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自產紅隼火箭筒,妄圖靠這「小牙籤」阻擋解放軍

2020-12-05 騰訊網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最近臺媒經常提起紅隼火箭筒,說這是反登陸戰的利器,解放軍裝甲車輛的剋星。薩沙也不知道說什麼好,還是寫篇文章系統的說一說吧。聽薩沙說一說吧。

客觀來說,臺軍還是比較重視單兵反坦克武器的。為什麼呢?說來說去,還是因為臺軍裝甲部隊太爛。

早在70年代,解放軍開始裝備新式的69式40火箭筒,性能上有很大提高。臺軍為了和解放軍抗衡,開始仿造美國的M72輕型火箭筒,編號是66火箭筒。這種66火箭筒在當年算是相當優秀,2公斤多的重量,破甲力高達300多毫米,可以輕鬆擊穿解放軍的59式坦克正面裝甲。這種火箭筒價格低廉,操作簡單,攜帶方面,還有很重要的性能:一次性使用不佔編制。

臺軍計劃生產3.5萬個火箭筒,但因技術不過硬,壓電引信經常出問題,只生產了約1萬個。

70年代末,美軍擺脫越南戰爭,大量M72火箭筒需要低價甩賣。臺軍趁機購買了一大批M72,性能較差的66式火箭筒在90年代徹底停止生產。

隨著90年代解放軍裝甲部隊的突飛猛進,射程只有100多米、破甲能力較弱的66式火箭筒開始力不從心。

2004年,臺灣中山科學院提交了發展第二代火箭筒的建議,很快被批准。

但臺軍方面卻並不熱心。他們已經引進了下一代火箭筒AT4,甚至還裝備了部分更先進的SMAW火箭筒。這兩種火箭筒都經受過實戰考驗,性能相當優秀,怎麼也比臺軍自產的要強。

這邊中山科學院聽取軍方意見,借鑑了SMAW的主要結構,很快研究出紅隼火箭筒。

紅隼是中國一種有名的鳥類,是著名的捕獵者,攻擊時非常銳利兇狠。

中山科學院用紅隼的這個名字,說明他們對火箭筒是相當滿意的。

紅隼在2009年臺北航天展上第一次向外界公布,2011年推出下一代改進型號並且裝備臺軍海軍陸戰隊。

紅隼火箭筒的主要性能和SMAW一致,重量4.5公斤,長度750毫米,口徑80毫米。

紅隼火箭筒同SMAW也有一定的區別。SMAW發射前必須手工裝填火箭彈。紅隼火箭筒的火箭彈是預先裝在火箭筒裡面的,兩端用橡膠密封。第一次發射時,只需要接觸密封,就可以直接開火了。

這很像是一次性火箭筒的設計,但紅隼卻是可重複使用的。

其實,這真是中山科學院設計者的聰明之處。他們認為,實戰中非專業反坦克步兵,幾乎不可能重複裝填火箭筒,一般就是打完就跑,隨手將火箭筒丟棄。

紅隼在臺軍中並不佔編制,每個士兵都可以攜帶1個,自然會當做一次性的使用了。

所以紅隼採用這種設計,在普通步兵手裡就是一次性火箭筒,而在反坦克步兵手裡也可以重複裝彈使用,一舉多得。

紅隼的操作比M72複雜一些,但也算很簡單。從攜帶狀態轉換戰鬥狀態,只需要6秒鐘。即便完全沒有受過訓練的人,用模擬彈訓練幾次,也能熟練掌握火箭筒。

發射器上放大倍率2.5倍、視場12度的光學瞄準具,內有3條測距中垂分劃線,分別對應50米、250米和400米射程。為滿足夜戰需要,還可以加裝夜視瞄準鏡。

大家看到了吧,紅隼的射程已經增加到400米,不再是M72的100多米了。

就破甲能力上,紅隼也有很大增強。一些媒體認為紅隼的破甲能力為400毫米,這似乎是低估了。

在一次試驗中,紅隼將作為靶子的臺軍老式M48A3坦克輕鬆擊毀。根據當時報導:高壓、高溫射流不但打穿側裝甲(76毫米),更從炮塔右側穿出,顯示出了其威力。如果用於攻擊其它目標,紅隼可穿透1.2米厚的鋼筋混凝土、1.5米厚的磚牆以及2.7米厚的土木工事。

