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外星人在聯絡地球?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強快速射電暴

2020-12-05 大眾網

  參考消息網3月20日報導 美媒稱,科學家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裡發現了3次新的快速射電暴(Fast Radio Burst簡稱:FRB),其中一次是人類觀測到快速射電暴以來信號最強的一次。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3月13日報導稱,快速射電暴是來自外太空的神秘信號,它是持續時間只有幾毫秒但卻能釋放巨大能量的無線電波爆發事件。

  報導稱,這3次追蹤的快速射電暴僅僅幾毫秒,來源不得而知。自2001年首次發現快速射電暴以來,目前已有33條信號記錄。

  根據記錄,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帕克斯射電望遠鏡(Parkes Radio Telescope)先後在3月1日、9日與13日追蹤發現了3次快速射電暴。3月9日的爆發是人類至今所見過的最亮的一次。

  《天文學家電報》(Astronomer’s Telegram)記錄了這次的發現。

  報導稱,「突破聆聽項目」(Breakthrough Listen project)是在尋找外星生命時,發現了3月1日的快速射電暴。

  對此,帕克斯射電望遠鏡「突破聆聽項目」專案科學家、伯克利SEFI研究中心的丹尼·普萊斯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寫道,雖然該團隊希望外星人是信號的幕後推手,但他們需要「首先排除所有合理的天體物理學理論」。

  伯克利SEFI研究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維沙爾·加賈爾則表示,他個人不認為發現的快速射電暴是外星人的通信嘗試,因為這些訊號「發生在宇宙各處,而且表現出相似的屬性」。(編譯/王惜夢)

  【延伸閱讀】外星人存在嗎?美媒:人類技術或還難以發現地外文明

  參考消息網3月9日報導 美國《新聞周刊》3月9日刊登題為《外星人存在嗎?人類技術或許使我們難以發現外星人》一文。作者為梅根·巴特爾斯。文章摘編如下:

  在夏威夷毛伊島,架在火山上的望遠鏡每天晚上都用世界上最大的數位相機捕捉宇宙中的光粒子。去年10月的一個晚上,它盯上了一個不尋常的東西,在太空中快速移動的不明飛行物,似乎來自另一個太陽系。

  夏威夷大學天文學家們在發現時做出了如此的判斷。起初,他們認為那是一顆彗星,然後又認為是小行星。然而不到一個月,他們發現那個物體又長又薄,不像科學意義上的小行星。他們稱之為『Oumuamua——夏威夷語,意思是「來自遙遠過去的信使」。

  尋找地外文明

  數千英裡之外,一個名叫阿維·洛布的哈佛大學天文學家也聽說了這一神秘的物體。不久,他開始考慮一個誘人的可能:『Oumuamua實際上是外星人的宇宙飛船,在向其建造者傳遞信號。這種說法聽上去有點離譜。不過洛布是尋找乘坐宇宙飛船的小綠人的怪人。他和他的同事們都是一流的科學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一流科學家將他們在研究其他科學問題上所使用的同樣的嚴格標準來探尋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我們在宇宙中是獨一無二的嗎?

  美國人一直對天外來客造訪的可能性非常感興趣。2001年蓋洛普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33%的美國人認為外星人造訪過地球。不過科學家們對這種說法不願當真。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學家丹·沃西默說:「我們總是碰到不明飛行物問題。」

  儘管不明飛行物的說法經常是惡作劇或陰謀論者的功勞,不過尋找地外智慧(地外文明)——像人類一樣聰明和技術先進的外星生命——是一個正當的科學領域。推動這一探索以發現別的星球上生命的是數億美元和超強的新型望遠鏡——能夠觀測宇宙更深處。

  專家們對於智慧生命可能會怎樣與人類聯繫存在分歧。不過這個再度復興的領域,即尋找地外智慧,基本上基於如下設想:外星人——如果他們真實存在並在試圖找人聊天——可能使用我們人類相互之間用來聯繫的同類技術——從無線電信號到閃光等。

  利用無線電波

  然而,就在我們尋找外星人的嘗試越來越先進之際,就在科學家們越來越相信我們不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智慧生命之時,人類也正在製造越來越多的技術產生的噪音,影響了我們發現潛在外星人信號傳遞的能力。

