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汙染較少的鄉村,夜晚仰望星空可以看到滿天的繁星點點,還可以看到一條銀河橫旦其中,凡是肉眼可見的「星星」大部分都是銀河系內的恆星,距離地球幾光年至數百光年不等。少數幾顆特別亮的是太陽系內距離我們較近或者體積較大的行星。
我們的中心恆星太陽是銀河系內普通的一員,類似的成員大約有2000億顆左右,所有的恆星在引力的拉扯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形成天體系統。太陽位於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之上,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而銀心是一顆超大質量黑洞,科學家通過間接地測量,這顆超大質量黑洞Sgr A*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400萬倍。
這是一種特殊的黑洞類型,和宇宙中常見的恆星級別黑洞並不相同,除了質量較大之外,它們的形成方式目前也存在很多疑點。
超大質量黑洞在大部分星系中心都存在,在2019年公布的黑洞照片就是由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拍攝的,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這個黑洞距離我們大約5500萬光年,質量大約是65億倍太陽質量。
天體的碰撞融合是一個很常見的事情,畢竟存在太多各種類型的天體,而星系的融合同樣如此,科學家認為一些較大規模的星系,在它們的成長過程中都吞噬了很多其它的小星系,科學家認為銀河系也不例外。
距離銀河系最近的是大小麥哲倫星系,和我們相距大約20萬光年左右,而較遠一些的星系如仙女座星系,科學家早都探測到這個星系相對於我們的運動速度,發現整體呈現藍移現象,這意味著它正在高速向銀河系飛來,每秒300公裡大約30-40億年後就會和銀河系來一個親密接觸。
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的碰撞融合最後會形成一個更大規模的橢圓星系,整個碰撞過程會持續大約幾十億年之久。
不久前科學家在觀測銀河系中心的時候發現7%左右的恆星都具有非常低的金屬型,而銀河系內大部分恆星的元素濃度理論上應該都高於太陽,科學家認為在銀河系中心存在一些「外來客」。對於這些「訪客」地到來科學家猜測主要是跟星系的碰撞融合有關,在銀河系的形成之處可能和其它更小的星系發生過碰撞融合。
除此之外銀河系內也有一些速度較高的流浪恆星,它們正在衝破束縛向著銀河系外飛去,未來這些恆星也可能進入其它的星系,某種意義來說就是銀河系的「信使」吧!這些恆星曾經可能是雙星系統的成員,在伴星演化到生命後期後,它們可以獲得更高的速度。
銀心應該是銀河系內最危險的地方了,活躍的超大質量黑洞會不斷的吸收吞噬周圍的恆星為自己補充能量質量,科學家認為這也是超大質量黑洞形成的一種方式。
人類未來如果可以一直發展下去最終會進入太空時代,飛出地球探索太陽系,飛出太陽系探索銀河系,那個時候我們可能會更加詳細地了解美麗的銀河,甚至可能會碰到志同道合的生物文明。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