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揭秘臺軍飛彈部隊 為何經常脫靶爆炸?

2020-11-24 北方網

內容提要:臺灣購買和自產的飛彈數量加起來高達1200枚,但是空有數量卻沒有戰力,屢次實彈打靶戰績慘不忍睹,多次出現脫靶失控等現象。其深層原因是「飛彈部隊」管理出現了問題,制度過於混亂,並且管轄權的頻繁更換也讓「飛彈部隊」的戰訓水平難以保證。

臺灣購買和自產的飛彈數量加起來高達1200枚,但是空有數量卻沒有戰力,屢次實彈打靶戰績慘不忍睹,多次出現脫靶失控等現象。其深層原因是「飛彈部隊」管理出現了問題,制度過於混亂,並且管轄權的頻繁更換也讓「飛彈部隊」的戰訓水平難以保證。

相關焦點

  • 臺軍部署飛彈有重大故障缺陷,甚至造成漁民傷亡
    11月16日臺媒披露,臺軍正在將所謂「海鋒部隊」移防,在馬祖東引和金門部署反艦飛彈和火箭炮。而臺軍裝備問題很多,「雄風三型」飛彈多次發生脫靶和誤射等問題,甚至造成漁民傷亡。延伸閱讀:臺灣嘉義大馬路上驚現飛彈發射車!臺媒:這是在進行「聯合防空作戰訓練」「馬路上見飛彈呈預備姿勢……」綜合臺灣親綠媒體「三立新聞網」、《聯合報》10月29日報導,有島內民眾29日在嘉義市民生南路附近發現了馬路上停著兩輛飛彈(發射)車,發射裝置還呈60度角,疑似在做發射準備。
  • 脫靶的飛彈都去哪了?烏克蘭脫靶飛彈曾擊落俄客機,造成78人遇難
    東風-10A飛彈發射車雖然飛彈通常具有高精準度,但再先進的裝備也有失誤的時候,飛彈在受到外界紅外、電磁幹擾、自身發生故障等都可能出現「丟失目標」的情況。那麼脫靶之後的飛彈,究竟到哪裡去了?最直接的解決方法就是讓飛彈自爆。防空飛彈在失去目標之後,如果沒有指引它新的打擊目標,飛彈會啟動自爆裝置,或者由地面指揮系統啟動該裝置,以防飛彈在推進劑耗盡之後,墜落地面,造成重大損失。飛彈的自毀系統是非常智能的,除了自帶引爆裝置外,還配有多種傳感設備。這些傳感設備會實時監控飛彈的飛行過程,對飛彈的高度、速度、時間、位置等進行監控。
  • 臺軍終於找到對抗我裝甲部隊法寶!雲豹裝甲車挑大梁
    他們認為不能得到新式坦克的情況下,只能利用雲豹抵抗解放軍的裝甲部隊。裝甲車對付重型坦克?有意思的吧?聽薩沙說一說吧。雲豹裝甲車是臺灣所謂的自產武器,也是臺軍的驕傲之一。目前臺軍雲豹裝甲車裝備總數還是秘密,但臺灣媒體認為至少有700輛。
  • 臺軍拋出「毒蠍」作戰計劃 圖謀「反擊作戰」
    當時臺軍認為,臺軍在飛彈防禦方面存在明顯不足,一是預警能力差,臺灣缺少偵測彈道飛彈的預警衛星監測系統,島內的警戒雷達站缺乏遠程預警能力,而要攔截高速彈道飛彈,零點零幾秒的時間都必須爭取,臺軍的對空防禦體系根本做不到這一點;二是即使能夠及時發現來襲飛彈,臺軍現有防空兵器也未必能夠攔截得了。
  • 臺媒叫囂天劍2飛彈專打殲20 遭諷:威力堪比大陸鞭炮
    由於臺軍此前試射「鷹式」飛彈、「天劍2」飛彈接連發生事故,引起臺灣網民的吐槽,有網友諷刺稱,「這點臺灣就是比大陸好,大陸只有到春節時候才能燃放煙花炮竹。」言下之意,「天劍2」飛彈堪比大陸的鞭炮級別。
