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這個秘密武器,孩子就能輕鬆理解加法和減法,越早學越好

2020-12-05 媽媽沒時間

今天是《6歲前這樣教數學,小學不吃力》專欄的第八節課,我們來聊聊包括奇數、偶數、數字守恆在內的幾個關鍵知識點。

還會分享一個學習數字的「秘密武器」,掌握了它,孩子就能輕鬆地理解加法和減法,一定要看到最後哦。

上節課,我們講到了孩子要真正學會數數,打好數學的基礎,必須先掌握數數的五大原則。我們還通過遊戲,幫助孩子練習了數和量的對應,以及從1數到100的方法。

其實數字的世界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更深入的內容。比如數字0,奇數和偶數,數字的守恆等等。

有一位媽媽說,她兒子豆豆上小學一年級,總是在一些題目上反覆出錯,怎麼講都是一臉懵的狀態,就是應了蒙臺梭利的那句話:

概念是不能被直接教授的。孩子只有靠觀察和動手處理信息,讓經驗豐富起來,才能把概念記牢。

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數字中比較關鍵的幾個知識點,如何通過遊戲和活動,讓孩子領悟其中的概念,成為一點就通、能夠舉一反三的數學小學霸。

1、不能遺漏的數字0

我們教孩子數數,都是從1開始往後數的。很少有家長會想到教孩子0這個數。

可是孩子學加法後,就會面對3+0=()的這種題型,學習位數時,需要理解個位數是0代表什麼意思。

如果不提前教孩子0的含義,他後續學習起來就會很吃力。而且光靠我們口頭講,很難給孩子補上這個抽象的知識點。

山東就有一個9歲男孩,因為算不出1+0=1,被姑姑打了一頓,竟然從20樓的窗戶爬出去,想要找爸爸媽媽,幸好被消防人員及時救了回來。

雖然對我們大人來說,1+0=1再簡單不過了,但對孩子來說,卻很難理解0到底是什麼意思。在他們眼裡,4+5=9反而更容易一些。

所以蒙臺梭利很重視教孩子認識數字0。她設計了很多活動,來幫孩子理解,到底0是什麼意思。

比如紡錘棒和紡錘箱的活動。

上圖中標有數字、帶格子的小木箱,就是蒙臺梭利教具中的紡錘箱。長短一致的小木棒,就是紡錘棒。

在操作這個數學活動時,我們先向孩子演示:

數字1的格子裡放1根小木棒,數字2的格子裡放2根小木棒,一直放到數字9。

因為木棒的總數只有45根,所以放完9個格子後,就沒有剩餘的木棒了。

這時問孩子,「0這個格子應該放多少根木棒呢?

如果孩子說放1根,我們可以回答他,「放1根的話,應該是1這個格子,可是這是0,不是1哦。」

如果孩子說放0根,或者不用放,這時我們就可以肯定他,「對,0就是什麼都沒有的意思,所以0這個格子不用放小木棒。」

這個活動看起來很簡單,但想要孩子真正理解0的含義,我們就要保持耐心,不糾正,不批評,一遍遍地帶孩子重複這個活動。

正所謂「量變會產生質變」,重複一定的次數後,孩子會牢牢記住0就是沒有的意思。

在玩上面這個活動時,我們可以利用家裡的紙杯、捲筒紙芯來代替紡錘箱,用小木棒、筆等來代替紡錘棒,同樣能達到訓練效果。

我們還可以變換遊戲形式。

小樣媽給大家準備了圖片上的計數墊素材,以及0-20的數字卡片(記得找我領取哦)。

準備一些同樣規格的物品,比如紐扣、糖果、樂高積木、跳棋棋子等。隨機抽出一張卡片,讓孩子在小格子裡放上對應數量的物品。

抽到7,就放7個小熊。那抽到0的時候,應該放幾個小熊呢?

用這樣的玩法讓孩子慢慢領會,0就是1個都不用放。

生活中,我們也要有意地考考孩子,「寶貝,我想要0個蘋果,你可以幫媽媽拿嗎?」潛移默化地把0的概念滲透給孩子。

2、奇數和偶數,一個辦法就能掌握

我們都學過奇數+奇數=偶數,奇數+偶數=奇數這些定理。很多孩子學這些定理的時候會一頭霧水,很容易出錯,就是因為對奇偶的理解不夠牢固。

要教孩子什麼是奇數,什麼是偶數,直接拿數字問他,2是什麼數,3是什麼數,肯定是不行的。

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沒有發展起來,我們這麼問他,就像讓高中生聽高等數學課一樣燒腦。

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一堆物品,讓他可以用眼睛觀察,用手擺弄

還記得上節課我們說過,教孩子數和量的對應時,要在數字卡片旁邊擺放相同數量的實物嗎?

