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生物實驗創新課程「試點」蘇大附中 在校就能「對話」科學...

2020-12-05 觀園不語

日前,由蘇州工業園區生物實驗創新課程協作組聯合教學的蘇大附中112名學生已全部完成果蠅的變異、病毒侵染細菌等9個實驗課程。

據悉,從本學期開始,蘇州工業園區生物實驗創新課程協作組與首家試點高中——蘇州大學附屬中學實行聯合生物教學,為112名學生教授生物課,讓學生在學校就能實現「對話科學」,生物課不再紙上談兵。

據了解,蘇州工業園區生物實驗創新課程協作組由園區教育局牽頭,園區教師發展中心組織的園區生物骨幹教師及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教學團隊組成,將在三年內對園區初高中生物教師進行全員創新課程培訓,並覆蓋園區初高中學生的實驗課程,同時將在園區公立小學、初中、高中各選定一所學校跟蹤試點,以創新課程引領,研究實驗課程對學生學習成效、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的影響。

趣味生物實驗課進了校園

2018年12月22日下午,蘇大附中高二(3)班的金薇和她的同學們正拿著平板電腦,進行緊張的生物信息學序列分析。她想通過最新學到的DNA條形碼知識,驗證自己在校園裡採摘的葉片究竟屬於哪種植物。

經過一系列數據比對得知結果是「一年蓬」時,金薇有點困惑,「一年蓬的葉子有鋸齒狀,可是我採摘的葉子呈圓弧狀,會不會有問題?」授課教師、來自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劉知遠博士又再次進行了嚴格的數據分析比對,確認金薇採集的樣本就是「一年蓬」。

「數據不會說謊,當『一年蓬』這樣的菊科植物很難分辨時,條形碼技術就派上了用場。每個植物都有自己的專屬『身份證』,我們通過提取樣本DNA進行特定序列比對,驗明其真身。」劉知遠博士介紹。

據了解,2018年9月起,劉知遠博士開始與蘇大附中三個高二年級班的生物教師聯合教學,為112名學生教授上生物課,並重點著力於實驗課程。目前,學生們已全部完成果蠅的變異、病毒侵染細菌、細菌轉化、PTC 苦味基因測試等9個實驗課程。

寒假期間,他們還將前往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進行為期4天關於「基因工程」板塊的專題趣味營地——「綠色基因」。

實驗課程比重增加,趣味性增強,鍛鍊了金薇和她同學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大家開始越發喜歡生物課,就連課後大家都在討論課上「觀察到了卷翅果蠅」「看到了DNA在遊泳」等趣味話題。

多方協作完成首個高中試點

能讓蘇大附中的112名學生順利開展創新生物實驗課程,離不開整個園區生物創新課程協作組的努力。

基因工程板塊是高中生物學科的重點內容,雖然歷來是高考的重要考點,但一直是學生的學習薄弱點。因該課程對實驗設備要求高、實驗準備工作量大且耗時長,學生在校園內開展動手試驗的機會微乎其微,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幾乎都是「死記硬背」。園區生物實驗創新課程協作組對蘇州多所學校進行調查,發現目前學校開展有關基因工程實驗課程的整班教學為零。

為此,創新協作組成員在研讀全國生物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將學校課程與冷泉港亞洲DNA 學習中心實驗課程進行了雙向匹配,構建試點學校創新實驗課程框架;確定蘇大附中為首個試點高中,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建成蘇州校園內首個生物創新課程實驗室,並選取該校3個物生班進行課程試點。

針對首期試點,協作組確定了由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教師與校方教師聯合教學、後期由教師自主開展實驗課程的方案。2018年5月起,學習中心陸續對園區所有高中教師完成了第一輪實驗課程培訓,並計劃進行第二輪試劑培訓,以確保教師能在校內自主教學。

從2018年3月生物創新課程協作組成立,到9月落實園區首家高中試點學校。短短半年時間,多方支持的園區生物實驗創新課程協作組以「園區速度」讓金薇和她的同學們成為首批校內「對話科學」的體驗者。

這些創新實驗課程是否確實能讓學生受益?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主任杜誠表示,將對首批試點的學生進行多次長期的跟蹤測評,屆時通過數據來科學評估生物實驗創新課程的有效性。