  • 臺軍自產紅隼火箭筒,妄圖靠這「小牙籤」阻擋解放軍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最近臺媒經常提起紅隼火箭筒,說這是反登陸戰的利器,解放軍裝甲車輛的剋星。薩沙也不知道說什麼好,還是寫篇文章系統的說一說吧。聽薩沙說一說吧。客觀來說,臺軍還是比較重視單兵反坦克武器的。為什麼呢?說來說去,還是因為臺軍裝甲部隊太爛。早在70年代,解放軍開始裝備新式的69式40火箭筒,性能上有很大提高。
  • 臺軍胡亂操作竟在蔡英文面前「魔力轉圈圈」
    然而,一直在眾高官身後執勤的臺軍士兵在收到「向後轉」口令後卻未如預計安排一般整齊完成動作,反而如「轉圈圈」一般「原地起舞」。臺軍士兵有的向左,有的向右,還有的甚至原地愣神,而轉身後的列隊行進更是凌亂異常。
  • 臺軍的「秘密武器」可能會讓你辣眼睛!
    對岸的蔡英文在上周三視察臺軍「漢光39號」演習,觀摩了預備役炮兵的操作訓練,並發推點讚。本來這個操作沒啥毛病,但部分臺媒在報導時祭出臺式誇張手法,硬生生把正常訓練變成驚天大揭秘了。揭秘了啥東西?F-5戰鬥機空軍是臺軍中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軍種,整體裝備水平遠強於陸軍和海軍,算是臺軍中的「一等人」,其主力的F-16、幻影2000雖然是較老的早期版本,但好歹也是四代機。
  • 臺軍可用跳繩充當部隊體測 叫囂強度不輸大陸
    泳池練兵【環球網軍事12月21日報導】跳繩、健走……這些印象裡的「群眾運動項目」與聽上去就很嚴格的「部隊體能測試」有關係嗎?臺軍最新的體能測試標準的回答是:「大有關係」。據臺灣「中央社」20日報導,臺「國防部」下令修正臺軍三項基本體能訓測標準,並將於明年1月開始試行,其中以40歲以上年齡層的男女官兵放寬幅度最大。
  • 臺媒:模擬解放軍攻臺,臺軍「雲豹」裝甲車凌晨開上臺北街頭
    28日凌晨,臺軍出動「雲豹」裝甲車,在臺北市街頭進行「夜間戰術訓練」,臺媒稱,這是在力圖展現臺軍在防守臺北市時的精實戰鬥力。 臺軍各地面部隊已開始行動,飛彈及裝甲部隊都會參與演訓。27日凌晨,臺陸軍「關渡指揮部」的CM11「勇虎」坦克、「雲豹」裝甲車已從軍營出發,出現在淡水街頭,參與戰備操演。
  • 臺軍淡水河口演練有何意圖?臺北鬧市瞬間變「空城」
    央視網消息:6月5日,臺軍年度規模最大的聯合演習——漢光軍演實兵階段進入第二天,臺陸軍罕見公開了在淡水河口進行的反突擊演練,聲稱要阻止戰時敵方「直搗中樞」;同時,臺北還第一次進行了模擬飛彈攻擊的防空演習,鬧市一下變成了「空城」。
  • 臺軍「漢光32號」演習模擬「大陸猝然攻臺」 蔡英文首次現場視察
    不過,今年臺軍針對解放軍的「漢光」演習卻有升溫之勢。據臺灣媒體報導,今年的「漢光32號」演習從22日起展開為期5天的攻防演練,模擬檢驗大陸「猝然對臺發動攻擊」時,臺軍有無能力「擊退敵軍保衛國家」,而蔡英文今天首次以「三軍統帥」身份到現場觀演。
  • 揭秘臺軍「雄三」飛彈有多厲害 解放軍有辦法攔截嗎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福氣輪行經飛彈落海處,遊客還看見海軍軍艦正在周遭海域搜尋落海飛彈。(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報導,官員指出,著彈漁船所在的海域並不深,只是飛彈著彈點受海流影響,還無法找到確切的位置,而且飛彈也可能不完整,所以還沒有撈到。