在教孩子奇數和偶數時,我們只需要改變一下物品的擺法

像圖片裡那樣,一行擺2個物品,不斷往下延伸。擺好後,請孩子觀察一下,看他能不能找到什麼規律。

提示他把這些物品想像成是小朋友排隊,有些數字,小朋友都能兩兩一組找到好朋友,比如2、4。可是有些數字,卻會有落單的小朋友,比如1、3。

通過反覆擺放物品,孩子能夠慢慢學會區分,哪些數字是成對的,哪些數字是落單的。

等他掌握這一點後,再告訴他,成對的數字有一個名字,叫作「偶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字也有一個名字,叫做「奇數」。

對孩子來說,發現數字擺放時的規律,要比知道奇數、偶數這些名稱更重要

3、數字守恆:杯子多,還是木棍多?

如果你覺得,教孩子數字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那我猜你一定不知道什麼是「數字守恆」。

這是小樣媽在上尹文剛教授的腦功能培訓課時,尹教授特別強調的一個數學知識點。很多小學生都沒能通過這一關的考驗哦。

相關焦點

  • 一年級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巧算
    對於一年級的小孩子來說,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是重點,也是難點,從最近孩子們的作業中就能看出端倪,很多孩子不能理解怎麼進位退位,我們用巧算的方法來幫助孩子理解。
  • 用好這些方法和資料,孩子不用掰手指、背口訣,也能輕鬆做對加法
    另外,還會給大家講解學好加法的兩大關鍵能力:表象能力和數軸思維,一定要看到最後哦。加法是數學早教中,家長們最關心的內容之一。很多爸爸媽媽在孩子會數數後,就迫不及待地教孩子加法。一開始,題目比較簡單,像1+1=2這種題,孩子數一數手指就能答對。
  • 家長必讀:學會這3個方法,輕鬆解決孩子20以內進位加法!
    前幾天我們收到家長諮詢,和大家分享了幾個孩子學習借位減法的方法。今天,將繼續和家長聊聊進位加法中孩子遇到的問題,以及學習進位加法的幾個有效方法。正如借位減法一樣,孩子剛接觸10以上的加法時一樣,無非是這樣幾個問題:無法理解什麼是進位,為什麼要進1,兩數相加大於10怎麼辦,等等比較抽象的問題。
  • 一年級數學第八單元進位加法試卷分析,讓孩子學會審題和思考
    熟練掌握湊十法,看到9就想1,看到8就想2,看到7就想3,看到6就想4,比如8+7要想成8+2+5。二、填一填,第1小題就是湊十法的圖解,要計算9+6,看到9就想1,沒有1怎麼辦?把6分成1和5,先算9+1=10,再算10+5=15,個別孩子對湊十法的意圖不是很清楚,有的孩子把6分成5和1,先寫5,變成9和5加等於10。
  • 一年級「小小運動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單元教學設計
    研究使人進步,我們願意與您共同研究,讓孩子的學習省力高效!)(一)、學習目標1.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熟練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口算方法。2.學生經歷20以內數的加減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性,感受計算過程的合理性。
  • 怎樣教孩子學習20以內的加減運算
    如何來教授和輔導孩子20以內的進退位加減法呢?正確運算的前提是理解運算的意義:在做加減法運算之前,必須要理解加減法的含義,弄明白含義是正確運算的第一步。來看看解釋:加法: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加法是數學中最基本的運算方法之一,相加的兩個數叫做加數,加得的數叫做和。減法: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 孩子豎式計算總出錯,多半是沒掌握方法!
    從兩位數加減法豎式計算、再到一位數和兩位數的乘除法豎式計算……從整數到小數,這些按階梯式的去學習,是有助於孩子理解數學的。計算過程中好像也沒有太多的技巧似的,但實際也是有很多技巧可學。一、熟悉豎式計算規則1、豎式計算加法時,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個位相加滿(十),要像前十位進(1)。2、豎式計算減法時,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個位不夠減,要向(十位)借1當(10)來減.
  • 數學課堂 | 什麼是加法?什麼是減法?
    把兩個數或兩個以上的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叫作加法。例如,6+9+11=26。加數不管有多少個,其位置的變動,不會像減法、除法那樣影響其結果,所以以往不使用或者說不常規使用「被加數」概念。但因位置的模糊,會使讀加法式子或講解其規律時容易產生困惑。例如,一個數+另一個數=和。互換律是,另一個數+一個數=和。
  • 加法混色法「RGB」與減法混色法「CMYK」
    眾所周知,常見的混色方法有2種,它們分別是RGB(加法混色)和CMYK(減法混色)。所以,今天呢小編就帶大家仔細了解一下什麼是RGB混色,以及什麼是CMYK混色。混色法則的用途RGB混色的原理是光色混色,這種混色方法常用在舞檯燈光照明的光線或電視機的發光原理之中;而CMYK減法混色常用在繪畫方面。
  • 小學一二年級看圖列算式,如何快速準確判斷用加法還是減法