一般認為,紅隼的破甲能力和SMAW大體一致,也就是達到了600毫米,可以對付大部分主戰坦克。

這是老一代的紅隼,新一代則又強調了城市戰能力,可以從建築物內發射。

客觀來說,紅隼是一種不錯的反坦克武器。由單兵攜帶和400米的射程,在城市戰內還是有較大威力的。600毫米的破甲能力,讓它可以從側面和後面擊穿目前世界大部分主戰坦克,也包括我軍的96式(沒安裝反應裝甲)。至於我軍其他的裝甲車輛和輕型坦克,紅隼自然也是可以對付的。

不過,臺軍對紅隼卻並不起勁,很多兵種並不願意購買。

臺軍認為,目前遠距離可以使用美制標槍反坦克飛彈,近距離還有進口的SMAW或者老一點的AT4。

紅隼的性能和SMAW大同小異,後者經受過無數實戰考驗,顯然可靠性更高。

另外,對於臺灣媒體吹噓的「紅隼是反登陸戰利器」,「步兵在灘頭就可以將解放軍兩棲裝甲部隊摧毀大半」,臺軍也是嗤之以鼻。

紅隼性能再好,也只是射程幾百米的單兵反坦克武器。

在灘頭的作戰中,主要是海空軍裝甲部隊和炮兵發揮威力,哪裡輪得到步兵上陣,更別說扛著火箭筒往灘頭敵人陣地跑。

紅隼真正發揮威力的地方,應該是臺灣的城鎮內。由臺軍利用複雜地形伏擊坦克裝甲車,就像敘利亞內戰那樣。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也是臺軍準備打陣地戰,官兵有頑強的戰鬥意志。誰都知道,城市戰中反坦克是九死一生的。

悖論是,一旦臺軍進行了城鎮戰,就說明海空軍已經完了,陸軍主力也掛了,臺軍距離失敗不遠了。到了那個時候,還有多少人願意貌似打城鎮戰,這倒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相關焦點

