍加艱難。
  • 外星生命之謎|發現超級地球,外星生命還會遠嗎?
    終於,在 2005 年 6 月 13 日,人類在這裡發現了第一顆超級地球!什麼是超級地球?天文學界一般把質量不超過地球的 10倍,直徑大約是地球 1.25 – 2 倍之間的巖石星球稱為"超級地球"。這顆超級地球被命名為格利澤 876d,距離我們地球僅為 15 光年,15光年在宇宙的尺度上是個很近的距離了。
  • 中國「天眼」在太陽系邊緣,發現超級地球, 可能有另一個世界!
    天眼此次發現的這顆星球更像一個超級地球,距離地球的17光年外,從它身上接收到有規律的宇宙射線波信號,,中國天眼在17光年外,發現「超級地球」,不斷向地球發送信號!
  • 拜託,我們的地球可千萬別變成「超級地球」!
    它檢測了超過150,000顆恆星,尋找別的太陽系中與地球相似大小的行星。沒有讓人失望,克卜勒發現了無數個如此的行星,被稱作超級地球。這些遙遠的行星也許會使你想起自己的家園——它們是由巖石構成的,比氣態行星小,與它們環繞的恆星距離很近,並支撐著一個相對比較稀疏的大氣層。然而它們卻比地球大地多:這些超級地球的質量是地球的2到10倍。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距地球約42億光年,可能存在氧氣
    宇宙浩瀚廣闊,有著無數的行星,地球是無數行星中的一員,也是人類生存的家園。地球雖然在宇宙中也是一粒塵埃,可它卻是一顆不一樣的塵埃,這顆小小的塵埃非常幸運地成為了一顆生命星球,並在數百萬年前又非常幸運地誕生人類,從此地球由生命星球升級為文明星球。人類的誕生讓地球這顆生命星球成為了高貴的文明星球,可是人類的出現同樣也給美麗的地球帶來了一些惡化,尤其是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距地球約22光年,與地球相似度約85%
    所以,科學家除了對火星進行探索研究之外,也將重點目光放在了太陽系之外。雖然地球沒有第二顆適宜人類生存的天然星球,但是在太陽系之外,浩瀚的宇宙之中,卻存在著數不盡的超級地球,它們中的一些能夠適應人類的生存,甚至比地球的生態環境還要完美。只要我們能夠找到這顆的超級地球,那人類也就有了奮鬥的目標,有了退路。
  • 太陽系附近發現三顆超級地球 或存外星生命(圖)
    太陽系附近發現3顆「超級地球」屬於天蠍座一恆星的宜居帶 距地球僅22光年有適宜溫度和液態水 科學家稱或存在外星生命歐洲南方天文臺26日發布消息稱,德國的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太陽系附近有三顆適宜生命繁衍的「超級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 如果月球突然消失,對地球會有什麼樣的影響?科學家:不堪設想
    根據科學家的計算,月球正在以每年3.8釐米的距離遠離地球,這意味著,總有一天地球會失去陪伴它數十億年的夥伴。也有很多人好奇,如果真的有一天,月球消失了,地球會發生什麼。地球與月亮如果月球消失,對於地球來講可能是致命的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質量超過地球的3倍
    中新網11月15日電 綜合報導,14日,英國期刊《自然》雜誌上發布了一項研究,科學家宣稱在附近一顆恆星的軌道上,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這顆「超級地球」有多大?它的質量超過地球的3倍。那它有多冷?它的氣溫約是零下238度。超級地球一般是質量大於地球的行星,但不像太陽系中海王星和天王星那樣大。
  • 科學家說,新發現的異形星球是支持生命的最佳候選者
    一個潛在的可居住的外星球 - 科學家們說這是一個最好的候選者,它的表面上還有水,甚至可能是生命 - 已被發現在附近的一顆恆星附近。這顆行星位於其恆星的可居住區域,這是一個狹窄的星際區域,溫度既不太熱也不太冷,液體水不會存在於行星表面。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地球,溫度竟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現了第一個潛在的可居住星球。這顆新行星圍繞著一顆名叫GJ357的恆星運行。這顆m型矮星的質量和大小大約是太陽的1/3,比我們的恆星冷40%。後來又在2020年7月份,歐洲南方天文臺eso陸基望遠鏡現已發現50多顆系外行星,其中包括一顆潛在孕育生命的超級地球行星。那麼什麼是超級星球?所謂的超級星球就是類地行星,就是像地球這樣有著堅硬外殼,可能在所謂宜居帶的行星。
  • 第二近星系真有外星生命?科學家在這裡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
    趣味探索訊 有人可能已經厭倦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天」的安逸地球生活,很希望去體驗一下另一個世界裡另一種生活方式,刺激一下已被安逸生活麻痺的大腦。不過,今天來自全世界的多家航天機構正努力地探索地外星球,準備為打造另一個人類世界鋪平道路。比如太空城市,月球,火星,還有「超級地球」。
  • 科學家證實的超級地球是生命的地獄但不能保證那裡沒有生命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對地外生命的查找我們首先是需要找到與我們的地球環境相差無幾的類地行星。這個角度是目前公認的對地外生命查找的關鍵。雖然對宇宙中的生命的理解有一些狹隘,但對於天文學初出茅廬的我們來說則比大範圍的尺度上把對生命的查找降低了不小的搜查範圍。要說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也不為過,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地發現過除了地球以外的那裡擁有生命,包括最見到的微生物。
  • 消失23年狐蛛被發現,滅絕物種頻頻再現,地球生命或在循環?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最近一年經常有被宣布滅絕的物種再次被發現,或者瀕臨滅絕的物種發現數量眾多的野外個體,有些人認為可能是地球環境在逐漸的改善,當然也有些人認為地球生命或在循環重啟。地球上的生命大體上有38億年的演化史,經過數次生命大滅絕,但每一次都會重新崛起,只不過就是王朝更替,不斷的有更加適應環境的優勢物種出現。
  • 一年僅9天,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環境居然比地球好!
    一年僅9天,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環境居然比地球好!隨著人類發展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外太空的興趣也更加濃厚。最近,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一年僅有9天,環境居然比地球還要好!毫無疑問,這顆行星依舊是通過天文望遠鏡發現的。但與以往發現的新星球不同的是,這可星球的光坡相當穩定,專家也根據天文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得出了一個結果,這個星球的環境很可能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