  實際上,尋找地外智慧的科學家們說,我們現在製造的噪音太多了,如果外星人試圖跟我們聯絡,我們可能根本接收不到信息。

  1950年,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恩裡科·費米提出了一個難解之謎——即現在所謂的費米悖論——談到了尋找地外智慧的科學家們試圖回答的一個核心問題:如果宇宙其他地方存在智慧生命,那麼為什麼我們現在還沒有找到?鑑於專家們估計宇宙接近140億歲了,人們會認為宇宙中存在其他文明而不是只有我們的文明。

  一個問題:資金。尋找外星人耗資巨大。美國政府和私立大學通常不願為尋找地外文明所需要的研究提供資金。

  尋找外星人的工具主要是射電望遠鏡——巨大的超敏感反射面天線能夠接收來自非常遙遠地方的微弱信號。然而這些工具不搜尋宇宙中的聲音,而是搜尋光。無線電波是光譜中的一部分——很多科學家認為,外星技術很可能使用這個波段聯繫上我們。

  尋找外星人的科學家們搜尋無線電波,因為人類非常喜歡利用無線電波。因為無線電波用途很多,尋找外星人的科學家們認為我們銀河系中的鄰居可能利用無線電波過來打招呼,「喝點?」

  科學家們根據無線電波振動的頻率對其進行分類。對於來自地球之外的無線電波,科學家們將頻率調到1-10千兆赫之間。加州芒廷維尤尋找地外智慧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吉爾·塔特說:「在這個頻率範圍內,我們的大氣非常通透,而且銀河系非常安靜。」該研究所一直是這一領域的領先者。低於大氣窗會接收到來自銀河系其他地方的太多雜波,比如來自行星的輻射甚或來自遙遠黑洞的雜波。大氣層擋住了頻率高於大約10千兆赫的波段。不過在安靜的大氣窗有90億個可能的頻率,即頻道,外星人可能會用。

  當代尋找地外智慧的努力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科學家們一次只能監聽一個頻道。今天,他們可以一次同時監聽數千萬甚至數億個頻道,監聽遠至數百萬倍於當年距離的一個單音。能力的巨大提升使我們捕捉到外星人發出的信息的可能性增大了。

  技術幹擾難題

  雖然尋找地外智慧的科學家們認為外星人可能使用跟我們地球上類似的技術,然而這種設想給他們的尋找工作帶來了根本性的甚至可能是不可克服的挑戰:我們自己發出的聲音使得尋找工作異常困難。手機、Wi-Fi和GPS都依賴無線電波。那些電波佔用了研究人員用來監聽外星人信號的頻道。而且因為我們的設備距離望遠鏡要近得多,因此發出的信號也強得多。沃西默說:「如果外星人在用手機波段廣播,那麼我們永遠找不到他。」我們每發出一個表情符號,都可能在使尋找地外智慧的研究難度加大。

  天文學家們希望在人煙稀少的地方架設望遠鏡,不過也不容易。我們幾乎做什麼事情都會產生信號,因此消滅信號實際上就意味著消滅現代生活。

  即使陸地寂靜無聲,無線電幹擾仍然會來自上空。越來越多的衛星從空中發出射電望遠鏡會接收到的信號。塔特說,排除這種幹擾消耗了她的研究所尋找地外智慧研究大約一半的計算能力。

  研究自然現象比如太空塵埃雲或瀕死恆星的天文學家們可以忽視看上去像人為的一切現象。不過尋找地外生命的科學家們不能這麼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尋找地外智慧項目的首席專家安德魯·西米恩說,幹擾尋找工作的雜波類型「正是我們在尋找的」。

  然而,並不是誰都相信射電天文學有意義。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謝莉·賴特就是其中之一。在她看來,根本不知道另一種文明可能擁有什麼技術以及它可能使用什麼方式打招呼。賴特說:「確實沒有理由認為外星人會用無線電而不用雷射或我們尚未發明出來的其他東西。」

  美國《新聞周刊》3月9日一期封面

  (2018-03-09 14:09:55)

  【延伸閱讀】「最神秘恆星」忽明忽暗和外星人有關?答案令人失望

  參考消息網1月5日報導 外媒稱,這顆被稱為「宇宙中最神秘」恆星比太陽大,以一種奇怪的方式忽明忽暗。對一些人來說,這意味著一個巨型外星人建造物或許正圍繞它運行。但1月3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平息了有關外星人的謠言。該研究是由100多位一直觀察這顆名為KIC 8462852的恆星的科學家匯總而成的。

  據法新社1月3日報導,該研究第一作者、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助理教授塔貝莎·博亞吉安說:「導致該恆星忽明忽暗的最可能原因在於塵埃。新數據顯示,不同顏色的光以不同程度在被遮蔽。」