記者 木淼 蘇報通訊員 李琴

相關焦點

  • 人大附中校本課程-《趣味物理實驗與電子製作》-(10/11)
    人大附中校本課程《趣味物理實驗與電子製作》由吳月江、王玉麗老師授課。本課程主要包括趣味性物理實驗和趣味電子製作兩部分,以實踐動手為主,同時穿插相關的理論知識介紹。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趣味性物理探究實驗和電子製作,增強初中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探索精神和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 網龍華漁教育助力全國68所中小學開展虛擬實驗教學試點
    通過AI、3D、VR技術,學生可以直觀地開展化學、生物、物理、科學等學科的虛擬實驗。11月20日,中央電化教育館在福州舉辦中小學虛擬實驗教學試點工作第二期國家級培訓,並在福州格致中學、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開展了中學生物、小學科學學科的虛擬實驗公開課。
  • 北大物理培優教學論壇在長舉行 湖南師大附中國際奧賽成績驕人
    北大物理科學營暨物理培優教學論壇在長舉行 湖南師大附中國際奧賽成績驕人 令莘莘學子無比嚮往的北京大學物理科學營一年舉辦一次,選拔對象為品學兼優、熱愛物理、數理見長、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潛質的高中生,優秀學生將獲得北京大學試點學院拔尖創新人才自主選拔認定資格。
  • 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讓戰疫「黑馬」成為普及生命科學的...
    作為目前亞太最大、國內首家專注於基因科學教育及知識分享的機構,他加盟時正是學習中心轉型升級和快速發展時期。在同事眼裡,這位憨厚可愛的老外對本科生和高中生參與科學研究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同時,他的到來也對學習中心的項目性研究課程,產學研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在《中國抗疫志》中,這位美國學者的「病毒可能來自世界任何地方,反對將新冠病毒稱為『武漢病毒』」的觀點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 興華中學教師在生物實驗創新大賽奪冠
    &nbsp&nbsp&nbsp&nbsp北京晨報訊(記者初小青)日前,「北京市高中生物實驗創新大賽」在清華附中舉行。興華中學的生物教師王妮莎、馬巖代表大興區參加此次比賽取得了一、二等獎的好成績,其中王妮莎老師摘得本次大賽桂冠。
  • 成都兩家園區上榜2020生物醫藥產業百強園區
    生物醫藥作為最具創新活力的新興產業之一,已成為諸多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記者昨日獲悉,工信部賽迪顧問和新浪醫藥聯合發布了《2020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百強榜》。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榜上有名,分列第9和第30名。
  • 北京市東城區生物實驗培訓總結及創新實驗展示在北京市廣渠門中學...
    中國高校之窗2016年12月22日,北京市東城區生物實驗培訓總結及創新實驗展示在北京市廣渠門中學隆重舉行。東城區生物教研員李霞、鄭近老師和全區150餘名初高中生物老師與會參加。活動旨在提高我市高中生物教師、實驗員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教育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活動歷時半年多。此次活動主題為東城區生物實驗培訓、創新活動展示總結及創新實驗現場展示,由李霞教研員主持。
  • 北師大兩所附屬中學入選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簡介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簡稱北京師大附中,是教育部直屬北京師範大學的第一附中,北京首批市級重點中學、北京市首批示範性高中校。文化積澱深厚,擁有119年歷史,培養出以錢學森為代表的30多位兩院院士及數百位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
  • 北京大學生物科學專業簡介
    數十年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國家培養了5000多名生物科學工作者,其中有27人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生命科學學院現有教授41人(院士3名,長江特聘教授8人,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4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導師39人;具有博士授予權的學科8個,碩士授予權的學科12個,同時是全國首批生物科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並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戴上VR眼鏡做實驗!升級版央館虛擬實驗在福州試點
    戴上VR眼鏡,在虛擬仿真的環境中上一堂實驗課是什麼體驗?11月20日,中央電化教育館虛擬實驗教學試點工作第二期國家級培訓在福州舉行。3D演示視頻,講解了本節課程的關鍵知識點。
  • 專業介紹 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目前,專業擁有1個實驗中心、4個專業實驗室,實驗儀器設備總值超過1000萬元,同時與省內一流企業深入合作,建有8個學生實習基地。 在專業基礎實驗課程以及綜合實驗課程的基礎上,本專業鼓勵全體學生參與到由專業老師指導的科學研究中來,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 強基計劃專業解讀—生物科學
    生物科學又稱生命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屬於理學門類,近些年也比較熱門,包括了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兩個專業方向。一句話,它就是研究生命現象,揭示生命活動規律和生命本質的科學。在教育部《專業目錄》的理學門類下設有生物科學類,其中又包含了4個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生態學。本文主要介紹生物科學專業。2、生物科學學什麼?
  • 新中高考下生物學科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
    3月9日,「北京市中小學生物學科實驗教學與應用技術專題研討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如期舉行。本次生物研討會是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的指導下,由《實驗教學與儀器》雜誌社、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www.caigou.com.cn)、北京市教育學會生物教學研究會聯合主辦,北京中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協辦。
  • 福州格致中學、二附小試點央館虛擬實驗
    戴上VR眼鏡,在虛擬仿真的環境中上一堂實驗課是什麼體驗?11月20日,中央電化教育館虛擬實驗教學試點工作第二期國家級培訓在福州舉行。》這一門高中生物課中,福州格致中學教師陳子仁通過央館虛擬實驗的實拍視頻和3D演示視頻,講解了本節課程的關鍵知識點。
  • 溧陽實驗幼兒園清安園區「我是生活小主人」課程實施
    教師的眼界決定著課程的邊界,教師對課程的改造與升華從更新自己開始在「生活即教育」、行為課程等理論指引下,清安園區致力於探索與建構立體、多元、開放的「我是生活小主人」課程體系,在課程與兒童融合的過程中彰顯群體及個體的意願與聲音。
  • 專業解讀丨生物科學:探索生命的奧秘
    生物科學與我們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目前人類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很大程度上將依賴於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的進步與發展。 生物科學學什麼? 理論與實踐並重,野外實踐必不可少。 生物專業學生做實驗的機會是非常多的。當你第一次穿上白大褂做實驗的時候,很可能一種莊重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油然而生,仿佛自己變成了一名專業的生物研究人員。
  • 中國農業大學公布2020年強基計劃,生物科學專業招生30人
    擁有「國家理科教學與科研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承擔教育部「農業生命科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和「專業點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019年入選教育部「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名錄。
  • 多所中學試點開設大學先修課 中學生學微積分
    2013年11月  杭州師範大學與中學首度就選修課開展的合作,從學校近200多門備選課程中遴選出9門通識類課程、3門實驗課程,向杭師大附屬中學學生開放。  2014年3月  中國教育學會與高等教育出版社在京正式籤署中國大學先修課程(CAP)試點項目戰略合作協議書,標誌著這一備受矚目的教育改革探索正式啟動。
  • 人大附中副校長周建華
    原標題:有優質的教師才有優質的課程 教師本身就是重要的「課程」新華網北京9月20日電(記者 商亮 王琦)「科學教育要從基本知識和技能開始,但是又不能止步於此,因為科學素養培育是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礎。」日前,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副校長周建華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圍繞「怎樣讓家長、學生關注科學素養的培養?」