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快速反應部隊幾乎成為一個國家戰鬥力的代名詞。快速反應部隊越來越受到各個大國重視,輕型合成旅正好完美契合快速反應部隊的作戰思想並由此應運而生。
解放軍創新的新型合成旅,主要採用高機動、輕裝甲、信息化載具,反應時間很短,可以成建制快速投入到千裡之外。不過'快'也會有弊端,相比重裝合成部隊,輕型合成旅火力不足,很難正面對抗重裝甲部隊的進攻。雖然這不是輕裝旅的首要任務,但'加強火力'始終是陸軍追求的目標之一。
10月13日,《解放軍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講述的是關於78集團軍某旅,首次使用新型車載反坦克飛彈進行綜合演練。文章中並沒有講述是什麼具體的型號,但是對發射過程做了一段特別的描述。
實彈射擊當天恰逢細雨連綿的雨霧天氣,飛彈升空後受到了影響無法找到目標;但是經過一系列果斷操作,飛彈擺脫雨霧天氣影響,重新找到目標,回傳視頻發現,6發全部精準命中!
這則報導看上去平平無奇,但內容卻是比較令人吃驚!現如今主流反坦克飛彈多為雷射集束與紅外製導,在雨霧的氣候環境下,潮溼灰濛的霧氣會遮蔽目標的紅外特徵;沒有了紅外信號特徵,雷射也無法穿透霧層,反坦克飛彈根本無法完成打擊任務。
此前知名軍事專家張召忠也介紹過相關知識,並被廣大青年編成順口溜'霧霾防飛彈',也是類似的道理。那麼,很好奇解放軍戰士是如何做到讓飛彈突破霧霾,一擊命中的呢?
10月13日晚間,第78集團軍官方公眾號發布,飛彈型號為紅箭10反坦克飛彈。謎題解開了,如果是紅箭10反坦克飛彈,便有可能在雨霧天發現目標。紅箭10與其他反坦克飛彈不同,使用的是光纖制導方式,飛彈通過尾部的光纖導線實時傳輸回控制車,實現人在迴路控制。如遇到特殊情況,便可以控制飛彈更改飛行路線。
此次解放軍能在雨霧天完成任務,大概率是靠人在迴路控制實現的。根據文章描述,採取對應措施後,'飛彈衝出霧團,重新搜索瞄準目標'。也就是說,飛彈在人為操縱下,拉升至霧區的上空,居高臨下搜索,變相減小了視線方向霧區的厚度,從而更容易捕捉目標的紅外信號。
可能有人會疑惑,光纖導線在尾部不會被飛彈發動機噴出的火焰燒蝕麼?這點完全不用擔心,因為紅箭10的火箭發動機在機身兩側,而光纖導線則在尾部,飛彈的設計很精妙。除此以外紅箭-10飛彈也因為各個優異性能,成為了中國的'網紅'明星武器之一。
另外一點要注意的是底盤不是裝甲底盤,而是配套給輕型合成旅使用的輪式底盤。新型輪式底盤為國產一汽研發的解放MV-3第三代戰術卡車底盤。該底盤重量輕,越野性能強,不光可以搭載紅箭10還可以搭載PCL-161卡車榴彈炮(PCL-181的122mm版)。
使用MV-3型底盤的紅箭10'簡配版'相比於使用ZBD-04底盤的'頂配版',為了便於快速機動做出了很多犧牲。首先就是車載型閹割掉了紅箭10標誌性的光電探測系統,在如何發現目標的問題上,輪式紅箭-10可能更要依賴於前沿作戰單位的目標指示與火力引導。
其次承重能力稍有下降,MV-3型底盤無法像ZBD-04底盤一樣搭載8枚飛彈聯裝發射箱。據官方公布的圖片來看,常規情況下只帶2發枚紅箭10飛彈。但是根據網絡流傳圖片顯示,MV-3型底盤在極限承載狀態下可以搭載5枚甚至6枚。
編輯: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