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生命禁區戰訓 飛彈常因氣壓低中途掉下來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高原步坦協同突擊。 曹百明攝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組織大規模、高強度、長時間的實戰化訓練,安全壓力直接考驗黨委班子的使命擔當——

  涉險「生命禁區」只為打勝仗

  2013年6月,蘭州軍區《加強高原使命課題訓練的意見》下發後,立即在部隊中產生強烈反響。

  對於高原訓練,蘭州軍區官兵並不陌生。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軍區每年都要把部分部隊拉到雪域高原,進行以適應高寒缺氧環境為主要內容的適應性訓練。

  然而,此次高原訓練非同以往。根據軍區黨委決定,將組織全區作戰部隊和部分保障力量整建制開赴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開展不少於4個月的使命課題訓練。

  認真研讀短短千餘字的《意見》,官兵們深感其分量之重:

  ——規模大。3年時間內,全區所有作戰師旅都要完成全員全裝高原駐訓,而以往每年只安排少部分部隊參加高原訓練,至今仍有部隊未曾涉足高原。

  ——海拔高。所有部隊的駐訓點均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最高的駐訓地達到海拔5300米,而以往駐訓地域海拔大多在兩三千米。

  ——時間長。明確要求訓練時間不少於4個月,而以往時間最長也不過四五十天。

  千軍萬馬鏖戰高原,在嚴寒缺氧、地形複雜、保障無依託的「生命禁區」組織大規模、高強度、長時間的實戰化訓練,風險前所未有!

  這一切,蘭州軍區黨委「一班人」何嘗不知。決策出臺前,就不斷有人提醒:「高原使命課題訓練,安全是道繞不開的坎!以前怎麼訓現在就怎麼訓,是最保險的做法。」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軍區司令員劉粵軍仍感慨「下這個決心不容易」。既然「不容易」,為何還要下這個決心?劉司令員告訴我們,與能打仗打勝仗相比,單位的政績、個人的功名算得了什麼。

  「軍人生來為打贏,豈因禍福避趨之!」聚焦強軍目標,軍區黨委「一班人」果斷拍板:「只要是為了打勝仗,即使冒再大的風險也要幹!」

  從適應性訓練到使命課題訓練,「一詞之差」的距離有多遠?高原環境的全新挑戰,呼喚實戰化訓練的新「刻度」——

  構建使命課題訓練的「能力坐標」

  都是高原駐訓,從適應性訓練到使命課題訓練,「一詞之差」的距離有多遠?

  帶著這樣的困惑,某摩步旅旅長于洋帶隊參加了首批使命課題訓練。作為一名老兵,於旅長曾數次上高原駐訓、參演,自認為掌握高原的「脾性」。

  當於旅長和他的部隊走上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卻發現一切都變得更加艱難、格外陌生。高寒缺氧的自然環境,讓人的行動緩慢、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訓練中體力很快便出現透支。他告訴記者,過去在兩三千米高原經歷的考驗,與現在全然不在一個層級。

  武器裝備在這裡同樣也會發生強烈的「高原反應」:駕駛員把油門一腳踩到底,機動速度也難及平常的三分之一;由於氣壓低,飛彈常常在飛行途中掉下來;火炮射擊的距離時近時遠,哪怕是最優秀的射手一時也找不到準頭。

  更讓於旅長焦慮的是,在這種環境中開展真刀真槍的實戰化訓練,讓過去在適應性訓練中養成的思維觀念、訓練模式、保障方式等變得不再「適應」。

  於旅長面臨的困境,正是高原使命課題訓練鋪開前軍區官兵面臨的「共同課題」:高原使命課題訓練訓什麼?怎麼訓?訓到什麼程度……如果解決不好這些問題,高原駐訓的質量效益就難以得到真正提高。

  蘭州軍區司令部軍訓部部長張帆說,高原寒區氧氣不足、氣壓低,導致人體機能下降、武器裝備性能下降、戰鬥行動效能下降,過去適應性訓練制訂的標準大多過時,亟須構建與高原使命課題訓練相匹配的「能力坐標」。

  為此,軍區採取專題調研、專家指導、試點引路等方法,結合正在開展的訓練實踐,確定了「對接作戰任務、分解能力指標、確定訓練內容、量化訓練標準」的思路,在全能力檢驗中探索構建高原使命課題訓練體系。

