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2項最新研究揭示了吸電子菸對大腦的影響。和不吸菸的人相比,無論是成年還是未成年,普通菸民和電子菸民都更難以集中注意力、記憶或做出決定。
研究還顯示,如果一個人在14歲前就開始抽菸,那他們更容易出現腦霧。
腦霧是指大腦難以形成清晰思維和記憶的現象,表現為記憶力減退、精神錯亂、注意力難以集中、頭暈等,比如原本熟悉清晰的事情變得模糊起來,怎麼都想不起來。
一個人可能會突然忘了很熟悉的餐廳的名字,工作中常用的專業術語一下子想不起來,連續幾天都不在狀態,不能專注於工作或其他事情……但在之後,這些名字、詞語又會自動回到腦海裡。
之前已經有研究發現吸電子菸與動物智力損傷之間存在關聯。
據《科學》雜誌報導,在2月14日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耶魯大學神經科學家Marina Picciotto公布了她的研究成果。
她表示,暴露於尼古丁的成長期小鼠的腦細胞結構發生了變化,進而改變了信息在大腦中的傳遞方式。
但羅切斯特大學團隊是第1個將研究著眼於人類的,他們主要從2項全美調查中挖掘數據。
這項研究共分析了18000多名中學生在全美青少年菸草調查中的回答,以及886000多名美國成年人對行為風險因素監測系統電話調查的回覆,結果發表在《菸草引起的疾病》和《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
2項調查都提出了類似的關於吸菸和吸電子菸習慣的問題,以及關於記憶力、注意力和精神功能的問題。
這2項研究都表明,普通煙和電子菸來者不拒的人——無論年齡大小——最有可能出現精神功能方面的困難,其次是只抽1種的人,不抽菸的人報告腦霧的情況遠低於前面2種。
研究還發現,與那些在14歲或以後才開始吸電子菸的青年相比,那些在8歲到13歲的時候就開始的學生更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強或難以做決定的現象。
這可能是因為而青少年時期的大腦功能更易受尼古丁的影響,尤其是一些高級大腦功能。雖然電子菸少了傳統菸草之中的部分危險化合物,但它們釋放的尼古丁數量是相同的,電子菸甚至更多。
研究清楚地表明了吸電子菸和大腦問題的聯繫,但仍不清楚相關影響的具體機制。
此外,研究總結的現象——吸電子菸導致攝入尼古丁,可能會導致精神功能障礙,反過來也成立。有可能是出現精神問題的人,更喜歡抽菸來排解困擾。
研究人員稱,需要對兒童和成人進行長期跟蹤研究,以分析吸菸和腦霧的因果關係。
(文章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