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天,我帶孩子去吃冰淇淋。吃到一半,他手裡的甜筒掉地上了。
我本以為他會哭鬧,甚至做好了給他再買一個的準備。
結果,他怔了兩秒,然後笑著對我說:「媽媽,我還是很高興的,因為冰淇淋只剩一點點了。」
言下之意,他已經吃了不少了,很滿足,不遺憾。
我挺意外的。我們原先定好,一周只吃一次冰淇淋。對於他來說,這一周一次的美味猝不及防就中止了,應該是一個莫大的損失。但他並沒有盯著這個損失不放,而是回味著已經享受過的那一部分。
不得不說,孩子有時候比大人更加智慧。吃一顆糖,可以高興半天,買一個玩具,可以興奮好久。這些在大人看來無比微小的歡樂,可以衝淡他們碰到的各種委屈和失落。
而大人的快樂,卻是轉瞬即逝的。買新衣服,只有在買單的那一刻是興奮的;吃好吃的,只有在嘗鮮的那一剎那是滿足的。天大的快樂,掩不住看銀行卡餘額時的心疼和重返煙火生活的落寞。
我們總是急不可耐地去尋求更多的所得,任何一種喜悅都很難延續。
相比之下,孩子才是認真生活的一群人,他們把自己得到的東西視為珍寶,比大人更知足。對自己失去的東西,不過多留戀,對還沒得到的東西,即使渴望也不會沉迷。
如果大人們在生活中也擁有這樣的智慧,估計能緩解一半的焦慮。
02
前不久我接到一個採訪任務,去拜訪我們本地一位書法篆刻家周老師。
因為對篆刻行業了解甚少,我在採訪前做了些功課。查閱資料的時候,發現從事這一行的人似乎都對自己的專業有些不滿。
有人說,篆刻入行門檻高,消費市場又小,很難做出成績;有人說,大多數篆刻愛好者都很清貧,因為總想著買各種各樣的石頭;還有人說,篆刻者常常幾個小時一動不動盯著印面下刀,對身體和眼睛的損傷都很大,諸如此類。
我猜,同行有的困擾,周老師應該也有。
果然,走進他的工作室,就看到展示櫃裡放著許多大小不一的石頭。
這些石頭確實花費不少,但周老師談起石頭來卻兩眼放光。他說,好的石頭刻起來特別順暢,看著它們一刀一刀被雕琢成自己的創意,這種滿足感是其它東西無法替代的。
我問他:「做這行辛苦嗎?」
他說:「當你從一件事情裡體驗到樂趣的時候,是察覺不到辛苦的。」
於他而言,創作本身就是一種享受,這份收穫大大抵消了身體辛苦和物質清貧帶來的失落。即使工作室遭遇營業壓力,他也從未後悔曾經辭去的穩定工作,因為藝術帶給他太多滿足。
如果一個人能時常看到並享受自己的所得,那麼,失去的東西對於他來說便稱不上是「痛苦」。
一個人的執念,便是控制他一生的東西。所以,貪圖功名的人,一生都會被功名所累;貪圖錢財的人,終日會為錢財奔波。
而當一個人跳出執念,什麼都不圖的時候,生活裡處處都是驚喜,一切所得都會成為生命的滋養。
03
人因欲望而煩惱。求而不得,便萬般皆苦。
許多人活得不開心,並不是因為得到的東西太少,而是因為想要的東西太多。已失去的不忍放手,未得到的不甘罷休,卻唯獨忘了去欣賞已經得到的那一部分。
可是,一個人能否感知幸福,恰恰取決於他有多少能力欣賞自己所擁有的東西。
生活的真相,本就是一邊得到,一邊失去,沒有什麼可以永恆。如果一直盯著得不到的,就會覺得自己處處受了世界的虧欠。感情不能善終是委屈,工作不夠光鮮是委屈,別人有的自己沒有更是委屈。
事實上,沒有誰的生活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得不到的東西,也同時擁有著別人正在渴望的東西。
只有當一個人學會欣賞自己的所得,才會知道自己有多麼幸運。家人朋友,健康自由,四季三餐,一蔬一飯……這一切都彌足珍貴。
別以為賺到了更多的錢,住上了更大的房子,你才會快樂。人的欲望沒有止境,如果學不會欣賞自己得到的東西,人生永遠有缺憾。
要快樂,當下就可以快樂;要幸福,當下就可以幸福。要學會欣賞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然後用這份喜悅帶來的底氣,坦然去面對那些失去。
人生無常,你永遠也無法知道眼下擁有的東西能維持多久。能抓住的,努力珍惜;抓不住的,隨緣看開。如此,才不會活得太辛苦。
懂得知足,你便能真正體驗到什麼叫富足。
往期推薦
責編|翟巧紅 編輯|張素玲
插畫|人民網 陸凌興
主播|王宇傑
【來源:人民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