  3年來,蘭州軍區部隊圍繞破解高原作戰面臨的偵察預警、指揮通聯、遠程投送等8個方面的難題,結合不同部隊的任務、性質建立起《作戰能力結構體系》,使官兵對該抓什麼、幹什麼、訓什麼、達到什麼標準一目了然,從而做到訓有方向、練有目標。

  觀念的跨越是最難的跨越。抓好高原使命課題訓練,必須深刻透析現代戰爭的制勝機理,推動訓練實踐與戰爭形態同步升級——

  讓新的作戰理念走上高原「淬火」

  陸空協同立體突貫、彈炮一體精準打擊、信息系統集群運用……火力聯合突擊,專揀對手作戰系統的薄弱環節來打,紅方主攻部隊的行動勢如破竹。

  硝煙雖已散去,但重溫剛剛在高原寒區結束的「聯合行動-2015A」實兵演習,蘭州軍區部隊官兵仍覺勁風撲面。紅方聯合戰役兵團指揮員張聯義談到,體系破擊、聯合制勝等新的作戰樣式,讓高原作戰的許多「瓶頸」問題迎刃而解。

  過去是拼能量、比數量的「力量制勝」,如今是打節點、打要害的「體系制勝」。回望3年高原使命課題訓練,參訓官兵無不深刻地感受到:隨著戰爭形態的不斷演變,全新的作戰理念正不斷刷新現代戰爭的作戰樣式,成為制勝高原戰場的決定性力量。

  觀念的跨越是最難的跨越。抓好高原使命課題訓練,必須深刻透析現代戰爭的制勝機理,推動訓練實踐與戰爭形態同步升級。蘭州軍區黨委意識到,不改變滯後的思維觀念,高原使命課題訓練將難以實質性地提高部隊戰鬥力。

  為此,他們以近年來發生的信息化戰爭為例,教育廣大指戰員深刻認識新的作戰理念、作戰樣式;建立跨軍兵種聯訓機制,做到訓練階段同步、訓練內容相融、訓練資源共享,共同破解聯合指揮、信息通聯、協同保障等聯合作戰的難題;抽組合成營、信息化作戰單元進行真刀真槍的實戰化演練,讓新的作戰理念走上高原「淬火」。

  隨著官兵們思想觀念的更新,陣陣新風吹進高原演兵場——

  在信火一體打擊下,合成營重拳出擊、拔點奪要;直升機群精確投送,特戰精兵神兵天降;在看不見的無形空間,電磁壓制激烈角逐、網絡突擊扣人心弦……(記者 馬三成 特約記者 莫福春 孫利波)