  該恆星最初是在美國航空航天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幫助下發現的。「克卜勒」通過追蹤恆星亮度因一個天體在它前面經過而變暗的時刻來探查行星。這顆恆星的亮度不同尋常的下降引發了全球興趣。該恆星距離地球超過1000光年,它比太陽大50%,並比太陽熱1000攝氏度。該恆星奇怪現象的發現者是被稱為「行星獵手」的民間科學家。他們詳細審查了來自「克卜勒」任務的大量數據,從而作出了有關發現。1700多人通過美國「啟動者」網站的一次活動捐助了大約10萬美元來進一步研究這顆恆星。

  報導稱,從2016年3月到2017年12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拉斯坎布雷斯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對它進行了密切觀測。該研究作者之一、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系助理教授賈森·賴特說:「我們希望,一旦我們實時捕捉到一次亮度變暗的情況,我們就可以查驗,這種變暗是否在所有波長上都程度相當。」他說:「如果它們幾乎是一樣的,這說明導致變暗的是某種不透明的東西,像一個在軌運行的飛碟、行星、恆星、甚至太空中的大型建造物。」

  實際上,從2017年5月開始,這個團隊發現了該恆星亮度四次變暗的情況。儘管該團隊已經排除任何巨型外星建造物導致亮度變暗的可能性,賴特仍舊說:「這提出了亮度變暗背後有其他現象在發揮作用的可能性。」賴特說:「有些模型涉及系外彗星——博亞吉安團隊的最初假設——等拱星物質。這似乎同我們掌握的數據是一致的。」

  報導稱,研究人員說,這項試驗代表著天文學領域的一個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眾包和民間科學家幫助推動了各種新發現。

  該恆星的研究者之一、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博士候選人泰勒·埃利斯說:「我們在一個目標上收集了那麼多數據。隨著海量數據的獲得,這個項目反映了天文學領域的變化。」

  該研究報告發表在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

  (2018-01-05 14:23:46)

  【延伸閱讀】科學家:雪茄形太空物體「奧陌陌」不是外星人飛船

  參考消息網12月20日報導 英媒稱,有人曾猜測一個奇怪的雪茄形太空物體是外星人的飛船,但科學家已得出結論,那只是一顆小行星。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2月18日報導,這個被稱為「奧陌陌」的物體是10月19日被夏威夷大學的全景巡天望遠鏡和快速回應系統發現的,全球天文學家自那以來一直在追蹤其活動。

  據信,這是第一個來自太陽系以外的小行星。上周史蒂芬·霍金主導的尋找地外文明的「突破聆聽」項目宣布,它正在研究該物體以尋找外星人技術的跡象。

  遠程太空航行研究者之前曾表示,雪茄形或針形是星際太空飛船最可能採用的結構,因為這會將太空氣體和塵埃造成的摩擦和破壞最小化。

  不過,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科學家18日證實,它是一顆小行星,和倫敦的摩天大樓「小黃瓜」的大小和形狀相差不多。

  報導稱,這一成員來自美國、加拿大、智利等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團隊說,他們對這顆小行星的化學成分進行了「關鍵的觀察」。

  米歇爾·巴尼斯特博士的研究報告發表在了本周的英國《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她說,這一灰紅色的物體覆蓋著塵埃和砂粒,其表面看上去很像太陽系裡的小行星。

  她說:「沒有任何一位天文學家談到它與外星人有關,只是說它來自太陽系以外。其表面由一層絕緣材料構成,因此除了塵埃和砂粒,還可能存在有機化合物。我們不知道其內部是不是含有冰,如果有冰的話,它是被表面那層材料隔熱了。」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艾倫·菲茨西蒙斯教授在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了另外一篇文章。他說:「該物體在受到太陽照射時,富含有機物的半米厚的覆蓋層可能會保護水冰內核不被蒸發,儘管它被加熱到300攝氏度以上。」

  在此之前,關於這一物體的論文已有很多。「奧陌陌」是在太陽系發現的首顆來自銀河系其他部分的天體。

  巴尼斯特博士說,這一發現「令人激動」。她把該物體描述為一塊太空浮木,認為它為我們了解太陽系以外的世界提供了線索。

  「奧陌陌」是根據夏威夷語裡的「偵察員」或「信使」來命名的。今年10月,它掠過地球時與地球的距離大約是地月距離的85倍。

  「奧陌陌」預計還有幾年時間才會離開太陽系。未來對它的研究很可能會集中於追蹤其確切的來源。

  (2017-12-20 15:06:09)

