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網絡上看到有「專家」稱:1996年3月,在我對臺軍事威懾行動中,美國使用GPS系統幹擾我飛彈,致使我兩枚飛彈發射失敗。此種言論,純系謠言。我從兩個方面予以澄清。
首先,美國GPS定位系統是幹什麼的?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的簡稱。1958年美國開始為軍方的使用而研發GPS系統,1964年投入使用。該系統是為美軍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並用於情報搜集、應急通訊等。GPS有利於提升世人的生活品質,雖然實行的是民用免費,但一旦對其形成依賴就非常容易被其控制,如該系統一旦發生意外或人為關閉,正常的生活通信等就會中斷。可見發展我們本國的導航定位系統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其次,我國飛彈依靠什麼導航?
我國彈道飛彈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開始研發,迄今已經形成多個型號並形成作戰能力。我軍彈道飛彈的制導方式,開始主要是慣性制導,即在飛彈頭體分離、戰鬥部進入被動段飛行後,就會依照此時的速度和角度飛向目標,就像離開了槍膛的子彈和出手的手榴彈,後面的飛行軌跡完全依靠慣性,能夠對它造成影響的只有大風和強氣流。這種慣性導航的好處是;飛彈飛行不受外界因素影響。後來我們的制導方式,在此基礎上又加入了地形匹配製導等,可在飛行中自動修正彈道,進一步提高了命中精度。
我軍東風系列飛彈不依靠美國GPS系統導航,更談不上他們有能力對我飛彈進行幹擾和破壞。再者,在1996年3月的「聯合96-1」行動中,我們發射的也不是三枚飛彈。
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alileo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之後第四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服務,並具有一定的通信、區域導航、定位及授時能力,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
2017年11月5日,我國第三代導航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起步。後來,我們又成功於2018年8月、2020年6月19日成功發射了第37、38顆北鬥導航衛星,還首次搭載了國際搜救組織標準設備,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遇險報警及定位服務,形成了我國北鬥導航的完整系列,也從根本上消除了民用通信對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的依賴。如果我們將來使用北鬥系統為我軍飛彈實施導航,必將會進一步提高東風系列飛彈的命中精度。
作者簡介:楊承軍,火箭軍司令部軍研部退休研究員。教授,軍事運籌學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智庫高級研究員,國家城市安全研究所副所長;全軍軍事學學科評議專家、裝備理論專家,核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戰略卷終審專家;飛彈技術專家、核戰略專家、核軍控專家、首席軍事理論專家、軍史專家。
本文系作者授權《祖國》雜誌社祖國網發表。轉載請註明來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