相關焦點

  • 人類生命的禁區:可可西裡無人區到底有多可怕?
    青海失聯女大學生黃某某命喪可可西裡無人區,讓可可西裡無人區再度出現在公眾視野,這個如天堂般美麗的地方,為何會被稱作人類生命的禁區,屢屢吞噬生命呢?一望無際的廣袤和空曠,孤立無援的感覺立馬來了1、六十萬平方公裡,荒無人煙可可西裡無人區在西藏、新疆、青海的交匯處,總面積將近60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高5000米,氣溫低、氣壓低
  • 解放軍發射飛彈遭幹擾,果斷採取變軌措施,6發飛彈全部命中
    解放軍創新的新型合成旅,主要採用高機動、輕裝甲、信息化載具,反應時間很短,可以成建制快速投入到千裡之外。不過'快'也會有弊端,相比重裝合成部隊,輕型合成旅火力不足,很難正面對抗重裝甲部隊的進攻。雖然這不是輕裝旅的首要任務,但'加強火力'始終是陸軍追求的目標之一。
  • 解放軍警告聽不見?臺軍飛彈還沒升空,解放軍軍艦霸氣亮劍臺海
    從火炮發射的炮彈能夠分析出這很可能是他們的天弓系列飛彈。民進黨當局為了給他們的行動進行辯解,就說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艘軍艦22日晚上進入了巴士海峽。民進黨當局防務機構發言人對這一行動進行了大肆的炒作,妄稱他們會採取積極的行動對解放軍的軍艦進行監視,向臺灣民眾宣稱他們又實力能夠保衛臺灣的"安全"。
  • 央視揭秘臺軍飛彈部隊 為何經常脫靶爆炸?
    內容提要:臺灣購買和自產的飛彈數量加起來高達1200枚,但是空有數量卻沒有戰力,屢次實彈打靶戰績慘不忍睹,多次出現脫靶失控等現象。其深層原因是「飛彈部隊」管理出現了問題,制度過於混亂,並且管轄權的頻繁更換也讓「飛彈部隊」的戰訓水平難以保證。
  • 中國的「死亡之海」,被稱為生命禁區,這些人卻活了下來?
    位於塔裡木盆地東部的羅布泊,不僅被稱為中國的「死亡之海」,而且是公認的生命禁區。塔裡木盆地總面積53萬平方千米,比挪威整個國家還要大。塔裡木盆地四周為高山環繞,盆地內降水稀少,氣候十分乾旱,沙漠、戈壁成為盆地內主要景觀。曾經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樓蘭古國,在歷史舞臺上只活躍了四五百年,便在公元4世紀突然神秘消亡...許多古老的國度在這裡誕生,又在這裡突然消弭,無影無蹤。
  • U2偵察機和紅旗2飛彈不服老,卻沒機會再對決
    近日,美軍偵察機U2再次成為熱搜上的火熱關鍵詞,這難免讓很多人的思緒回到幾十年前:最困難的60年代時,這種當時性能頂尖的高空偵察機屢屢進入我國境內進行偵察,而剛剛從蘇聯引入薩姆2防空飛彈和P20三坐標釐米波雷達的解放軍利用巧妙的獨創戰術,屢屢將這個高空幽靈斬於馬下,成為美式偵察機的頭號禁區。
  • 全所僅2臺計算器,造世界一流飛彈,解放軍飛彈專家親述當年傳奇
    文/原點在解放軍海軍剛創立的時候,中國海軍的力量是很弱小的。當時中國面臨著很多來自海上的威脅,為此中國一直在尋找能夠找到對付大型軍艦的武器。在1958年的時候,蘇聯向中國提供了P-15艦艦飛彈,中國將這款飛彈命名為544飛彈。
  • 解放軍新飛彈曝光,反輻射專打雷達,新式戰機標配
    18:01:56 來源: 小雲的歷史 舉報   近期,在中國空軍新發布的招飛宣傳片中,一款解放軍新型反輻射飛彈首度曝光
  • 細數《遮天》黑暗動亂源頭,七大生命禁區!(續)
    縱觀《遮天》全書,一直縈繞在人族心頭的就是這黑暗動亂,黑暗動亂一旦爆發,生靈塗炭,暗無天日,人族歷史上多少驚才絕豔之輩為了平定這黑暗動亂而血灑星空,直到葉凡證道成天帝之後才徹底摧毀掉這黑暗動亂的源頭,七大生命禁區!上篇文章小編已經介紹過七大生命禁區的其中三個-神墟,仙陵,葬天島,這篇文章咱們就書接上回,繼續說一說這剩下的四大生命禁區!
  • 地球上的生命禁區,每一個都恐怖而神秘
    在我們的地球上有許多恐怖而神秘的地方,而被我們所熟知的就是四大死亡谷,其實也有許多地方自古以來就是生命的禁區,倘若要是有人不小心誤入的話,那麼多半便會有去無回的。那麼今天我們便來盤點幾個世界上的生命禁區。
  • 世界3個「生命禁區」,有2個在中國,探險者:進去了很難再出來
    不過世界上依舊存在著一些人類無法探究明白的地方,世界有三個地區被列為「生命禁區」,很多探險者為了解開這些禁區的秘密,前赴後繼的想要找出答案,但是大多數探險者非但沒能解開這些禁區的秘密,還永遠的留在了禁區之中,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世界的三大「生命禁區」,其中的兩個還位於中國境內。
  • 愛上生命禁區,愛上生命的意義