  【延伸閱讀】外星人一次擊落5架美軍飛機?英媒稱哥倫布曾看到UFO

  參考消息網11月23日報導 據英國《明星日報》網站11月11日報導稱,多達1000人在百慕達三角失蹤,專家也難以給出一個解釋。

  不過熱衷於外星人研究的人士認為,他們可能現在有了答案,聲稱可能應歸咎於外星人。

  報導稱,已故陰謀論者查爾斯·貝利茨在他的著作《百慕達三角》中寫道,外星人可能是美國第19飛行隊失蹤的肇事者。

  1945年12月5日,5架軍用飛機在佛羅裡達附近進行常規訓練時與基地失去了聯繫。這些飛機以及機上的14人再也沒有找到,派去搜救他們的部隊中又有13人失蹤。這似乎沒有合理的解釋,讓陰謀論者陷入了思考。

  貝利茨在他的書中寫道:「由於缺乏合理的、容易被人們接受的解釋,關心百慕達三角失蹤事件的獨立研究人員走上了歧途。被提出的有些解釋是基於自然規律例外倫,還有的提出通過一個相當於「天洞」(飛機只能進不能出)的出入口進行了空間之間的轉換,也有人認為失蹤事件是由來自內太空或外太空的實體製造的。

  報導稱,不過,百慕達有外星人的說法可追溯到更早的時候。

  1492年克里斯多福·哥倫布即將發現美洲時,聲稱在百慕達附近海域看到了不明飛行物。他在1492年10月11日的日誌中寫道:「一個名叫羅德裡戈·特裡亞納的水手第一個看到了陸地,不過艦隊指揮官在當天晚上22點鐘在後甲板上看到了一個發光體,不過太小了,無法確認那是陸地;招呼國王的服裝侍從官佩羅·古鐵雷斯,告訴他看到一個發光體,請他往那個方向看,結果他也看到了。」

  「他又告訴了來自塞哥維亞的羅德裡戈·桑切斯,國王和王后派到船隊的審計官,但是他從自己的位置沒有看到。」

  「此後,艦隊指揮官又看到了一兩次,好像是蠟燭的光,上下跳動,有人認為這表明是陸地。不過艦隊指揮官肯定地認為陸地沒有那麼近...。」

  報導稱,據Binnall of america 網站稱,這是不明飛行物的跡象。該網站說:「不管哥倫布和他的船員在那個歷史性的夜晚看到的是什麼,現在都不大可能確切搞清楚是什麼。」

  「至少,從狹義上說,那個奇怪的發光體是真正的不明飛行物。」

  外媒稱,在佛羅裡達、波多黎各和百慕達之間面積達5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長期以來與船隻和飛機消失聯繫在一起,讓專家們難以解釋。平均每年有4架飛機和20艘船隻在該區域消失得無影無蹤,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據認為是墨西哥灣流將其殘骸捲走了。(編譯/劉宗亞)

  資料圖片:百慕達三角區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7-11-21 00:29:01)

  【延伸閱讀】外星人來襲!美飛行員戴防核爆護目鏡

  當地時間11月7日是美空軍「環球雷霆」(Global Thunder)戰略核力量演習的最後一天,該演習始於10月30日,期間演練了全球打擊系統和反導武器能力,以威懾潛在對手。圖為參演的美空軍第509轟炸機聯隊的B-2隱身轟炸機群列隊滑向跑道,準備起飛。

  圖為駐紮在懷特曼空軍基地的B-2機群準備起飛演習,B-2是美空軍執行核打擊任務的主力機型之一。

  圖為懷特曼基地警備人員在B-2機庫外高度戒備。

  地勤人員在機庫內對B-2轟炸機進行預飛檢查。

  圖為演習期間,猶他州國民警衛隊助理副司令在猶他州國民警衛隊第151空中加油聯隊視察時佩戴「極化鋯鈦酸鉛」(PLZT)防閃光失明護目鏡,這種護目鏡通常配備給美國空軍的加油機和戰略轟炸機飛行員,在通電時完全透明,核爆炸閃光發生時引起斷路,保護飛行員眼睛。

  這種外形酷似外星人的護目鏡在執行核打擊任務時必不可少。

  KC-135加油機飛行員為副司令講解如何使用護目鏡。

  圖為B-2隱身轟炸機起飛特寫之一。

  圖為B-2隱身轟炸機起飛特寫之二。

  (2017-11-13 08:27:00)