  • 臺灣要自產大量微型潛艇?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薩沙講史堂第二百二十四期】(軍事系列第118講)隨著決定教練機由臺灣自產,似乎說了十多年的本土製造計劃已經開始!臺軍海軍目前最需要的是什麼?顯然是潛艇。臺灣媒體又提出了微型潛艇群狼戰術理論,鼓吹這是對付解放軍登陸艦隊的絕招!聽薩沙說一說吧。
  • 臺軍還沒等到美軍赴臺,卻等來了解放軍密集行動
    而被蔡當局一直將美政府當成是「保護傘、宗主國」,從政治上配合美政府演出挑釁大陸紅線,從軍事上亦是對美政府諂媚貼靠抱大腿,可其實除了花天價購買美方落後武器,在每次軍演都會邀請美軍進入核心區域,與美方分享軍事機密,這種奴顏婢膝簡直貽笑大方。
  • 臺軍終於找到對抗我裝甲部隊法寶!雲豹裝甲車挑大梁
    他們認為不能得到新式坦克的情況下,只能利用雲豹抵抗解放軍的裝甲部隊。裝甲車對付重型坦克?有意思的吧?聽薩沙說一說吧。雲豹裝甲車是臺灣所謂的自產武器,也是臺軍的驕傲之一。目前臺軍雲豹裝甲車裝備總數還是秘密,但臺灣媒體認為至少有700輛。
  • 解放軍密集亮劍臺海,臺軍機逞能逼近300米處拍照?臺軍急忙澄清
    面對這種情況,臺軍疲態盡顯。臺防務部門副負責人張哲平日前表示,平常現身臺西南空域的解放軍軍機多為慢速機,若出動戰機,臺軍可能需要2至4架來應對1架解放軍慢速機。基於此,臺空軍一個月前已經改變「策略」:若解放軍慢速機前來,臺軍則同樣用慢速機應對,以減少耗費成本,避免落入「消耗戰陷阱」。
  • 蔡英文發臺軍布雷艇「開箱照」,臺網友叫囂稱應點名解放軍
    有臺灣網友在留言中叫囂稱,應該給這水雷標明「To 解放軍」。蔡英文在社交網站發布照片(社交網站截圖)臺媒介紹稱,蔡英文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幾張照片,配文字稱這是臺灣自造艦艇的「開箱」照片,包括快速布雷艇的內部設施、官兵休息空間、內部搭載的萬象二型水雷等。對於其中一張照片,蔡英文在文字中稱:「這就是水雷。」引來臺灣網友評論。
  • 解放軍連續在臺海附近實戰化演練,蔡英文到澎湖向臺軍喊話壯膽
    臺空軍司令部21日晚上表示,解放軍兩架次的運-8反潛機當天進入臺灣西南方向的所謂防空識別區,臺空軍除了派遣空中巡邏及緊急起飛等兵力應對外,也實施「廣播驅離、防空飛彈追蹤監控」等作為。而在當天稍早時間,美軍一架RC-135W電子偵察機、一架E-8C偵察機,也在此活動。
  • 解放軍頻繁亮劍臺海後,蔡英文服軟了?
    在當前國際局勢如此緊張情況下,以蔡英文為首的「臺獨」分子不斷挑撥兩岸關係,破壞兩岸友誼,甚至公然與他國聯繫,妄圖謀求「臺獨」美夢,為徹底粉碎這無恥的心思,近段時間以來,大陸從警告、勸解轉變成實質性威懾,12月份以來,解放軍戰機多次進入「臺西南空域」進行巡視,強大的軍事實力直接給「臺獨」分子造成巨大壓力
  • 蔡英文視察曝光臺軍「萬劍彈」,但如今已只能給解放軍「撓痒痒」
    2020年9月22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前往澎湖,「慰問」駐紮在當地的臺軍。臺媒照例報導了蔡英文在澎湖的活動,其中一個鏡頭讓某些人激動不已。鏡頭顯示,一架「經國」號戰機的前方赫然擺放著兩枚方形截面、彈體下方有進氣道的飛彈,這兩枚飛彈正是「萬劍」空射巡航飛彈。
  • 臺軍可偵察大陸彈道飛彈雷達曝光,未來或成解放軍第一波打擊對象
    據外媒曝光,臺軍偵察大陸彈道飛彈雷達系統主要包括在島內的地基遠程和中程預警雷達系統和在美國支持下的天基預警系統,已經形成了對彈道飛彈的初步預警探測能力。解放軍彈道飛彈性能已極為先進陸基雷達是臺預警系統主要探測手段,具有重要作用。
  • 解放軍密集亮劍後,臺軍取消一項重要活動?
    針對民進黨當局的謀「獨」挑釁,解放軍也採取了相應行動予以震懾。據《環球時報》22日援引臺媒報導,「臺灣西南空域」臉書粉絲專頁的統計顯示,12月以來,解放軍軍機已累計進入臺灣空域20次,臺軍進行所謂「廣播驅離」共50次。有臺媒宣稱,解放軍軍機幾乎天天報到,已經累慘臺灣空軍。