    愛上生命禁區,愛上生命的意義小敏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雲海之間,浩蕩的長風穿越幾萬裡,穿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玉門關故事多,多得數不清。邊關冷月映襯著孤獨而高大的身影,分外的皎潔明亮。那一身迷彩綠包裹著隨時奉命聽令的血肉之軀,分外的莊嚴。
  • 回應美軍連日挑釁,今日起黃海劃下禁區,解放軍宣布開展實彈練兵
    今年以來解放軍接連在我國的四大海域進行了多場軍事演習,其頻率之高、規模之大在以往是非常罕見的,專家認為這樣的舉動有力地震懾了周邊的宵小之徒,同時也展示了我軍捍衛領土主權的決心。就在最近我國連雲港海事局又發布了一項航行警告,宣布自今日起在黃海南部劃下禁區,舉行為期四天的實彈演習,期間禁止任何飛機船舶闖入。
  • 敏感時刻,島內將再射「無限高」飛彈,專家:與解放軍差距無限大
    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臺灣卻突然高調舉行"無限高"飛彈的試射,這引起了海內外媒體和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和猜測。據環球網援引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3日報導,近日,臺灣"漁業署"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最新安全通告,明確表示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將於1月7日至8日上午9時至10時30分試射"無限高"飛彈,計劃中的飛彈飛行範圍將從屏東九鵬一直到達宜蘭地區,兩地相距達到300公裡。
  • 中國修法明確軍事禁區劃定標準 禁止低飛私自攝錄
    近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和軍隊有關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先後赴20多個省份開展軍事設施執法檢查,從中發現部分問題,保護形勢令人擔憂。  今年7月,施行23年的軍事設施保護法公開徵集修改意見,前日修正案草案提請審議。草案修改30處,新增15條,首次明確軍事禁區、軍事管理區、軍事禁區外圍安全控制範圍、作戰工程安全保護範圍的劃定標準。
  • 在「生命禁區」託起生命希望——走訪全國海拔最高縣醫院
    新華社拉薩6月5日電 題:在「生命禁區」託起生命希望——走訪全國海拔最高縣醫院  新華社記者張京品、格桑邊覺  春夏之交,藏北那曲雙湖縣依然大雪紛飛。作為全國海拔最高縣,這裡平均海拔5000多米,每年有10個月的漫長冬季,最低氣溫零下40攝氏度,含氧量約為內地的40%,人均壽命58歲,是醫學界眼中的「生命禁區」。
  • 美首度公開解放軍新DF-21C飛彈陣地坐標
    衛星圖片顯示出一枚東風-21C飛彈正在進或出發射服務區。這是首次東風-21C在部署區內被確認。2007年,克裡斯滕森曾利用商業衛星圖片發現了德令哈東風-4向東風-21飛彈過渡的跡象。在兩個發射場附近5英裡範圍內有5個飛彈發射臺。而且,在G215國道雙向沿線和北部還有十幾處其他發射臺。
  • 戍守在「生命禁區裡的禁區」
    受到氣候的影響,其他邊防一線哨卡的冬菜,輕輕鬆鬆可以貯存到來年5月,而這裡因溫度過高,冬菜最多堅持到3月底。連隊官兵就學習大棚種植技術,在駐地貧瘠的土地上種出了辣椒、茄子、黃瓜、絲瓜等蔬菜。「我們還會自己做豆腐。」
  • 在農村有很多小鳥常在樹枝上睡覺,為什麼鳥睡著了不會掉下來?
    在農村有很多小鳥常在樹枝上睡覺,為什麼鳥睡著了不會掉下來?文/農夫也瘋狂在農村裡有許許多多的野生動物,對於很多70後、80後的農村娃來說,這些野生動物中有些不僅是美味,而且還是童年的美好回憶。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有些小鳥就常在樹枝上睡覺,那它們為什麼不會掉下來呢?今天就和大家來分享一下這個農村的冷知識,幫助大傢伙漲漲知識,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人類都是躺著睡覺的,如果站著睡覺那是會摔跤的,因為在睡著了之後,全身肌肉就放鬆了,這樣也失去了平衡能力了,所以摔跤是很正常的。那為什麼小鳥卻可以在樹上睡覺而不會掉下來呢?
  • 解放軍密集亮劍後,臺軍取消一項重要活動?
    針對民進黨當局的謀「獨」挑釁,解放軍也採取了相應行動予以震懾。據《環球時報》22日援引臺媒報導,「臺灣西南空域」臉書粉絲專頁的統計顯示,12月以來,解放軍軍機已累計進入臺灣空域20次,臺軍進行所謂「廣播驅離」共50次。有臺媒宣稱,解放軍軍機幾乎天天報到,已經累慘臺灣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