  • 臺軍臺媒已如驚弓鳥 稱解放軍在臺灣南北兩端開展實彈化射擊和跨海...
    央視播出的演習畫面,武直低空突防。 機群出動 【大軍事消息】1月11日央視報導了威武之師的兩場演練,臺海對岸不由自主地緊張了起來。
  • 中俄飛彈部隊都叫「火箭軍」,兩者有何區別?玄妙在於這兩個字
    其中,陸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先後成立。然而很多人感到好奇,為何我軍的飛彈部隊要叫火箭軍,而俄羅斯的飛彈部隊,卻被稱為戰略火箭軍呢?區別,就在於這戰略二字。所謂戰略,也就是影響整個戰爭進程或者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俄羅斯的飛彈部隊,發射的都是戰略彈道飛彈,雖然其射程有所不同,但安裝的都是核彈頭,執行的,也是核打擊這種戰略任務。因此,被稱為戰略火箭軍,是非常合適的。
  • 俄媒:飛彈試驗場爆炸與飛彈放射性同位素電源有關
    參考消息網8月12日報導8月8日,俄羅斯國防部在阿爾漢格爾斯克州距北德文斯克市30公裡的訓練場測試飛彈液體燃料噴氣發動機時發生爆炸。10日,俄羅斯媒體披露了飛彈試驗場爆炸最新細節,報導稱事故與飛彈放射性同位素電源有關。
  • 解放軍連續在臺海附近實戰化演練,蔡英文到澎湖向臺軍喊話壯膽
    臺空軍司令部21日晚上表示,解放軍兩架次的運-8反潛機當天進入臺灣西南方向的所謂防空識別區,臺空軍除了派遣空中巡邏及緊急起飛等兵力應對外,也實施「廣播驅離、防空飛彈追蹤監控」等作為。而在當天稍早時間,美軍一架RC-135W電子偵察機、一架E-8C偵察機,也在此活動。
  • 臺軍戰略預備隊士氣已經崩潰
    ,最能證明這一點的,就是與失蹤飛行員所在同一部隊的一名地勤士官長,在22日自殺了。  在17日這天,臺軍第5聯隊第26中隊的一架F-16戰鬥機起飛後不久,便從雷達上消失,隨後臺軍立刻展開搜救,但是一個星期後進展微乎其微,一直到11月22日,臺軍才宣稱戰機失蹤點不到1海裡的水下,確定了「黑匣子」的位置,附近區域還有水下金屬反應。
  • 臺軍戰車墜溪 煞車、方向盤全失靈
    臺軍陸軍564旅16日在屏東恆春舉行聯勇操演,返回營區途中,1輛50噸重的CM-11戰車疑因煞車失靈,從約5米高的橋面翻覆倒栽蔥墜溪。    屏檢主任檢察官楊婉莉指出,檢察官就現場地形、路線、路段彎度、戰車翻覆位置、戰車壓過橋墩位置及滑落相對位置等勘驗拍照,更赴部隊調取保養維修紀錄,當然也必須考慮當時降雨天候數據,盼儘速釐清事故發生原因。    564旅旅長黃忠實昨天曾表達戰車每天行駛前會檢查,所有車輛在當天測考前已檢查沒有問題參與測考,至於車輛無法順利左轉原因為何?有待失事車輛吊起經鑑定才能確定。
  • 火箭軍展示飛彈精準打擊,信號強烈
    繼1月7日、8日臺灣軍工科研部門進行「無限高」飛彈試射後,臺媒又高調報導稱臺軍已列裝增程型「雄風二E」巡航飛彈,宣稱該飛彈能有效打擊大陸的縱深軍事設施。 據臺媒11日報導,臺軍方消息人士透露,臺灣自造的增程型「雄風二E」飛彈已經在2020年年底小批量交付臺軍部隊,開始擔負戰備任務。臺軍方人士宣稱,該飛彈射程達到1200公裡,能打擊大陸的非沿岸軍事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