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指出:外星人也許已經探索過銀河系並造訪地球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或許早就有外星人到訪過我們的銀河系了。只不過是因為最近一千萬年他們都沒有來過,我們才無法得知他們的存在。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The Astronomical Journal,它指出,也許地外智慧生物正忙著探索這個宇宙,並且巧妙地利用各個星系間的相對移動來更快得完成跨星系旅行。
這項工作也是對費米悖論所提出 「為什麼我們無法探測到智慧生命?」問題的一個解答。
費米悖論是由著名的物理學家恩裡克∙費米提出的。就是他拋出了發人深思的一問:「(外星人)他們都在哪呢?」
費米此問本意在於質疑星際旅行的可行性。但是在那之後,這個問題逐步演變成對外星人存在性的思考。
天體物理學家麥可∙哈特在197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詳細的探討了這個問題。在這篇論文中,他提出「鑑於銀河系已經存在了136億年,地外智慧生物有足夠的時間來殖民」。然而迄今為止我們都沒有發現地外生物的蹤跡。
哈特由此得出結論,我們的銀河系中沒有比人類跟高級的文明存在。
不過,最新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另一種解釋:也許外星人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謹慎小心。
計算科學家Jonathan Carroll-Nellenback ,也是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貢獻者,在接受Business Insider 採訪時表示:「如果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不把恆星之間的相對運動考慮進去,那麼可能你的答案的角度就會非常狹隘。」
「要麼是其他文明都沒辦法離開自己的行星,要麼就是我們是這個星系唯一的智慧文明。」
Carroll-Nellenback的報告指出,恆星(以及圍繞它的行星)以不同的軌道,不同的速度環繞著銀心。因此它們偶爾會以很近的距離擦肩而過。所以外星人很有可能只是在等下一次機會,讓他們能離目的地足夠近。
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個文明在恆星系間旅行所需要的時間要遠遠超過哈特所估計的時間。也就是說,他們不過是還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拜訪我們,也可能是,在遙遠的過去,他們已經離開。
關於星際旅行的一個新觀點
為了解釋費米悖論,研究人員做了很多嘗試——有些人研究了所有的外星生命都起源於行星表面海洋的可能性,並以此推測,很可能一個文明在擁有星際航行的能力前就已經被自身的衝突所瓦解。
也有人提出了「叢林法則」的猜想。就像我們的天性要求我們對於從未聯繫過的可疑陌生人保持警惕一樣,也許銀河系的其他文明也因為相同的原因而選擇保持沉默。
同時,2018年的一份牛津大學的報告提出,大約有2/5的概率我們是銀河系唯一的智慧文明,而有1/3的概率我們是整個宇宙中唯一的文明。
但是最新的這份研究報告的作者指出,在此之前的所有研究都沒有考慮一個至為關鍵的因素:我們的銀河系內部也在運動。就像行星圍繞恆星運動一樣,恆星系也在圍繞銀心運動。比如我們的太陽系每23億年完成一次環繞。
因此,如果文明產生在遠離其他恆星系的地方(比如像我們一樣誕生在星系貧瘠的郊區),他們也許會等待宜居星系足夠靠近後才會開始旅行。
以此類推,當文明在當前星系站穩腳跟後,他們就會等待時機,開始下一次星際間的跳躍。
在這一假說中,外星人並非乘坐著星艦在星系間遨遊,而是等待足夠長的時間以期自己的恆星能夠最大程度的接近下一個宜居星球,再進行移民計劃。
「如果『足夠長的時間』是十億年,那麼這就是費米悖論的一個合理解釋了。」在論文中, Carroll-Nellenback如是說:「如此一來宜居的星球如此之少,以至於本地文明耗盡了它的壽命也等不來另一個文明的拜訪。」
銀河系也許充滿了智慧生命
為了研究一個存在外星人的宇宙模型,科學家用了無數的程序來模擬一個文明在星系中的擴張速度。
在這個模型中,科學家考慮了模擬文明移居到另一個星系的一系列可能性,包括這個文明發射的太空飛行器的航程和速度以及太空飛行器發射的頻率。