相關焦點

  • 來自外星人的信號?歷史上第二次發現重複的快速射電暴!
    來自外星人的信號?歷史上第二次發現重複的快速射電暴!60多個快速射電暴記錄中重複檢測到其中一個,迄今為止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Arecibo radio telescope)在2015年觀測到的。2007年,在2001年收集的射電天文數據中,首次意外發現了快速射電暴。很可能有更多頻率更低的快速射電暴經常經過我們的星球。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可能會檢測到更多。
  • 抱歉,讓您失望了:「快速射電暴」規律爆發,與外星人關係不大
    央廣網北京9月19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近期,一種叫做「快速射電暴」的概念在一些科普文章中頻頻提及,尤其是一個編號為FRB121102的「快速射電暴」,由於它反覆周期性出現,引發了人們的新猜想。什麼是FRB?快速射電暴(Fast Radio Bursts)也叫快速無線電爆發。
  • 揭秘銀河系裡的快速射電暴
    這顆磁星引發了快速射電暴,這也是人類首次在銀河系內探測到的快速射電暴。攝影:BOJUN WANG, JINCHEN JIANG WITH POST PROCESSING BY QISHENG CUI.撰文:MICHAEL GRESHKO   4月28日,千分之一秒內,一股強大的射電波衝向地球,照亮了北美洲的射電望遠鏡。
  • 快速射電暴FRB 121102果然又出現了 它會是來自外星人嗎?
    快速射電暴FRB 121102果然又出現了 它會是來自外星人嗎?(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今年6月,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快速射電暴(FRB)--FRB 121102,其從外太空的某個地方以一種有規律的方式在重複。這是第二次發現具有可識別重複模式的FRB,第一個則是在今年二月被發現的。FRB是一種瞬時無線電脈衝,其長度在一毫秒到幾毫秒之間變化。但我們仍不確定它們為什麼存在以及它們究竟是什麼。
  • 會有外星人嗎?一個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的起源,終於被確定
    據報導,在近日的英國《自然》雜誌上,一個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的起源,終於被鎖定了,多個探測衛星和地面望遠鏡最終的探索數據都表明,它來自於銀河系內的一顆磁星,這個發現有助於幫助人類對快速射電暴更好地理解。
  • 快速射電暴起源之謎:新發現判斷是否源於銀河系內宇宙信號
    近日,世界各地射電天文臺都報告說:在銀河系內捕捉到了一個強烈的、長達1毫秒的快速射電暴。科學家們希望,進一步的研究能證明這的確是來自銀河系內的宇宙信號。儘管時間很短,但快速射電暴的能量卻高得嚇人,其一次性釋放的能量堪比太陽在一天內釋放的能量。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重複出現的快速射電暴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重複出現的快速射電暴2020-11-19 16:49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BGR報導, 一種被稱為快速射電暴(FRB)的射電能量爆炸已被檢測到,在銀河系中重複出現。
  • 銀河系內快速射電暴被發現,這是人類首次,它的來源很神秘
    宇宙的年齡是138億年,而地球大約形成於46億年,地球生命史大約38億年,從空間上來講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直徑包含兩萬多億個星系,而其中普通的一員銀河系就有兩千多億顆恆星,由此可以看到無論時間上還是空間上從統計學角度出發,地外生命是必然存在的,同時又是相同的原因空間上可能距離我們很遙遠,時間上可能還沒有發展出智慧文明或者已經走到巔峰從而沒落毀滅。
  • 「中國天眼」再立功,發現罕見快速射電暴「三連閃」
    從設計、建設、落成、調試,再到今年初通過驗收正式開放運行,「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宛如貴州喀斯特窪坑中的一顆明珠,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天文學家乃至全國人民的心。近期,「中國天眼」再立新功,發現來自宇宙深處的快速射電暴(FRB)新源。
  • 閃爍千分之一秒|科學家首次確定一快速射電暴源於磁星
    11月5日,在發表於《自然》的3篇論文中,中外科學家通過多個衛星及地面望遠鏡的觀測認為,銀河系內的一顆磁星是今年觀測到的一個快速射電暴的起源。 這是人類首次確定一個快速射電暴的起源,也是首次在銀河系內觀測到快速射電暴。
  • 一個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的起源確定