    這道一年級的題為啥都錯了 老師:難道真的看不出加法還是減法大家爭議就很大,有支持用減法的;也有支持列加法算式的;也有認為這種看圖列算式不嚴謹的因此這題是減法算式。10-4=6(個)。在小學階段檢驗列算式對不對,還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如果算出來的得數比總數還大,那顯然就是錯誤的。如果知道多個部分要求總數,用加法。看到題目中出現「一共」有多少這種情況一定是求和,也就是用加法。
  • 二年級小學生數學作業,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混合雙錯」,如何輔導
    二年級小學生,在進入第二單元的學習以後,粗心慌張的毛病比較明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屢屢出錯,家長如何高效輔導孩子,幫助他們糾正錯誤呢?在一年級數學學習的基礎上,二年級小同學對於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有了初步的認識。明白了一點,如果哪個數位相加滿十,必須向前一位進1。
  • 加法和乘法有交換律,為什麼減法和除法沒有交換律
    加法交換律:a+b=b+a有兩個加數相加互換位置,和不變, 加法結合律:a+b+c=(a+b)+c=a+(b+c)比如:189+16-89=??原式=189-89+16=100+16=116在不影響計算結果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給同級運算添加,或者去除括號改變運算順序。以達到速算的目的。
  • 如何更好輔導孩子學習一年級數學
    這個學生基礎水平很低,理解能力較差,對知識和能力感到乏味並且沒有興趣。所以我會由易到難,減少難度,降低坡度,循序漸進地教學。在課堂上我會對這個學生的表現和練習測試搜集反饋信息。根據信息,我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及深淺度,對他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恰當地糾正,並有針對性地輔導答疑。其次,我應該堅定他的信心和毅力。這個學生的自卑感比較強,常輕視自己,較低地評價自己。
  • 從加法到減法——王長遊的快樂漆畫方程式
    WANG CHANG YOU從加法到減法王長遊的快樂漆畫方程式LACQUER ART· 壹 ·融情於筆 於細節處還原生活 不知道你是否有留意過城市裡的角落,或是鄉間的村道,總有那麼一件物品默默駐足在原地。它們也許嶄新如初,也許存著些許光亮,也許早已鏽跡斑斑。
  • 國產示波器逆襲心法「在加法中做減法」
    2014年,對示波器市場必將是充滿變數和無限可能的一年。ZDS2022示波器,與同檔次200MHz的國際品牌相比,不僅在技術參數指標上,還是在用戶體驗上都做了加法。滿足絕大部分用戶的工作需求。
  • 雲南廣播電視臺:做好「加法」與「減法」以功能為突破 全力推進...
    是做減法還是加法?」雲南廣播電視臺承建的「七彩雲」融合媒體平臺正按照既嚴格程序又爭分奪秒,既因地制宜又創新思維的模式,做好「加法」與「減法」,以功能為突破,全力推進雲南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經過與兩個試點縣多次討論分析和專題研究,最終決定:以網際網路思維為導向,瞄準群眾需求,樹立「系統與融通」思維,運用「加法」公式,實現「跨界融合建設」和優勢互補,構築縣級「融媒體+大政務」的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融合新模式。
  • 看看孩子都掌握...
    數學題目一般都會有相應的考點,如果沒有紮實掌握知識點,就會在考試中手足無措。所以考前一定要回歸課本,掌握了教材就把握了考試的根本。  其實,數學學習也有套路,理解之後,牢記活用、舉一反三。  今天,小編特意為不同年級的學生,整理出數學考試重要知識點。快快查缺補漏吧!
  • 三年級數學公式大全,數學老師敲黑板,以下基礎公式必須掌握
    導語:三年級數學公式大全,數學老師敲黑板,以下基礎公式必須掌握小學階段,孩子在數學學習中,有兩大類知識點是孩子必須會學到的內容,一大類是數學計算題,另一類是公式題。數學計算題考察的實質是四則混合運算,也就是加法、減法、乘法、除法之間的運算,這部分題說難也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因為在考試的時候,有部分孩子在計算題上邊能拿滿分,有部分孩子卻總是丟分,很多丟分的原因不是不會,而是不夠細心,導致算錯了,這就比較可惜了,家長可以培養孩子的計算能力,讓孩子做題的時候認真一點,一般沒太大問題。數學公式題考查的實質是孩子的記憶力以及理解力。
  • 用這個方法秒懂!一年級孩子學習《100以內加減法》(加法篇)
    下面這張圖是我們這個星期一年級《每日一練》的計算題,有部分家長反映,不知道這個方框應該怎麼填,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這個內容(兩位數加整十數和一位數(不進位)),也就是下圖中 第一排的3種類型一、利用小棒幫助孩子建立數位的概念由於孩子們形象思維好一點,因此,我在教孩子們計算時,都會充分地利用小棒,幫助孩子學習數的組成,孩子們已經初步建立了數位的概念,知道十位表示幾個十,個位表示幾個一
  • 二十以內的加減有點難,數學老師這樣講解,孩子好理解
    當然不知道提出問題的這位朋友家的孩子目前是幼兒園小朋友還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對於這個問題我給家長朋友們分享過很多次了,也因為回答這樣的問題,成了低年級家長們的知心朋友。一有難題就私信我幫忙解決,這使我感到榮幸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