  • 解放軍警告聽不見?臺軍飛彈還沒升空,解放軍軍艦霸氣亮劍臺海
    從火炮發射的炮彈能夠分析出這很可能是他們的天弓系列飛彈。民進黨當局為了給他們的行動進行辯解,就說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艘軍艦22日晚上進入了巴士海峽。民進黨當局防務機構發言人對這一行動進行了大肆的炒作,妄稱他們會採取積極的行動對解放軍的軍艦進行監視,向臺灣民眾宣稱他們又實力能夠保衛臺灣的"安全"。
  • 臺軍新潛艇能構成重大威脅?三大理由決定這是聳人聽聞
    這其實多少有些誇大。首先,解放軍的反潛手段越來越多樣化,反潛能力也在大幅度提升。解放軍的空中反潛平臺應該說比十年前強大很多,大型反潛巡邏機和電子偵察機,不光是在數量上增加了,而且在技術和設備性能上也在近十年來有了質的飛躍。
  • 臺媒:模擬解放軍攻臺,臺軍「雲豹」裝甲車凌晨開上臺北街頭
    據臺媒10月28日報導,臺防務部門正在針對解放軍開展「戰備訓練操演周」。28日凌晨,臺軍出動「雲豹」裝甲車,在臺北市街頭進行「夜間戰術訓練」,臺媒稱,這是在力圖展現臺軍在防守臺北市時的精實戰鬥力。
  • 二戰蘇軍的秘密武器:裝備「鐵拳」反坦克火箭筒證明「真香定律」
    這本小說與眾不同的是主人公瓦西裡·瓦塔曼使用的武器,那是繳獲的德國「鐵拳」反坦克火箭筒。小說內容並非虛構,而是來源於真實的人物和事件,這就是瓦西裡·瓦塔曼和他使用的「鐵拳」。最初,德軍裝備的是「Faustpatron」槍榴彈,這種武器通過安裝在步槍前端的套管發射。利用空包彈的火藥燃氣推動空心裝藥戰鬥部,槍榴彈尾部是摺疊尾翼。
  • 臺媒;解放軍戰機不僅飛過海峽中線 而且這次更靠裡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9月10日報導,臺軍消息來源指出,9月9日上午有超過20架解放軍蘇-30、殲-10等多型戰機,分批次飛進臺灣地區所謂「西南防空識別區」,從低空、中空至高空,飛過臺灣地區最南端所謂「中線」,至所謂「西南空域應變區」,測試臺軍防空應處。
  • 臺軍臺媒已如驚弓鳥 稱解放軍在臺灣南北兩端開展實彈化射擊和跨海...
    據悉,這是該旅首次整建制展開多機型、多彈種跨海突防突擊演練。 第二天,臺軍和臺媒紛紛緊張了起來。 臺媒12日稱,解放軍近日分別在臺灣北部的東海海域,實施多艘軍艦實彈射擊與對抗演練,也在臺灣西部的福建南部海域,進行直升機大編隊跨海突擊、島礁佔領演練。
  • 解放軍連續三天出動戰機,蔡英文還炮製「外交」假象,被當天揭穿
    繼解放軍戰機18日、19日連續兩天從多個方向進入中國臺灣空域進行實戰化演練後,20日早上,解放軍戰機再次出現在臺灣西南空域。值得注意的是,當天上午,臺軍和美軍戰機也同時在該空域現身。據島內親綠媒體《自由時報》20日報導,解放軍戰機在20日上午6時53分進入臺灣西南空域。與此同時,美軍一架EP-3偵察機20日清晨5時許進入該空域,另一架E-8C軍機早8時也進入該空域。
  • 臺軍拋出「毒蠍」作戰計劃 圖謀「反擊作戰」
    在李登輝的主導下,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臺軍的防衛構想中就改用「防禦固守、有效威懾」作為中心精神,強調在遭到對手的飛彈襲擊後,臺軍仍能發動「第二次報復打擊」,確保「互相摧毀」。  臺軍提出「毒蠍戰略」初期,著眼點是如何提升臺軍對解放軍飛彈的防禦能力。
  • 蔡英文「臺獨」大夢,用臺軍做賭注
    今年1月臺軍一架「黑鷹」直升機發生墜毀事故,包括臺軍「參謀總長」在內的八名軍方高級官員罹難;7月份臺軍海軍陸戰隊的演習過程中艦艇發生事故,兩名官兵殉職;之後的「漢光演習」中,陸軍的一架直升機發生墜毀事故,有兩名機組人員罹難……  這些事故的發生不是偶然的意外,而是與民進黨當局增強演訓強度,提高演訓頻率有關。民進黨當局不斷在「臺獨」的道路上前進,試圖以武力對抗大陸,兩岸關係持續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