但是這個研究團隊沒有將外星人進行星際航行的動機和他們的政體等因素考慮在內。因為在一些天體物理學家看來,這是一些不成功的模擬程序留下來的前車之鑑。
Carroll-Nellenback一直強調:「我們試著儘量不去靠猜測的外星社會結構來建立這個模型。」
但是,建立這樣一個模型仍然很困難。有很多問題都來源於至關重要的一點:我們只能用自己文明的數據來模擬。也就是說,對外星文明移民的預測是基於我們自己的行為。這樣往往有失偏頗。
儘管模型有缺陷,研究人員還是發現,銀河系可能充滿了我們不知道的文明。即使科學家們採用了很保守的數據來估計外星文明星際航行的速度和發射頻率,這點依然成立。
「每一個恆星系都可能是宜居的,都可能被殖民。但是他們沒有拜訪我們,因為他們離我們還不夠近。」 Carroll-Nellenback在報告中如是說。不過他也說了,這只是可能的原因而已。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掃描了大約4000個地外行星,沒有一個有生命跡象。但是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在銀河系中至少有一千億個恆星系,因此還有更多的行星等待掃描確認。
最新的研究報告估計宇宙中有多達100億顆類地行星。
因此,作者在報告的末尾寫道:如果僅僅通過這4000顆行星的數據就判斷地外智慧生命不存在的話,無疑就像是以眼前的一小片海域沒有海豚為由,推測全世界的海裡都沒有海豚一樣荒謬。
也許外星人曾經到訪地球
關於地外文明是否存在的爭議有一個重要的判據,它就是由哈特提出來的「事實A」:現在的地球上沒有外星來客,並且也沒有外星人曾經到訪的證據。
但是這篇新論文的作者卻說,這並不能證明外星人從未來過。
他在報告中寫道:如果一個外星文明在數百萬年前到訪地球(地球的年齡為45億年),那麼他們留下來的一切很可能都消散在歷史中。之前有的研究表明,我們也許沒有辦法辨認出外星人過早留下的痕跡。
還有一種可能是,在人類進化之後,有外星人曾經路過地球,但最終他們決定不拜訪我們。作者稱之為「極光現象」——靈感來自於Kim Stanley Robinson的小說《歐若拉》。(在英語中,Aurora意為極光,音譯為歐若拉)
除此之外,作者又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外星人可能不想費力氣去探索一個已經存在生命的行星。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習慣於在擴張中徵服就去推測外星文明也會在擴張過程中去徵服其它文明。
總而言之,這個研究考慮了多重因素。結果表明,外星文明很可能只會在一小部分發現的宜居星球上殖民。儘管如此,研究者仍然強調,如果有足夠的宜居星球的話,外星人可能早就在本地星系全面殖民了。
還有很多的未知等待探索
目前來看,科學家們認為我們不需要因為沒有收到任何文明的回覆而感到氣餒。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宇宙中就是孤獨的。」 Carroll-Nellenback在文章中寫道。
「這只能證明,宇宙中的宜居星球的確有點少,而且有點偏僻。」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隨著新型望遠鏡的建造和發射不斷進行,我們搜尋地外宜居星球的能力將得到巨大的提升。
克卜勒望遠鏡將我們探索本星系宜居行星的能力大幅提升,而在空間中,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正在不懈努力。
不僅如此,NASA一直在建造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據悉,該望遠鏡將在2021年發射,它甚至能夠觀測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信號。
當然,真正能夠幫助科學家估計我們在宇宙中孤獨存在的可能性的,是更多關於空間探測器的速度和探測範圍的數據。當然,能夠更加精確的預測外星文明的壽命也能幫助科學家判斷。
「現在我們急切需要的就是各種參數了。」 Carroll-Nellenback如是說。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Google-2.7K-MORGAN MCFALL-JOHNSEN, BUSINESS INSIDER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