    一個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的起源確定凸顯國際研究合作和多位置覆蓋天空的重要性科技日報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張夢然)快速射電暴從近十年前第一次被發現以來,就一直令天文學家困惑不解。而根據英國《自然》雜誌4日同時公開發表的三篇論文,科學家首次確定了一個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的起源。多個衛星及地面望遠鏡探測到的這些無線電波的明亮脈衝顯示,它們來自銀河系內的一顆磁星。科學家同時發表了對此次研究結果的看法以及人類目前對神秘快速射電暴的理解。快速射電暴首次發現於2007年。
  • 神秘的快速射電暴是外星人發射的信號嗎?科學家無法排除這種可能
    埃曼被他的發現深深吸引住了,於是他在印刷品上寫下了「哇」的字樣,因此天文學家通常稱之為「哇」信號。72秒的信號之所以奇怪,除了它的強度之外還有很多原因。首先,信號只出現在一個頻率上,1420MHz。全世界的用戶都禁止使用這種頻率,因為研究人員非常肯定,如果外星人與我們聯繫,他們將使用1420MHz。其次,「哇」信號似乎像一個遙遠世界的望遠鏡在掃描天空,就像我們在地球上掃描天空一樣。
  • 科學家識別了一個快速射電暴源頭
    快速射電暴(Fast radio bursts 或 FRB其來源和性質充滿神秘,通常被認為是單次爆發,但天文學家已經觀察到部分快速射電暴會重複爆發。根據發布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內識別了一個快速射電暴源頭:一顆磁星。被稱為 FRB200428 的事件是在 4 月 28 日探測到的,它源自磁星 SGR 1935+2154。
  •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內重複的快速射電暴信號
    銀河系中第一個發射快速射電暴串(FRBs)的天體現在正式成為中繼器。在一份新的同行評審論文中,SGR 1935 + 2154被描述為發出了兩個更強大的無線電信號,這些信號與從星系外來源看到的無線電信號一致。
  • 「中國天眼」監測到宇宙新快速射電暴 偉大科學家南仁東立下大功
    「中國天眼」首次發現了新的快速射電暴,這個消息一出,立馬引起了國內外科學界的一片譁然,太厲害了,中國又一次在外太空探索領域取得了重要的信息,此次發現的新快速射電暴來自宇宙深處,至於為什麼會出現,成因至今不明,等待我們的是科學家們不斷的探索。很多人或許了解過射電暴,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新射電暴及此次射電暴的發現過程。
  • 閃爍千分之一秒|科學家首次確定一快速射電暴源於磁星
    11月5日,在發表於《自然》的3篇論文中,中外科學家通過多個衛星及地面望遠鏡的觀測認為,銀河系內的一顆磁星是今年觀測到的一個快速射電暴的起源。這是人類首次確定一個快速射電暴的起源,也是首次在銀河系內觀測到快速射電暴。
  • 不同偏振角擺動的重複快速射電暴FRB 180301
    FRB 180301(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報:快速射電暴(FRB)是持續時間為毫秒的未知來源的無線電瞬變。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827-2相關報導:中國天眼FAST發現快速射電暴重複爆輻射具有豐富偏振特徵(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11月4日電,中國
  • 宇宙信號之謎揭開,中美聯手尋找地外生命,快速射電暴來源已證實
    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中美兩國就不存在合作,在一些人類共同對外的主題,中美兩國的科學家還是很願意通力合作的。就比如地球上有兩大天眼,用於不斷向宇宙深空收發信號,而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塌了後就只剩中國的FAST射電望遠鏡了,我們就很大方地把它分享給世界各國科學家。宇宙信號之謎揭開,中美聯手尋找地外生命,快速射電暴來源已證實。
  • 《自然》新聞版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快速射電暴中國研究入選
    當地時間12月14日,學術雜誌《自然》(Nature)新聞與觀點欄目評選出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除了影響2020年全球人類健康的新冠肺炎研究外,HIV治療、冷凍電鏡和快速射電暴等領域也受到關注。今年的十大科學發現共涉及15篇學術論文,13篇發表在《自然》,其餘2篇發表在《科學》雜誌。北京師範大學林琳博士等人的快速射電暴研究入選。1. 打破物質與反物質的鏡像對稱性日本T2K中微子合作組2020年4月15日在《自然》雜誌報告了打破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也稱CP對稱性)的可能發現。
  • 中外科學家首次確定一個快速射電暴起源於磁星
    這是人類首次確定一個快速射電暴的起源,也是首次在銀河系內觀測到快速射電暴。以此次發現的活躍磁星為例,CHIME團隊的Daniele Michille表示,它的磁場強到足以「把一個原子擠壓成鉛筆狀」。那麼,這次發現是否說明快速射電暴全部來源於磁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